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经历了数次的教材改革,在各级教育学家、教育专家的倡导下,也积极的尝试了数次的教学改革,但回头反思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深深地感到:语文教学不能起花架子,还是应该回归本色。
见识过这样的一堂课,一位老师在上《安塞腰鼓》一文时,教学生用手拍击桌面,体会拍击的节奏,感受安塞腰鼓的节奏美。我惊讶,一堂语文课老师不讲语文知识而居然变成了音乐课!
我也曾听过一位老师在教学蒲松龄的《狼》一课时,整堂课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播放动画,的确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固然是热闹,但看动画培养了孩子们什么样的语文知识或语文能力呢?
在我自己的教学中,我也尝试过用多样的活动来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的氛围,试过让学生用笔画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的内容,但渐渐我感觉语文教学似乎变了味。
在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在素质教育提出了这么多年以后,我们的很大一部分孩子的语文素养没有提高,反而大有下滑之势。
语文老师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基础越来越差。
我们大家都在感受:现在的学生怎么一届不如一届啊!
其实细细观察,我们的孩子在语文基础方面,的确是越来越弱,就我自己教学的现在年级的学生而言,就存在一些问题:汉语拼音有很多学生不过关;汉语书写不规范;而且很多学生完成按要求写一句完整的话写不出来,更何况有很多学生六年的小学学习之后连课文都读不流畅呢?
这些不仅引起我的思考: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知识,还是做一个精通乐理、热爱绘画的艺术家?
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还是应该回归本色。语文教学还是应该体现语文的特征,培养学生读、写、说等等方面的能力。语文课堂还是应该让学生跟随老师走进语文的世界,否则“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
首先,语文教学还是应该扎实基础。语文知识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这些积累包括读音,字形,词语意思,进而才有词句的运用。现在又很多学生进入了中学之后,汉语拼音这一块还没学会,b、p不分n、l不辨等,甚至连声调符号的标注都不清楚,再一接触英语字母,就完全混淆了。
看来,语文教学还得从最基础的汉语拼音方案抓起,从基本的生字生词的积累学起。学好了汉语拼音,才能更好的进一步掌握查字词典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教给学生这些知识,学生才能更好的运用工具书,进行主动的学习。积累了一定量的字词,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自然也就强一些了。
其次,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教材,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和学习语文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老师要对教材深入的钻研,有自己的独到的体会和认知,才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走进课本,走进语文世界。曾经听贾国友老师讲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触颇深,贾老师从头至尾,始终围绕诗歌,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老师在导入新课后,用了很多时间指导学生朗读:学生齐读,老师指正读音;学生再读,老师再次指正读音,语调、语气、语速等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感情。接下来老师又范读……整堂课老师都围绕围绕文本内容,结合作者经历,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感情。其中很多内容来自于老师对课文的研读和理解,而非来自于教参。真正体现了初中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
再次,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更为广阔的语文天地:文学世界。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培养和提高,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让学生学会阅读,享受阅读。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在的中学生阅读量少得可怜,虽然听过四大古典名著,但经常是不知人物和故事混淆,张飞打岳飞。不说知道三毛是谁,更没听说过约翰?克里斯多夫。
最后,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语句的积累,包括经典语言的积累。包括名人名言和古诗文名句。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一谈到网络语言滔滔不绝,但一谈到名人名言,脑海里一片空白。
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学能洗尽铅华,再见本色。
见识过这样的一堂课,一位老师在上《安塞腰鼓》一文时,教学生用手拍击桌面,体会拍击的节奏,感受安塞腰鼓的节奏美。我惊讶,一堂语文课老师不讲语文知识而居然变成了音乐课!
我也曾听过一位老师在教学蒲松龄的《狼》一课时,整堂课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播放动画,的确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固然是热闹,但看动画培养了孩子们什么样的语文知识或语文能力呢?
在我自己的教学中,我也尝试过用多样的活动来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的氛围,试过让学生用笔画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的内容,但渐渐我感觉语文教学似乎变了味。
在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在素质教育提出了这么多年以后,我们的很大一部分孩子的语文素养没有提高,反而大有下滑之势。
语文老师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基础越来越差。
我们大家都在感受:现在的学生怎么一届不如一届啊!
其实细细观察,我们的孩子在语文基础方面,的确是越来越弱,就我自己教学的现在年级的学生而言,就存在一些问题:汉语拼音有很多学生不过关;汉语书写不规范;而且很多学生完成按要求写一句完整的话写不出来,更何况有很多学生六年的小学学习之后连课文都读不流畅呢?
这些不仅引起我的思考: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知识,还是做一个精通乐理、热爱绘画的艺术家?
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还是应该回归本色。语文教学还是应该体现语文的特征,培养学生读、写、说等等方面的能力。语文课堂还是应该让学生跟随老师走进语文的世界,否则“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
首先,语文教学还是应该扎实基础。语文知识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这些积累包括读音,字形,词语意思,进而才有词句的运用。现在又很多学生进入了中学之后,汉语拼音这一块还没学会,b、p不分n、l不辨等,甚至连声调符号的标注都不清楚,再一接触英语字母,就完全混淆了。
看来,语文教学还得从最基础的汉语拼音方案抓起,从基本的生字生词的积累学起。学好了汉语拼音,才能更好的进一步掌握查字词典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教给学生这些知识,学生才能更好的运用工具书,进行主动的学习。积累了一定量的字词,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自然也就强一些了。
其次,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教材,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和学习语文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老师要对教材深入的钻研,有自己的独到的体会和认知,才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走进课本,走进语文世界。曾经听贾国友老师讲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触颇深,贾老师从头至尾,始终围绕诗歌,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老师在导入新课后,用了很多时间指导学生朗读:学生齐读,老师指正读音;学生再读,老师再次指正读音,语调、语气、语速等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感情。接下来老师又范读……整堂课老师都围绕围绕文本内容,结合作者经历,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感情。其中很多内容来自于老师对课文的研读和理解,而非来自于教参。真正体现了初中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
再次,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更为广阔的语文天地:文学世界。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培养和提高,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让学生学会阅读,享受阅读。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在的中学生阅读量少得可怜,虽然听过四大古典名著,但经常是不知人物和故事混淆,张飞打岳飞。不说知道三毛是谁,更没听说过约翰?克里斯多夫。
最后,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语句的积累,包括经典语言的积累。包括名人名言和古诗文名句。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一谈到网络语言滔滔不绝,但一谈到名人名言,脑海里一片空白。
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学能洗尽铅华,再见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