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8-0126-01
法制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与法制相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法制新闻是社会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法制进程加快,以及依法治国方略提出,法制新闻已经成为各类媒体的报道重点,重大法制新闻往往会引起广泛关注。
近年来,面对网络、手机报及各种新媒体的冲击,我国传媒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报纸独占主流,到现在纸媒、广电、互联网三分天下,传媒业已经进入一个多介质并存、各种传媒形态相得益彰的大传媒时代。在这历史转折关头,传统媒体应以“深度”取胜。作为纸媒的一个主打版面,搞好法制新闻的深度报道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一、法制新闻深度报道要以内容“深度”取胜
1.坚持抓住法制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法制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使选题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通过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和典型案例去触及、揭示事件、案例背后所暴露出的令人深省、引发思考的法律问题、行业管理问题、社会问题,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尽快去研究解决这类问题,并提醒和监督决策者,促使政府决策更加合理、科学,启发、培育民众的法制意识、理性和科学精神。
证人保护是实践中的一个难题,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2007年6月7日,《法制日报》视点版刊发一篇题为《一个逃亡证人的真实故事》的报道,揭示了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缺失,并探讨了解决这一难点问题的对策。由于报道富于深意和典型性,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高度关注。
2.坚持正确导向。深度报道具有篇幅宏大、报道充分、信息丰厚、观点多样、影响力大等特点,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着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法制新闻的深度报道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法制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在选题策划等方面要始终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以维护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作为首要标准,要注意报道内容的合法守序,发挥媒体的作用,从法律的角度向社会向公众进行正确舆论引导,防止法制新闻发生负面报道。只有这样的新闻,才会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权威的指导性。
3.坚持“三贴近”原则,紧扣受众心理。法制新闻报道不仅要有指导性、引导性,还必须具有针对性,没有针对性,指导性、引导性就无从谈起。法制新闻应该具有贴近性,即法制新闻必须贴近受众,读者最关注什么,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立意角度就要对准什么,只有这样的新闻,才能使受众产生共鸣,具有可读性。策划法制新闻的深度报道,就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网瘾少年长期沉迷网络,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2006年9月,《法制日报》视点版以“关注网瘾少年”为栏题,刊发了系列报道。报道刊发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时形成舆论热点。
二、要做好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采访、写作策划
1.科学策划,准确选题。在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或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的事件或案例中,从大局出发,经纵横对比,挑选那些在全局上有分量或者有独特意义的事物,选作深度报道的题材。
2.深入采访,认真调研。深度报道兼有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和分析性的特点,但所有这些功能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并反映所报道的题材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这就要求法制新闻工作者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研究问题,深入扎实地开展调查研究。
3.深刻挖掘,揭示本质。在占有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要把握好全局,瞻前顾后,对事物的现状和可能的发展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运用辩证法透过客观外在现象,打破思维空间的局限而展开多侧面的求证,全方位的思考,通过深度挖掘、广度拓展去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使报道具有锐利性、准确性、深刻性。努力开掘,从超越“一般”中求深度,从普通题材中挖掘法律前沿问题,从普通案例中洞悉新闻背后的法制。
4.找准角度,求新求变。法制新闻深度报道所选的角度必须做到立意新、题材新、表现手法新,要在真实反映题材、深刻揭示主题的情况下力求形式的新颖,报道形式要善于独辟蹊径,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寓法于案,防止见案不见法;寓理于案,防止见案不见理。处理好案与人的关系,挖掘出案例中的人文内涵,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情理、法理。
5.把握时机,注重时效。与消息、动态新闻有所不同,深度报道对时效的要求是适时与及时,不是一般意义的快。事件性新闻的深度报道,要注重及时性;论述问题的非事件性新闻的深度报道要注重适时性。这种报道早了,矛盾还没有展开,时机不成熟;晚了则时过境迁。
6.插入评论,填加背景。在主体的消息报道之外,还可以添加些新闻背景、新闻链接、新闻解读、专家点评等内容,以组合式的报道方式,对一起案件的发生、对一项法律的施行,进行全面的详细的阐释,以更加鲜活生动的形式,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从而产生良好社会效应。这些内容,据事件发展可编辑在一个版面,也可采取连续报道形式。
法制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与法制相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法制新闻是社会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法制进程加快,以及依法治国方略提出,法制新闻已经成为各类媒体的报道重点,重大法制新闻往往会引起广泛关注。
近年来,面对网络、手机报及各种新媒体的冲击,我国传媒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报纸独占主流,到现在纸媒、广电、互联网三分天下,传媒业已经进入一个多介质并存、各种传媒形态相得益彰的大传媒时代。在这历史转折关头,传统媒体应以“深度”取胜。作为纸媒的一个主打版面,搞好法制新闻的深度报道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一、法制新闻深度报道要以内容“深度”取胜
1.坚持抓住法制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法制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使选题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通过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和典型案例去触及、揭示事件、案例背后所暴露出的令人深省、引发思考的法律问题、行业管理问题、社会问题,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尽快去研究解决这类问题,并提醒和监督决策者,促使政府决策更加合理、科学,启发、培育民众的法制意识、理性和科学精神。
证人保护是实践中的一个难题,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2007年6月7日,《法制日报》视点版刊发一篇题为《一个逃亡证人的真实故事》的报道,揭示了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缺失,并探讨了解决这一难点问题的对策。由于报道富于深意和典型性,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高度关注。
2.坚持正确导向。深度报道具有篇幅宏大、报道充分、信息丰厚、观点多样、影响力大等特点,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着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法制新闻的深度报道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法制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在选题策划等方面要始终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以维护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作为首要标准,要注意报道内容的合法守序,发挥媒体的作用,从法律的角度向社会向公众进行正确舆论引导,防止法制新闻发生负面报道。只有这样的新闻,才会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权威的指导性。
3.坚持“三贴近”原则,紧扣受众心理。法制新闻报道不仅要有指导性、引导性,还必须具有针对性,没有针对性,指导性、引导性就无从谈起。法制新闻应该具有贴近性,即法制新闻必须贴近受众,读者最关注什么,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立意角度就要对准什么,只有这样的新闻,才能使受众产生共鸣,具有可读性。策划法制新闻的深度报道,就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网瘾少年长期沉迷网络,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2006年9月,《法制日报》视点版以“关注网瘾少年”为栏题,刊发了系列报道。报道刊发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时形成舆论热点。
二、要做好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采访、写作策划
1.科学策划,准确选题。在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或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的事件或案例中,从大局出发,经纵横对比,挑选那些在全局上有分量或者有独特意义的事物,选作深度报道的题材。
2.深入采访,认真调研。深度报道兼有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和分析性的特点,但所有这些功能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并反映所报道的题材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这就要求法制新闻工作者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研究问题,深入扎实地开展调查研究。
3.深刻挖掘,揭示本质。在占有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要把握好全局,瞻前顾后,对事物的现状和可能的发展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运用辩证法透过客观外在现象,打破思维空间的局限而展开多侧面的求证,全方位的思考,通过深度挖掘、广度拓展去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使报道具有锐利性、准确性、深刻性。努力开掘,从超越“一般”中求深度,从普通题材中挖掘法律前沿问题,从普通案例中洞悉新闻背后的法制。
4.找准角度,求新求变。法制新闻深度报道所选的角度必须做到立意新、题材新、表现手法新,要在真实反映题材、深刻揭示主题的情况下力求形式的新颖,报道形式要善于独辟蹊径,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寓法于案,防止见案不见法;寓理于案,防止见案不见理。处理好案与人的关系,挖掘出案例中的人文内涵,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情理、法理。
5.把握时机,注重时效。与消息、动态新闻有所不同,深度报道对时效的要求是适时与及时,不是一般意义的快。事件性新闻的深度报道,要注重及时性;论述问题的非事件性新闻的深度报道要注重适时性。这种报道早了,矛盾还没有展开,时机不成熟;晚了则时过境迁。
6.插入评论,填加背景。在主体的消息报道之外,还可以添加些新闻背景、新闻链接、新闻解读、专家点评等内容,以组合式的报道方式,对一起案件的发生、对一项法律的施行,进行全面的详细的阐释,以更加鲜活生动的形式,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从而产生良好社会效应。这些内容,据事件发展可编辑在一个版面,也可采取连续报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