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笔者根据自己教学实践的体会,浅谈了在中职德育课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应注意:改变师生传统观念,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提高行动导向教学操作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注意环境的布置和教学地点的选择等问题。
关键词 德育课 行动导向教学 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对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德育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增强德育课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我校根据德育课教学现状,开展了“中职德育课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提高课堂效果”的实践研究。实践证明,中职学校德育课应用行动导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应用实践中,我们也逐步认识到,行动导向教学在德育课教学中对师生观念改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相关事项等有了新的要求,本文就此谈谈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 改变师生传统观念,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中,师生把“教学”看作是“教书”,既学科知识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拥有控制权,大纲或教材上的学科知识是专家们精心研究的成果,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必须全部“批发”给学生。错误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品德的过程。受这种传统观点的影响,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双边活动变成了教师单边活动,学生是被教会者,而不是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复制”教科书上的内容,学生则把它“粘贴”到自己的笔记本上。所以课堂教学就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相加,忽略了“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学生只能一味地接受、听从,没有真正参与教学活动中(演员没有演戏),课堂气氛死板、机械、沉闷,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被遏制,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创生与开发。
因此,广大师生要改变传统观念,进行角色轉换。教师要由传统教学中的“教书匠”(书本知识搬运工)、“演员”转变为行动导向教学中的“编导—设计师”、“导演”。教师要发挥“编剧和导演”的作用,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辩论法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由传统的“观众、听众”、“学书者”(硬记全部内容或重点、要点,记考试题和答案等)转变为“演员—演出者”—“参与者—做学”。积极亲自参与合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会学习、做人、做事,逐步锻炼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2 教师要不断提高行动导向教学操作技术应用能力
德育课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教师应用操作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它要求教师要掌握引导调控技术、提问技术、教学语言使用等技术。
(1)引导调控技术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导演”作为主持人引导控制“演出”局面的关键。要求教师运用贴切而精练的语言,正确、巧妙地导入问题,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够较好地运用时间调控、信息资料调控、反馈调控等调节控制“演出”局面。
在实施教学准备时,教师要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分析学生认知特点。适时地采用直接、直观导入,设疑、悬念导入和故事导入等,使学生明确目标、内容,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寻求答案的迫切心理。
反馈在教学上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信息往返交流的过程。教师通过反馈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态度、评价、愿望和要求,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知识的深浅度。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情、姿态、语言等,比较及时、直接、集中而明显地对教学做出反应,又可以及时得到教师对自己反应的评价,从而得到清晰准确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神态、情绪、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去体会感悟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困难、有疑问,是否适应、有无厌倦和自信心等,并通过相应方法帮助学生排解克服。
(2)提问技术要求教师提出问题要围绕教学目的精心设计、难易适中、新颖别致、因势利导和循循善诱;要注意问题的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启发性和鼓励性。通过提问控制学生思维过程、了解学生专业知识、集中学生注意力、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提问技术,往往是成败的关键。
(3)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技术。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和过程需要,运用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规范美观的书面语言、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要将“行动导向教学”和其它教学方法有机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不可偏执一方
行动导向教学法虽然可以调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内容的课中都照搬应用。如一些简单概念的学习或不需要进行活动探究的课程内容的学习,这类课程更适合使用讲授法、演示法和自学,有些课堂内容更适合案例分析讲解等,教师就不能完全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流程来进行。
4 以教材为纲,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做好教学设计,用好教材
现在新编的中职德育教材设置了很多活动和案例,教师要根据学生、学校和社会实际对教材内容及时进行适当增删,在教学设计时还要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要求,具体对每个模块的内容进行处理,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要求,重新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不可照本宣科。
5 在教学中注意环境的布置和教学地点的选择
学生处于不同的环境下,如色彩协调、吸引向往的地点时,学习的心情、学习的主动性等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选择布置教学环境,选择好适合的教学地点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也必不可少,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设施,提供大量的教育资源和信息,采取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方式“导演”教学,这些对提高教学效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 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使之适应新的学习过程
要改变以前传统的以知识记忆多少来评价学生的做法,注重学生学习参与过程、实践过程和能力提高的综合考核。比如,学生德育课知识的考试,可以不设纯理论知识的期中、期末专项笔试考试安排,而是融合在平时学习过程(上课按时出勤、小组协作参与扮演、学习讨论情况、作业完成和学习体会、实践等)中,同时把学习的考核与平时在学校、班级及社会活动的表现情况(文明礼仪、爱护公物、团结协作、集体活动及平时生活等)纳入考核内容,综合评定。成绩的表示也可采取了多样的记录方式,如记为:“A\B\C\D”或“5A\3A---”等。
总之,行动导向教学应用于德育课,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同时也对广大教师教育观念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相信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行动导向教学在德育课中的应用水平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牟秀华.略论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10).
[2] 陈士亮,王晓望.行动导向教学论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5(12):50-52.
[3] 杨黎明.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2(18).
关键词 德育课 行动导向教学 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对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德育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增强德育课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我校根据德育课教学现状,开展了“中职德育课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提高课堂效果”的实践研究。实践证明,中职学校德育课应用行动导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应用实践中,我们也逐步认识到,行动导向教学在德育课教学中对师生观念改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相关事项等有了新的要求,本文就此谈谈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 改变师生传统观念,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中,师生把“教学”看作是“教书”,既学科知识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拥有控制权,大纲或教材上的学科知识是专家们精心研究的成果,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必须全部“批发”给学生。错误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品德的过程。受这种传统观点的影响,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双边活动变成了教师单边活动,学生是被教会者,而不是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复制”教科书上的内容,学生则把它“粘贴”到自己的笔记本上。所以课堂教学就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相加,忽略了“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学生只能一味地接受、听从,没有真正参与教学活动中(演员没有演戏),课堂气氛死板、机械、沉闷,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被遏制,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创生与开发。
因此,广大师生要改变传统观念,进行角色轉换。教师要由传统教学中的“教书匠”(书本知识搬运工)、“演员”转变为行动导向教学中的“编导—设计师”、“导演”。教师要发挥“编剧和导演”的作用,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辩论法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由传统的“观众、听众”、“学书者”(硬记全部内容或重点、要点,记考试题和答案等)转变为“演员—演出者”—“参与者—做学”。积极亲自参与合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会学习、做人、做事,逐步锻炼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2 教师要不断提高行动导向教学操作技术应用能力
德育课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教师应用操作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它要求教师要掌握引导调控技术、提问技术、教学语言使用等技术。
(1)引导调控技术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导演”作为主持人引导控制“演出”局面的关键。要求教师运用贴切而精练的语言,正确、巧妙地导入问题,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够较好地运用时间调控、信息资料调控、反馈调控等调节控制“演出”局面。
在实施教学准备时,教师要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分析学生认知特点。适时地采用直接、直观导入,设疑、悬念导入和故事导入等,使学生明确目标、内容,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寻求答案的迫切心理。
反馈在教学上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信息往返交流的过程。教师通过反馈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态度、评价、愿望和要求,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知识的深浅度。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情、姿态、语言等,比较及时、直接、集中而明显地对教学做出反应,又可以及时得到教师对自己反应的评价,从而得到清晰准确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神态、情绪、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去体会感悟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困难、有疑问,是否适应、有无厌倦和自信心等,并通过相应方法帮助学生排解克服。
(2)提问技术要求教师提出问题要围绕教学目的精心设计、难易适中、新颖别致、因势利导和循循善诱;要注意问题的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启发性和鼓励性。通过提问控制学生思维过程、了解学生专业知识、集中学生注意力、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提问技术,往往是成败的关键。
(3)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技术。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和过程需要,运用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规范美观的书面语言、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要将“行动导向教学”和其它教学方法有机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不可偏执一方
行动导向教学法虽然可以调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内容的课中都照搬应用。如一些简单概念的学习或不需要进行活动探究的课程内容的学习,这类课程更适合使用讲授法、演示法和自学,有些课堂内容更适合案例分析讲解等,教师就不能完全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流程来进行。
4 以教材为纲,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做好教学设计,用好教材
现在新编的中职德育教材设置了很多活动和案例,教师要根据学生、学校和社会实际对教材内容及时进行适当增删,在教学设计时还要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要求,具体对每个模块的内容进行处理,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要求,重新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不可照本宣科。
5 在教学中注意环境的布置和教学地点的选择
学生处于不同的环境下,如色彩协调、吸引向往的地点时,学习的心情、学习的主动性等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选择布置教学环境,选择好适合的教学地点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也必不可少,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设施,提供大量的教育资源和信息,采取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方式“导演”教学,这些对提高教学效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 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使之适应新的学习过程
要改变以前传统的以知识记忆多少来评价学生的做法,注重学生学习参与过程、实践过程和能力提高的综合考核。比如,学生德育课知识的考试,可以不设纯理论知识的期中、期末专项笔试考试安排,而是融合在平时学习过程(上课按时出勤、小组协作参与扮演、学习讨论情况、作业完成和学习体会、实践等)中,同时把学习的考核与平时在学校、班级及社会活动的表现情况(文明礼仪、爱护公物、团结协作、集体活动及平时生活等)纳入考核内容,综合评定。成绩的表示也可采取了多样的记录方式,如记为:“A\B\C\D”或“5A\3A---”等。
总之,行动导向教学应用于德育课,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同时也对广大教师教育观念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相信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行动导向教学在德育课中的应用水平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牟秀华.略论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10).
[2] 陈士亮,王晓望.行动导向教学论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5(12):50-52.
[3] 杨黎明.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