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hone6手机3800元!”“Dior、Chanel全线五折!”2014年12月15日,大学生张丽摇身一变,在微信朋友圈发起了各种俄罗斯奢侈品代购的消息。
这一天,抢购成为了俄罗斯的关键词。红场附近的奢侈品店被一扫而空,奢侈品悉数下架……发生在莫斯科街头巷尾的一幕幕让人错愕时光倒流。
这不是1998年,而是2014年的冬天。似乎一夜之间,交易活跃度在全球排名第12位的卢布成了被汇市抛弃的对象,断崖式暴跌一度突破80大关。而就在2014年年初,卢布兑美元的汇率还是32.8:1。
80后90后,去俄罗斯扫货!
“趁着卢布贬值赚够五万块,春节就可以去旅游啦!”张丽的好友在莫斯科上大学,卢布疯狂贬值令当地奢侈品价格还不到中国的40%。这对持美元和欧元的消费者来说,可谓“超级划算的购物季”。
在莫斯科红场附近的高端百货商店古姆,Gucci、Hermes和Tiffany等名店都一改往日的“高冷”,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龙。张丽和好友也自付成本囤积了不少LV和Gucci的大牌手袋,“卢布一直不稳定,说不定哪天就涨回来了,囤货本身就是赚着了。”
而在靠近中国边境的俄罗斯远东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某贸易公司的员工牟佳妮干脆搬到了仓库中居住,她在这个仓库里囤积了大量的iPhone手机、手包和奶粉等。牟佳妮说:“过去几个星期通过微博和微信联系我的人实在太多了,以至于我都没时间回复。”
有俄罗斯留学生用照片记录了这两天的场景:香奈儿和爱马仕的货架被扫空,以卡地亚为首的一批店干脆关门大吉,苹果停止了在俄罗斯的线上销售,宜家也暂停了厨房和家用电器的销售。一位店家直言:“现在这个汇率实在赔钱,只能把货收起来或者闭店。”
蝴蝶效应传导到中国,还掀起了一股赴俄旅游热潮。12月15日,正在开会的某国际旅行社CEO胡天羽听到卢布暴跌的消息,“我临时决定每月增加5个赴俄旅游的团期。结果证明这个决定很正确,近期公司赴俄游订单增加了30%,迄今为止,农历新年期间的赴俄七日游已全部售完。”
胡天羽还发现,这一次去俄罗斯“扫货”的80后、90后明显增加。“以往,去俄罗斯的中国游客有70%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
黑龙江大庆的富二代周扬就是近期赴俄“扫货”大军的一员。“这次我去晚了,18号才办好过境手续。”周扬说,她在莫斯科只买到一个两万元的背包和一些大牌化妆品,“有些不甘心,打算瞄准机会再去一次。”
出口商跌倒,进口商吃饱
这个冬天,中国的进口商也从卢布暴跌中看到了春天。从事俄罗斯琥珀进口生意的李佳原本是北京的一名小型地产商,因个人爱好开始涉足琥珀投资。
2014年12月15日,当卢布开始崩盘时,身在莫斯科的李佳迅速赶在涨价前预定了价值近百万的琥珀原石、手串和手链。“虽然琥珀在国内的认知度还不高,但是在一些原产国,琥珀被视为一种奢侈品,而且价格还在不断地提高。”
然而,卢布崩盘也是把双刃剑。这几个月来,甘肃宇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徐冬就因为卢布贬值而备受煎熬。
作为一家从事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中西部企业,大概三个月前,宇海农业谈好了一个俄罗斯客户,订货2000吨左右。但11月中旬,由于卢布贬值,俄罗斯客户不仅退订了部分货物,还改变了付款条件。到11月底,对方更是干脆放弃订货,不再签合同。“12月开始,俄罗斯客户进口热情受到极大打击,现在基本没有客户主动询价。”徐冬说,“国内不少同行都暂停了对俄出口。”
今年以来,卢布币值已跌去约50%,无数像徐冬一样的中国出口商人都对此叫苦不迭。
崔玉禄经营的途胜菜业自2005年开启中俄蔬菜边境贸易,对俄罗斯出口西红柿、彩椒、油瓜等。虽然此前崔玉禄也曾经历过无数次卢布的起伏,但这一次,他真心觉得“干不下去了”。“一开始干的时候,100卢布能兑换20元人民币,前两年到了17、18块,现在竟然还不到10块。过了年再看看,实在不行就不干了。”
除了农产品出口商,中国车企也受到波及。2014年12月17日,吉利汽车公告称,受俄罗斯业务外汇汇兑亏损,以及汽车销量减少所拖累,预计2014年度净利润同比将大跌约50%。俄罗斯约占吉利汽车境外销售额的四分之一,业内预计,吉利因汇兑带来的有关亏损可能高达5~6亿元。
抄底俄罗斯楼市?
布拉戈维申斯克,是生活在边境线上的黑龙江市黑河人最近的出境城市,黑龙江700米的江面将布市和黑河市分割在两个国度。
2014年12月20日,在布市边境站,黑河市鸿瑞经贸有限公司的法人刘东平正在等待过境。他原本从事中档裘皮出口俄罗斯的贸易,因为几个月前卢布开始出现贬值迹象,头脑灵活的刘东平将手中的卢布大部分都换成了更“坚挺”的iPhone6手机。“整个市场都在一片哀嚎时,我背着包去苹果店扫货,当时这些店还没开始涨价,所以算下来,等于是有18%~20%的浮利了。”
2014年12月17日,刘东平又追加订购了16台苹果手机。而像他一样将卢布转换成“现货”的贸易商并不在少数。
这些纵横于中俄贸易市场的商人往往手握数千万卢布,“往往是睡一觉起来,几千几万块就贬值没了。”刘东平说,“因此多数人都把手里的卢布拿去买了手机、名牌化妆品和奢侈品。因为这些商品在国际上价格稳定,市场需求也较大。”
手握大额卢布的华商还开始跃跃欲试准备“抄底”俄罗斯楼市。刘东平所知的一位在莫斯科从事套娃、酒壶和钥匙链等礼品贸易生意的温岭华商,就一口气在莫斯科买下了数套房产。
某地产基金董事钱军表示,最近他所在的基金包括不少房地产基金都在积极调研俄罗斯房地产市场,得到的反馈是:卢布贬值,房子也贬值了,“现在是一个机会性的折价买入机会”。
相比1998年的那次违约,这一次卢布贬值主要缘于西方制裁、石油暴跌,同时也不乏国际投机资本的助推。虽然外部原因势要逼迫卢布跳崖,但是现在的俄罗斯拥有的外汇储备、主权基金的能力以及俄本身经济实力都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俄罗斯的民生和经济结构也比以前好很多。俄罗斯国内虽然也出现了不少接近破产的商人抛售房产的现象,但是综合考虑,应该只是“不作数”的少数现象,投资楼市依然有利可图。不少中国商人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与此同时,如今到俄罗斯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游客多、在俄留学生多、展会也越来越多,所以需求层面很好。”此外,俄罗斯人也特别喜欢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主要城市买房,钱军说,“就像中国人喜欢在北京、上海买房一样,这也是一种刚性需求。”
这里的街市,依旧太平
12月19日,琥珀贸易商李佳正准备进行回国前的最后一轮“大采购”时,意外发现很多大牌要么断货,要么已经提价。购物天堂似乎只是一闪而过,随后,一切都恢复了正常。
俄罗斯的人们正在平静地等待圣诞节的到来,克里姆林宫门前已布置好一棵高大的圣诞树,这棵从莫斯科州西北部地区选出来的圣诞树已经有100岁树龄。树枝上挂满了白、蓝、红和金色的小挂件,节日的气氛丝毫没有因卢布暴跌而受到任何影响。
就在12月16日卢布兑美元汇率严重贬值到80:1的那一刻,在莫斯科生活和工作了近8年的媒体记者仝潇华来到了莫斯科大街上的多家银行,却意外发现这里秩序十分井然,“很平静,大家似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而在当地的超市,人们相互之间也会聊到卢布贬值,但是并没有惊慌失措。
2015年,俄罗斯人的生活会变成怎样?
多家莫斯科金融机构预计,莫斯科的中小型商家未来的日子会很艰难,倒闭、裁员潮可能会接踵而至。
然而在莫斯科,生活还在继续。“本地人会更在乎工作,更加努力去加班。”一家中国家电企业驻俄机构人士说,“俄罗斯人经历过苏联解体时的经济特殊时期,很多人都遭遇过资产一夜消失的过去,所以他们普遍对经济危机下的生活有所准备。”
这一天,抢购成为了俄罗斯的关键词。红场附近的奢侈品店被一扫而空,奢侈品悉数下架……发生在莫斯科街头巷尾的一幕幕让人错愕时光倒流。
这不是1998年,而是2014年的冬天。似乎一夜之间,交易活跃度在全球排名第12位的卢布成了被汇市抛弃的对象,断崖式暴跌一度突破80大关。而就在2014年年初,卢布兑美元的汇率还是32.8:1。
80后90后,去俄罗斯扫货!
“趁着卢布贬值赚够五万块,春节就可以去旅游啦!”张丽的好友在莫斯科上大学,卢布疯狂贬值令当地奢侈品价格还不到中国的40%。这对持美元和欧元的消费者来说,可谓“超级划算的购物季”。
在莫斯科红场附近的高端百货商店古姆,Gucci、Hermes和Tiffany等名店都一改往日的“高冷”,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龙。张丽和好友也自付成本囤积了不少LV和Gucci的大牌手袋,“卢布一直不稳定,说不定哪天就涨回来了,囤货本身就是赚着了。”
而在靠近中国边境的俄罗斯远东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某贸易公司的员工牟佳妮干脆搬到了仓库中居住,她在这个仓库里囤积了大量的iPhone手机、手包和奶粉等。牟佳妮说:“过去几个星期通过微博和微信联系我的人实在太多了,以至于我都没时间回复。”
有俄罗斯留学生用照片记录了这两天的场景:香奈儿和爱马仕的货架被扫空,以卡地亚为首的一批店干脆关门大吉,苹果停止了在俄罗斯的线上销售,宜家也暂停了厨房和家用电器的销售。一位店家直言:“现在这个汇率实在赔钱,只能把货收起来或者闭店。”
蝴蝶效应传导到中国,还掀起了一股赴俄旅游热潮。12月15日,正在开会的某国际旅行社CEO胡天羽听到卢布暴跌的消息,“我临时决定每月增加5个赴俄旅游的团期。结果证明这个决定很正确,近期公司赴俄游订单增加了30%,迄今为止,农历新年期间的赴俄七日游已全部售完。”
胡天羽还发现,这一次去俄罗斯“扫货”的80后、90后明显增加。“以往,去俄罗斯的中国游客有70%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
黑龙江大庆的富二代周扬就是近期赴俄“扫货”大军的一员。“这次我去晚了,18号才办好过境手续。”周扬说,她在莫斯科只买到一个两万元的背包和一些大牌化妆品,“有些不甘心,打算瞄准机会再去一次。”
出口商跌倒,进口商吃饱
这个冬天,中国的进口商也从卢布暴跌中看到了春天。从事俄罗斯琥珀进口生意的李佳原本是北京的一名小型地产商,因个人爱好开始涉足琥珀投资。
2014年12月15日,当卢布开始崩盘时,身在莫斯科的李佳迅速赶在涨价前预定了价值近百万的琥珀原石、手串和手链。“虽然琥珀在国内的认知度还不高,但是在一些原产国,琥珀被视为一种奢侈品,而且价格还在不断地提高。”
然而,卢布崩盘也是把双刃剑。这几个月来,甘肃宇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徐冬就因为卢布贬值而备受煎熬。
作为一家从事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中西部企业,大概三个月前,宇海农业谈好了一个俄罗斯客户,订货2000吨左右。但11月中旬,由于卢布贬值,俄罗斯客户不仅退订了部分货物,还改变了付款条件。到11月底,对方更是干脆放弃订货,不再签合同。“12月开始,俄罗斯客户进口热情受到极大打击,现在基本没有客户主动询价。”徐冬说,“国内不少同行都暂停了对俄出口。”
今年以来,卢布币值已跌去约50%,无数像徐冬一样的中国出口商人都对此叫苦不迭。
崔玉禄经营的途胜菜业自2005年开启中俄蔬菜边境贸易,对俄罗斯出口西红柿、彩椒、油瓜等。虽然此前崔玉禄也曾经历过无数次卢布的起伏,但这一次,他真心觉得“干不下去了”。“一开始干的时候,100卢布能兑换20元人民币,前两年到了17、18块,现在竟然还不到10块。过了年再看看,实在不行就不干了。”
除了农产品出口商,中国车企也受到波及。2014年12月17日,吉利汽车公告称,受俄罗斯业务外汇汇兑亏损,以及汽车销量减少所拖累,预计2014年度净利润同比将大跌约50%。俄罗斯约占吉利汽车境外销售额的四分之一,业内预计,吉利因汇兑带来的有关亏损可能高达5~6亿元。
抄底俄罗斯楼市?
布拉戈维申斯克,是生活在边境线上的黑龙江市黑河人最近的出境城市,黑龙江700米的江面将布市和黑河市分割在两个国度。
2014年12月20日,在布市边境站,黑河市鸿瑞经贸有限公司的法人刘东平正在等待过境。他原本从事中档裘皮出口俄罗斯的贸易,因为几个月前卢布开始出现贬值迹象,头脑灵活的刘东平将手中的卢布大部分都换成了更“坚挺”的iPhone6手机。“整个市场都在一片哀嚎时,我背着包去苹果店扫货,当时这些店还没开始涨价,所以算下来,等于是有18%~20%的浮利了。”
2014年12月17日,刘东平又追加订购了16台苹果手机。而像他一样将卢布转换成“现货”的贸易商并不在少数。
这些纵横于中俄贸易市场的商人往往手握数千万卢布,“往往是睡一觉起来,几千几万块就贬值没了。”刘东平说,“因此多数人都把手里的卢布拿去买了手机、名牌化妆品和奢侈品。因为这些商品在国际上价格稳定,市场需求也较大。”
手握大额卢布的华商还开始跃跃欲试准备“抄底”俄罗斯楼市。刘东平所知的一位在莫斯科从事套娃、酒壶和钥匙链等礼品贸易生意的温岭华商,就一口气在莫斯科买下了数套房产。
某地产基金董事钱军表示,最近他所在的基金包括不少房地产基金都在积极调研俄罗斯房地产市场,得到的反馈是:卢布贬值,房子也贬值了,“现在是一个机会性的折价买入机会”。
相比1998年的那次违约,这一次卢布贬值主要缘于西方制裁、石油暴跌,同时也不乏国际投机资本的助推。虽然外部原因势要逼迫卢布跳崖,但是现在的俄罗斯拥有的外汇储备、主权基金的能力以及俄本身经济实力都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俄罗斯的民生和经济结构也比以前好很多。俄罗斯国内虽然也出现了不少接近破产的商人抛售房产的现象,但是综合考虑,应该只是“不作数”的少数现象,投资楼市依然有利可图。不少中国商人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与此同时,如今到俄罗斯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游客多、在俄留学生多、展会也越来越多,所以需求层面很好。”此外,俄罗斯人也特别喜欢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主要城市买房,钱军说,“就像中国人喜欢在北京、上海买房一样,这也是一种刚性需求。”
这里的街市,依旧太平
12月19日,琥珀贸易商李佳正准备进行回国前的最后一轮“大采购”时,意外发现很多大牌要么断货,要么已经提价。购物天堂似乎只是一闪而过,随后,一切都恢复了正常。
俄罗斯的人们正在平静地等待圣诞节的到来,克里姆林宫门前已布置好一棵高大的圣诞树,这棵从莫斯科州西北部地区选出来的圣诞树已经有100岁树龄。树枝上挂满了白、蓝、红和金色的小挂件,节日的气氛丝毫没有因卢布暴跌而受到任何影响。
就在12月16日卢布兑美元汇率严重贬值到80:1的那一刻,在莫斯科生活和工作了近8年的媒体记者仝潇华来到了莫斯科大街上的多家银行,却意外发现这里秩序十分井然,“很平静,大家似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而在当地的超市,人们相互之间也会聊到卢布贬值,但是并没有惊慌失措。
2015年,俄罗斯人的生活会变成怎样?
多家莫斯科金融机构预计,莫斯科的中小型商家未来的日子会很艰难,倒闭、裁员潮可能会接踵而至。
然而在莫斯科,生活还在继续。“本地人会更在乎工作,更加努力去加班。”一家中国家电企业驻俄机构人士说,“俄罗斯人经历过苏联解体时的经济特殊时期,很多人都遭遇过资产一夜消失的过去,所以他们普遍对经济危机下的生活有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