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的意义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water_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2017-ZZJH-303]
  摘要:本文从人生视角出发,解读电影作品《寻枪》,深刻挖掘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对影片中隐含的人生哲理一一解读,使电影作品散发出更具魅力的意蕴。
  关键词:人生视角;解读;电影《寻枪》
  被称为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的陆川在其银屏处女作《寻枪》中讲述了一个小镇民警丢枪寻枪的故事。该片以低成本的制作在世界杯期间院线淡季中仍然创造了中国电影的一个年度票房奇迹,这不仅得力于实力派演员姜文的精彩演绎,更主要的是在警匪类型片中所表现出的较为深厚的人文思考。
  导演陆川在影片《寻枪》中的情节、镜头、音乐、表演等所有手段上最着力渲染的就是“寻找”,“寻找”成为影片的重要主题之一。“寻找”,自古以来就是艺术的一个重要母题。从古希腊神话中伊阿宋对金毛羊的寻找,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对自行车的寻找,以及国产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对昔日情怀的寻找,都是“寻找”母题的具像化和深层意味的演绎。
  枪是影片《寻枪》叙事的重要线索,故事随着枪的丢失而展开,并在寻找过程中发展,最后终结于追回失枪。枪在本片中不仅承载着贯穿故事发展的叙事线索,而且还有着浓厚的象征意味。
  在艺术作品中,无论东西方的文化,枪常常作为男性的生殖图腾而出现,隐含了权力的指向。马山在小镇上备受尊重,这尊重不仅源自对马山的为人,更多的来自于马山的警察身份。马山的配枪丢失,作为公职人员的他当然知道应该立即向上级报告。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做,而是希望通过自己暗自寻回手枪,逃避丢枪的惩处,因为他知道这个惩处很有可能意味着被开除公职,而这是他无力承担的。事实也是如此,当他寻枪无果,无奈之下报告上级后,他立刻被要求脱下警服。影片中,马山警服被收缴之后,只穿了短裤离开了派出所,情绪沮丧而低落。
  马山失去的不仅是警察的身份,还有权力的象征。在失去警察身份之后,马山不仅也失去了自己的社会地位,还在社会定位上也迷失自我。正如马山的朋友陈军所说“你穿上警服我当你是警察,你没有穿警服你是什么东西?”失去警察身份的马山,他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和质疑。
  “寻找”是表层的, 表象的深处则是对“寻找”客体的潜意识欲望, 这种客体必然会改变寻找者的命运。找得到所追寻的客体,那么寻找者会因此而发生改变;找不到也同样会使寻找者发生改变, 所以非找不可。在电影《寻枪》中,枪是马山追寻的客体,失去这个客体,马山失去的将是职业、社会地位、男权和父亲权威,所以马山的寻找显得极其重要又容易引起观众的认同与共鸣。
  但是,聪明的观众已然发现,马山执着追寻失枪的活动实际上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任务。尽管枪在影片最后出现,但是已经是一把打尽所有子弹失去了原有功效的“枪”。执着追寻的客体是永远可望而不可及的虚妄,所有的执着仿佛都是无价值的虚无,人生的悲剧意义和荒诞感油然而生。
  可是,如果说人们追寻的目的永不可及,寻找的任务永不能实现,那么人生的意义又在何处呢?实际上,人生的意义并非是寻找的客体,而是体现在寻找本身。寻找的过程,使人生充实而丰满,让生命变得丰富而多彩。人生的实质实际上就是从生到死的一个过程,在此起点上人们就知道结果和答案,但是人的意义如果是只停留在追寻目的的层面,那一切都归于虚无。之所以人生精彩纷呈,生命弥足珍贵让人留恋,不在于它最终的结果,而是在寻求结果的道路上所有的过程,正是这一过程使人生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影片最后,马山找到了盗枪行凶的凶手,为了制止暴力的发展,马山一再激怒凶手,引他开枪并用自己的身体阻挡了子弹。故事讲述的最后,马山的寻枪之路似乎是终结了,他找回了失枪,制止了犯罪,抓获了凶犯,一切似乎很完美,只是马山失去了生命。影片最后马山的灵魂从血泊中爬起,手持失枪,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引起了笔者的思索。究竟是谁杀了马山?带着这一疑问,我们再回到影片《寻枪》中,马山丢了佩枪,内心十分的焦虑、恐慌、无奈和紧张,为什么会有如此急躁的心态呢?这个压力來自于丢枪的后果,丢了配枪意味着将失去警察的身份,而随之而来的是丢失社会定位、男权和父权。寻枪的压力并不止于来自家庭和亲人,更来自于职业附着的社会责任感。公安局长召开的紧急寻枪会议上直言不讳:“一支枪三发子弹,就是三条人命;遇上职业杀手,一枪两命,就是六条人命!”“要是罪犯去了北京,给党和国家带来多么大的危害?!”马山的领导对他的指责全部基于丢枪所带来的社会层面的危害以及丢枪本身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而对于事故当事人的关怀却都选择性的忽视了。对物的强调,对人的忽视并非马山领导一人,就连至亲的妻子在这件事情上也是只关注物的发展,而忽略人的关怀。马山在丢枪之后,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心理负担巨大,在夫妻之事上就显得力不从心。她的妻子并没有对马山的人体贴和关怀,而是质疑:“你有问题!”并直接把矛头指向了马山的初恋情人出现的事件上来。
  这个世界的主体是人,事物的发展和运动也由人的参与而显示出独有的性质。但是,人们在问题的看待和处理过程中,却常常忽视“人”的存在,而仅仅把目光投向“物”。马山寻枪的过程中,所有人一无例外的关注事件本身的进程,事件所引发的社会意义,带来的实际影响,对马山的心理感受都集体的选择无视。“人”与“物”位置的颠倒暴露的恰恰是生存的荒诞和悲凉。马山的死,与其说是犯罪分子的凶狠或者褒扬他大无畏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所导致,倒不如说是这个社会上的所有人,包括他的领导、妻子、儿子、朋友、小镇的居民以及死去的初恋情人给他的压力以及大家对他个人内心的关怀缺失所造就。
  影片中,宿醉后的马山发现配枪丢失,摄影机用手摇跟拍的方式来处理画面, 镜头在杂乱的脚步、千回百转的小巷中不停的来回切换,狂躁的背景音乐、马山自己沉重的呼吸声,各种电影元素结合在一起,让观众强烈的感受到丢枪之后马山内心中濒于疯狂的焦虑状态。这种状态,在影片中贯穿始终,焦虑感通过快速跳切的镜头、乱无头绪的对白以及纷乱嘈杂的背景音乐感染着所有的观众。
  焦虑作为一种生存状态,不仅是马山丢枪后的心理体验,实际上也是现代社会中浮躁心态的投射。这种心理体验源于社会生活的极快节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给工作、家庭、婚姻和友谊都带来了新的问题,传统道德体系下所获得的认知已经被人所广泛质疑。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感受着来自各方面的生存压力,不仅对传统文化下的事物和情感的认知产生质疑,而且对压力下的生存本质产生质疑。质疑人生的目的,质疑生命的价值,甚至对人本身都充满着疑问。这种质疑与不肯定感带来的最直接的心理体验就是焦虑。导演在不经意间表达出人生的困境:我们总是追问人生的意义,可当我们发现所有的价值都归于荒诞和虚无的时候,都进而会对生命价值的产生质疑。在追问着没有答案的问题时,必然带来焦虑的心理体验,而这一心理体验是每一位严肃思考生命的生存者所必须面对,而且是伴随终身的。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影视作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自从目的论提出以来,就被广泛运用于翻译的各个领域而且效果显著。随着影视产业和全球化的发展,字幕翻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根据目的论分析《欢乐好声音》字幕翻译中所运用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字幕翻译;目的论;《欢乐好声音》;翻译策略  一、引言  《欢乐好声音》是由加斯·詹宁斯导演,由美国环球影业和照明娱乐公
期刊
高安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宜春地区,起源于江西高安的民间彩灯,后受赣南、浙江小调及高安锣鼓戏的影响,民国六年开始出现根据乡俗彩燈艺人被邀请至观众家中为娶亲贺寿等喜事进行堂内表演的情况,自此高安采茶戏正式登上高安民间艺术的历史舞台。与赣州采茶戏源于民间彩灯节不同,高安采茶戏起源于农闲之余人们随口喊的号子,秋收农忙、房屋上梁时闲暇取乐之用。后逐渐吸取民歌、小调等特点,在表演中也多加入借鉴锣鼓戏的表演动作和剧
期刊
摘 要:新加坡首次提出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的新教学模式——“教学工厂”模式。在我国高校的教学中,教师讲授理论课为主,实践教学处于过渡阶段,专业教育与社会严重脱轨,毕业后的几年内都无法适应工作岗位需求,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基于以上问题,受新加坡“教学工厂”的启发,以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为背景,探索构建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 “教学公司”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于新型环境设计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环境设计;
期刊
摘 要: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通俗易懂,可谓老调重弹。但是,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艺术和生活之间到底应该是怎么样一个关系呢?既然艺术创作从生活中来,那么生活作为载体,它首先是要真实存在的,最基本也要是艺术家真正所感受到然后“虛构”的生活。借近期的几件作品,重谈对“生活中而来的艺术”的感悟。  关键词:生活;艺术;雕塑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许许多多有趣的见闻,有许许多多生动的故事。 
期刊
摘 要:八百里太行山,绵延不绝。《中国国家地理》曾发表,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南新乡。行至山穷处,这最美的一段就是新乡南太行。千百年来百姓在巍巍太行上代代繁衍,岁岁生息,久经不衰的人文情怀与蜿蜒迤逦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风土人情。由此产生的民俗文化也令人神往,剪纸艺术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将从新乡南太行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发展现状、传承与继承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全面深刻地了解
期刊
摘要:张恨水是我国著名章回体小说作家,其作品中体现的女性意识处于时代前列,对当时的女性意识启蒙具有深远意义,但是现代张恨水研究涉及女性意识方面较少。《落霞孤鹜》中的主人公玉如通过抗争社会、权利和命运体现了自觉的女性意识,她的抗争失败也体现了女性意识在初期流传之艰难。玉如的命运,对中国女性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玉如;女性意识;反抗;自觉性  张恨水一生中创作了一百多部中长篇小说,
期刊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当前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建设也陷入了不断趋同、特色危机重重的窘境。设計方案以遵循场地现状为基础,在不破坏现有大面积湿地的基础上,对场地中零散的湿地加以整合利用。以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理念的转变为探讨,主要以生态湿地的展示、治理为线索,以集展示、科普、治理为主的生态观光塔为重要节点,通过生态泡泡的理念将生态观光塔串联在设计中等方面进行分析,浅谈该如何进行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
期刊
摘要:诗与画都是情趣的表达,二者的创作手法颇有相似之处,绘画上的一些艺术手法同样可以入诗。本文借助新批评张力论和色彩学的相关理论来比较美国近代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和中国当代文学大师木心的绘画诗。通过分析二人的几首绘画诗探讨二人不同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从而进一步佐证中西方诗画同源同质的说法及異同之处,以及两位诗人绘画诗的影响力。  关键词:诗画同质;威廉斯;木心;绘画诗  自古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
期刊
摘要:扫摇是古筝演奏中常见的技巧之一,在现代创编的筝曲里,起装饰、润色、突出旋律、塑造情绪激烈的音乐形象以及丰富主题色彩的作用。扫摇技巧的练习掌握过程,需要正确的方法与科学态度相结合。  关键词:扫摇;技巧;乐曲;运用  一、古筝的起源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即善于变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地满席都不语
期刊
摘要:清朝的科举体制十分僵化,严重束缚着读书人的思想,同时也阻碍着教育的发展。戊戌变法期间,改书院办学校等措施促进了我国教育制度的转型。鉴于清末政府财政的拮据,地方学堂的兴建政府多鼓励地方自行捐办,在此背景之下,民间乡绅百姓踊跃捐资兴学,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清末;教育;捐资兴学  一、捐资兴学的缘由  (一)清政府财政的拮据  清末国内爆发多次人民起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