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试从场域理论入手,着重分析我国新闻媒介在不同场域中的角色转换以及出现的场域真空和资本变质,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新闻伦理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场域 新闻职业道德 有偿新闻 低俗新闻 虚假新闻
新闻承担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传播文化,教导公众等功能,因而被称为“无冕之王”,新闻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一部分,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市场化浪潮的到来,中国新闻界出现了许多问题,新闻职业道德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对新闻单位引入了市场机制,采取了“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使得新闻媒体角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转型期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等层出不穷,影响了新闻记者在社会中的地位。
问题成因:
场域内力量的矛盾与斗争
布尔迪厄在其场域理论中提出:“场域就是各种要素关系的结构体系,一个场域也许可以被定义为由不同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构成的一个网络或者结构。一个场域的结构可以被看作不同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的空间,这些位置是根据他们在争夺各种权力或资本的分配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①可见,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场域,而不同场域之间的界限又是十分模糊的,各种场域有可能形成相互制约的现象。
布尔迪厄将场域分为科学场域、艺术场域、法律场域、经济场域、政治场域等。由于科学场域缺乏自主度和独立性,其竞争就不完善,科学场域获得独立程度就有限,这就给世俗权力的介入就越简单,这种介入包括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
此外,经济场域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也很明显,通过对新闻生产者的诱惑,使新闻生产者利用其自身在场域中的特定地位对经济强势者的思想观念进行传播,从而使新闻场域内丧失了其自主性。因此,新闻工作者受到其它场域的力量的干扰,出现职业道德问题。
新闻场域内新闻职业道德问题表现
福柯认为,现代权利是一种毛细血管的权利,它不是从某个核心源泉散发出来的,而是由一种遍布于社会有机体的每一微小部分和看似最细小的末端由下而上连接而成。从新闻场域的角度来讲,其中夹杂着许多的权利:政治场域赋予了媒体引导舆论,为人民服务的权利,而公共场域又赋予媒体获取真相的权利,充当社会的公器,在权利的交融当中,使一些媒体迷失了方向,导致新闻媒介事故频发,使新闻职业道德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
1、有偿新闻:场域交汇真空的产物
新闻媒体作为宣传工具和信息工具的双重功能,既有意识形态属性的喉舌功能,又有信息产业属性的商品交换功能。因此,中国的新闻媒介处于政治场域和经济场域的对立当中,它基于两级的矛盾对立:在政治场域当中,它是作为党的宣传工具而存在,引导着社会的舆论;而在另一方面,它处于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处于经济场域的控制当中,因此要求新闻媒介充当企业角色,具有盈利的功能,不得不考虑如何通过新闻盈利,从而出现了有偿新闻。这是媒介在不同场域中角色转换产生错位,场域之间留下了权力的“真空地带”,让一些缺乏自律的记者有了可乘之机。
媒介的权力如果是在真空的场域内,很容易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从而成为媒介的“霸权”。绝对的权力导致了绝对的腐败。有偿新闻则通过新闻媒体或工作人员通过收取新闻的刊播费用等,与被采访对象或者个人进行“权力寻租”,从而进行的金钱交易。②经济场域中强调的是一切经济活动中都要在市场的运作中进行,其特点是场域内都以交换作为手段的行为,有偿新闻也是如此。新闻媒介担负着政治场域赋予其传递真实信息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功能的权力,却在经济场域内混用了政治场域赋予其的权力资本,将新闻作为一种商品与货币进行交换。
一些记者利用自己的采访权利资本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易,阻止与采访对象不利的消息发布,“有偿不闻”。例如2002年的山西繁峙矿难,新华社等一些记者并未去矿难现场,而是先找上了繁峙县委、县政府,并受到了地方政府的盛情款待。县委书记王建华还专门把忻州市委宣传部胡某请到繁峙商量对策,最后记者收取了当地矿主的现金40余万元,协同当地官员一起瞒报了这起滔天事故。
另一方面,有的记者则利用自己的权力资本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易,通过报道对采访对象有利的信息来获取利益,而有偿新闻站在采访对象的立场上进行报道,比较明显的是一些带有宣传性质的新闻,例如企业形象、企业风采、特约新闻等形式出现,导致了新闻的真实性与可读性不够,在新闻选择的过程当中起作用的不是新闻价值的标准,而是金钱。有偿新闻的出现“无异于向社会制售假冒伪劣产品”。③
从有偿新闻的现状可以看出,在新闻场域内出现了政治场域和经济场域角色的相互错位,以及在场域交汇处出现了权力界限的混乱,从而使得记者利用政治场域内的权力进行经济场域内的活动,从而降低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导致了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
2、低俗新闻与虚假新闻:场域内的竞争与变质的资本
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提出,“场域为各种资本提供了相互竞争、比较和转换的场所,任何一个场域始终都是通过行动者或者行动集团与运用其资本进行相互比较的斗争的场所。与场域内其他行动者之间改变其资本并进行资本再分配的过程”。新闻媒介必须在形成的新闻场域中通过自己的资本与其他媒体进行竞争,而新闻媒体在其中使用的资本就是新闻报道的手段,关键要素就是新闻价值。新闻媒体必须通过手中各种资本对场域内的资源进行争夺和再分配,换句话说,只有运用以新闻价值为基本导向,才能做出真正刊登出吸引受众的新闻报道,赢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在竞争激烈的场域中站稳脚跟。
然而,由于新闻场域内的相互竞争异常激烈,从而导致资本的变质。布尔迪厄说:“资本与场域是相互共存的,场域影响着资本的作用。”在场域里各新闻媒体不断为了市场资源发生角力的过程当中,对资本的理解和使用发生了变化,表现为低俗新闻和虚假新闻的出现。 新闻讲求的是时效性,时效性包括“新”和“快”。“新”特性决定了新闻要反应迅速,及时报道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物,向读者提供多方面新鲜的信息,如果反映不迅速,不讲求时效,就失去应有的价值了。新闻要新,这是新闻的生命力,也是对新闻的起码要求。新闻的“新”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时间要新,是新近发生的事;二是内容要新,所反映的事实要有新意,可以说,新闻时效性是新闻场域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坚持新闻的时效性并不能否定新闻的真实性,一些新闻媒体一味的追求新闻的时效性,但是没有对其进行核实,导致新闻失实现象屡屡发生。例如《南国早报》2003年的一篇报道《奇!桔子树上结南瓜》,在记者没有到现场确认的情况下就匆忙报道了此事,后查证,是有人有意或者無意弄出的恶作剧,而记者则为了抢发头条新闻而轻信了通讯员之言,结果导致了假新闻的出现。
《南国早报》就此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假新闻的产生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应付激烈的竞争,博弈侥幸心理。”④这正是新闻场域内竞争激烈后导致资本变异的重要体现:一些新闻工作者迫于竞争的压力,为了保证完成工作量,或者为了制造出一些有能够满足受众好奇心的有“卖点”的新闻,在没有新闻素材的情况之下上网找素材,或者干脆直接“创作新闻”,试图在新闻同质化的今天在与同行业竞争中占得先机,忽略了新闻的第一要义是真实性。
此外,在新闻媒体不断膨胀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大众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的时效性新闻,而是更倾向于富有人情味的社会新闻。一些新闻媒体为了争取读者,抢占场域内资本份额的制高点,不惜试图通过凶杀、暴力、战争等负面新闻,抱着猎奇的心态,希望在市场上获得巨大的轰动效应;另外一方面,一些新闻媒体力图挖掘新闻的趣味性,揭露公众人物的隐私,2003年,《东方日报》就张国荣生前的各种情感经历进行了详细的报道,例如“度假屋揭秘”、“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运用恶俗煽情的语言,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新闻业市场化经营,使得中国新闻媒体在场域与场域的交汇处形成了权力的真空和角色的错位,导致有偿新闻的出现;而新闻场域内趋于白热化的竞争,又使得新闻媒体的资本使用发生了变质,一味的求新求快,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从而出现了低俗新闻和虚假新闻。
对策分析:自律和他律
针对新闻场域内产生的种种新闻职业道德问题,必须及时加以制止,否则后患无穷。而要在真正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必须从自律和他律两方面抓起。
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看,首先应该让新闻工作者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要认识到当今新闻媒体被赋予了双重角色,新闻场域内新闻工作者既要利用手中的权利为政治场域进行宣传,坚持和正确的舆论引导,而针对新闻媒体的盈利角色,也要有市场意识,但是不能够因为市场的需要而误用政治场域赋予其的权利,应该在报道当中,防止新闻记者权利的滥用,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专业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守护新闻工作者的良知。
此外,要防止由于场域内的竞争而使得资本变质。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讲求党性原则,不能因为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后就放弃了职业道德的操守,要使新闻工作者坚持职业道德的操守,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自觉抵制有偿新闻、低俗新闻和虚假新闻。从而能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积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舆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从整个新闻媒体大环境来说,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场域之间交汇处形成的真空地带,就必须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防止新闻工作者角色的错位和资本的变质。
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说,“还没有一部系统完整的高层次的新闻法规,使得新闻场域内无法有一个强制性的约束条文对新闻工作者的行为进行制约”,⑤ 因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新闻机构如何进行舆论引导,规定新闻工作者与社会的关系,对一些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诸如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新闻等进行界定,才能在新闻场域真空地带确立新闻媒体的权力界限,明确新闻媒体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功能,杜绝场域内资本的变质,真正规范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①宫留记:《布尔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M].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93
②葛作然,《当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③何晓瑜,《市场经济与新闻职业道德》[J].《新闻与写作》,1994(8)
④李启瑞:《我们错了》[M].商务印书馆,2011:209
⑤李红光,《我国新闻法规的欠缺与弥补》[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8)
(作者:均为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0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叶水茂
【关键词】场域 新闻职业道德 有偿新闻 低俗新闻 虚假新闻
新闻承担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传播文化,教导公众等功能,因而被称为“无冕之王”,新闻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一部分,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市场化浪潮的到来,中国新闻界出现了许多问题,新闻职业道德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对新闻单位引入了市场机制,采取了“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使得新闻媒体角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转型期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等层出不穷,影响了新闻记者在社会中的地位。
问题成因:
场域内力量的矛盾与斗争
布尔迪厄在其场域理论中提出:“场域就是各种要素关系的结构体系,一个场域也许可以被定义为由不同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构成的一个网络或者结构。一个场域的结构可以被看作不同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的空间,这些位置是根据他们在争夺各种权力或资本的分配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①可见,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场域,而不同场域之间的界限又是十分模糊的,各种场域有可能形成相互制约的现象。
布尔迪厄将场域分为科学场域、艺术场域、法律场域、经济场域、政治场域等。由于科学场域缺乏自主度和独立性,其竞争就不完善,科学场域获得独立程度就有限,这就给世俗权力的介入就越简单,这种介入包括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
此外,经济场域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也很明显,通过对新闻生产者的诱惑,使新闻生产者利用其自身在场域中的特定地位对经济强势者的思想观念进行传播,从而使新闻场域内丧失了其自主性。因此,新闻工作者受到其它场域的力量的干扰,出现职业道德问题。
新闻场域内新闻职业道德问题表现
福柯认为,现代权利是一种毛细血管的权利,它不是从某个核心源泉散发出来的,而是由一种遍布于社会有机体的每一微小部分和看似最细小的末端由下而上连接而成。从新闻场域的角度来讲,其中夹杂着许多的权利:政治场域赋予了媒体引导舆论,为人民服务的权利,而公共场域又赋予媒体获取真相的权利,充当社会的公器,在权利的交融当中,使一些媒体迷失了方向,导致新闻媒介事故频发,使新闻职业道德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
1、有偿新闻:场域交汇真空的产物
新闻媒体作为宣传工具和信息工具的双重功能,既有意识形态属性的喉舌功能,又有信息产业属性的商品交换功能。因此,中国的新闻媒介处于政治场域和经济场域的对立当中,它基于两级的矛盾对立:在政治场域当中,它是作为党的宣传工具而存在,引导着社会的舆论;而在另一方面,它处于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处于经济场域的控制当中,因此要求新闻媒介充当企业角色,具有盈利的功能,不得不考虑如何通过新闻盈利,从而出现了有偿新闻。这是媒介在不同场域中角色转换产生错位,场域之间留下了权力的“真空地带”,让一些缺乏自律的记者有了可乘之机。
媒介的权力如果是在真空的场域内,很容易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从而成为媒介的“霸权”。绝对的权力导致了绝对的腐败。有偿新闻则通过新闻媒体或工作人员通过收取新闻的刊播费用等,与被采访对象或者个人进行“权力寻租”,从而进行的金钱交易。②经济场域中强调的是一切经济活动中都要在市场的运作中进行,其特点是场域内都以交换作为手段的行为,有偿新闻也是如此。新闻媒介担负着政治场域赋予其传递真实信息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功能的权力,却在经济场域内混用了政治场域赋予其的权力资本,将新闻作为一种商品与货币进行交换。
一些记者利用自己的采访权利资本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易,阻止与采访对象不利的消息发布,“有偿不闻”。例如2002年的山西繁峙矿难,新华社等一些记者并未去矿难现场,而是先找上了繁峙县委、县政府,并受到了地方政府的盛情款待。县委书记王建华还专门把忻州市委宣传部胡某请到繁峙商量对策,最后记者收取了当地矿主的现金40余万元,协同当地官员一起瞒报了这起滔天事故。
另一方面,有的记者则利用自己的权力资本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易,通过报道对采访对象有利的信息来获取利益,而有偿新闻站在采访对象的立场上进行报道,比较明显的是一些带有宣传性质的新闻,例如企业形象、企业风采、特约新闻等形式出现,导致了新闻的真实性与可读性不够,在新闻选择的过程当中起作用的不是新闻价值的标准,而是金钱。有偿新闻的出现“无异于向社会制售假冒伪劣产品”。③
从有偿新闻的现状可以看出,在新闻场域内出现了政治场域和经济场域角色的相互错位,以及在场域交汇处出现了权力界限的混乱,从而使得记者利用政治场域内的权力进行经济场域内的活动,从而降低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导致了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
2、低俗新闻与虚假新闻:场域内的竞争与变质的资本
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提出,“场域为各种资本提供了相互竞争、比较和转换的场所,任何一个场域始终都是通过行动者或者行动集团与运用其资本进行相互比较的斗争的场所。与场域内其他行动者之间改变其资本并进行资本再分配的过程”。新闻媒介必须在形成的新闻场域中通过自己的资本与其他媒体进行竞争,而新闻媒体在其中使用的资本就是新闻报道的手段,关键要素就是新闻价值。新闻媒体必须通过手中各种资本对场域内的资源进行争夺和再分配,换句话说,只有运用以新闻价值为基本导向,才能做出真正刊登出吸引受众的新闻报道,赢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在竞争激烈的场域中站稳脚跟。
然而,由于新闻场域内的相互竞争异常激烈,从而导致资本的变质。布尔迪厄说:“资本与场域是相互共存的,场域影响着资本的作用。”在场域里各新闻媒体不断为了市场资源发生角力的过程当中,对资本的理解和使用发生了变化,表现为低俗新闻和虚假新闻的出现。 新闻讲求的是时效性,时效性包括“新”和“快”。“新”特性决定了新闻要反应迅速,及时报道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物,向读者提供多方面新鲜的信息,如果反映不迅速,不讲求时效,就失去应有的价值了。新闻要新,这是新闻的生命力,也是对新闻的起码要求。新闻的“新”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时间要新,是新近发生的事;二是内容要新,所反映的事实要有新意,可以说,新闻时效性是新闻场域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坚持新闻的时效性并不能否定新闻的真实性,一些新闻媒体一味的追求新闻的时效性,但是没有对其进行核实,导致新闻失实现象屡屡发生。例如《南国早报》2003年的一篇报道《奇!桔子树上结南瓜》,在记者没有到现场确认的情况下就匆忙报道了此事,后查证,是有人有意或者無意弄出的恶作剧,而记者则为了抢发头条新闻而轻信了通讯员之言,结果导致了假新闻的出现。
《南国早报》就此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假新闻的产生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应付激烈的竞争,博弈侥幸心理。”④这正是新闻场域内竞争激烈后导致资本变异的重要体现:一些新闻工作者迫于竞争的压力,为了保证完成工作量,或者为了制造出一些有能够满足受众好奇心的有“卖点”的新闻,在没有新闻素材的情况之下上网找素材,或者干脆直接“创作新闻”,试图在新闻同质化的今天在与同行业竞争中占得先机,忽略了新闻的第一要义是真实性。
此外,在新闻媒体不断膨胀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大众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的时效性新闻,而是更倾向于富有人情味的社会新闻。一些新闻媒体为了争取读者,抢占场域内资本份额的制高点,不惜试图通过凶杀、暴力、战争等负面新闻,抱着猎奇的心态,希望在市场上获得巨大的轰动效应;另外一方面,一些新闻媒体力图挖掘新闻的趣味性,揭露公众人物的隐私,2003年,《东方日报》就张国荣生前的各种情感经历进行了详细的报道,例如“度假屋揭秘”、“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运用恶俗煽情的语言,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新闻业市场化经营,使得中国新闻媒体在场域与场域的交汇处形成了权力的真空和角色的错位,导致有偿新闻的出现;而新闻场域内趋于白热化的竞争,又使得新闻媒体的资本使用发生了变质,一味的求新求快,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从而出现了低俗新闻和虚假新闻。
对策分析:自律和他律
针对新闻场域内产生的种种新闻职业道德问题,必须及时加以制止,否则后患无穷。而要在真正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必须从自律和他律两方面抓起。
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看,首先应该让新闻工作者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要认识到当今新闻媒体被赋予了双重角色,新闻场域内新闻工作者既要利用手中的权利为政治场域进行宣传,坚持和正确的舆论引导,而针对新闻媒体的盈利角色,也要有市场意识,但是不能够因为市场的需要而误用政治场域赋予其的权利,应该在报道当中,防止新闻记者权利的滥用,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专业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守护新闻工作者的良知。
此外,要防止由于场域内的竞争而使得资本变质。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讲求党性原则,不能因为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后就放弃了职业道德的操守,要使新闻工作者坚持职业道德的操守,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自觉抵制有偿新闻、低俗新闻和虚假新闻。从而能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积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舆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从整个新闻媒体大环境来说,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场域之间交汇处形成的真空地带,就必须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防止新闻工作者角色的错位和资本的变质。
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说,“还没有一部系统完整的高层次的新闻法规,使得新闻场域内无法有一个强制性的约束条文对新闻工作者的行为进行制约”,⑤ 因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新闻机构如何进行舆论引导,规定新闻工作者与社会的关系,对一些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诸如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新闻等进行界定,才能在新闻场域真空地带确立新闻媒体的权力界限,明确新闻媒体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功能,杜绝场域内资本的变质,真正规范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①宫留记:《布尔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M].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93
②葛作然,《当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③何晓瑜,《市场经济与新闻职业道德》[J].《新闻与写作》,1994(8)
④李启瑞:《我们错了》[M].商务印书馆,2011:209
⑤李红光,《我国新闻法规的欠缺与弥补》[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8)
(作者:均为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0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叶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