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半定量鉴别诊断良恶性肺部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来源 :分子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84015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半定量鉴别诊断良恶性肺部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0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切除后的病理结果,将肺癌患者作为恶性组(n=47),将良性肺部占位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组(n=55).所有患者均行DCE、MRI扫描,获得半定量参数,包括达峰时间、最大浓度、对比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最大线性斜率.比较良恶性肺部占位性病变组半定量参数的差异,并用ROC曲线评价上述各参数鉴别价值.结果 恶性组病例中病灶以囊实性、不均匀强化、不规则形态、边界不清晰为主,良性组病例病变以囊性、均匀强化、规则形态、边界清晰或欠清晰为主.两组常规MRI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达峰时间参数水平低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最大浓度、曲线下面积、最大线性斜率参数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以病理结果为标准,绘制半定量参数ROC曲线,最大线性斜率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37,诊断效能较其余参数高,最大线性斜率准确度最高84.4%,最大浓度特异度最高为92.7%,达峰时间敏感度最高为97.9%.结论 DCE-MRI半定量参数可鉴别诊断良恶性肺部占位性病变.
其他文献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特发性炎症性肠病(IBD),研究发现IL-12和IL-23在CD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乌司奴单抗(UST)是一种拮抗剂,可靶向IL-12与IL-23相同的p40亚基,UST特殊的靶向机制使其在CD的治疗中起着独特作用.该文就UST在CD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作一综述.
胆囊息肉(GBP)是一类胆囊黏膜向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病变的总称.GBP分为非肿瘤性GBP和肿瘤性GBP,研究显示胆囊癌(GBC)可由GBP恶变而来, GBP发生恶变与息肉的大小、数量、形态,患者年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胆囊结石,糖尿病病史等因素有关.目前GBP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术前明确肿瘤性GBP的危险因素及鉴别GBP的良恶性是指导治疗策略的关键.该文就GBP发生恶变的高危因素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机体的凝血功能紊乱贯穿于急性胰腺炎(AP)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包括早期胰腺微循环障碍和晚期内脏静脉血栓形成(SVT).胰腺微循环障碍时产生的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细胞活化和损伤标志物,凝血和抗凝指标及SVT可评估AP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的预后,目前抗凝在AP治疗中的作用已被初步证实.该文主要就AP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胰腺微循环障碍、凝血系统变化、SVT,以及抗凝在AP治疗中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高脂饮食(HFD)诱发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GCG组、HFD组和HFD+EGCG组,分别以普通饲料、普通饲料+EGCG、HFD和HFD+EGCG喂饲.观察各组的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结果、体质量、肝脏和脾脏的湿重、肝脏组织病理学形态、肝组织和血清中三酰甘油(TG)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肝组织和结肠组织中游离脂肪酸受体2( F FA R 2)和F FA R 3的mRNA表达水平、肝
目的 探究沉默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基因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对数生长期的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和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种细胞中PRMT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将SGC-7901细胞分为control组(不做处理)、NC组(转染阴性对照载体)、PRMT5小干扰RNA (siRNA)组(转染PRMT5 siRNA)、PRMT5 siR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组(转染PRMT5 siRNA,加入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集转录本1(NEAT1)和miR-218-5p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9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PCR)法检测组织中lncRNA NEAT1和miR-218-5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生存的
目的 探讨基于F-box蛋白31(FBXO31)构建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FBXO31的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模型,采用ROC曲线和决策树分析法评价该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根据肝纤维化病理分期标准,164例肝纤维化患者中S0期30例,S1期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利福昔明联合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效果.方法 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自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4例IBS-D合并SIBO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和C 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及益生菌治疗,在此基础上A、B、C组分别应用低剂量(0.8 g/d)、中剂量(1.2 g/d)、高剂量(1.6 g/d)利福昔明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SIBO转阴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呼出
目的 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的血清胆汁酸谱变化及其与肝脏酶学指标、肝/脾CT值(肝脏密度CT值与脾脏密度CT值的比值)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收治的30例MAFLD患者设为MAFLD组,将在同期招募的该院职工及学生志愿者30人设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肝脏酶学指标、上腹部CT,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检测胆汁酸谱.比较两组胆汁酸谱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存在差异的胆汁酸与MAF
目的 研究肩关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联合缝线桥双排修补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单位2019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50例因巨大肩袖撕裂伤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基于手术方式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接受肩关镜下缝线桥双排修补术;实验组25例,接受肩关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联合缝线桥双排修补术;比较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短期疗效与再撕裂率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肌力评分及Constant-M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