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集贸市场是城乡贸易的重要商品集散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增加了就业和群众收入,活跃了农村娱乐文化,传承了传统工艺,是老百姓重要的感情交流平台、信息传播平台和特色饮食发展平台,具有平日市场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和短板,必须从硬件和软等件方面加以提升改造,使之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农村集贸市场 现状 特点 问题 原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3-0270-01
一、农村集贸市场的现状
农村集贸市场大部分为综合市场,市场上商品种类繁多,主要有农产品、水产品、副食品、服装、日用百货、生产资料、畜禽等几大类几千个品种,涵盖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些商品价格相对低廉,在满足群众消费水平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尤其是食品占的比重较大,加工工艺、进货渠道不明确,低廉日用品安全无保证,服装鞋帽存在假冒名牌的现象。
二、农村集贸市场发展的特点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变迁,原先集市上说书、唱戏的民间艺人、牲口市、木材市、烟花爆竹等都已悄悄的退出市场,小家电、洗化用品、保健品、花卉等新兴商品也慢慢出现在了市场上。民间艺人仍然把制作的手工鞋垫、剪纸、泥老虎等传统工艺品放在市场上售卖,馇锅子、烧烤、点心等特色美食依然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一些厂家也经常在农村集贸市场上开展歌舞表演、促销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把农村集贸市场作为产品进入农村市场的切入点。同时,部分政府部门也经常到农村集贸市场上开展政策法规宣传、送文化下乡、送健康下乡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把农村集贸市场作为重要的宣传平台。
2008年,全国统一停止征收集贸市场管理费,农村集贸市场的管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商部门退出了市场的直接管理,由直接管理者变成了监管者,集贸市场上的收费减少,市场上经营者的负担减轻。但是,市场的规范性变弱,大部分市场没有管理机构,没有管理人员,市场准入没有限制,欺行霸市、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摆乱卖等现象随之而来。
三、农村集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集贸市场经营场所不合理。由于经营场所不合理,导致占道经营等问题。有些农村集贸市场大多成立于七八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当时还处于肩挑手推的赶集模式,无论是市场内的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存在车辆停放的问题,所以在成立时也未考虑设置专门的停车场。现在电动车、摩托车、拖拉机、家用轿车、小货车等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交通和载货工具,因无停车场,车辆经常停放在市场内或者靠近市场的道路上,造成占道。
(二)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集贸市场大多为露天经营,受天气影响较大。地面未进行硬化,多数市场场地凸凹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市场内无摊位设施(水泥台),经营者自带简易台架就地搭建。市场进出口位置不明显,无市场示意图,一些市场甚至缺乏垃圾箱、公厕、消防、排水等设施。由此可见,农村集贸市场场所相对简陋,配套设施极不完善,发展水平较低。一方面,农村集贸市场的规范提升资金需求量较大,这对于财政状况普遍紧张的乡镇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负担,因此,有些乡镇政府虽然认识到了市场建设的重要性,却力不从心,拿不出钱来改善市场。另一方面,农村集贸市场属于半公益或者说是准公益性的项目,投入大,收益小,而且回收投资时间长,投资难以收回,依靠社会投资的难度较大。
(三)市场管理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有些市场内经营者随意摆摊,摊位布局不合理,容易引起占摊纠纷;假冒伪劣商品泛滥,非法小广告盛行,商品质量无保障,尤其是服装、洗化用品和保健用品假冒伪劣较多,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大多数食品经营者不具备经营资格,有些食品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价格低廉,进货来源不清,食品安全堪憂;初级农产品农药残留缺失监管,存在安全隐患;市场上销售的一次性打火机、可燃气体以及现场制售食品的液化气罐等,极易引发火灾,加之市场内无消防栓、灭火器等设施,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赶集时人群拥挤杂乱,极易发生偷盗扒窃和踩踏事件。农村集贸市场大多为公益性市场,收益小于管理成本,导致市场所在村村委不愿进行管理;相关部门对农村集贸市场的管理认识不到位,不愿管、不想管,能推不揽,部门监管缺失。
三、解决农村集贸市场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硬件建设,提升农村集贸市场的档次和水平。对农村集贸市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改造升级目标,合理规划设计市场经营场所。总的思路是以市场规模、上市商品数量和赶集人数为基础,分析研判集市的发展前景,逐一研究规划方案,合理选择市场地址,科学设计经营场所,可以参照“六有”标准(即:有专门经营场所,有市场管理办公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市场摊位分布示意图,有专用停车场、有水泥台、公厕、垃圾箱和排水沟等基础设施,有公平秤、公平尺、食品安全监测设备和灭火器等便民器具)进行改造。
(二)丰富资金运作模式。从各地集贸市场建设的一些经验来看,农村集贸市场的改造不能全部依靠政府投资,更多的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力量,多渠道、多层次筹备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和经营模式。可以探索使用以下投资模式:一是政府投资,村委管理。由市场所在地村委提供土地资源,县乡财政投资市场建设,村级成立管理机构,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于市场发展。二是共同投资共同管理。个人、集体、企业、政府多方投资一起上,合作、合资、股份多种模式一起搞,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共同管理市场。三是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采取招商引资或招标的形式,完全引入社会资金和专业的市场管理团队,进行投资改造和管理,提高资金回报率,形成良性循环格局。例如青岛市黄岛区海青镇,引入黄岛发展集团,投资500万元,对原农贸市场功能进行整合。项目占地约46亩,钢结构大棚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新增设商贸大棚(含50个摊位)、小木屋6间、停车场2400平方米,可容纳1500人交易,将原来的老农贸市场打造成了安全快捷、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新型农贸市场,值得其他集贸市场学习借鉴。
(三) 明确市场管理职责,压实市场管理责任。按照“政府负责、部门主管、多方联动”的要求,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保证农村集贸市场健康有序运行。市场开办方要建立市场日常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负责市场的日常管理、安全防范、卫生保洁及其他社会服务性工作,按规定建立落实治安、消防、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摆卖秩序等制度,保证市场环境整洁、卫生、安全、有序。
(四)打造特色品牌农村集贸市场。在市场竞争中,特色和专业化是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多数的农村集贸市场普遍是综合性的低层次农副产品和日用杂货市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市场很少。随着特色农业、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地方特产发展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如有的地区盛产小米、花生、芋头、生姜、黄烟、苹果、樱桃、梨、桃等特色农产品和特色水果,这些产品为发展专业化农村集贸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认真分析各地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有步骤、有计划地打造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农村集贸市场,扩大市场交易半径,增强市场辐射力,发挥市场对经济效益的拉动作用,最终实现建成一处市场,带动一方经济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集贸市场 现状 特点 问题 原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3-0270-01
一、农村集贸市场的现状
农村集贸市场大部分为综合市场,市场上商品种类繁多,主要有农产品、水产品、副食品、服装、日用百货、生产资料、畜禽等几大类几千个品种,涵盖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些商品价格相对低廉,在满足群众消费水平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尤其是食品占的比重较大,加工工艺、进货渠道不明确,低廉日用品安全无保证,服装鞋帽存在假冒名牌的现象。
二、农村集贸市场发展的特点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变迁,原先集市上说书、唱戏的民间艺人、牲口市、木材市、烟花爆竹等都已悄悄的退出市场,小家电、洗化用品、保健品、花卉等新兴商品也慢慢出现在了市场上。民间艺人仍然把制作的手工鞋垫、剪纸、泥老虎等传统工艺品放在市场上售卖,馇锅子、烧烤、点心等特色美食依然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一些厂家也经常在农村集贸市场上开展歌舞表演、促销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把农村集贸市场作为产品进入农村市场的切入点。同时,部分政府部门也经常到农村集贸市场上开展政策法规宣传、送文化下乡、送健康下乡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把农村集贸市场作为重要的宣传平台。
2008年,全国统一停止征收集贸市场管理费,农村集贸市场的管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商部门退出了市场的直接管理,由直接管理者变成了监管者,集贸市场上的收费减少,市场上经营者的负担减轻。但是,市场的规范性变弱,大部分市场没有管理机构,没有管理人员,市场准入没有限制,欺行霸市、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摆乱卖等现象随之而来。
三、农村集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集贸市场经营场所不合理。由于经营场所不合理,导致占道经营等问题。有些农村集贸市场大多成立于七八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当时还处于肩挑手推的赶集模式,无论是市场内的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存在车辆停放的问题,所以在成立时也未考虑设置专门的停车场。现在电动车、摩托车、拖拉机、家用轿车、小货车等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交通和载货工具,因无停车场,车辆经常停放在市场内或者靠近市场的道路上,造成占道。
(二)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集贸市场大多为露天经营,受天气影响较大。地面未进行硬化,多数市场场地凸凹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市场内无摊位设施(水泥台),经营者自带简易台架就地搭建。市场进出口位置不明显,无市场示意图,一些市场甚至缺乏垃圾箱、公厕、消防、排水等设施。由此可见,农村集贸市场场所相对简陋,配套设施极不完善,发展水平较低。一方面,农村集贸市场的规范提升资金需求量较大,这对于财政状况普遍紧张的乡镇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负担,因此,有些乡镇政府虽然认识到了市场建设的重要性,却力不从心,拿不出钱来改善市场。另一方面,农村集贸市场属于半公益或者说是准公益性的项目,投入大,收益小,而且回收投资时间长,投资难以收回,依靠社会投资的难度较大。
(三)市场管理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有些市场内经营者随意摆摊,摊位布局不合理,容易引起占摊纠纷;假冒伪劣商品泛滥,非法小广告盛行,商品质量无保障,尤其是服装、洗化用品和保健用品假冒伪劣较多,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大多数食品经营者不具备经营资格,有些食品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价格低廉,进货来源不清,食品安全堪憂;初级农产品农药残留缺失监管,存在安全隐患;市场上销售的一次性打火机、可燃气体以及现场制售食品的液化气罐等,极易引发火灾,加之市场内无消防栓、灭火器等设施,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赶集时人群拥挤杂乱,极易发生偷盗扒窃和踩踏事件。农村集贸市场大多为公益性市场,收益小于管理成本,导致市场所在村村委不愿进行管理;相关部门对农村集贸市场的管理认识不到位,不愿管、不想管,能推不揽,部门监管缺失。
三、解决农村集贸市场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硬件建设,提升农村集贸市场的档次和水平。对农村集贸市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改造升级目标,合理规划设计市场经营场所。总的思路是以市场规模、上市商品数量和赶集人数为基础,分析研判集市的发展前景,逐一研究规划方案,合理选择市场地址,科学设计经营场所,可以参照“六有”标准(即:有专门经营场所,有市场管理办公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市场摊位分布示意图,有专用停车场、有水泥台、公厕、垃圾箱和排水沟等基础设施,有公平秤、公平尺、食品安全监测设备和灭火器等便民器具)进行改造。
(二)丰富资金运作模式。从各地集贸市场建设的一些经验来看,农村集贸市场的改造不能全部依靠政府投资,更多的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力量,多渠道、多层次筹备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和经营模式。可以探索使用以下投资模式:一是政府投资,村委管理。由市场所在地村委提供土地资源,县乡财政投资市场建设,村级成立管理机构,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于市场发展。二是共同投资共同管理。个人、集体、企业、政府多方投资一起上,合作、合资、股份多种模式一起搞,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共同管理市场。三是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采取招商引资或招标的形式,完全引入社会资金和专业的市场管理团队,进行投资改造和管理,提高资金回报率,形成良性循环格局。例如青岛市黄岛区海青镇,引入黄岛发展集团,投资500万元,对原农贸市场功能进行整合。项目占地约46亩,钢结构大棚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新增设商贸大棚(含50个摊位)、小木屋6间、停车场2400平方米,可容纳1500人交易,将原来的老农贸市场打造成了安全快捷、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新型农贸市场,值得其他集贸市场学习借鉴。
(三) 明确市场管理职责,压实市场管理责任。按照“政府负责、部门主管、多方联动”的要求,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保证农村集贸市场健康有序运行。市场开办方要建立市场日常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负责市场的日常管理、安全防范、卫生保洁及其他社会服务性工作,按规定建立落实治安、消防、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摆卖秩序等制度,保证市场环境整洁、卫生、安全、有序。
(四)打造特色品牌农村集贸市场。在市场竞争中,特色和专业化是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多数的农村集贸市场普遍是综合性的低层次农副产品和日用杂货市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市场很少。随着特色农业、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地方特产发展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如有的地区盛产小米、花生、芋头、生姜、黄烟、苹果、樱桃、梨、桃等特色农产品和特色水果,这些产品为发展专业化农村集贸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认真分析各地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有步骤、有计划地打造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农村集贸市场,扩大市场交易半径,增强市场辐射力,发挥市场对经济效益的拉动作用,最终实现建成一处市场,带动一方经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