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分析了软件学院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结合“3+1”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特点,分别从学生、教师和管理等方面提出可行有效的措施,以提高软件学院毕业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 “3+1”人才培养模式 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8.017
Abstract Analysis of colleg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in the graduation design process, combined with "3+1" educational mode and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separately from the students, teachers and management of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design.
Key words "3+1"educational mode; graduation design(thesis); teaching and research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对大学本科理论学习的综合应用和成果总结,同时也是培養学生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是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前最好的实践机会。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1 软件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
1.1 学生方面原因
由于我院实行“3+1”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三年,大四一整年在校外实习基地度过。学生的重心放在就业、考研或是实习基地的工作上,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极少数学生甚至在极短时间内突击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量明显不足。论文内容简单,研究不深入,态度不认真,不重视,认为做好做坏一个样,能通过就行,存在抄袭现象。
1.2 指导教师方面原因
近年来教师面临着考核、科研、职称等的各种压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缺少积极性再加上实行“3+1”后造成指导教师与学生时间与空间距离加大,部分责任心不强的指导教师与学生联系不足,投入不够,责任心不强,指导不认真造成毕业设计(论文)从选题开始就存在把关不严,重题、选题内容过大或过小,毕设题目来自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的比例小,题目与社会脱节。毕业设计(论文)中期监管不严。也有部分教师对答辩分组有意见将情绪融入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
1.3 其他方面
毕业设计(论文)做为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关,由于各种原因考评相对宽松,把关不严格,极少有学生因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而延期毕业,造成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一定能通过,从心理上不重视。另一方面在平时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到位,毕业设计(论文)各项工作不按规定时间完成等。
2 提高软件学院毕业设计(实习)质量的措施
2.1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控制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高质量,建立一个针对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是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
根据我院目前的“3+1”模式,在第六学期末,学院组织召开实践教学环节动员会;学生、实习单位完成双选,确定实习地点;确定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采用“半双选-半抽签”方式进行,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完成双选,与学生见面,部署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工作安排,明确各阶段任务及要求。
根据大四学生实习去向,确定毕业设计选题。(1)校企结合,开展毕业设计。深入实习基地和就业单位开展实习的学生,鼓励其选用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企业指派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与学院专业教师共同承担毕业设计指导工作。(2)与科研项目结合,开展毕业设计。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鼓励指导教师结合科研和工程项目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所在团队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强化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训练。鼓励学生延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毕业设计工作。
在开始毕业设计(论文)之前,由指导教师督促学生进行大量相关资料查询,准备好相应的开题,改变以往学生报题目随意,改题目随心的现象。学生确定题目后报送指导教师后教师根据设计(论文)的份量、难易程度,工作量是否饱满,是否重题等确定题目。填写选题报告书。这样为后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出色完成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的有力保证。
在毕业设计(论文)中期重点检查教师指导、设计进度,学生工作情况等内容,严格按照《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手册》中的内容按时间点进行检查,不允许出现拖延或突击完成。真实、完整、全面地反映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工作情况和教师的指导情况,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全过程质量监控。
针对教师的消极思想,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管理,调动教师积极性。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与学生联系最多,只有教师对学生严格管理,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制订可行性方案,才能保证学生投入时间、精力专注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才能最终保证质量。为了保障指导老师有足够的精力用于指导学生,学院规定根据教师职称不同,最多只能指导10名本科生。注重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过程管理。教师每周至少指导学生一次,且每周指导时间不少于2学时,教务处将组织人员对各个时期工作进行随机检查,对指导不认真的教师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2.2 重视答辩环节,科学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2.2.1 答辩分组
以往毕业设计答辩分组按以下程序进行:各系负责人完成教师分组,然后各组教师所带学生依次分配到下一组,每位教师所带的学生都分在同一组中,而答辩过程中,不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同,有的老师特别严格,有的老师相对宽松,学生的压力差别很大,而且老师之间容易发生不愉快。很多学生认为当前答辩分组有失公平。大多教师更希望随机搭配分组。针对这种情况毕业设计答辩分组采取“双抽签”,毕业设计答辩分组要求指导教师不担任所指导学生的设计(论文)评阅人;原则上评阅人必须参加答辩,指导教师不参加自己指导学生的答辩工作。包括教师分组和学生分组,首先完成教师分组,然后完成学生分组。
教师分组:第一步,负责人确定答辩组个数、组长和秘书人选;第二步,各位组长抽签确定组别;第三步,各位秘书抽签确定组别;第四步,其他教师抽签确定组别,考虑到职称差异,避免同一职称教师集中在某一组,将多名组员按职称分类后再抽签,以达到各组实力均衡的效果。
学生分组:在确保学生不在自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所在分组的前提下,抽签决定所在答辯分组,同一指导教师的学生将分在多个答辩组中。
2.2.2 “校—院—系”三级答辩机制
学校继续实行毕业设计(论文)校级答辩。随机抽两个专业,每个专业一个班级抽取15名学生参加校级答辩。学院组织院级答辩,组织申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及学分绩点排分在班级后3~5名的学生参加院级答辩。各系组织本专业学生毕业答辩。针对我院“3+1”的实际情况,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可以组织在教学基地答辩,答辩的具体时间地点、答辩小组构成等由学院与教学基地协商确定。
2.2.3 毕业设计(论文)相似性检测
严格把关,坚决杜绝毕业设计(论文)内容雷同,坚决杜绝弄虚作假或抄袭他人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现象,学校随机抽取约5%的毕业设计(论文)、学院将全部参加院级答辩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相似性检测,一旦发现有作假行为,将根据相关细则进行处理。
2.2.4 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各系答辩前举行预备会议,掌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情况介绍,明确工作任务、程序及评定成绩标准,并将成绩评定标准答辩前上报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下列标准进行评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占30%、评阅人评阅成绩占20%;答辩成绩占50%。以上三项评分均应以百分制记分,然后按比例折算成五级记分的总成绩。毕业设计(论文)评定成绩原则上优秀不超过20%,良好不超过35%,中等35%左右,及格、不及格合计10%左右。
这些措施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高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结束语
毕业设计 (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体现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反映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我院从2014年开始采取以上措施后,改革成效明显,学生、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指导情况、答辩成绩的满意度大幅提高,超90%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是对自身成长最有价值的一门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高效利用这一环节,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我们每个教学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俊一.本科毕业设计管理与全过程质量监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84-85.
[2] 吴益峰,张淑敏,田夏.上海交通大学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193-195.
[3] 李安琦.关于构建“校企联动”学生毕业设计创新指导模式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12):58-59.
[4] 刘柏森,韩姝婷,邵明晖.实践育人视阈下毕业设计手段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166-167.
[5] 付岩,王春红.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多元化教学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151-152.
关键词 “3+1”人才培养模式 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8.017
Abstract Analysis of colleg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in the graduation design process, combined with "3+1" educational mode and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separately from the students, teachers and management of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design.
Key words "3+1"educational mode; graduation design(thesis); teaching and research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对大学本科理论学习的综合应用和成果总结,同时也是培養学生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是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前最好的实践机会。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1 软件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
1.1 学生方面原因
由于我院实行“3+1”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三年,大四一整年在校外实习基地度过。学生的重心放在就业、考研或是实习基地的工作上,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极少数学生甚至在极短时间内突击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量明显不足。论文内容简单,研究不深入,态度不认真,不重视,认为做好做坏一个样,能通过就行,存在抄袭现象。
1.2 指导教师方面原因
近年来教师面临着考核、科研、职称等的各种压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缺少积极性再加上实行“3+1”后造成指导教师与学生时间与空间距离加大,部分责任心不强的指导教师与学生联系不足,投入不够,责任心不强,指导不认真造成毕业设计(论文)从选题开始就存在把关不严,重题、选题内容过大或过小,毕设题目来自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的比例小,题目与社会脱节。毕业设计(论文)中期监管不严。也有部分教师对答辩分组有意见将情绪融入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
1.3 其他方面
毕业设计(论文)做为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关,由于各种原因考评相对宽松,把关不严格,极少有学生因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而延期毕业,造成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一定能通过,从心理上不重视。另一方面在平时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到位,毕业设计(论文)各项工作不按规定时间完成等。
2 提高软件学院毕业设计(实习)质量的措施
2.1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控制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高质量,建立一个针对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是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
根据我院目前的“3+1”模式,在第六学期末,学院组织召开实践教学环节动员会;学生、实习单位完成双选,确定实习地点;确定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采用“半双选-半抽签”方式进行,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完成双选,与学生见面,部署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工作安排,明确各阶段任务及要求。
根据大四学生实习去向,确定毕业设计选题。(1)校企结合,开展毕业设计。深入实习基地和就业单位开展实习的学生,鼓励其选用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企业指派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与学院专业教师共同承担毕业设计指导工作。(2)与科研项目结合,开展毕业设计。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鼓励指导教师结合科研和工程项目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所在团队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强化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训练。鼓励学生延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毕业设计工作。
在开始毕业设计(论文)之前,由指导教师督促学生进行大量相关资料查询,准备好相应的开题,改变以往学生报题目随意,改题目随心的现象。学生确定题目后报送指导教师后教师根据设计(论文)的份量、难易程度,工作量是否饱满,是否重题等确定题目。填写选题报告书。这样为后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出色完成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的有力保证。
在毕业设计(论文)中期重点检查教师指导、设计进度,学生工作情况等内容,严格按照《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手册》中的内容按时间点进行检查,不允许出现拖延或突击完成。真实、完整、全面地反映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工作情况和教师的指导情况,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全过程质量监控。
针对教师的消极思想,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管理,调动教师积极性。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与学生联系最多,只有教师对学生严格管理,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制订可行性方案,才能保证学生投入时间、精力专注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才能最终保证质量。为了保障指导老师有足够的精力用于指导学生,学院规定根据教师职称不同,最多只能指导10名本科生。注重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过程管理。教师每周至少指导学生一次,且每周指导时间不少于2学时,教务处将组织人员对各个时期工作进行随机检查,对指导不认真的教师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2.2 重视答辩环节,科学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2.2.1 答辩分组
以往毕业设计答辩分组按以下程序进行:各系负责人完成教师分组,然后各组教师所带学生依次分配到下一组,每位教师所带的学生都分在同一组中,而答辩过程中,不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同,有的老师特别严格,有的老师相对宽松,学生的压力差别很大,而且老师之间容易发生不愉快。很多学生认为当前答辩分组有失公平。大多教师更希望随机搭配分组。针对这种情况毕业设计答辩分组采取“双抽签”,毕业设计答辩分组要求指导教师不担任所指导学生的设计(论文)评阅人;原则上评阅人必须参加答辩,指导教师不参加自己指导学生的答辩工作。包括教师分组和学生分组,首先完成教师分组,然后完成学生分组。
教师分组:第一步,负责人确定答辩组个数、组长和秘书人选;第二步,各位组长抽签确定组别;第三步,各位秘书抽签确定组别;第四步,其他教师抽签确定组别,考虑到职称差异,避免同一职称教师集中在某一组,将多名组员按职称分类后再抽签,以达到各组实力均衡的效果。
学生分组:在确保学生不在自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所在分组的前提下,抽签决定所在答辯分组,同一指导教师的学生将分在多个答辩组中。
2.2.2 “校—院—系”三级答辩机制
学校继续实行毕业设计(论文)校级答辩。随机抽两个专业,每个专业一个班级抽取15名学生参加校级答辩。学院组织院级答辩,组织申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及学分绩点排分在班级后3~5名的学生参加院级答辩。各系组织本专业学生毕业答辩。针对我院“3+1”的实际情况,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可以组织在教学基地答辩,答辩的具体时间地点、答辩小组构成等由学院与教学基地协商确定。
2.2.3 毕业设计(论文)相似性检测
严格把关,坚决杜绝毕业设计(论文)内容雷同,坚决杜绝弄虚作假或抄袭他人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现象,学校随机抽取约5%的毕业设计(论文)、学院将全部参加院级答辩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相似性检测,一旦发现有作假行为,将根据相关细则进行处理。
2.2.4 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各系答辩前举行预备会议,掌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情况介绍,明确工作任务、程序及评定成绩标准,并将成绩评定标准答辩前上报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下列标准进行评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占30%、评阅人评阅成绩占20%;答辩成绩占50%。以上三项评分均应以百分制记分,然后按比例折算成五级记分的总成绩。毕业设计(论文)评定成绩原则上优秀不超过20%,良好不超过35%,中等35%左右,及格、不及格合计10%左右。
这些措施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高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结束语
毕业设计 (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体现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反映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我院从2014年开始采取以上措施后,改革成效明显,学生、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指导情况、答辩成绩的满意度大幅提高,超90%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是对自身成长最有价值的一门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高效利用这一环节,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我们每个教学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俊一.本科毕业设计管理与全过程质量监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84-85.
[2] 吴益峰,张淑敏,田夏.上海交通大学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193-195.
[3] 李安琦.关于构建“校企联动”学生毕业设计创新指导模式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12):58-59.
[4] 刘柏森,韩姝婷,邵明晖.实践育人视阈下毕业设计手段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166-167.
[5] 付岩,王春红.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多元化教学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