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一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其创造力的强弱,创造性思维发达的人,一定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如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等人之所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是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分不开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墨守成规、思想僵化的人工作成绩平平;相反,一个思想活跃、勇于开拓的人往往能做出突出的成绩。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
下面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开启人的创造潜能的钥匙。当前,许多学校及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关心的是寻找一个正确答案的聚合思维,压制和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例如,教学《林祥谦英勇就义》对“林祥谦和工人们是怎样同反动派作斗争的?林祥谦是怎样英勇就义的?”这篇课文意思时,学生们说了几种完全不同的答案,有人说林祥谦和工人为了中国和人民的利益和反动派展开了大罢工的斗争,有的人说反动军阀干了丧尽天良之事后,又把这些事嫁祸在工人和林祥谦的身上,最后把林祥谦杀死。以上几种答案都不无道理,对于那些能从不同角度,能自圆其说,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该特别加以表扬。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当然,我们要防止走极端,完全排斥聚
合思维,因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辨证统一的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在加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同时,又不可忽视聚合思维。
二、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所谓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而迅速地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作出合理反映的思维。爱因斯坦说:“在科学创造中,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我们现在的教学中往往重视逻辑思维而忽视直觉思维。”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被忽视而又是很重要的特征。机灵的预测、丰富的假设和大胆迅速地作出的试验性结论,这些是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思想家极其珍贵的财富。”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例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依据课文题目猜想课文内容,这就是训练学生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当然,我们在发展学生直觉思维的同时,也要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因为逻辑思维能检验、修改和订正直觉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即是突破思维定势,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生活中人们常说的“反过来想一想”,便是逆向思维的启用,对于学生创新性分析阅读和写出标新立异的创新性作文是一条有效途径。例如,《近墨者未必黑》、《旁观者末“清”》、《留得青山在,也怕没柴烧》这一类题目都是逆向思维训练的好题目。
四、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质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语文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确立“人本意识”、“服务意识”,并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并相信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关爱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肯定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如学生答问答得正确,教师可激励学生“说得好”、“很不错”;学生答问观点独到,教师可激励“妙”、“见解独到”、“高见”;学生答得不完整,教师可鼓励“慢慢说”,“再想想”等,这可激发学生情感,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起民主的良好师生关系,使学生保持创造性探索新知的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新的潜在动力。课堂教学中,语文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采用设情境、讲故事、找答案、发异议、定方向等办法,引起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诱使他们认真细致的思考。
五、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利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搞一言堂,多运用启发式教学,开展课堂讨论,在讨论中,注意发现学生的才能与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协助其发展或帮助弥补。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激励本人启发他人,加深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多提为什么,不必担心出错。例如:我在教余光中的《乡愁》时,让学生欣赏并朗诵,讨论这诗歌的成功之处,通过讨论、点拨,使学生思维流动,在此聚集一下,又结合各自感受发表不同的意见,通过不同意见的讨论,使学生明白了诗歌中四个比喻的确切含义,加深了对作陆的理解。在充分讨论中,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欣赏《乡愁》诗时,也有学生提出,有几句诗需要修改,我就让学生将修改后的诗写在黑板上,大家来评析。当多数修改诗句被肯定后,学生真正体会到要创新,才有生命力。
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真正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要学以致用,真正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就是要能运用创新思维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得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可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简单易行,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让学生真正形成创新思维能力。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如古诗赏析、办手抄报等。这类活动能使学生加大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引发他们的新观点,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又如举办主题班会、辩论会、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在这些活动中,因可随意交流、辩论,氛围宽松,常使学生的思想闪现“火花”,甚至超越教师。这类活动既拓宽了学生思路,又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总之,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锐利的眼光,去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加以正确的引导、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动性、独创性,为造就21世纪的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下面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开启人的创造潜能的钥匙。当前,许多学校及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关心的是寻找一个正确答案的聚合思维,压制和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例如,教学《林祥谦英勇就义》对“林祥谦和工人们是怎样同反动派作斗争的?林祥谦是怎样英勇就义的?”这篇课文意思时,学生们说了几种完全不同的答案,有人说林祥谦和工人为了中国和人民的利益和反动派展开了大罢工的斗争,有的人说反动军阀干了丧尽天良之事后,又把这些事嫁祸在工人和林祥谦的身上,最后把林祥谦杀死。以上几种答案都不无道理,对于那些能从不同角度,能自圆其说,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该特别加以表扬。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当然,我们要防止走极端,完全排斥聚
合思维,因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辨证统一的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在加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同时,又不可忽视聚合思维。
二、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所谓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而迅速地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作出合理反映的思维。爱因斯坦说:“在科学创造中,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我们现在的教学中往往重视逻辑思维而忽视直觉思维。”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被忽视而又是很重要的特征。机灵的预测、丰富的假设和大胆迅速地作出的试验性结论,这些是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思想家极其珍贵的财富。”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例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依据课文题目猜想课文内容,这就是训练学生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当然,我们在发展学生直觉思维的同时,也要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因为逻辑思维能检验、修改和订正直觉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即是突破思维定势,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生活中人们常说的“反过来想一想”,便是逆向思维的启用,对于学生创新性分析阅读和写出标新立异的创新性作文是一条有效途径。例如,《近墨者未必黑》、《旁观者末“清”》、《留得青山在,也怕没柴烧》这一类题目都是逆向思维训练的好题目。
四、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质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语文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确立“人本意识”、“服务意识”,并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并相信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关爱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肯定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如学生答问答得正确,教师可激励学生“说得好”、“很不错”;学生答问观点独到,教师可激励“妙”、“见解独到”、“高见”;学生答得不完整,教师可鼓励“慢慢说”,“再想想”等,这可激发学生情感,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起民主的良好师生关系,使学生保持创造性探索新知的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新的潜在动力。课堂教学中,语文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采用设情境、讲故事、找答案、发异议、定方向等办法,引起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诱使他们认真细致的思考。
五、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利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搞一言堂,多运用启发式教学,开展课堂讨论,在讨论中,注意发现学生的才能与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协助其发展或帮助弥补。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激励本人启发他人,加深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多提为什么,不必担心出错。例如:我在教余光中的《乡愁》时,让学生欣赏并朗诵,讨论这诗歌的成功之处,通过讨论、点拨,使学生思维流动,在此聚集一下,又结合各自感受发表不同的意见,通过不同意见的讨论,使学生明白了诗歌中四个比喻的确切含义,加深了对作陆的理解。在充分讨论中,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欣赏《乡愁》诗时,也有学生提出,有几句诗需要修改,我就让学生将修改后的诗写在黑板上,大家来评析。当多数修改诗句被肯定后,学生真正体会到要创新,才有生命力。
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真正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要学以致用,真正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就是要能运用创新思维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得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可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简单易行,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让学生真正形成创新思维能力。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如古诗赏析、办手抄报等。这类活动能使学生加大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引发他们的新观点,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又如举办主题班会、辩论会、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在这些活动中,因可随意交流、辩论,氛围宽松,常使学生的思想闪现“火花”,甚至超越教师。这类活动既拓宽了学生思路,又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总之,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锐利的眼光,去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加以正确的引导、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动性、独创性,为造就21世纪的新型人才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