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文化素养,本文以此为分析问题的角度,探讨在多媒体环境下如何能够积极有效的发挥英语词汇教学中跨文化新闻意识的培养,如何能真正将跨文化新闻意识的培养与词汇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环境;词汇教学;跨文化新闻意识
20世纪90年代起,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这一新的科技手段正快速地渗透包括教育在内的许多行业,教育中所采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异军突起,为英语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据调查显示,目前大约有70%以上的高等院校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他们利用多媒体特点,按照自身教学要求,有机进行组合并通过综合处理和控制将符号、语言、文字、信息等通过投影显示出来。在英语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目前使用较多,特别是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但这种方式能否有效地让学生达到教学目的、能否在多媒体的环境下通过词汇的学习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新闻意识的目标,这些都需要分析和探讨。
词汇教学对跨文化新闻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新闻,通俗的说就是社会生活中最近发生的时政大事,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方面。新闻通过电视、广播千姿百态的呈现在人们面前,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英语成为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而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機会日渐频繁,人们渴求及时获得世界各地相关信息的需求也空前增强,因此英语词汇的学习也就更加迫切。
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很多教师都会认为是学生自身的事情,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人们只会注重语法的教学,对词汇的教学却很淡漠,出现这样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英语学习的认识还不到位,包括老师和学生都一致认为学好英语就是要学好语法。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学习者在语法方面很好,但在涉及实际运用能力方面却让人失望,他们并没有弄懂真正学习英语的意义。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对于词汇是一个薄弱环节,更加谈不上在词汇的教学融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样的现状与词汇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反差。
一方面,作为语句的基本单位,词汇是当前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元素,如果对基本元素的掌握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阶段,那么对于真正意义上英语能力的提高是毫无益处的。目前许多学生都认为英语学习应该在死记硬背一些单词、词组、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大量的语法知识,然后造句,做题等。在他们的眼里,这些便是全部。
事实上,这种观念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词汇不能深入的了解将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比较尴尬的局面,虽然平时进行简短的交流是没有问题,但是真正深入学习和交流,会发现其实那些远远不够,因此必须加强在词汇学习中融入跨文化培养的意识,不然学生将会出现使用词汇不当的情况:如将“力大如牛”翻译成为“as strong as cow”而不是“as strong as a horse”;将“凡人皆有得意日”翻译成“Every person has a happy day.”而不会去想到“Every dog has its day.”等。“as blind as a bat”、“to rest On one’ Soars”、“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all at sea”等等这些词组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这样将会产生交际方面的一系列错误。
另一方面,从词汇教学的原则来看,词汇教学必须要融入跨文化新闻意识培养中。对英语词汇的讲授,原则上必须坚持以下几点:音、形、义。前面两个原则是形式上的,后者则是内容上的,其核心地位可见一斑。当前对于“义”的教学却仅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而没有去引申去拓展。
从目前教科书单词表的形式能看出,教材虽然给出了单词的词性和词义,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孤立地按照词汇表讲授单词,学生花尽心思学习词汇却不能灵活运用。如“treat”这个词汇,其字面含义是“对待、处置、款待、医治”,但是如果问“Dutch treat”的含义,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事实上这里融入了文化意义。在英国人的眼里,荷兰人的小气是比较典型的,处处精打细算,故该词义为“各自付钱的聚餐”。再如“talk turkey”,按照字面意义是“谈论火鸡”,这会在应运过程中出现笑话。因为北美殖民时期,一个白人和一个印第安人一天打到的猎物为一只火鸡和一只鹧鸪。白人想要火鸡,但不敢直接说,便对其说:“如果你要火鸡,我就拿鹧鸪,如果你要鹧鸪,我就拿火鸡”,印第安人说:“你一直在讲火鸡,现在让我也讲讲火鸡吧!”,这样一来,这个词组的意义变为了“打开窗户说亮话”。试想,若在词汇教学方面不将词汇的文化背景介绍给学生,又怎能让学生理解并熟悉运用英语词汇?
词汇教学跨文化新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不同民族由于其文化背景和习惯差异等诸多原因,在词汇的构成体系及理解方面也会不同,因而必然引起言语表述的差异。在英语新闻中,由于其思维习惯与中国人不同,英语新闻的表达方式也与中文有所不同。因此,充分考虑到我国英语水平的现状,为了能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也就是要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学生可能不太熟悉的相关信息进行变通,加强对英语词汇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闻反映社会文化的最新动态,要了解最新的文化,新闻词汇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新闻用语中常常会出现大量的新词以及被赋予新意的旧词、某一领域的专业术语和外来词,并且频频使用借用和掺用的手法。这些特点决定了英语词汇学习的灵活性与时效性。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词汇使新闻报道更为生动形象、真实可信,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因此英语词汇就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跨文化传播的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新闻,以新闻的视角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新闻意识的培养。教师要特别注重英语词汇中蕴含的文化信息,首先要对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进行宏观的把握,其次要彻底了解新闻中英语用词的文化内涵,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授课。 多媒体环境下英语词汇教学
多媒体技术综合文本、图形、新闻、声音等信息,以数字化的处理模式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为教师授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对于词汇教学更是一次巨大的改变。对学生跨文化新闻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意义,多媒体模式通过它独特的魅力让学生对词汇的意义有着合理的认知,了解当前时政新闻,并能将词汇与新闻有效的链接起来。具体而言,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带来了以下几点变化:
1.多媒体创设的词汇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材料的兴趣。有时候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很难用语言去表达出来,加上词汇本身学习的枯燥无味,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大打折扣,而多媒体教学模式辅之适当的国际新闻热点就恰恰改变了这样的局面,让学生从无声世界走向有声世界,感官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单一,而变得丰富和多元化。
2.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培养词汇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新闻交际能力。多媒体技术在词汇教学中插播与词汇本身内容有关的影片或介绍,包括有声无声、有形与无形的知识,还有一些图片、新闻等等,这些内容往往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能引发学生对词汇的思考和记忆。它们通过对跨国文化的介绍和描述,使学生身临其境,弥补了教材中词汇信息的不足,让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更加具有冲击性与时代性。
利用多媒体优势在词汇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新闻能力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的出现给词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紧密联系实际,促使学生用时代的眼光分析问题,做到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学习词汇、学习英语的能力。笔者认为,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在词汇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新闻分析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小短片和音频来讲授词汇,如选择学生比较关心的国内外新闻热点进行讲解,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还可以获得文化意义上的知识,同时也能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然后教师再叙述事件,这样学生会在了解新闻的同时注意到这些词汇。
其次,教师可以使用Power Point或新聞视频等节目对日常情境相关词汇进行教学,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对目标词汇的感知能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环境下通过其它方式讲授词汇的跨文化意义,即通过多媒体播放不同的实物图,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然后选择辩论的方式来加深对词汇以及词汇本身所包含的文化意义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跨文化的新闻意识。
跨文化新闻意识的培养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与视野去诠释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建立跨文化的东西方新闻共识。所以,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加强词汇中跨文化新闻意识的培养将是未来英语学习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庄和诚.英语习语探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胡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一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赵贤洲.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01).
编校:郑明扬
关键词:多媒体环境;词汇教学;跨文化新闻意识
20世纪90年代起,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这一新的科技手段正快速地渗透包括教育在内的许多行业,教育中所采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异军突起,为英语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据调查显示,目前大约有70%以上的高等院校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他们利用多媒体特点,按照自身教学要求,有机进行组合并通过综合处理和控制将符号、语言、文字、信息等通过投影显示出来。在英语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目前使用较多,特别是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但这种方式能否有效地让学生达到教学目的、能否在多媒体的环境下通过词汇的学习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新闻意识的目标,这些都需要分析和探讨。
词汇教学对跨文化新闻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新闻,通俗的说就是社会生活中最近发生的时政大事,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方面。新闻通过电视、广播千姿百态的呈现在人们面前,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英语成为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而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機会日渐频繁,人们渴求及时获得世界各地相关信息的需求也空前增强,因此英语词汇的学习也就更加迫切。
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很多教师都会认为是学生自身的事情,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人们只会注重语法的教学,对词汇的教学却很淡漠,出现这样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英语学习的认识还不到位,包括老师和学生都一致认为学好英语就是要学好语法。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学习者在语法方面很好,但在涉及实际运用能力方面却让人失望,他们并没有弄懂真正学习英语的意义。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对于词汇是一个薄弱环节,更加谈不上在词汇的教学融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样的现状与词汇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反差。
一方面,作为语句的基本单位,词汇是当前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元素,如果对基本元素的掌握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阶段,那么对于真正意义上英语能力的提高是毫无益处的。目前许多学生都认为英语学习应该在死记硬背一些单词、词组、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大量的语法知识,然后造句,做题等。在他们的眼里,这些便是全部。
事实上,这种观念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词汇不能深入的了解将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比较尴尬的局面,虽然平时进行简短的交流是没有问题,但是真正深入学习和交流,会发现其实那些远远不够,因此必须加强在词汇学习中融入跨文化培养的意识,不然学生将会出现使用词汇不当的情况:如将“力大如牛”翻译成为“as strong as cow”而不是“as strong as a horse”;将“凡人皆有得意日”翻译成“Every person has a happy day.”而不会去想到“Every dog has its day.”等。“as blind as a bat”、“to rest On one’ Soars”、“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all at sea”等等这些词组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这样将会产生交际方面的一系列错误。
另一方面,从词汇教学的原则来看,词汇教学必须要融入跨文化新闻意识培养中。对英语词汇的讲授,原则上必须坚持以下几点:音、形、义。前面两个原则是形式上的,后者则是内容上的,其核心地位可见一斑。当前对于“义”的教学却仅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而没有去引申去拓展。
从目前教科书单词表的形式能看出,教材虽然给出了单词的词性和词义,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孤立地按照词汇表讲授单词,学生花尽心思学习词汇却不能灵活运用。如“treat”这个词汇,其字面含义是“对待、处置、款待、医治”,但是如果问“Dutch treat”的含义,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事实上这里融入了文化意义。在英国人的眼里,荷兰人的小气是比较典型的,处处精打细算,故该词义为“各自付钱的聚餐”。再如“talk turkey”,按照字面意义是“谈论火鸡”,这会在应运过程中出现笑话。因为北美殖民时期,一个白人和一个印第安人一天打到的猎物为一只火鸡和一只鹧鸪。白人想要火鸡,但不敢直接说,便对其说:“如果你要火鸡,我就拿鹧鸪,如果你要鹧鸪,我就拿火鸡”,印第安人说:“你一直在讲火鸡,现在让我也讲讲火鸡吧!”,这样一来,这个词组的意义变为了“打开窗户说亮话”。试想,若在词汇教学方面不将词汇的文化背景介绍给学生,又怎能让学生理解并熟悉运用英语词汇?
词汇教学跨文化新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不同民族由于其文化背景和习惯差异等诸多原因,在词汇的构成体系及理解方面也会不同,因而必然引起言语表述的差异。在英语新闻中,由于其思维习惯与中国人不同,英语新闻的表达方式也与中文有所不同。因此,充分考虑到我国英语水平的现状,为了能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也就是要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学生可能不太熟悉的相关信息进行变通,加强对英语词汇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闻反映社会文化的最新动态,要了解最新的文化,新闻词汇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新闻用语中常常会出现大量的新词以及被赋予新意的旧词、某一领域的专业术语和外来词,并且频频使用借用和掺用的手法。这些特点决定了英语词汇学习的灵活性与时效性。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词汇使新闻报道更为生动形象、真实可信,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因此英语词汇就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跨文化传播的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新闻,以新闻的视角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新闻意识的培养。教师要特别注重英语词汇中蕴含的文化信息,首先要对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进行宏观的把握,其次要彻底了解新闻中英语用词的文化内涵,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授课。 多媒体环境下英语词汇教学
多媒体技术综合文本、图形、新闻、声音等信息,以数字化的处理模式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为教师授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对于词汇教学更是一次巨大的改变。对学生跨文化新闻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意义,多媒体模式通过它独特的魅力让学生对词汇的意义有着合理的认知,了解当前时政新闻,并能将词汇与新闻有效的链接起来。具体而言,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带来了以下几点变化:
1.多媒体创设的词汇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材料的兴趣。有时候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很难用语言去表达出来,加上词汇本身学习的枯燥无味,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大打折扣,而多媒体教学模式辅之适当的国际新闻热点就恰恰改变了这样的局面,让学生从无声世界走向有声世界,感官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单一,而变得丰富和多元化。
2.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培养词汇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新闻交际能力。多媒体技术在词汇教学中插播与词汇本身内容有关的影片或介绍,包括有声无声、有形与无形的知识,还有一些图片、新闻等等,这些内容往往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能引发学生对词汇的思考和记忆。它们通过对跨国文化的介绍和描述,使学生身临其境,弥补了教材中词汇信息的不足,让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更加具有冲击性与时代性。
利用多媒体优势在词汇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新闻能力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的出现给词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紧密联系实际,促使学生用时代的眼光分析问题,做到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学习词汇、学习英语的能力。笔者认为,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在词汇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新闻分析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小短片和音频来讲授词汇,如选择学生比较关心的国内外新闻热点进行讲解,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还可以获得文化意义上的知识,同时也能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然后教师再叙述事件,这样学生会在了解新闻的同时注意到这些词汇。
其次,教师可以使用Power Point或新聞视频等节目对日常情境相关词汇进行教学,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对目标词汇的感知能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环境下通过其它方式讲授词汇的跨文化意义,即通过多媒体播放不同的实物图,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然后选择辩论的方式来加深对词汇以及词汇本身所包含的文化意义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跨文化的新闻意识。
跨文化新闻意识的培养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与视野去诠释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建立跨文化的东西方新闻共识。所以,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加强词汇中跨文化新闻意识的培养将是未来英语学习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庄和诚.英语习语探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胡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一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赵贤洲.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01).
编校:郑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