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章诗同注《荀子简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注释简明。第荀氏之书,语多僻词难释,而以虚词尤甚。欲求精当,戛戛其难,《简注》注释,尚多可斟酌者,辑而成篇,意在商榷。凡五十有二例。[编者按:选刊十五例。] (1)为善不积邪④,安有不闻者乎?(第4页) ④邪,同“也”。 此注欠安。刘淇《助字辨略》“邪”字条引此书例注曰:“此‘邪’字,耳辞也。言为善特不积耳,安有积而不闻者乎?”刘说是也。“耳”助词,表限止,今语而已之意。训耳,乃为下文诘问作势,杨树达先生注曰:此乃反诘之辞。
<正> 钟镇藩同志的《论精神文明内部两类建设的同步性问题》一文,提出了一个令人注目的论点:从原始社会以来全部人类精神文明内外关系的发展存在三个同步性:文化建设与生产力的发展同步,思想建设与生产关系的演进同步,文化建设与思想建设同步。作者立意是好的,但用同步性来说明精神文明发展的特点,其科学性是值得怀疑的。
<正> 屈原《离骚》中的“三求女”一章,注家聚讼纷纷,争论焦点是“无女”及下女宓妃、佚女、二姚这些美人究竟比什么,三求女的用意何在。归纳起来,大体上有四说。(1)女比忠贤、同志,求女比求贤、求同志说。汉人王逸以为“女以喻贤”,宓妃比“隐士”,佚女、二姚比“贤士”,三求女的动机是“视天下贤人,将持玉帛而聘遗,与之俱事君也”。(《楚辞章句》)其后,唐人《文选》五臣注,宋人洪兴祖《楚辞补注》钱杲之《离骚集传》等均依王说。
<正> 一九八一年十月在广西桂林召开的《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上,不少同志把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点,归结为“结合”与“运用”,似乎不太确切,有必要进一步开展讨论。因为这不只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特点的理解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对毛泽东哲学思想与马列哲学思想的关系和评价问题。
本文建立了R290大功率冷水机组的充注量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模型误差在3%以内。基于此模型,分析了R290在系统各部件内的质量分布。实验对比了R290与R22大功率冷水机组在不
<正> 对于〈涉江》的主旨和诗中写到的屈原放逐江南后的行踪,历来有三种看法。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涉江》为屈原“言己放弃,以明旦之时始去,遂渡江湘之水”之作。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认为,《涉江》是屈原于放逐陵阳九年之后,自陵阳渡江入溆浦前的“预拟”之作。楚辞研究者大多取此二说。而清人吴汝纶《评校音注古文辞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