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实践教学研究的方法,总结并提炼了过去五年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三导向、三互动、三参与”战略(“三导向”即:学情导向、问题导向、规律导向;“三互动”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企生互动;“三参与”即: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时参与。)这种模式下,学生利用开放平台,主动学习,通过课前小测,试错学习,根据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参与课堂互动,高效学习。不仅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科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
一、《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更倾向于网络新鲜事物的吸引,兴趣很难停留在无法适应网络化知识的传统课堂。这就要求课程教学向信息化教学转变。本研究尝试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互动教学。
(一)《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基础会计》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入门课程,是根据初学者对会计职业认知的要求和会计核算岗位的基本工作流程设置的。这门课程所培养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学习后续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能力,也是会计职业的基本能力。因此,基础会计的教学至关重要。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死板性,不能被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接受,因此,需引入信息化教学,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来促进教学观念的创新,将理论结合实际,以此完善教学理论体系,强调会计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转变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注重理论与实际经验的结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实现对于学生技术水平的培养。但在如今的教育模式下,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明确的目标作为规范,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讲解时只是简单地照搬课本知识,没有对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这就会导致教学制度及体系的不完善性,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2.教学体系及内容不规范,缺乏合理性。教学体系是学校教学与发展的基础,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将教师所授内容与实际相对应,二者配套融合,共同促进及发展。此外,部分教育工作者还存在着教育理念不清晰的问题,对于相关理论教材的选取只考虑教材的名称,忽略了其实际内容及应用的意义。这就会导致教材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脱节的现象发生,进而阻碍教学的进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与性质也在不断地更新,其相关制度体系及法律规范也随之产生变革。与此同时,会计课堂教学的课本内容具有滞后性,部分学校对于教材的更新不重视,导致其教学的知识与时代脱节,进而降低教学效率。
3.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手段单一。会计基础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的重要意义。部分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注重理论教学,学生缺乏对于书本知识的相关理解,单纯地凭借自身的想象理解理论的操作步骤,导致理论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发生。
部分学校在进行教学中,只将教学场地停留在教室中,缺乏对相关培育技能的场地的使用,如实训基地、模拟公司等,这就会导致学生实际操作经验较少的现象,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4.专业教师素质水平不一致。教师作为人才培育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高校教师的任职人员都由会计专业的研究人员担任。但与此同时,部分人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只注重对于学术理论的研究,进而导致其教学体系不能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学术理论研究的片面性。
二、信息化教学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具体实际应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明确能提升会计课堂教学的效率,规范教学流程。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将教学单元、教学章节等进行分类处理,将教学的主体转移到学生中。其中,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及素质等几方面的目标,需通过教师引导进行教学,进而实现对于学生的现代化教学。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以上三种目标进行方向分析,出台相应的子目标,完善学习的过程。在此基礎上,使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来对于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找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支撑,完善教学体系。
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兴趣爱好进行分析,确定其特点与擅长方向,从而进行全面培养。例如,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方式、性格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发展方向,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与个人特色因材施教,达到培养会计技术人才的目的。此外,信息化教学还能通过对学生现状的分析进行其未来的预测,进而实现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二)规范教育体系,实现合理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体系的设计需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实现教学的规范性发展。教学体系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学方法及教学任务的设定,能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加强学生与教师间的联系,完善教学资源。其中,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包括“引导教学、做评延习”八个方面。教师需进行课堂引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如,多媒体、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引出教学的课题,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课堂的效率。导学需要教师创立相关的情境,将会计基础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形成特定的情境,进行针对性教学。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创建情境,使学生更容易带入自身,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增进学生与教师间的了解,既提升了课堂效率,又增进了二者间的交流与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此外,导入教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设定学习小组,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个人能力将其分成小组,每组以6-8人为宜。课堂中,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使其产生主观能动性,进而在学习中实现自我成就,增加学习归属感。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还能进行自主思维,对教师传递的信息进行判断,增强理解能力。 (三)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的方式与手段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加深学生对于会计基础的理解。教师需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到专业技能的提升。其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手法实现,将多媒体技术、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理论性,因此,教师需转变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需教师对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研究,使用与课堂相关的案例引入,有利于将理论知识立体化与丰满化,能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其所讲授内容进行思考,进而进行相关问题的补充,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提升专业教师水平
教书的技术水平是会计课堂教学的关键,高质量的教师团队能规范教师队伍,完善教学体系。因此,学校需注重教职人员的技术水平,重视其教学能力。教师团队既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也要具有一定的经验,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提升教育水平。
三、《基础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应用的问卷调查及实施效果的分析
(一)调查内容
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为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因此学校需对于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学校可选择其中某届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以漳州科技职业学院2017级全体学生为例,进行问卷调查。首先,学校需了解学生对于信息化、信息化教学及设计等相关理念的认知程度,明确学生的喜欢类型及较为偏爱的学习方式,从而得出学生相关的意见及教学看法,以此为依据进行课堂实践。其次,学校需做出信息化教学的规范,将教学内容及其研究对象的特点统一处理,完善教学水平。最后,通过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化及信息化发展。学校要以学生的主体利益及传授知识为主要的目的,提升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调查结果,40.54%的学生对于信息化教学有一定的了解,45.95%的学生能每天坚持观看网课20分钟。同时,在登录网站学习的过程中,56.8%的学生能与教师进行线上沟通,提升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实施效果分析
通过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信息化教学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结论。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不再将会计的理论知识全部集中于课本上,能通过手机、电脑等相应的设备实现随时随地观看,减少了教学的局限性。此外,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使用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信息化教學能将会计基础的一些规范化理论整理成数据,更加具有条理性,便于学生系统化、条理化的整合知识。
信息化教学具有一定的普适性,除《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教学外,还适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进而实现教学体系的广泛性推广。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将理论化的会计基础知识向着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进而达到提升学生间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实现我国教学的理论体系的规范性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础会计》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践能提升会计理论知识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与教师间的有效沟通。其中,可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规范教育体系的方式进行信息化教学。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而实现我国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发展,提升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基金来源:2018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Z180861。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2018年校级项目,项目编号JY201814。
一、《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更倾向于网络新鲜事物的吸引,兴趣很难停留在无法适应网络化知识的传统课堂。这就要求课程教学向信息化教学转变。本研究尝试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互动教学。
(一)《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基础会计》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入门课程,是根据初学者对会计职业认知的要求和会计核算岗位的基本工作流程设置的。这门课程所培养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学习后续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能力,也是会计职业的基本能力。因此,基础会计的教学至关重要。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死板性,不能被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接受,因此,需引入信息化教学,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来促进教学观念的创新,将理论结合实际,以此完善教学理论体系,强调会计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转变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注重理论与实际经验的结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实现对于学生技术水平的培养。但在如今的教育模式下,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明确的目标作为规范,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讲解时只是简单地照搬课本知识,没有对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这就会导致教学制度及体系的不完善性,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2.教学体系及内容不规范,缺乏合理性。教学体系是学校教学与发展的基础,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将教师所授内容与实际相对应,二者配套融合,共同促进及发展。此外,部分教育工作者还存在着教育理念不清晰的问题,对于相关理论教材的选取只考虑教材的名称,忽略了其实际内容及应用的意义。这就会导致教材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脱节的现象发生,进而阻碍教学的进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与性质也在不断地更新,其相关制度体系及法律规范也随之产生变革。与此同时,会计课堂教学的课本内容具有滞后性,部分学校对于教材的更新不重视,导致其教学的知识与时代脱节,进而降低教学效率。
3.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手段单一。会计基础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的重要意义。部分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注重理论教学,学生缺乏对于书本知识的相关理解,单纯地凭借自身的想象理解理论的操作步骤,导致理论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发生。
部分学校在进行教学中,只将教学场地停留在教室中,缺乏对相关培育技能的场地的使用,如实训基地、模拟公司等,这就会导致学生实际操作经验较少的现象,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4.专业教师素质水平不一致。教师作为人才培育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高校教师的任职人员都由会计专业的研究人员担任。但与此同时,部分人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只注重对于学术理论的研究,进而导致其教学体系不能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学术理论研究的片面性。
二、信息化教学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具体实际应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明确能提升会计课堂教学的效率,规范教学流程。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将教学单元、教学章节等进行分类处理,将教学的主体转移到学生中。其中,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及素质等几方面的目标,需通过教师引导进行教学,进而实现对于学生的现代化教学。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以上三种目标进行方向分析,出台相应的子目标,完善学习的过程。在此基礎上,使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来对于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找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支撑,完善教学体系。
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兴趣爱好进行分析,确定其特点与擅长方向,从而进行全面培养。例如,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方式、性格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发展方向,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与个人特色因材施教,达到培养会计技术人才的目的。此外,信息化教学还能通过对学生现状的分析进行其未来的预测,进而实现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二)规范教育体系,实现合理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体系的设计需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实现教学的规范性发展。教学体系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学方法及教学任务的设定,能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加强学生与教师间的联系,完善教学资源。其中,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包括“引导教学、做评延习”八个方面。教师需进行课堂引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如,多媒体、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引出教学的课题,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课堂的效率。导学需要教师创立相关的情境,将会计基础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形成特定的情境,进行针对性教学。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创建情境,使学生更容易带入自身,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增进学生与教师间的了解,既提升了课堂效率,又增进了二者间的交流与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此外,导入教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设定学习小组,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个人能力将其分成小组,每组以6-8人为宜。课堂中,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使其产生主观能动性,进而在学习中实现自我成就,增加学习归属感。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还能进行自主思维,对教师传递的信息进行判断,增强理解能力。 (三)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的方式与手段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加深学生对于会计基础的理解。教师需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到专业技能的提升。其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手法实现,将多媒体技术、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理论性,因此,教师需转变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需教师对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研究,使用与课堂相关的案例引入,有利于将理论知识立体化与丰满化,能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其所讲授内容进行思考,进而进行相关问题的补充,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提升专业教师水平
教书的技术水平是会计课堂教学的关键,高质量的教师团队能规范教师队伍,完善教学体系。因此,学校需注重教职人员的技术水平,重视其教学能力。教师团队既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也要具有一定的经验,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提升教育水平。
三、《基础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应用的问卷调查及实施效果的分析
(一)调查内容
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为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因此学校需对于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学校可选择其中某届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以漳州科技职业学院2017级全体学生为例,进行问卷调查。首先,学校需了解学生对于信息化、信息化教学及设计等相关理念的认知程度,明确学生的喜欢类型及较为偏爱的学习方式,从而得出学生相关的意见及教学看法,以此为依据进行课堂实践。其次,学校需做出信息化教学的规范,将教学内容及其研究对象的特点统一处理,完善教学水平。最后,通过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化及信息化发展。学校要以学生的主体利益及传授知识为主要的目的,提升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调查结果,40.54%的学生对于信息化教学有一定的了解,45.95%的学生能每天坚持观看网课20分钟。同时,在登录网站学习的过程中,56.8%的学生能与教师进行线上沟通,提升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实施效果分析
通过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信息化教学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结论。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不再将会计的理论知识全部集中于课本上,能通过手机、电脑等相应的设备实现随时随地观看,减少了教学的局限性。此外,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使用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信息化教學能将会计基础的一些规范化理论整理成数据,更加具有条理性,便于学生系统化、条理化的整合知识。
信息化教学具有一定的普适性,除《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教学外,还适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进而实现教学体系的广泛性推广。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将理论化的会计基础知识向着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进而达到提升学生间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实现我国教学的理论体系的规范性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础会计》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践能提升会计理论知识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与教师间的有效沟通。其中,可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规范教育体系的方式进行信息化教学。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而实现我国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发展,提升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基金来源:2018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Z180861。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2018年校级项目,项目编号JY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