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学生系统性学习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使其分析问题更具准确性、逻辑性及条理性。本文分别分析了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什么是数学思维,数学思维主要有哪些类别,数学思维的积极意义,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以及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前言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学要求:对于小学生数学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初始阶段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新课改背景下,更注重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但在教学大纲的明确体现,而且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小学生中高年级思维发展的特点
整个小学六年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过渡的过程。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具体的、可以感知的概念会比较容易理解,但他们还不能区分好什么是概念的本质属性,什么是概念的非本质属性。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开始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有认识,能够运用抽象的概念去判断、推断问题。小学生思维特点的转折期,一般是在小学四年级。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一般能够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够较完整地反省自己的思维过程,有较强的思维自觉性。当然,这样的转变离不开教师合理的引导、得法的训练。
二、什么是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某种方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其要求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学习。数学思维则是指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能够将这种思维应用其中,以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逻辑)思维最基本包括归纳推理法、分类对比法、系统分析法三类,数学(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只有培养好小学生基本的数学(逻辑)思维才能更好的为创新能力做铺垫。
三、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这样一个诟病,很多教师在教课解题时,对于那些答案显而易见的题目会有“教学无难度”这样的心理。但其实在学生来说,对于与数学问题相关的基本定义和概念,还没能很好地理解。教师以为学生已经了解的东西,可能学生并不一定了解,教师在知识的传递上出现了断层,这对学生以后学习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的解答,不是说将问题解答出来就完成了,而是要对题目的解答过程进行分析思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练习。
四、小学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通过以下方法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针对数学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组织课堂小游戏,要学生数出自己平时一共得了多少个奖励小贴贴,引出进位加法的两种题型:大数加小数和小数加大数的进位加法。于是,学生带着这个具体任务,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计算,共说出了4种算法,分别是:(1)数数的方法。(2)凑十法。(包括把小数凑成十和把大数凑成十)(3)想减算加。就是算减法时,要想加法。例如:11-9=?要想9+?=11,这样就知道得多少了。(4)用小棒代替小贴贴来数数,或者用实物在进位加法板上摆出来再数数。由于学生是带着具体游戏任务的,所以学生的身心很放松,思维上没有限制,较为容易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想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
2.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中的看图写算式,教师让学生分成前、后四人一组,然后让每组其中的一个学生按要求放置圆片:先放四个,再放两个,然后让每组中其他的学生说说看到的图,并列出相应的算式。这时,分歧就来了。有的小朋友说:左边有四个圆,右边有两个圆,一共有几个圆?算式是2+4=6;而有的小朋友说:左边有两个圆,右边有四个圆,一共有几个圆?算式是2+4=6。为什么同一幅图,会得到两个不同的算式呢?这个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有的甚至走下座位,说要看看对方小组的小朋友是不是看错了?后来通过自己的观察,学生们发现原来是因为看图的时候所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才会得到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当学生们自己得出这个发现以后,对老师下面要教的例题,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就不仅仅是只停留于“怎么写”,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能写出两个算式”,真正地让学生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口算訓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生口算基本训练中应特别注意防止死记硬背,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利用意义识记、熟记口诀。例如,有一个一年级学生很快就熟记了20以内进位加法表,他并没有去熟读全部加法表,而是先记住“对子数”(如6+6=12、7+7=14、8+8=16、9+9=18)然后根据推理方法推出其他加法表,如7+8=? 先想到7+7=14,因为7+8比7+7多1,所以7+8=7+7+1=15,又如6+8=? 先想6+6=12,因为6+8比6+6多2,所以6+8=6+6+2=14,这样就在熟记加法表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因为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大大缩短熟记口诀的时间,提高了练习效率。
4.在新授知识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授知识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一环,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环节。新授知识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讲解要生动有趣,善于提出思考性问题,充分运用直观教具,注意边讲边练。例如“发现法教学”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发现法教学又称问题教学法。这种发现教学法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需要,而在教学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这种教学法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教科书或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学习和体验--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解决问题,自己发现数学的法则和规律。
小结: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流方向,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对于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需要教师寻求一种新的方式方法重新建构小学数学课堂,从而适应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敏.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才智, 2017(22):218-219.
[2]康敏.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004):P.150-150.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前言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学要求:对于小学生数学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初始阶段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新课改背景下,更注重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但在教学大纲的明确体现,而且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小学生中高年级思维发展的特点
整个小学六年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过渡的过程。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具体的、可以感知的概念会比较容易理解,但他们还不能区分好什么是概念的本质属性,什么是概念的非本质属性。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开始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有认识,能够运用抽象的概念去判断、推断问题。小学生思维特点的转折期,一般是在小学四年级。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一般能够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够较完整地反省自己的思维过程,有较强的思维自觉性。当然,这样的转变离不开教师合理的引导、得法的训练。
二、什么是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某种方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其要求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学习。数学思维则是指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能够将这种思维应用其中,以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逻辑)思维最基本包括归纳推理法、分类对比法、系统分析法三类,数学(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只有培养好小学生基本的数学(逻辑)思维才能更好的为创新能力做铺垫。
三、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这样一个诟病,很多教师在教课解题时,对于那些答案显而易见的题目会有“教学无难度”这样的心理。但其实在学生来说,对于与数学问题相关的基本定义和概念,还没能很好地理解。教师以为学生已经了解的东西,可能学生并不一定了解,教师在知识的传递上出现了断层,这对学生以后学习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的解答,不是说将问题解答出来就完成了,而是要对题目的解答过程进行分析思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练习。
四、小学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通过以下方法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针对数学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组织课堂小游戏,要学生数出自己平时一共得了多少个奖励小贴贴,引出进位加法的两种题型:大数加小数和小数加大数的进位加法。于是,学生带着这个具体任务,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计算,共说出了4种算法,分别是:(1)数数的方法。(2)凑十法。(包括把小数凑成十和把大数凑成十)(3)想减算加。就是算减法时,要想加法。例如:11-9=?要想9+?=11,这样就知道得多少了。(4)用小棒代替小贴贴来数数,或者用实物在进位加法板上摆出来再数数。由于学生是带着具体游戏任务的,所以学生的身心很放松,思维上没有限制,较为容易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想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
2.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中的看图写算式,教师让学生分成前、后四人一组,然后让每组其中的一个学生按要求放置圆片:先放四个,再放两个,然后让每组中其他的学生说说看到的图,并列出相应的算式。这时,分歧就来了。有的小朋友说:左边有四个圆,右边有两个圆,一共有几个圆?算式是2+4=6;而有的小朋友说:左边有两个圆,右边有四个圆,一共有几个圆?算式是2+4=6。为什么同一幅图,会得到两个不同的算式呢?这个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有的甚至走下座位,说要看看对方小组的小朋友是不是看错了?后来通过自己的观察,学生们发现原来是因为看图的时候所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才会得到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当学生们自己得出这个发现以后,对老师下面要教的例题,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就不仅仅是只停留于“怎么写”,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能写出两个算式”,真正地让学生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口算訓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生口算基本训练中应特别注意防止死记硬背,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利用意义识记、熟记口诀。例如,有一个一年级学生很快就熟记了20以内进位加法表,他并没有去熟读全部加法表,而是先记住“对子数”(如6+6=12、7+7=14、8+8=16、9+9=18)然后根据推理方法推出其他加法表,如7+8=? 先想到7+7=14,因为7+8比7+7多1,所以7+8=7+7+1=15,又如6+8=? 先想6+6=12,因为6+8比6+6多2,所以6+8=6+6+2=14,这样就在熟记加法表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因为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大大缩短熟记口诀的时间,提高了练习效率。
4.在新授知识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授知识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一环,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环节。新授知识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讲解要生动有趣,善于提出思考性问题,充分运用直观教具,注意边讲边练。例如“发现法教学”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发现法教学又称问题教学法。这种发现教学法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需要,而在教学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这种教学法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教科书或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学习和体验--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解决问题,自己发现数学的法则和规律。
小结: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流方向,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对于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需要教师寻求一种新的方式方法重新建构小学数学课堂,从而适应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敏.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才智, 2017(22):218-219.
[2]康敏.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004):P.15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