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在《纲要》的发展任务中,高等教育部分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纲要》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学者们从各个角度研究探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建议和举措。吉林省高教学会会长李军教授从高校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质量的关系出发指出“高教科研工作要切实要为提高高等质量服务”[1]。华中科技大学的别敦荣教授从教学方法和高等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指出“教学方法是影响我国大学教育质量的根本因素,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导致大学教育质量不高。”“教学方法创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是改变传统的大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2]也有学者主张构建全面的质量管理的模式来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学者们的研究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是我们当前指导提高高等质量实践的理论基础。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纲要》再次强调教育要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在高教强国的视野下研究了许多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途径和措施。在知识经济的视野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需要更多地关注高等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大学生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的作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实践将会事半功倍。
一、知识经济的特点
1996年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定义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提出“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生产增长、产品增值的最重要资源、资本和要素。知识经济具有如下的特征:知识化、全球化和可持续性。知识化是指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信息将作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高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将成为知识经济的技术基础。知识经济的全球化,不单指由知识经济引起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而且还指世界各国在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上相互合作紧密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知识经济可持续性是知识经济最具特色的特点。知识经济的可持续性是由知识经济的知识性特征决定的。知识经济的可持续性是以知识的不断创新为依托的。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一种时代精神。没有创新,就没有知识经济。”[3]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科技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培养高素质人才依靠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知识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知识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
二、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要求
高等教育质量是发展高等教育的永恒话题。要明白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有什么要求和规定,就必须搞清高等教育质量的一般概念。高等教育质量是教育质量的下位概念。《教育大辞典》把“教育质量”定义为“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教育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教育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按照这一解释,教育质量标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一般的基本质量要求,另一个是具体的人才合格标准。对我国高等教育来说,前者所指的是我国一切高等教育都要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一般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后者指的是依据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是衡量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高等教育质量,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问题而强调高等教育质量,确立相应的质量观[4]。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通过国家的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给所有的高等教育毕业生安排工作。在那个时期国家的所有经济运行都是计划好的,高等学校不直接参加到社会经济的运行当中去,树立这样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可以的。但是随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高等教育渐渐地走向了市场,高等教育越来越走向了社会的中心。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经济的知识化特点决定了经济的发展更加依赖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知识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要求复合型的人才。知识经济的可持续性的特点要求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级专门人才。由于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高等学校与经济和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高等教育的培养人才的职能,进行科学研究的职能和直接服务社会的职能将更加充分的体现。这样我们只通过高等教育的培养人才一个方面来评价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不全面的,我们要树立高等教育的全面质量观,我们要综合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评价。
由于知识经济是创新的经济,在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尤其注重创造性的品质。什么是创造性呢?我国著名的心理学者林崇德教授给定的定义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5]这个定义既指创造或创新的过程,又指创造或创新的产品,也指创造或创新的个性特征[6]。“创造性人才 =创造性思维 + 创造性人格,着重强调培养创造性人才不仅要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且要关注创造性人格的训练;不能简单地讲创造性思维天赋,重要的是看后天培养的结果;不要把创造性仅仅局限于智育,而是贯穿于整个教育的整体”[6]。由于创造性人才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而创新或创造又强调新颖和独特的特征。这样评价高等教育的质量就应该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因此要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的创新性观。
三、知识经济视野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需要学生参与
知识经济社会,全面高等教育质量观需要学生参与提供高等教育质量。在知识经济视野下,需要改变传统的精英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精英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与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的高等政策相适应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传统的精英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已经不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知识经济的视野下,全面的高等教育观要求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个方面综合的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在评价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方面,在知识社会里,评价大学生的创新性是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而根据创新性的定义,新颖和独特是重要的品质。创新性人才有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人格组成,而高等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只有在被教育在自己作为一种体验的经验后才能生成。这样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等教育的创新性必须在评价高等教育的创新性时需要大学生参与。只有在评价高等教育质量创新时,有学生的参与,才更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性人格养成,为大学生的继续创新提供人格保障。在提高高等学校在科学研究的方面的质量,大学生作为大学中科研的参与者和后备军同样需要激发大学生的参与。在高等教育服务社会方面,在知识经济社会,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范围和领域越来越多,高等教育的主体大学生在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活动中的参与度也越来越多,作为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对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评价同样也需要大学生的参与。
知识经济社会,创新性的高等教育质量观需要学生参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创新性质量观的指导下,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就需要注重学生参与。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以一切个人已知的信息为起点创造新颖的和新奇的具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产品和个人品质。那么创新性就很强的个人经历性,创新强调学生通过浸润校园文化,学习文化知识,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培养自己,自己生产自己,这样来培养自己的创新品质。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渐变与突变、渐悟与顿悟统一的过程,一个主体自我建构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体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因此在创新性高等级教育质量观的指导下,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就需要大学生的参与。
结语
知识经济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虽然知识经济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形成,但是本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探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时,在知识经济的视野下,思考需要学生参与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和传统的工业经济而言的一种经济形式,就在知识经济完成形成的经济体中同样存在农业经济形式和工业经济形式。根据OECD的理解,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的产生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它在日益壮大的过程中对社会的经济结构乃至分配关系等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但这种经济即使居于主导地位也并不意味着农业经济或工业经济的结束。因为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是以这两种经济形态为依托,并以知识渗透其间来实现的。知识经济在否定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和时代特征的同时,又提升了它们的内在素质和发展水平[7]。尽管如此,探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时仍然需要考虑学生参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仍然需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现大学生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军. 高教科研工作要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J].现代教育科学,2010,(1):35-37.
[2]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8):95-101.
[3]杨波. 知识经济特点辩析[J].现代哲学,1999,(2):62-66.
[4]张应强.高等教育质量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J].江苏高教,2001,(5):8-13.
[5]林崇德.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90-328.
[6]林崇德. 创造性人才特征与教育模式再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0,(6):1-4.
[7]谢作栩. 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的理性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7,(5):17-21.
作者简介:张贤裕(1984-),男,河南新县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高等教育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张静(1987-),女,河南新县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高等教育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学理论研究。
一、知识经济的特点
1996年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定义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提出“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生产增长、产品增值的最重要资源、资本和要素。知识经济具有如下的特征:知识化、全球化和可持续性。知识化是指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信息将作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高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将成为知识经济的技术基础。知识经济的全球化,不单指由知识经济引起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而且还指世界各国在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上相互合作紧密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知识经济可持续性是知识经济最具特色的特点。知识经济的可持续性是由知识经济的知识性特征决定的。知识经济的可持续性是以知识的不断创新为依托的。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一种时代精神。没有创新,就没有知识经济。”[3]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科技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培养高素质人才依靠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知识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知识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
二、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要求
高等教育质量是发展高等教育的永恒话题。要明白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有什么要求和规定,就必须搞清高等教育质量的一般概念。高等教育质量是教育质量的下位概念。《教育大辞典》把“教育质量”定义为“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教育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教育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按照这一解释,教育质量标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一般的基本质量要求,另一个是具体的人才合格标准。对我国高等教育来说,前者所指的是我国一切高等教育都要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一般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后者指的是依据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是衡量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高等教育质量,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问题而强调高等教育质量,确立相应的质量观[4]。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通过国家的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给所有的高等教育毕业生安排工作。在那个时期国家的所有经济运行都是计划好的,高等学校不直接参加到社会经济的运行当中去,树立这样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可以的。但是随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高等教育渐渐地走向了市场,高等教育越来越走向了社会的中心。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经济的知识化特点决定了经济的发展更加依赖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知识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要求复合型的人才。知识经济的可持续性的特点要求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级专门人才。由于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高等学校与经济和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高等教育的培养人才的职能,进行科学研究的职能和直接服务社会的职能将更加充分的体现。这样我们只通过高等教育的培养人才一个方面来评价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不全面的,我们要树立高等教育的全面质量观,我们要综合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评价。
由于知识经济是创新的经济,在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尤其注重创造性的品质。什么是创造性呢?我国著名的心理学者林崇德教授给定的定义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5]这个定义既指创造或创新的过程,又指创造或创新的产品,也指创造或创新的个性特征[6]。“创造性人才 =创造性思维 + 创造性人格,着重强调培养创造性人才不仅要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且要关注创造性人格的训练;不能简单地讲创造性思维天赋,重要的是看后天培养的结果;不要把创造性仅仅局限于智育,而是贯穿于整个教育的整体”[6]。由于创造性人才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而创新或创造又强调新颖和独特的特征。这样评价高等教育的质量就应该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因此要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的创新性观。
三、知识经济视野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需要学生参与
知识经济社会,全面高等教育质量观需要学生参与提供高等教育质量。在知识经济视野下,需要改变传统的精英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精英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与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的高等政策相适应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传统的精英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已经不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知识经济的视野下,全面的高等教育观要求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个方面综合的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在评价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方面,在知识社会里,评价大学生的创新性是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而根据创新性的定义,新颖和独特是重要的品质。创新性人才有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人格组成,而高等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只有在被教育在自己作为一种体验的经验后才能生成。这样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等教育的创新性必须在评价高等教育的创新性时需要大学生参与。只有在评价高等教育质量创新时,有学生的参与,才更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性人格养成,为大学生的继续创新提供人格保障。在提高高等学校在科学研究的方面的质量,大学生作为大学中科研的参与者和后备军同样需要激发大学生的参与。在高等教育服务社会方面,在知识经济社会,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范围和领域越来越多,高等教育的主体大学生在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活动中的参与度也越来越多,作为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对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评价同样也需要大学生的参与。
知识经济社会,创新性的高等教育质量观需要学生参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创新性质量观的指导下,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就需要注重学生参与。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以一切个人已知的信息为起点创造新颖的和新奇的具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产品和个人品质。那么创新性就很强的个人经历性,创新强调学生通过浸润校园文化,学习文化知识,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培养自己,自己生产自己,这样来培养自己的创新品质。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渐变与突变、渐悟与顿悟统一的过程,一个主体自我建构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体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因此在创新性高等级教育质量观的指导下,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就需要大学生的参与。
结语
知识经济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虽然知识经济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形成,但是本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探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时,在知识经济的视野下,思考需要学生参与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和传统的工业经济而言的一种经济形式,就在知识经济完成形成的经济体中同样存在农业经济形式和工业经济形式。根据OECD的理解,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的产生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它在日益壮大的过程中对社会的经济结构乃至分配关系等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但这种经济即使居于主导地位也并不意味着农业经济或工业经济的结束。因为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是以这两种经济形态为依托,并以知识渗透其间来实现的。知识经济在否定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和时代特征的同时,又提升了它们的内在素质和发展水平[7]。尽管如此,探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时仍然需要考虑学生参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仍然需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现大学生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军. 高教科研工作要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J].现代教育科学,2010,(1):35-37.
[2]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8):95-101.
[3]杨波. 知识经济特点辩析[J].现代哲学,1999,(2):62-66.
[4]张应强.高等教育质量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J].江苏高教,2001,(5):8-13.
[5]林崇德.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90-328.
[6]林崇德. 创造性人才特征与教育模式再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0,(6):1-4.
[7]谢作栩. 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的理性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7,(5):17-21.
作者简介:张贤裕(1984-),男,河南新县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高等教育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张静(1987-),女,河南新县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高等教育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学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