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见钟情定姻缘
常言说,每位伟人的背后都有一位女人。穆巴拉克辉煌生涯的后面就是他的妻子苏珊·穆巴拉克。
1956年,28岁的穆巴拉克还是埃及空军学院的一名教官。一个夏日的午后,空军学院举行运动会,苏珊跟着父母应正在军校上学的哥哥之邀前去观看比赛。当一身戎装的穆巴拉克与他们一家人握手致意时,苏珊不禁被眼前这位身材魁梧、英俊挺拔的军官吸引住了。少女的羞涩让她一下脸红心跳,匆匆把纤细的手从穆巴拉克充满阳刚之力的大手掌中抽出,躲到父母身后。她不知道,这次“执子之手”,就要“与子携老”了。
欢快的运动会很快结束了,穆巴拉克却开始闷闷不乐,他担心再也见不到美丽动人的苏珊。在他一番求婚攻势后,苏珊父亲同意了这门婚事。当父亲征求女儿意见时,年轻的苏珊心花怒放,她怎会不答应呢,穆巴拉克正是她的白马王子。订婚那天,苏珊为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穿了件玫瑰色的连衣裙。那年她17岁,刚高中毕业。两年后,他们举行了婚礼。
总统能做一手好菜
在苏珊眼里,穆巴拉克是位典型的阿拉伯式一家之主,说话一言九鼎,却不乏细心关爱,10余岁的年龄差距让苏珊有种小鸟依人的安全感。“刚开始过日子时,我不怎么会做饭。一天,他想吃蔬菜芋头沙拉,可我不会做,他便自己动手,那味道至今令人难忘,没想到他还能做一手好菜。”
一起生活了近半世纪,苏珊对丈夫始终充满敬仰。她说:“他的经验比我丰富得多,最后都是他说了算,而过去的岁月证明他总是对的。”从当军官,到空军司令,一直到担任埃及总统,穆巴拉克陪妻子的时间越来越少。但他总是想方设法抽时间多陪妻儿一会儿。善解人意的苏珊理解丈夫的难处,尽量安排好家务,教导两个孩子用心读书,别给父亲添麻烦。作为埃及的第一夫人,苏珊非常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经常参加慈善活动,埃及的百姓都很尊敬她。
父爱深深舐犊情
同任何父亲一样,穆巴拉克深爱着孩子们,但他很少有时间享受天伦之乐。最初,他还能在午饭后同孩子们呆一会儿。他任总统后,在午饭时见见孩子竟成了一种“奢望”。十几年前,大儿子阿莱在美国接受危险的手术,千里之外的穆巴拉克无法抽身守在儿子病床前,只能强作镇静,在公务间隙轻诵《古兰经》,为儿子祈祷。
长大后的阿莱成为实业家,次子贾迈勒从事银行业工作。兄弟俩极少出头露面,因为父亲告诫他们要像普通人一样生活。随着贾迈勒近几年开始涉足政坛,社会各界纷纷猜测他要接穆巴拉克的班。尽管如此,他还是牢记父亲教诲,刻意保持低调。也许,贾迈勒更希望父亲能够恢复年轻时的体力,父子俩能再打次壁球。谁输了,就去买柑橘一起回家吃。
埃及第一夫人:埃及妇女的骄傲
埃及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的夫人苏珊,是埃及妇女的骄傲。她朴实无华,经常深入民间,脚踏实地地为老百姓干好事,赢得了埃及人民的尊敬。
穆巴拉克夫人1975年在萨达特任命穆巴拉克为副总统时第一次公开露面。她的父亲是埃及人,母亲是英国威尔士人。她于1958年同穆巴拉克结婚,当时她17岁,比穆巴拉克小13岁。现在,他们有两个儿子。苏珊是个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社会活动家。从1981年穆巴拉克执政以来,苏珊就开始抓埃及的儿童教育工作。
苏珊是个勇于接受挑战的人。1981年,她在开罗大学攻读社会学专业。一天,一名美国教授在课堂上不无讥讽地说,在座的学生都是有钱人家的子弟,他们只会坐着“奔驰”在街上兜风招摇,而没有勇气到开罗最贫困的地区去了解那里的人民,特别是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情况。听后,苏珊受到了震动,她和几名同学来到了开罗最落后的布勒格地区,挑选了这个地区最落后的5所学校作为调查目标。自那以后,苏珊便和开罗的落后城区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更快地改进这些城区的教育状况,苏珊发动了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成立了一支“志愿军”,专门深入到最贫困的地方去。
在深入民间调查的过程中,苏珊还亲自挂帅,四处集资,在开罗修建了几所残疾人中心。接着,她发起了一场“拯救残疾和弱智儿童”的活动,现在,开罗市内大多数的弱智和残疾儿童都进入了残疾中心,不少人不仅学到了一定的文化知识,而且还掌握了谋生的手段。
除了關心儿童教育外,苏珊还花大力气去帮助改善开罗落后城区的生活条件,特别是医疗水平。据埃及新闻界报道,几年来她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开罗条件最差的医院。她所干的这一切为自己赢得了“不是医生,胜似医生”的美誉。
因为常年从事社会公益活动,苏珊牺牲了许多个人的东西。按她自己的话说,她现在已很少有时间和她的两个儿子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也很少有放松的机会,她的生活已经不能由她自己支配。但她说,她对自己的选择并不后悔,因为每当看到她所干的工作给儿童和家长脸上带来笑容,她就感到最大的满足。
儿子贾迈勒:能够胜任总统职位
与穆巴拉克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气相比,身高1.80米的贾迈勒似乎更多地继承了母亲苏珊的细腻与持重。在公开场合,他举止潇洒、谈吐老练,与一些热情外向、口若悬河的阿拉伯人相比显得儒雅俊秀。
贾迈勒曾在开罗的美国大学主修经济学,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投身金融领域,在美国国际银行驻开罗办事处任职,不久因业绩突出,被提升为该行驻伦敦的业务代理,负责金融投资项目。
商界政坛纵横自如
6年后,贾迈勒回到埃及,他不愿仰仗总统父亲的“权势”去那些邀请他就职的单位工作,决定自己创业,创办了一家私人投资公司。现在,他的公司资产已达1亿美元。
贾迈勒虽然热衷于经商,但近年来却逐渐对政治感兴趣。他曾宣称,要用一半时间做生意,另一半的时间用于埃及公共事务。2000年3月,贾迈勒正式进入穆巴拉克领导的执政党民族民主党高层,担任该党的青年和发展委员会主任,负责党的青年事务。
2002年9月17日,在民族民主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贾迈勒被穆巴拉克任命为5人书记处的书记,成为党内的第三号人物,分管党的政治事务,并任政策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由200名成员组成,负责制定党的政策。
思想开明处事严谨
虽然没有父亲的从军经历,更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但国内外政治家们对贾迈勒还是非常看好,认为他为人正派,处事严谨,受过良好教育,关心人民疾苦。
即使是一些反对党高层人士,对贾迈勒也颇有好感。如华夫脱党主席的兄弟亚辛·阿拉丁曾公开表示:“我个人非常钦佩贾迈勒。我希望他能成为总统,因为他坚信民主和政治改革,这是我们大家所渴望的。”埃及许多老百姓也对执政党20多年来的老面孔感到厌倦,多数人相信贾迈勒的加入能为僵化多年的国家机构注入新鲜血液,他们期待贾迈勒比其父亲的思想更加开明。
踏入政坛后的贾迈勒还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他经常随父亲出访,多次向媒体公开表明自己对国际重大事件的立场和观点。由于曾在西方国家工作和生活多年,他比父亲更了解西方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外国舆论曾评价他“有思想、很现代、很果断,是个能打交道的人”。贾迈勒作为埃及的新生代人物,与其父亲一样,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他曾明确表示不赞成美国改变伊拉克政权,强调军事打击伊拉克无益于任何一方。
生活低调喜爱足球
尽管贾迈勒乐于在媒体上曝光,宣传自己的主张,但他在个人生活方面却十分低调。埃及各大媒体也似乎有着某种默契,无论是对他的常规报道还是专访,都仅限于政治经济方面,决不涉及私生活。因此,埃及的老百姓大都不知道贾迈勒有何兴趣爱好,甚至不知道41岁的他是否已经结婚生子。
普通百姓们只能通过媒体获知他的行踪,了解他的观点,唯一有机会与他有密切接触的是埃及的年轻人。每年到了“斋月杯”足球赛的时候,贾迈勒会一改平日严肃的风格,和足球爱好者们同场竞技,重新体味学生时代的轻松快乐。那时候,学校的绿茵场上常常能看到贾迈勒的身影;而如今,位高权重、忙碌不堪的他每年也就只能趁这寥寥几次机会过过脚瘾了。
贾迈勒不仅在球场上与年轻人同乐,他还创办基金会,专门给年轻人提供英语、电脑等方面的技能培训。他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与他们席地而坐,畅谈国事。他还投资建设青年公寓,为大学毕业生解决住房问题。贾迈勒的这些举动为自己赢得了大批年轻的拥护者。有人说他处世老到,但也有人说他是理想主义者。
穆巴拉克简介
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 1928年5月4日生于尼罗河三角洲曼努菲亚省米塞利赫村一个农民家庭,1949年和1950年先后毕业于埃及军事学院和空军学院。
1967年10月,他任空军学院院长,1969年任空军参谋长,1972年4月出任空军司令,并在同年5月兼任国防部副部长。
1974年4月,穆巴拉克晋升为空军中将,1975年4月出任副总统。1978年他出任埃及民族民主党副主席,1980年5月兼任该党总书记。
1981年10月6日,穆巴拉克出任埃及总统兼总理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1982年1月他辞去总理一职,并当选为执政的民族民主党主席,1998年7月再次当选该党主席。
1987年10月穆巴拉克蝉联总统,1993年10月和1999年10月分别再次当选为总统。
穆巴拉克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曾多次访华。1999年4月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博士”称号。
夫人:苏珊·穆巴拉克,1995年9月曾来北京出席第4次世界妇女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