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问题,许多问题就发生或潜藏在孩子们的身边,怎样将这些问题经过组织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进而产生想解决的冲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应用各种数学的思想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解决数学问题的内核?又怎样让学生带着所学的数学知识走进生活,在应0用中体验、验证与发现?本人一直是在实践中追寻着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我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应该包括用生活外壳研究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揭开”数学内核;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三个方面。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离开儿童的生活太远,离开现实太远,真正来自现实世界的数学问题很难进入中国的数学课程,小学生不得不在技巧训练中学数学。”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不断地数学课程改革已经逐步在扭转这种局面。如今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际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对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过精彩的描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这是基于以上这些而提出的。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一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一、用生活外壳研究数学问题,将生活经验归朴于数学问题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的原型,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素材来理解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感到数学原来是那样的亲切与可近。
(一)、活用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内容的呈现注意体现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如人教版数学第3册P8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部分内容时出示了这样一幅主题图:二年级四个班的小朋友排队准备分乘两辆汽车前往博物馆参观。各班的班牌上写着二(1)班36人,二(2)班30人,二(3)班35人,二(4)班34人,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大家两辆车都限坐70人。请同学们算一算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可以充分展开让学生列式计算。在学生列出算式弄清算理后集中讨论这个问题:二(2)班和二(4)班的小朋友可以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100以内加法的算理,又对加法的含义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还渗透了“优化组合”的数学思想。
(二)、用生活化的活动情境
数学中许多知识是十分抽象的,但同时又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表明,“他们(小学生)所能概括的特征或属性,常常是事物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他们更多注意的是事物的外观和实际意义。”(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P49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教学《方位》这一课时,老师提出了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问题:清晨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东方!”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此时,一轮红日在东方升起,这是绝佳的教学环境。请同学们面向东,傍 晚,当我们放学时太阳就要落下了,往哪个方向转,请学生向后转,让学生面对太阳落下的方向,即西方。学生通过观察感悟到:东和西是两个相反的方向。同时, 再请两名学生站在同一起点,一个往东走,一个往西走,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东、西是两个相反的方向。知道了东、西,怎样辨认南、北呢?让学生面向东,两手侧平举,这时右手所指的方向是南,左手指北,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学生很快就认清了四个方向。经过学生充分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发现了如下规则: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每转一个直角,方向依次是东、南、西、北、东……学生的这一发现,解决了辨认方向的一大难点。这样就可以联系大自然:太阳的升落,树叶的稀疏,北斗星等,只要辨认出一个方向,就可以按照以上规则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
这种开放性的题目,可以培养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从玩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学习过程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
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将数学内核归朴于生活实践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者能大踏步地前进,并大胆地将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去。”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曾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策略:
(一)、设计应用性练习
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联系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問题的练习,不但能使学生及时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如在学习了统计图这部分知识后请学生约上你的好伙伴,一起去调查你们家附近的农贸市场一周内几种主要菜的价格变化情况,完成一张统计表(统计表自己设计,可以任意选三种或四种菜,分上午7:00,下午5:00去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画成折线统计图。然后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调查结果,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你有哪些建议?
(3)根据题意,制成调查表.
根据调查结果学生提出了这些问题:
(1)这几种菜哪种贵,哪种便宜?
(2)每种菜上、下午价格有什么变化?
(3)每种菜随天气变化,价格有什么变化?
(4)哪种菜价格比较稳定?
(5)每种菜在双休日价格与周一至周五的价格有什么变化?
…………
正如一位数学教育家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数学当寓于生活,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离开儿童的生活太远,离开现实太远,真正来自现实世界的数学问题很难进入中国的数学课程,小学生不得不在技巧训练中学数学。”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不断地数学课程改革已经逐步在扭转这种局面。如今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际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对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过精彩的描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这是基于以上这些而提出的。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一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一、用生活外壳研究数学问题,将生活经验归朴于数学问题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的原型,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素材来理解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感到数学原来是那样的亲切与可近。
(一)、活用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内容的呈现注意体现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如人教版数学第3册P8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部分内容时出示了这样一幅主题图:二年级四个班的小朋友排队准备分乘两辆汽车前往博物馆参观。各班的班牌上写着二(1)班36人,二(2)班30人,二(3)班35人,二(4)班34人,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大家两辆车都限坐70人。请同学们算一算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可以充分展开让学生列式计算。在学生列出算式弄清算理后集中讨论这个问题:二(2)班和二(4)班的小朋友可以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100以内加法的算理,又对加法的含义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还渗透了“优化组合”的数学思想。
(二)、用生活化的活动情境
数学中许多知识是十分抽象的,但同时又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表明,“他们(小学生)所能概括的特征或属性,常常是事物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他们更多注意的是事物的外观和实际意义。”(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P49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教学《方位》这一课时,老师提出了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问题:清晨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东方!”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此时,一轮红日在东方升起,这是绝佳的教学环境。请同学们面向东,傍 晚,当我们放学时太阳就要落下了,往哪个方向转,请学生向后转,让学生面对太阳落下的方向,即西方。学生通过观察感悟到:东和西是两个相反的方向。同时, 再请两名学生站在同一起点,一个往东走,一个往西走,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东、西是两个相反的方向。知道了东、西,怎样辨认南、北呢?让学生面向东,两手侧平举,这时右手所指的方向是南,左手指北,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学生很快就认清了四个方向。经过学生充分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发现了如下规则: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每转一个直角,方向依次是东、南、西、北、东……学生的这一发现,解决了辨认方向的一大难点。这样就可以联系大自然:太阳的升落,树叶的稀疏,北斗星等,只要辨认出一个方向,就可以按照以上规则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
这种开放性的题目,可以培养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从玩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学习过程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
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将数学内核归朴于生活实践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者能大踏步地前进,并大胆地将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去。”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曾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策略:
(一)、设计应用性练习
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联系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問题的练习,不但能使学生及时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如在学习了统计图这部分知识后请学生约上你的好伙伴,一起去调查你们家附近的农贸市场一周内几种主要菜的价格变化情况,完成一张统计表(统计表自己设计,可以任意选三种或四种菜,分上午7:00,下午5:00去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画成折线统计图。然后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调查结果,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你有哪些建议?
(3)根据题意,制成调查表.
根据调查结果学生提出了这些问题:
(1)这几种菜哪种贵,哪种便宜?
(2)每种菜上、下午价格有什么变化?
(3)每种菜随天气变化,价格有什么变化?
(4)哪种菜价格比较稳定?
(5)每种菜在双休日价格与周一至周五的价格有什么变化?
…………
正如一位数学教育家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数学当寓于生活,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