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墓园印象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cz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雪兹公墓:“大牌云集”的墓园艺术殿堂
  欧洲的“墓园运动”可追溯至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的欧洲人还没有墓园的观念,逝者通常被葬在与教堂毗连的葬地里。到法国大革命时期,由于被处决的人数不胜数,而教会又不欢迎将这些人葬在教堂周围,于是在巴黎市郊便出现了一些乱坟岗。到拿破仑时代,人们开始意识到乱坟岗有辱国体,著名的华丽墓园——拉雪兹神父公墓便诞生了,墓园内绿树成荫的大道,以及巧夺天工的墓碑,使其成为全球年访问量最大的公墓,同时也是巴黎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
  拉雪兹公墓的“前生”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赠与他的忏悔神父弗朗索瓦·拉雪兹的一块土地。耶稣教士拉雪兹深得路易十四的宠幸,被赠与这块土地修葺私家别墅。1804年,拿破仑·波拿巴下令将它改建为公墓。当时,由于在市区内建造墓地被认为会促使疾病传播,拿破仑下令禁止在巴黎市区内修建新墓地,并允许在市郊建造墓地来取代市内的墓地。但是,拉雪兹公墓离市区太远,交通不便,很少有人愿意在那里安葬死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个聪明的创举产生了——为了吸引市民购买一小块“方格子”,巴黎市政府决定举行一场盛大仪式,将法国古典文学代表作家莫里哀和寓言巨匠拉封丹等人的遗体迁移到拉雪兹公墓。此举令拉雪兹公墓名气大增,因为能与伟人葬在一起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著名的巴黎公社社员墙也位于拉雪兹公墓内。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的最后147名社员在这里被杀害。
  如今,在这座占地约42万平方米的墓园内,挤满了各式各样的装饰精美的墓雕,件件都似艺术品,其中许多出自于雕塑名家之手。行走在墓园内,人们仿佛徜徉在建筑的艺术殿堂里。
  长眠于此的名人实在太多,可谓“大牌云集”:吉姆·莫里森(他的墓地由人24小时警卫)、伊迪丝·琵雅芙(她以一曲《玫瑰人生》成为法国乃至全世界歌迷心中的偶像)、波兰“钢琴诗人”肖邦、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王尔德、美国舞蹈家邓肯、歌剧《卡门》作者比才……
  先贤祠:圣贤们的栖身之所
  在巴黎众多的名胜古迹中,长着一张普通教堂“脸”的先贤祠实在是很不起眼。然而,这里安放着居里夫人、雨果、卢梭、伏尔泰、大仲马等法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具贡献的伟人的灵柩。作为他们的崇拜者,有太多的人愿意千里迢迢来此一拜。
  关于先贤祠的“前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74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身患重疾,他许愿:如果病愈,将建造一座宏伟的教堂来报答他在病中祈求保佑的上帝。他神奇般地活了下来。为了兑现承诺,他亲自为这座教堂奠基,并取名为圣日内维耶大教堂。1791年,教堂竣工之时,恰逢法国大革命爆发,狂热的革命者将路易十五的继任者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他们还杀死教士,毁坏教堂。幸运的是,革命之火并没有烧到这座教堂。教堂随后被收归国有,改为纪念堂,用以安葬和纪念“伟大的法国人”,教堂也被更名为“先贤祠”。1831年,大卫·当杰斯在先贤祠的门楣上创作了浮雕《在自由和历史之间的祖国》,并镌刻上几个大字:“伟人们,祖国感谢你们。”先贤祠里并非都是宗教元素,穹顶、廊柱和四壁的浮雕反映了许多法兰西英雄的事迹。从作者雨果开始,革命家米拉波、启蒙思想巨人伏尔泰、卢梭等人的灵柩相继迁于此。
  维多利亚时代:华丽墓园的起始
  与今天相比,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有更多的人英年早逝,未成年人的死亡率则更高。在那个时代,由于居住环境恶劣,也没有像今天防治疾病的方法,流感和白喉等时疫往往在穷人中间迅速蔓延,有时就连富人也难以幸免。在那时,人们对死亡的态度与今天的我们也截然不同。在东方,“死亡”是一个禁忌的话题,如果不得不提及,人们的用词也极为隐晦。而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尤其是那些对灵魂不死和肉体重生有着笃定信仰的基督教徒,却从不避讳死亡话题。这或许就是为什么维多利亚时代墓园里的墓葬如此华丽,如此独出心裁,以及为什么死者家属愿意花那么多的时间来祭拜死者的重要原因。西诺伍德公墓的设计者、死后也葬于那里的威廉泰德爵士曾经说过,他希望将墓园打造成能与天堂媲美的庭园。
  1861年,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去世,整个王室随即进入为期5年的哀悼期。哀悼期结束后,贵族和富人阶层仍遵守着哀悼期的规定,继续使用全黑的服饰和首饰,黑色的马、黑色的马车,包括车上的黑色的羽毛。皇室还雇佣了被称为哑人的专门的送葬者,他们表情哀戚,且如他们的名字一样,始终保持沉默。不幸成为寡妇的维多利亚女王在哀悼期的行为举止和衣着打扮为当时的寡妇们争相模仿。在接下来的40年里,维多利亚女王一直哀悼阿尔伯特亲王,直至去世。
  直到今天,维多利亚风格的葬礼在伦敦还经常可见。很多公司仍使用黑色的马车、马匹和装饰物。
  需要提及的是,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墓园里,设有专门埋葬穷人和平民的普通墓葬区,死者通常被埋在只插着一个简单的木十字架的墓穴里,没有人为他们建造纪念碑。所以,穷人在墓园里都是“默默无闻”的。
  西诺伍德公墓:穷人和平民的墓地
  19世纪的伦敦,穷人的死亡率很高,而伦敦市区的拥挤使得丧葬费非常昂贵。虽然在伦敦郊区可以买到比较便宜的墓地,但运送尸体非常麻烦,且费用仍然很高。
  1839年,数以千计的人类尸骸被发现于埃嫩教堂的一个地下室里。它们是一个贪婪的浸信会牧师的收集品——他以15先令的低价向穷人出售墓地。据统计,大约有12000人被葬于这间小小的地下室里。骇人听闻的是,为了将这些尸体放进狭小的空间,这个牧师竟然将尸体肢解。丑闻曝光后,一位著名外科医生受当局委托,专门负责将这些尸体迁移至西诺伍德公墓埋葬。在西诺伍德公墓的普通墓葬区,至今仍然进行着一项追悼那些被肢解尸体的悼念仪式。
  1852年,被视为丧葬体制改革的《殡葬法案》通过。根据这一法案,伦敦市内的墓园全部关闭,在郊外则新建了很多更大的墓园。自此,火葬变得越来越流行,以至于伦敦市政府专门修建了一条“墓地铁路”,以方便人们将死者尸体运到西诺伍德公墓。
  令西诺伍德公墓名扬海外的不仅是其丰富的历史,还有其修建在教堂地下室的墓葬,那里保留了大量的历史遗迹。遗憾的是,由于已经相当破旧,这些地下墓穴很少对公众开放。
  1839年,人们在教堂的中心为地下墓室安装了专门用于运送棺材的电梯。电梯通过水力运作,因此运作时不会发出声音。根据当时的法律,凡是没有埋葬在地下的尸骸都必须装入衬铅的棺材里。如今,西诺伍德公墓的电梯完好无损,但早已不再使用。人们可通过天花板上的孔(现已被封堵)看到地面上早已毁坏不堪的教堂,右手边的楼梯(现也已被封堵)也通向地面上的教堂。
  地下河曾两次改道流向西诺伍德公墓,之后人们建造水管将水引到其他地方。不过,公墓现在仍面临水灾的威胁,地下墓穴急需一座地面建筑物来代替已毁坏的教堂,以保持墓穴的干燥。
  闪耀哥特艺术光芒的欧洲墓地建筑
  哥特式建筑风格,也称哥德式建筑风格,是盛行于中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其建筑特点是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扶壁(也称扶拱垛,是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哥特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神秘、哀婉和崇高情感。人们通常都会将哥特风格同基督教教义联系在一起。当时欧洲的许多大教堂、城堡、宫殿、大学、市政厅和会馆,甚至一些私人住宅都采用哥特式建筑风格。到文艺复兴时期,哥特式建筑逐渐走向没落。
  到18世纪,哥特式建筑在英格兰再度兴起。在这一时期,欧洲很多大城市开始修建墓园。威廉泰德爵士于1837年首开先河,在西诺伍德修建了第一座哥特式墓园,其教堂、墓园大门,以及所有建筑装饰都是哥特式风格的。威廉泰德爵士还采用了非传统的弯曲的道路布局,墓园小道沿着山脉蜿蜒而上,直达山顶的教堂。西诺伍德墓园吸引了同时代的很多著名建筑师,哥特式墓园很快普遍取代了之前为人们所偏爱的古典风格墓园。
其他文献
拉普(1926年10月4日~1932年4月5日)是一匹优良的冠军赛马。在西方经济大萧条时期,拉普的成就分散了公众在艰难岁月里的注意力。拉普生于新西兰,在澳大利亚由特福德训练和管理。在卓尔不凡的职业生涯中,拉普几乎垄断澳大利亚赛马比赛冠军。在一场神秘的突然病变后,拉普死亡。  1932年4月5日,拉普的马夫伍德科克在准备送拉普去北美洲访问时,发现它很痛苦,体温很高。几小时后,拉普出血而死。尸检显示,
致命的超速
期刊
64亿千米外,一个古老而纯净的世界正等待“冥王星猎手”。  在巴塔哥尼亚高原(南美洲东南部高原,北起科罗拉多河,南迄麦哲伦海峡,东临大西洋,西界安第斯山脉)的一片荒凉海岸线上,美国天文学家斯特恩蜷缩在一辆半拖车背后,让自己的望远镜避开劲风。这是2017年7月17日午夜刚过,时速高达64千米的劲风正扫荡该区域。  斯特恩是美国宇航局冥王星造访任务——“新地平线”的领头人。该任务有56位科学家参与,还
扩散的死亡阴影  1996年,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动物保护工作者注意到,袋獾种群正在急剧减少。就在同一时间,一名摄影师拍摄到几只面部长着肿瘤的袋獾。科学家研究后发现,造成袋獾大量死亡的正是这种面部肿瘤。癌细胞首先出现在袋獾口腔,然后扩散至面部和颈部,甚至转移到全身。通常在几个月内,大多数患癌袋獾就会因口腔肿瘤过大无法进食,最终饥饿而死。  这种癌症的发病率高得可怕,影响区域也不断扩大。一些科学家推
2017年夏季,在探訪英国伦敦多家博物馆的过程中,有人发现竟然有3个臭名昭著的斐济美人鱼“样本”被展出。这些模样半人半动物、形象恐怖的人造美人鱼,在这三家大博物馆(分别是不列颠博物馆、霍利曼博物馆和科学博物馆)中与那些真正的博物珍品一起陈列。人们自然要问:既然所谓的美人鱼“样本”都是骗局,那么它们怎么会进入博物馆,而且至今还在展出?一场策划  虽然也被称为美人鱼,但斐济美人鱼与神话传说中诱惑水手的
死于公元前大约660年的塔卡布缇来自埃及底比斯城,她的木乃伊在拿破仑战争后被送上市场。1834年,—名爱尔兰贵族买下它并送到了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市。次年,专家解开这具木乃伊的包裹物检验它的遗骸,同时也解读棺材上的象形文字。根据这些信息,专家推测,塔卡布缇是一名已婚贵族妇女,二三十岁时死亡,其死亡原因不明。最终,这具木乃伊被送到爱尔兰一家博物馆展出。人们认为,从木乃伊面孔看她死得很平静。  最近,科
行走的植物  在其他行星和卫星上,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界限可能会模糊,因此可能会存在有着跳动的心的树木,也可能存在有腿的树木(这样一来,当需要竞争光线和水时,植物可以搬到更好的位置)。其他行星和卫星上也可能拥有在大多數时候都不动、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受到威胁时才会逃走的动物,还可能拥有巨大的恐龙样动物,但这些“恐龙”会把自己展开在地面上直接汲取土壤中的养分,或者在自己背上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帮助下获取更多
文/卡彭特*     哦,在平静的胜利中坚强、美丽、欢欣,  你音乐中的永恒魅力!  一位伟大的诗人曾经嘲笑过你,  说你像大自然一样粗糙。  而我,长期聆听你的音乐的人,  则梦见远方白雪皑皑的山峰  前面熊熊烈火在灿烂的晴空下燃烧;  黑暗中狄安娜的长矛闪闪发光,  暴风雨和薄雾织成的花环交替出现,  从谷到山谷,回响着瀑布的喧嚣。  夜独自轻轻地吻着这些山谷,  万籁俱寂,只有在遥远的天际,
不久前,研究人员提出了音乐疗法的另一种机制。科学家指出,每10秒钟重复循环节律的舒缓音乐可令倾听者的大脑获得平静和放松,这是因为舒缓音乐的节律正好与大脑向心脏发送调节血压信号的节奏合拍。例如,威尔第的音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的慢节奏旋律,以及普契尼的歌剧巨作《图兰朵》中,都不乏这样以“10秒”为重复周期的韵律。对音乐节律的进一步研究显然可以打消一些人对音乐具有真正治疗作用的疑虑。  美国肿瘤
在某种程度上修改基因并将其遗传给后代,这种技术被称为种系工程。事实上,“种系基因编辑技术”早就已经出现了。一直以来,通过基因来改变动物的手段仍然是低效并且粗糙的,以至于任何一个精神正常的生物学家都不会幻想把这种技术应用在人类身上。改组人类基因的进程现如今止步于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无法改变基因,它也不会遗传给下一代(详见后文“基因疗法能否成为主流?”)。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胚胎进行基因改造在不久以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