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教育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优秀的品格习惯。农村学校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存在较多问题,本文依据教育实际,对新形势下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缺失及改进措施进行论述。
【关键词】农村学校 德育工作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085-01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需要我们重视发挥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德育工作关系到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德育大纲》中指出,要注重从理想、道德、文化、纪律方面的培养,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目的寓于教育之中,也是关乎社会、国家命运的重要任务。但是目前德育工作面临着与社会发展脱节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学校还在走传统教育的老路,新形势下,农村德育工作势必要有所改观。
一、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缺失
学校对于德育教育是关注的,但一般都采用常规方式,例如:阳光课间操,班会,主题活动等。在操作的过程中也是敷衍了事,形式感强,学生根本无法从中获得教育,更遑论整体素质的提高,教育目标的达成。即使学生从活动中受到了教育也是短时间的,当时深有感触,立志要改变自身,提高能力,但是并没有坚持下去,这就是德育教育不持久的问题。
农村学生大多没有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没有好的教育方法。父母外出打工,让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农村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留守儿童问题作为现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对农村学校德育教育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一旦学校对此认识不足,就难以达成德育教育的目标。
农村学校面对着更大的应试压力,日常教学中,教师更注重教学所占的比重,学生成绩的提升,这就造成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1]。好的习惯养成,错误问题的纠正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面对德育工作时所持态度的不同就决定着学生素质培养的效果不同,有些教师根本不相应教育号召,觉得德育工作繁琐无用,对于基础德育形式——班会,根本不重视。所以班级学生整体精神散漫,问题丛生。
二、完善德育思想,强化管理制度
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思想观念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面对这样的局面,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合理应对改变。在学校教育中也要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的思想内涵。农村学校面临的形式较为严峻,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给德育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为此,我们更要将这一问题列为德育教育日常工作的重点。首先,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是工作的切入点,学校亟需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德育教育队伍,一对一帮扶管理,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关注与疏导。其次,要细化留守儿童德育工作制度。校长主抓,各层级教师根据工作实际制定符合本部門或自身的工作方针,从整体上进行合理教育。最后,要注意家校配合,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应是单方面的,家庭的关怀才是德育工作的基础。
工作的推进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为了更好开展农村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针。这就需要学校依据国家相关制度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系列管理方法。在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手段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了保证制度的有效开展,与之配合的评价机制也要并行实施。严格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用考核结果来衡量德育教育的得失。
三、在体验中感受德育的真谛
书本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是客观内容并不是主观感受,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厌烦,失去学习的兴致,达不到提升认识的目的。因此,学校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主观感受,为他们提供更多活动的机会。由于农村所处位置较为偏僻,基础设施不完备,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但这并不是开展体验式德育教学的阻碍,学校可以和家长配合为学生创造参与活动的机会。比如带领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陈列馆、尤其是与当地历史、精神有关系的场所,提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激发感受,达到教育目的。
四、充分利用信息渠道提高教育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也已经在农村学校普及。虽然学校为了净化学生思想,努力使学校与社会隔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信息的脱节,缺乏获取有利知识的渠道[2]。针对这样的问题,学校需要增强自身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搜集处理对学生有益的知识,拓宽学生的思想认识,补充农村学校德育素材不足的现状,顺应时代潮流,大胆改变教学模式,在汲取新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借助信息支撑,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结语:社会的不断发展并没有弱化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反而对学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赋予教师更高的责任。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要将德育教育放在关键位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学生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多秀.心灵关怀:农村学校德育质量观的价值取向[J].当代教育科学,2014(6):3-6.
[2]曾品荣.农村学校德育形式多样化的有效方法[J].教师,2015(10):10.
【关键词】农村学校 德育工作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085-01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需要我们重视发挥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德育工作关系到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德育大纲》中指出,要注重从理想、道德、文化、纪律方面的培养,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目的寓于教育之中,也是关乎社会、国家命运的重要任务。但是目前德育工作面临着与社会发展脱节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学校还在走传统教育的老路,新形势下,农村德育工作势必要有所改观。
一、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缺失
学校对于德育教育是关注的,但一般都采用常规方式,例如:阳光课间操,班会,主题活动等。在操作的过程中也是敷衍了事,形式感强,学生根本无法从中获得教育,更遑论整体素质的提高,教育目标的达成。即使学生从活动中受到了教育也是短时间的,当时深有感触,立志要改变自身,提高能力,但是并没有坚持下去,这就是德育教育不持久的问题。
农村学生大多没有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没有好的教育方法。父母外出打工,让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农村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留守儿童问题作为现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对农村学校德育教育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一旦学校对此认识不足,就难以达成德育教育的目标。
农村学校面对着更大的应试压力,日常教学中,教师更注重教学所占的比重,学生成绩的提升,这就造成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1]。好的习惯养成,错误问题的纠正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面对德育工作时所持态度的不同就决定着学生素质培养的效果不同,有些教师根本不相应教育号召,觉得德育工作繁琐无用,对于基础德育形式——班会,根本不重视。所以班级学生整体精神散漫,问题丛生。
二、完善德育思想,强化管理制度
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思想观念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面对这样的局面,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合理应对改变。在学校教育中也要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的思想内涵。农村学校面临的形式较为严峻,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给德育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为此,我们更要将这一问题列为德育教育日常工作的重点。首先,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是工作的切入点,学校亟需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德育教育队伍,一对一帮扶管理,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关注与疏导。其次,要细化留守儿童德育工作制度。校长主抓,各层级教师根据工作实际制定符合本部門或自身的工作方针,从整体上进行合理教育。最后,要注意家校配合,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应是单方面的,家庭的关怀才是德育工作的基础。
工作的推进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为了更好开展农村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针。这就需要学校依据国家相关制度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系列管理方法。在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手段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了保证制度的有效开展,与之配合的评价机制也要并行实施。严格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用考核结果来衡量德育教育的得失。
三、在体验中感受德育的真谛
书本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是客观内容并不是主观感受,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厌烦,失去学习的兴致,达不到提升认识的目的。因此,学校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主观感受,为他们提供更多活动的机会。由于农村所处位置较为偏僻,基础设施不完备,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但这并不是开展体验式德育教学的阻碍,学校可以和家长配合为学生创造参与活动的机会。比如带领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陈列馆、尤其是与当地历史、精神有关系的场所,提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激发感受,达到教育目的。
四、充分利用信息渠道提高教育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也已经在农村学校普及。虽然学校为了净化学生思想,努力使学校与社会隔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信息的脱节,缺乏获取有利知识的渠道[2]。针对这样的问题,学校需要增强自身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搜集处理对学生有益的知识,拓宽学生的思想认识,补充农村学校德育素材不足的现状,顺应时代潮流,大胆改变教学模式,在汲取新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借助信息支撑,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结语:社会的不断发展并没有弱化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反而对学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赋予教师更高的责任。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要将德育教育放在关键位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学生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多秀.心灵关怀:农村学校德育质量观的价值取向[J].当代教育科学,2014(6):3-6.
[2]曾品荣.农村学校德育形式多样化的有效方法[J].教师,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