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研究晶体形成的相变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群差分进化算法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体系中局部晶体结构识别算法.首先,结合模拟体系原子/离子间连通性及其与晶体结构的几何相似度,构造出表示两者间重合程度的目标函数.然后,利用多种群差分进化算法获得目标函数最优解,进而确定模拟体系中排列方式与晶体结构相似的原子/离子.最后,利用Al、Mg、Fe、α-Fe2O3、Fe3O4、α-FeOOH、Fe(OH)2七个聚集体对该算法进行验证.结果 表明,所提算法不仅能够从模拟体系中识别出面心立方、密排六方、体心立方等简单晶体结构,
【机 构】
: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南京210096;南京市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南京21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晶体形成的相变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群差分进化算法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体系中局部晶体结构识别算法.首先,结合模拟体系原子/离子间连通性及其与晶体结构的几何相似度,构造出表示两者间重合程度的目标函数.然后,利用多种群差分进化算法获得目标函数最优解,进而确定模拟体系中排列方式与晶体结构相似的原子/离子.最后,利用Al、Mg、Fe、α-Fe2O3、Fe3O4、α-FeOOH、Fe(OH)2七个聚集体对该算法进行验证.结果 表明,所提算法不仅能够从模拟体系中识别出面心立方、密排六方、体心立方等简单晶体结构,还可识别出排布较为复杂的晶体结构,并可将聚集体直接分割为数个取向不同的晶体区域,适用于晶体成核、生长及相变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其他文献
基于离散元方法,采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得粗骨料真实形态,并通过黏结颗粒模型实现粗骨料破碎,构建混凝土粗骨料-砂浆-ITZ的三相离散元模型,从细观层次探究粗骨料破碎对混凝土变形和破坏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含有不同可破碎粗骨料质量分数的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整体上随可破碎粗骨料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少;粗骨料的破碎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可破碎粗骨料质量分数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先短暂上升而后迅速下降,达到临界值32%后,混凝土抗压强度基本不变;从细观角度解释了裂缝不仅沿着IT
为研究正交胶合木(CLT)墙体-楼板角撑连接节点受火后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对自攻螺钉长度分别为60和80 mm的CLT墙体-楼板角撑连接节点进行了常温及受火后的受剪试验.基于CLT层板销轴类紧固件常温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考虑节点受火后钢销轴抗弯强度折减以及CLT层板有效持力截面减少,提出了节点受火后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结果 表明,对于常温试件,将自攻螺钉长度由原来的60 mm增至80 mm,屈服荷载增加到原来的1.51倍,而延性系数则降为原来的0.77倍;对于受火20 min后的试件,自攻螺钉长度增加时,
为解决现有金属阻尼器应力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层间扭转型金属阻尼器,推导出初始刚度和屈服荷载表达式,并通过往复加载试验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根据阻尼器的试验过程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变形后的应力分布,对设有该扭转型耗能梁段与剪切型耗能梁段的Y形支撑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研究.结果 表明:建立的扭转金属阻尼器力学模型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设计的扭转型金属阻尼器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其屈服区域更加分散,应力、应变分布更加均匀;与剪切型耗能梁段相比,扭转型金属阻尼器减震效果更佳,中震、
为了评估已有基于静力触探试验(CPT)或孔压静力触探试验(CPTU)的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对海上风电大直径开口钢管桩的适用性,基于现场CPTU实测数据,采用文献中5种CPT和5种CPTU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得到了江苏某海上风电场2根Φ2.0 m大直径开口钢管桩的竖向承载力,并从桩端、桩侧和总承载力3个方面与现场静载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Nottingham和Schmert-mann方法、Unicone、UWA三种方法总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误差均在20%以内,整体预测效果较可靠,
为了探明海砂作为细骨料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水化与微结构演变机理的影响,采用不同氯离子含量的模拟海砂制备UHPC,通过水化热、X射线衍射、基体氯离子含量和pH含量测定、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以及氮气吸脱附研究了海砂UHPC基体内部微环境的演变.结果 表明:海砂UHPC水化进程随着氯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3d龄期时基体内未生成Friedel盐,而是在28 d时生成;海砂UHPC对氯离子结合作用主要发生在7d前,且随着氯离子含量增大而降低;基体pH值在水化14d后随氯离子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并在28 d时趋
为实现预制装配式电缆排管安装过程中软弱地基的快速化处理,提出了一种在排管连接节点区局部地基加固的方式.根据文克尔模型和复合地基理论,建立了地基局部加固设计方法,利用数值分析对设计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并探索了地基加固率和地基模量比对地基性状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基加固率和地基模量比的变化对加固效果均有明显的影响,加固率宜控制在50%以内;荷载分担比可以准确反映加固区与非加固区荷载分担情况;地基局部加固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排管沉降量,消除因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管体破坏.提出的地基处理方法既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又能实
为探究毛细导水土工材料调控路基水分场的能力与效果,在季冻区开展现场试验研究,通过传感器监测与钻孔取样的方法分析了路基水分场变化与路基不同深度处水分的分布情况,并结合扫描电镜分析了毛细导水土工材料的抗淤堵能力.结果 表明,毛细导水土工材料在路基中稳定地发挥了吸水与排水作用,使路基土质量含水率在1 a内降低约5%.毛细导水土工材料上侧60 cm至下侧80 cm的范围为其有效作用范围.服役1 a的毛细导水土工材料结构保持完整,未见明显的机械损伤与毛细导水纤维排水通道淤堵现象.毛细导水土工材料可以在温度-20 ~
为研究温度和塑料含量对垃圾土气相渗透特性的影响,研制了一种可温控的垃圾土气相渗透仪.通过重复试验以及与现有的常温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通过控制垃圾土试样不同的孔隙比、温度以及塑料含量,开展一系列气相渗透试验,探究孔隙比、温度和塑料含量对垃圾土气相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随着孔隙比的增大,垃圾土气相渗透系数增大明显,当孔隙比从1.5增大至3.5时,垃圾土气相渗透系数增大了22倍;在填埋场常见的20~ 60℃温度区间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气相渗透系数逐渐增大;随着塑料质量分数从
考虑到孔压静力触探(CPTU)能够同时获取静力触探(CPT)及孔隙水压力测试结果,结合济宁-徐州高速公路液化场地CPT和CPTU测试资料,采用我国规范法、通用Robertson法(CPT法)和Juang法(CPTU法)对场地进行了液化评价.利用CPTU土分类图及其状态指标等值线、超孔压、归一化超孔压和新的联合图法对土体空间分布及原位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以规范法为参考时,CPT法、CPTU法分别在预测非液化、液化区域时较为准确,CPTU法在液化区域判别正确率高达96.4%;土分类图能够同时反映土体种
为了满足区域路网中不同养护工程的沥青路面旧料调配与再生混合料供给,以最大程度提升混合料再生利用率,建立了面向区域路网再生养护需求的旧沥青混合料存储站点选址模型.分析了不同再生技术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路网再生需求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基于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的经济运距计算与基于GIS的环境因素分析,提出了多目标的旧料仓库选址流程,实现了面向不同周期需求的仓库选址规划.依托江苏省高速公路网养护数据进行了选址规划,基于费用效益定量分析了建立旧料仓库后的路网协同再生养护投资净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