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让失智母亲独居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luj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母亲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85岁。我是母亲的独生女,退休前是一名农业科技管理工作者,也快60岁了。2013年底,我发现母亲对反复看了几遍的抗战电视剧,总是要问我剧情是怎么回事,对剧里的主要演员最多只能认识两个,有时候连日本鬼子和八路军都分不清楚。除此以外,她还“发展”出一个捡垃圾的习惯。很多老人都捡垃圾,但别的老人捡的都是拿到废品站卖钱的东西,母亲捡的却是一些废弃的无纺布手袋,和一些包装盒等没用的东西,还把捡回来的垃圾整理得整整齐齐,有些洗得干干净净,放在衣柜里。还算细心的我带着母亲去了神经内科,经检查,她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经过用药、调药,母亲病情稳定了4个月左右。然而接下来我发现,母亲和我们聊天时,开始表达她对一些亲朋好友甚至家人的不满,会莫名其妙地指责别人。特别是家人或亲友到家来,没有及时地、面带笑容地招呼她,她事后就会无中生有地编造别人对她不满的是非话,而且每天都要翻着花样诋毁他人。
  母亲的异常情绪没有得到控制,而且垃圾捡得更加频繁,特别是家人劝阻她不要捡垃圾时,立马给我们下马威,在家见啥扔啥,见啥砸啥,我要干预她,她就把东西往我身上砸,我要靠近她,她就歇斯底里、破口大骂、拳打脚踢,甚至咬我、向我吐口水,往日的慈母形象荡然无存。我爱人被逼“退居二线”为我们做后勤,他也快抑郁了。而我当时体检出体内有恶性包块,居然冒出“早死早解脱”的念头,可见是多痛苦。
  不幸中的万幸是此时在美国工作的儿子每天打回越洋电话,安慰我、宽解我。他在美国也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指导我如何面对现实,摆正心态;不断发资料给我,让我全面了解阿尔茨海默症。
  儿子还反复告诉我:“外婆是病人,她的一切言行都不是故意的。就像小孩子犯错误,没法给她讲道理,也没有必要给她讲道理,更不要对她的各种反常言行去追究‘为什么会这样’,否则你也成了脑子有问题的人了……”同时,儿子还借鉴美国对待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的看护照顾技巧,沟通交流技巧,应急应对技巧等。这些都给我了支持和安慰。
  2015年5月,儿子夫妇回国工作。这段时间也是母亲情绪异常,脑子糊涂,胡言乱语,抓狂发飙最频繁、嫉恨心理最严重的时候,搞得全家人惶惶不安。
  不过当母亲脑子清醒的时候,会表达一些“我一个人住惯了,与你们住在一起不自在”等意思(以前母亲单住在小区里的另一套住房内)。针对这一个月母亲的病情恶化、想“独立”的人格意识,以及父母身体、精神不佳的现状,儿子意识到外婆现在与父母长期同住一起的环境条件不具备了。长此下去,外婆和父母可能都会陷于两败俱伤,不能自拔的局面。这时儿子站出来,召集大家商定并迅速启动了一个特殊的看护方案。
  我们准备让她回到一个人居住的环境里,还她一个“自由自在,我的生活我做主”的生活空间。她的后勤工作,由我和爱人负责;她独居的客厅、卧室、厨房,我们给装上无线视频监控,用手机或电脑随时都能看到她的行为;母亲喜欢饭后散步,我们就给她配备卫星定位的360儿童手表作为跟踪器,只要她出门,家人手机就能监控到她的位置,这样她就不会走失……
  与此同时,利用祖辈对孙辈特殊的疼爱特点,我们让儿子充当耐心倾听外婆说话唠叨的“收音机”,并根据她的思路和心思,随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开导和劝导。其他家人也会利用休息时间到母亲家聚会,陪她聊天、做七巧板拼接、听音乐唱歌、听她讲抄写佛家禅语后的感想、和她一起打牌、陪她做剪纸手工以及“儿童”脑力训练题等,让母亲充分感觉到天天都有亲情在,其乐融融,其爱融融。
  我们的方案已经实施近半年了。最近,家人根据母亲近期在认知功能,语言沟通,短期记忆,应变反应,健康状况,情绪行为,生活自理等方面,做了一次测试评估,结论是阿尔茨海默病病情得到了控制,效果比我们预想的还好,皆大欢喜!
  (付霖/文,摘自《健康时报》)
其他文献
肛门切除以后,再在造口处粘贴一个袋子来排大便,他们被称为“造口人”。  一位云南的老中医被确诊为直肠癌,癌距离肛门仅3~4厘米之间,医生告诉他要尽快做肛门切除术,老人不愿意在这个岁数遭这样的罪,就询问了许多医生和专家的意见。正因为他多问了一句,现在保肛手术做得很成功。  “一般医院距离肛门6厘米以内的直肠癌就无法保留肛门,即使采用吻合器技术,5厘米以内保留肛门的几率仍然很低,很多病人因为没有找到有
期刊
当赵慕鹤在新竹清华大学旁听、备考博士的时候,一个叫宫崎秀吉的日本人正在京都田径大师会上跑百米,他觉得自己成绩不理想,有些遗憾。看上去没什么不同,生活都是这样,各有各的目标,目标之前是过程。  又的的确确不同。两个人都 105 岁了。上面的事情就发生在2015年9月。  有意思的是,两人不是同一年出生的,赵慕鹤生于1912年,宫崎秀吉生于1910年。看上去,相差两岁。按照现代人的算法,赵老应该103
期刊
一个人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而坚强则是至关重要的。坚强的信念、坚定的信心,对保证健康和治愈疾病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创造“奇迹”。  古往今来,靠坚强的信心使自己健康长寿的例子不胜枚举。战国时期的荀况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使之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他坚强又勤于锻炼,享年75岁,这在当时就是高寿了。  “文革”中,著名作家廖沫沙被关进监狱,造反派批斗他,他却幽默
期刊
120岁的田龙玉,日食两餐,爱爬台阶。田龙玉是土家族,现在跟69岁的养女在湘西凤凰生活。120岁的老人体态微丰,面色红润、头发半黑、皮肤柔软,没有一点老年斑,很难想象她经历过13次丧子之痛。外孙女告诉记者,老人起居很有规律:“一天只吃两餐饭,每餐非常节制,只吃七分饱。早饭9点,晚饭6点,无论冬夏,晚7点准时就寝。”老人常自己下山买东西,而上山下山有90多级台阶,她喜欢一个人走个来回。  (摘自《老
期刊
据美国《科学日报》近日报道,最新一项心理与长寿关系的研究发现,一些看似不好的心理活动其实有益长寿。这项研究为期20年,涉及1528名参试者。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S.弗雷德曼和莱斯利·R.马丁根据研究情况,在《长寿计划》一书中,列出影响长寿的诸多心理因素。  适当忧虑。研究发现,那些被父母说成“异常快乐与性情乐观”或“从来不发愁”的孩子,长寿几率反而低。弗雷德曼说:“我们经常听到的劝告是要
期刊
养心:保持心静,慢慢休养到淡泊名利、遇酒色财气不冲动。特别是凡事要首先为对方着想,最后再为自己着想,这样心态才平和。  养身:孙光荣自创“九九自振养生操”。每天都练习“狮吼”,并拍打、按揉百会穴、风池穴(双)、膻中穴、关元穴、肾腧穴(双)、劳宫穴(双)、涌泉穴(双),前三个拍打,其他按揉。
期刊
年过五十,反省人生,我发现所谓疼痛,不在其身,而在疼痛之外的附加因素,即:它往往附着于心理和精神的作用。  父亲刚过五十,就得了直肠癌,后来又扩散到肝上。他默默忍受,不吭一声。因久治不愈,怕他怨恨亲人,就告诉了他病情。从那一刻起,他像换了个人一样,坐着喊疼,躺下喊疼,整个家庭都疼痛在他的哀号里。其实为了缓解疼痛,每天都给他服用吗啡、注射杜冷丁,但为什么他还老喊疼?不是因为他不够坚强,他是疼在绝望。
期刊
去年8月,不满20岁的王辉因工作需要到成都新津花桥派出所参加体检,尿液检测却呈阳性。“我从来不吸毒,当时一下子就懵了!”王辉说。后来,民警询问他之前吃过什么东西。原来是他在一家餐馆吃了2两干拌面惹的祸?  幸好,警察没有搞“到此为止”。细心的警察赶到这家餐饮店调查,在食客正在食用的面条里发现了吗啡。吗啡是一种毒品提取的源头植物。警方对饭店进行了处理,对误食了毒品的王辉做了无罪处理。  在面条里放置
期刊
“宋美龄不简单,早在几十年前就懂得高纤维少油腻的养生方法。” 前往台湾旅游的广州市民陈女士在圆山饭店吃了一顿经典的“蒋夫人早餐”,赞不绝口。在与时间的拉锯战中,活到106岁的宋美龄是大赢家。坚持吃健康的早餐,是宋美龄的成功经验之一。她的早餐有3种版本。  版本1:圆山饭店豪华 “蒋夫人早餐”  在圆山饭店的档案室里,“蒋夫人早餐”最闻名遐迩。这份早餐包括高纤维果汁、杏仁茶、蔬菜条配酸奶、美式煎蛋、
期刊
一朋友7岁的儿子在车祸中受伤,看望前虽有心理准备,可到了病房还是被眼前一幕惊到了——这可怜的孩子,周身除了脸上还算“太平”外,其余部位几乎“体无完肤”:柔嫩的脖子架着厚重的支架、娇弱的胸脯上插着七零八落的管子、纤细的双腿打着紧绷的夹板、全身密密麻麻裹挟着的医用高分子绷带,分明一个“石膏人”……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安慰是好,口里只能机械地念叨着“大难过后,必有后福”。未曾想,话音刚落,这孩子弱弱地挤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