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背景下新构式层出不穷,“寂寞”构式是新流行的构式之一。文章尝试从句法、语义、语用及心理方面分析“寂寞”构式的流行原因。
关键词:“寂寞”构式 流行 原因
从2009年7月开始,类似“我发的不是帖子,是寂寞”“我用的不是手机,是寂寞”“哥睡的不是觉,是寂寞”的句式在各大网络论坛大量涌现,并且钟爱此句式的人被称为“寂寞党”。而我们把“谁××的不是××,是寂寞”句式称为“寂寞”构式。这种看似无厘头的话语,目前在网络上可谓是新宠儿,并有迅速蔓延的趋势,通常表现为颠覆权威、颠覆传统价值,强调无聊和颓废。本文将从句法、语义、语用及心理方面分析“寂寞”构式的流行原因。
一、“寂寞”构式流行的句法原因
“是寂寞”是“寂寞”构式的典型标志,强调的是后面的内容,即“寂寞”。“谁”在构式中作主语成分表示施动者,可以泛指任何人,也可以指特定的人、团体或事物。如:
(1)我睡的不是觉,是寂寞。①
(2)“90后”玩的不是新意,是寂寞。
(3)月亮挡住的不是太阳的光芒,是寂寞!
例(1)中主语为特指代词“我”。例(2)中“谁”的位置由“90后”这一特殊群体所占据。例(3)中的主语则为“月亮”这一物体。
当然,在语境充分的情况下,主语可以省略,形成主语的空语类现象,省略的是不言自明的东西,只为凸显焦点信息,以达到简洁、新颖、独特的目的。如:
(4)改的不是字,是寂寞。
例(4)中省略了主语“专家”。这是针对专家提出修改40个汉字字形这一事件网友仿造出的句式。
“××”表示变量,任何满足这一句法结构要求的词或者短语都可以进入“××”的位置。第一个“××”的位置一般要求是动词或者动词短语。如:
(5)我呼吸的不是空气,是寂寞。
第二个“××”的位置一般要求是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如:
(6)铁观音卖的不是广告,是寂寞。
但有时也可以是动词结构。如:
(7)我们报道不是闪现,是寂寞。
传媒网络上此构式的高频使用是促使其迅速流行的重要因素,因为也只有在一段时间内高频使用的词语或语句才能称其为流行语。
“邻近原则”是“寂寞”构式得以流行遵循的另一重要句法原则。一般来讲,“寂寞”构式结构简单,表意明确而委婉。两个变量之间及变量与“是寂寞”之间不会相距很远,可构成相对稳定的结构,为其流行提供了稳固的句法基础。
二、“寂寞”构式流行的语义原因
从语义上来讲,“寂寞”构式的所指对象一般为普通事物,但是一经和“寂寞”搭配便会产生自我否定或自相矛盾的意义,从而实现语词词典释义的突破而具有了时尚性和前卫性。同时,“寂寞”构式在语义上还可以表示自嘲、讽刺之意,也可以兼具含蓄委婉之意。如:
(8)哥敲的不是字,是寂寞。
(9)今天中石化涨停真的不是他的错,是油价不到位的寂寞!
例(8)表现的是个人的无聊之情,假借“寂寞”构式表达自嘲之意。例(9)借“寂寞”构式对中石化涨停这一事件做出委婉的讽刺和调侃。
三、“寂寞”构式流行的语用原因
“寂寞”构式能为现代汉语所接受,说明它有一定的存在价值,而“在语言里,每项要素都由于它同其他要素的对立才有价值”。其实“寂寞”构式真实的含义存在于普通构式“谁××的就是××”中。但是这一构式不能代替“寂寞”构式,首先,二者侧重点不同,“寂寞”构式强调的寂寞,凸显的是一种寂寞的心理。其次,语义色彩也迥异,“寂寞”构式可以表达一种强烈的反叛、无聊或戏讽的情感。同时,“寂寞”构式还可以拉近“寂寞”网民之间的距离以达到“天涯同为寂寞人”的共鸣。当然,普通构式也不会被完全取代,因为在正式语体中不适宜用“寂寞”构式。
汉语属于孤立语,缺乏形态变化,但是语法变化却异常活跃,使用起来不拘一格。当人们找到“寂寞”构式来承载反叛权威,颠覆传统价值这一观念时便会相互效仿,以至于为了实现不同的语用需求而不顾其语义冲突或语法形态的正确与否。有时为获得特定的语用效果,“寂寞派”不惜故意搞怪来制造语义冲突,使人们感知的事物与某一概念意义缺乏一致性。
四、“寂寞”构式流行的心理原因
网络背景下,新构式层出不穷,与社会现实变迁密切相关,在语言上表现为一种求新求异的心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显示,我国互联网用户59.3%为男性,40.7%为女性,年龄多在18~35之间,学历程度主要分布在高中到大学本科之间。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在“隐姓埋名”的网络中可尽情释放自己的叛逆思想和被压抑的心理,用智慧创造属于网络时代的新词语或构式,其中又带有些许的无奈、嘲讽、戏谑、叛逆和颠覆与创新的快感,这更容易激发网民的从众心理。
类推造句的心理是促使“寂寞”构式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汉语造句中,类推很重要,任何一个看似无理或平淡的构式,只要经过网友的类推,便可立即显示出极大的爆发力,如类似“贾君鹏式”流行语等便是很好的例证。
总之,网络背景中一个构式的流行离不开网民的创造性使用,也离不开大众传媒的传播和构式本身的句法语义特点。
注 释:
①文中所有例句均来自互联网,文中不再一一注明出处。
参考文献:
[1]Saussur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London: Peter Owned Limited,1960.
[2]吕叔湘.语文漫谈[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3]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董秀英.“今天,你×了吗?”流行的原因[J].修辞学习,2009,(1).
(郇昌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 100024)
关键词:“寂寞”构式 流行 原因
从2009年7月开始,类似“我发的不是帖子,是寂寞”“我用的不是手机,是寂寞”“哥睡的不是觉,是寂寞”的句式在各大网络论坛大量涌现,并且钟爱此句式的人被称为“寂寞党”。而我们把“谁××的不是××,是寂寞”句式称为“寂寞”构式。这种看似无厘头的话语,目前在网络上可谓是新宠儿,并有迅速蔓延的趋势,通常表现为颠覆权威、颠覆传统价值,强调无聊和颓废。本文将从句法、语义、语用及心理方面分析“寂寞”构式的流行原因。
一、“寂寞”构式流行的句法原因
“是寂寞”是“寂寞”构式的典型标志,强调的是后面的内容,即“寂寞”。“谁”在构式中作主语成分表示施动者,可以泛指任何人,也可以指特定的人、团体或事物。如:
(1)我睡的不是觉,是寂寞。①
(2)“90后”玩的不是新意,是寂寞。
(3)月亮挡住的不是太阳的光芒,是寂寞!
例(1)中主语为特指代词“我”。例(2)中“谁”的位置由“90后”这一特殊群体所占据。例(3)中的主语则为“月亮”这一物体。
当然,在语境充分的情况下,主语可以省略,形成主语的空语类现象,省略的是不言自明的东西,只为凸显焦点信息,以达到简洁、新颖、独特的目的。如:
(4)改的不是字,是寂寞。
例(4)中省略了主语“专家”。这是针对专家提出修改40个汉字字形这一事件网友仿造出的句式。
“××”表示变量,任何满足这一句法结构要求的词或者短语都可以进入“××”的位置。第一个“××”的位置一般要求是动词或者动词短语。如:
(5)我呼吸的不是空气,是寂寞。
第二个“××”的位置一般要求是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如:
(6)铁观音卖的不是广告,是寂寞。
但有时也可以是动词结构。如:
(7)我们报道不是闪现,是寂寞。
传媒网络上此构式的高频使用是促使其迅速流行的重要因素,因为也只有在一段时间内高频使用的词语或语句才能称其为流行语。
“邻近原则”是“寂寞”构式得以流行遵循的另一重要句法原则。一般来讲,“寂寞”构式结构简单,表意明确而委婉。两个变量之间及变量与“是寂寞”之间不会相距很远,可构成相对稳定的结构,为其流行提供了稳固的句法基础。
二、“寂寞”构式流行的语义原因
从语义上来讲,“寂寞”构式的所指对象一般为普通事物,但是一经和“寂寞”搭配便会产生自我否定或自相矛盾的意义,从而实现语词词典释义的突破而具有了时尚性和前卫性。同时,“寂寞”构式在语义上还可以表示自嘲、讽刺之意,也可以兼具含蓄委婉之意。如:
(8)哥敲的不是字,是寂寞。
(9)今天中石化涨停真的不是他的错,是油价不到位的寂寞!
例(8)表现的是个人的无聊之情,假借“寂寞”构式表达自嘲之意。例(9)借“寂寞”构式对中石化涨停这一事件做出委婉的讽刺和调侃。
三、“寂寞”构式流行的语用原因
“寂寞”构式能为现代汉语所接受,说明它有一定的存在价值,而“在语言里,每项要素都由于它同其他要素的对立才有价值”。其实“寂寞”构式真实的含义存在于普通构式“谁××的就是××”中。但是这一构式不能代替“寂寞”构式,首先,二者侧重点不同,“寂寞”构式强调的寂寞,凸显的是一种寂寞的心理。其次,语义色彩也迥异,“寂寞”构式可以表达一种强烈的反叛、无聊或戏讽的情感。同时,“寂寞”构式还可以拉近“寂寞”网民之间的距离以达到“天涯同为寂寞人”的共鸣。当然,普通构式也不会被完全取代,因为在正式语体中不适宜用“寂寞”构式。
汉语属于孤立语,缺乏形态变化,但是语法变化却异常活跃,使用起来不拘一格。当人们找到“寂寞”构式来承载反叛权威,颠覆传统价值这一观念时便会相互效仿,以至于为了实现不同的语用需求而不顾其语义冲突或语法形态的正确与否。有时为获得特定的语用效果,“寂寞派”不惜故意搞怪来制造语义冲突,使人们感知的事物与某一概念意义缺乏一致性。
四、“寂寞”构式流行的心理原因
网络背景下,新构式层出不穷,与社会现实变迁密切相关,在语言上表现为一种求新求异的心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显示,我国互联网用户59.3%为男性,40.7%为女性,年龄多在18~35之间,学历程度主要分布在高中到大学本科之间。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在“隐姓埋名”的网络中可尽情释放自己的叛逆思想和被压抑的心理,用智慧创造属于网络时代的新词语或构式,其中又带有些许的无奈、嘲讽、戏谑、叛逆和颠覆与创新的快感,这更容易激发网民的从众心理。
类推造句的心理是促使“寂寞”构式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汉语造句中,类推很重要,任何一个看似无理或平淡的构式,只要经过网友的类推,便可立即显示出极大的爆发力,如类似“贾君鹏式”流行语等便是很好的例证。
总之,网络背景中一个构式的流行离不开网民的创造性使用,也离不开大众传媒的传播和构式本身的句法语义特点。
注 释:
①文中所有例句均来自互联网,文中不再一一注明出处。
参考文献:
[1]Saussur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London: Peter Owned Limited,1960.
[2]吕叔湘.语文漫谈[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3]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董秀英.“今天,你×了吗?”流行的原因[J].修辞学习,2009,(1).
(郇昌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