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对于创新人才要求的不断上升,也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传统教育理念,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让学生取得真正的进步。基于此,本文对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进而有效助力七年级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七年级数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6-054
小组合作教学即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此达到增强学科自主探索能力的教学目的。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可探究性,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初中数学学习效率。
1 加强交流沟通,掌握学生情况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及时弥补自己的劣势,最终实现共同提升。而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以往是采取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只不过分组形式太过简单,没有经过认真思考。比如让学生根据简单的前后或左右座位关系来结组,而没有考虑到这些学生之间是否能够优势互补,彼此间能否学到足够的东西。这显然会限制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发挥。为了让分组更加科学、合理,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随时掌握学生状态,即为分组形式提供依据,也能及时根据学生状态的变化调整组内人员,持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的“几何图形初步”。部分学生在教师讲解之后就表示明白了,但是在回答问题或课堂练习中,总是不能严谨的区分直线和线段,这就说明他们的性格不够认真或比较浮躁,而性格上的特征也可以成为分组时的一项重要依据。又如,这部分内容有一个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有的学生在速度上明显超过其他学生,说明其空间想象能力强,在几何知识学习上有特殊的优势,这种特征也要在分组时考虑进去。
2 课前布置任务,小组合作预习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预习是绝大部分教师都比较重视的问题,经常会留下一些预习作业。但既然是“预习”,作业就不能有太高的难度,强制性也不会特别足,大都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其中的问题。至于学生是否预习了或预习的怎么样,教师是很难掌握的,只有在第二天课堂教学中才能发现。而即使此时发现了,也不可能再利用课堂时间让部分学生重新“预习”。如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预习,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带动、影响,在集合众人智慧的情况下,预习的难度也可以适当提升,从而营造出更好的预习效果,为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的“相交线与平行线”,这部分内容乍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可能会产生很多联想。比如两条在平面上看起來平行的线,如果放到三维空间里会是什么样呢?虽然这种联想并非本部分内容的重点,但弄清楚这一点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有其意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尽可能都有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学生,让大家都有机会参加到这种讨论中去,促使他们对这部分内容产生更广泛和深刻的认识。
3 课中探究问题,小组合作分析
小组合作离不开组内的沟通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为了让学生的沟通交流更充实、更有效,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尽可能给出较为复杂的问题,争取能够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和优劣势。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争执不下,对此教师要做好引导,可以提醒学生把争论或疑问记录下来,交流讨论结束后,会由教师做出统一解答。教师还可以适时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给所有的小组留下相同的探究问题,然后看哪个组最好、最快地解决,然后由这个组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心得,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师在讲解完毕之后,可以给每个组下达一个任务:从实际生活场景出发,设计一个问题情境,这个问题情境需要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想好后写到纸上。然后教师把这些纸收上来,让大家抽签,拿到了哪张纸,就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纸上的问题。这是在利用小组合作模式来锻炼学生的正向和逆向思维,问题有一定难度,可以给学生更大的合作空间。
4 课后合作练习,实现总结提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课后练习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初中生处在身心高速成长期,他们对问题和自身的认识都不够全面。有时在课堂上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了,但是到了课后才发现原来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弄清楚。虽然此时可以通过微信等工具与教师进行沟通,但真实效果往往无法与面对面教学过程相比。因此,在课后继续以小组合作模式进行练习是很有必要的,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巩固提升。当然,因为学生住址之间可能离得比较远等主客观原因,教师不要强制要求,可以只作为一个较为有效、可供学生选择的选项。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师可以留下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家中各项日常开支的数量变化,包括家里的电话费、水费、燃气费等,都要作为统计对象,最后还要把小组内所有人的情况综合起来,完成一个整体的统计。在教师没有教给大家用计算机软件画统计图的情况下,可能就会有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技能完成这项工作,此时教师可以考虑把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交给这名学生或其所在小组来进行。
总而言之,正确地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数学教学课堂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也需要广大数学教师充分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秀丽.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下旬),2019(08):140-141.
[2]沈作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14):167+169.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七年级数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6-054
小组合作教学即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此达到增强学科自主探索能力的教学目的。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可探究性,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初中数学学习效率。
1 加强交流沟通,掌握学生情况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及时弥补自己的劣势,最终实现共同提升。而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以往是采取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只不过分组形式太过简单,没有经过认真思考。比如让学生根据简单的前后或左右座位关系来结组,而没有考虑到这些学生之间是否能够优势互补,彼此间能否学到足够的东西。这显然会限制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发挥。为了让分组更加科学、合理,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随时掌握学生状态,即为分组形式提供依据,也能及时根据学生状态的变化调整组内人员,持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的“几何图形初步”。部分学生在教师讲解之后就表示明白了,但是在回答问题或课堂练习中,总是不能严谨的区分直线和线段,这就说明他们的性格不够认真或比较浮躁,而性格上的特征也可以成为分组时的一项重要依据。又如,这部分内容有一个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有的学生在速度上明显超过其他学生,说明其空间想象能力强,在几何知识学习上有特殊的优势,这种特征也要在分组时考虑进去。
2 课前布置任务,小组合作预习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预习是绝大部分教师都比较重视的问题,经常会留下一些预习作业。但既然是“预习”,作业就不能有太高的难度,强制性也不会特别足,大都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其中的问题。至于学生是否预习了或预习的怎么样,教师是很难掌握的,只有在第二天课堂教学中才能发现。而即使此时发现了,也不可能再利用课堂时间让部分学生重新“预习”。如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预习,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带动、影响,在集合众人智慧的情况下,预习的难度也可以适当提升,从而营造出更好的预习效果,为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的“相交线与平行线”,这部分内容乍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可能会产生很多联想。比如两条在平面上看起來平行的线,如果放到三维空间里会是什么样呢?虽然这种联想并非本部分内容的重点,但弄清楚这一点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有其意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尽可能都有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学生,让大家都有机会参加到这种讨论中去,促使他们对这部分内容产生更广泛和深刻的认识。
3 课中探究问题,小组合作分析
小组合作离不开组内的沟通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为了让学生的沟通交流更充实、更有效,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尽可能给出较为复杂的问题,争取能够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和优劣势。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争执不下,对此教师要做好引导,可以提醒学生把争论或疑问记录下来,交流讨论结束后,会由教师做出统一解答。教师还可以适时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给所有的小组留下相同的探究问题,然后看哪个组最好、最快地解决,然后由这个组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心得,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师在讲解完毕之后,可以给每个组下达一个任务:从实际生活场景出发,设计一个问题情境,这个问题情境需要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想好后写到纸上。然后教师把这些纸收上来,让大家抽签,拿到了哪张纸,就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纸上的问题。这是在利用小组合作模式来锻炼学生的正向和逆向思维,问题有一定难度,可以给学生更大的合作空间。
4 课后合作练习,实现总结提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课后练习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初中生处在身心高速成长期,他们对问题和自身的认识都不够全面。有时在课堂上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了,但是到了课后才发现原来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弄清楚。虽然此时可以通过微信等工具与教师进行沟通,但真实效果往往无法与面对面教学过程相比。因此,在课后继续以小组合作模式进行练习是很有必要的,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巩固提升。当然,因为学生住址之间可能离得比较远等主客观原因,教师不要强制要求,可以只作为一个较为有效、可供学生选择的选项。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师可以留下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家中各项日常开支的数量变化,包括家里的电话费、水费、燃气费等,都要作为统计对象,最后还要把小组内所有人的情况综合起来,完成一个整体的统计。在教师没有教给大家用计算机软件画统计图的情况下,可能就会有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技能完成这项工作,此时教师可以考虑把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交给这名学生或其所在小组来进行。
总而言之,正确地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数学教学课堂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也需要广大数学教师充分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秀丽.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下旬),2019(08):140-141.
[2]沈作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14):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