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了解2011年我国自身抗体检测的现状,以规范和促进我国自身抗体检测水平.方法 在全国范围内确定参与单位,质量控制的项目共计6项,15个标本,包括抗核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ASMA)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其中AMA、ASMA所用标本相同.标本发放及结果分析采取双盲的操作.共114个单位参加了此次质量控制
【机 构】
: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研究所/临床免疫中心,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研究所/临床免疫中心,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研究所/临床免疫中心,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2011年我国自身抗体检测的现状,以规范和促进我国自身抗体检测水平.方法 在全国范围内确定参与单位,质量控制的项目共计6项,15个标本,包括抗核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ASMA)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其中AMA、ASMA所用标本相同.标本发放及结果分析采取双盲的操作.共114个单位参加了此次质量控制活动,采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IB)、斑点法(DB)、免疫扩散法(DI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斑点渗滤法等.结果 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AMA、ASMA、抗CCP抗体检测的正确率分别是98.0%、96.6%、89.5%、98.1%、92.1%和96.4%.其中抗RNP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cl-70抗体的正确率分别是88.4%、96.8%、100%、100%和95.8%.不同实验室间IIF法检测抗核抗体的滴度差异较大,但核型判定符合率较以往增高.此外,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抗AMA及抗dsDNA抗体定量结果差异较大.AMA及ASMA的检测率不高.结论 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CCP抗体正确率较之前明显升高,三者准确率相似.抗ENA抗体的准确率较以往也略有提高。
其他文献
经北京地区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学未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院所等相关单位的专家评审,《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人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即第5版)之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的核心期刊。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为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病理特点为滑膜炎、血管翳的形成,以及软骨和骨的破坏.RA病变核心部位在关节滑膜,滑膜主要的组织细胞学改变有:滑膜内膜层细胞[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和巨噬样细胞]的增生、滑膜内膜下层炎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的浸润,侵蚀关节面的血管翳形成,破骨细胞活化并介导矿化软骨和软骨下骨的侵蚀.病变中涉及到的分子
目的 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合并发热和肺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的要领。方法 对1例55岁,出现关节炎、发热和喘憋的男性患者进行详尽的临床诊治分析。结果 患者的关节表现符合RA,经过肺高分辨率CT进行肺部空洞的鉴别诊断,并经过试验性抗真菌治疗的验证,最后确定诊断为RA合并肺间质病变和真菌感染。结论 RA患者出现发热和肺部空洞性病变要考虑到肺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近年来,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治疗理念和方法的认识有不少重要进展.停止或减缓关节破坏,缓解关节症状,改善关节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帮助儿童尽可能正常的生长发育是治疗的主要目的,而早期、积极的治疗是停止或缓解疾病进展的唯一方法。
患者女,47岁.因胸闷、憋气3个月余,加重1个月,于2011年9月入北京协和医院诊治.入院前3个月患者出现胸闷、憋气,不伴咳嗽、咳痰、心悸及胸痛,无发热.在外院行CT检查发现右侧胸腔积液,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三联抗结核治疗20余日,未见好转,复查增强CT示前中纵隔内占位病变,双侧胸腔积液,右肺部分膨胀不全,腹部未见异常。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大、中、小血管均可以受累,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及眼炎,也可以累及皮肤、关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肺及肾脏等器官。
目的 探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脂水平变化与脏器损害的关系.方法 收集71例活动期SLE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临床资料,分析血脂变化.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平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100(apoB)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apoA1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有重要脏器损害患者
患者女,82岁.因四肢散在皮下结节15余年,加重20 d于2008年10月9日入院.患者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散在皮下结节,主要分布于四肢伸面,为红色高于皮面结节,直径1~2 cm,初发时为皮肤红肿热痛,逐渐变化为内有硬结的红色结节,偶有疼痛.边界清楚,无破溃,无瘙痒。
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发现一组可干扰病毒复制、抑制其增殖的糖蛋白,将其命名为干扰素[1].研究发现干扰素除抗病毒作用外还具有多种免疫调节功能.自1986年第1个南基因工程生产的干扰素-α-2a上市以来,不同类型的干扰素制剂已广泛用于血液系统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和病毒感染等多种疾病,而干扰素所致的不良反应也得到更多关注.除常见的流感样症状、血细胞减少、脱发、认知障碍和行为异常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