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家庄,旧称“石门”。它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靠保定,东临衡水,西倚太行,与北京、天津、济南三大都市几乎等距相望,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千年古郡,百年新城”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1947年11月6日,按照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我军发起“石家庄战役”,仅用六个多昼夜时间,便一举攻克了这座防守坚固的华北重镇,开创了我军攻克坚固设防城市的先例,成为由人民解放军独立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
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城市,毛泽东主席复电同意进攻石门
我党我军创建初期,随着著名“三大起义”的失败或失利,证明我军攻打大城市的计划“此路不通”。毛泽东审时度势,及时将部队拉上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我党选择、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经过20余年的艰苦奋战,随着我军力量的积蓄、民众的觉醒及军事战略思想的成熟,到二十世纪40年代中后期,我军即已具备了攻克大城市的实力。于是,解放石家庄的战役便成为我军“夺取大城市的首创”(朱德语)。
1946年6月,国民党军在美国支持援助下,开始向中原、华东、晋冀鲁豫、晋绥等解放区发动大举进攻,挑起了中国的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次年3月,胡宗南又大举进犯我党中央首脑机关所在地延安。面对十倍于己的强大敌人,党中央被迫决定“一分为三”、主动“撤离延安”: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中央前敌委员会,“转战陕北”,在马背上主持中央和军委日常工作,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率部分中直机关干部前往华北,从事党中央委托的工作;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进驻晋西北临县地区,统筹后方工作。
转战陕北中的毛泽东,一直惦记着中央工作委员会到达晋察冀后的工作。当刘少奇、朱德等刚刚进驻西柏坡,便收到了毛泽东于6月14日发出的关于“将晋察冀军事问题解决好”“将土地会议开好”“将财经办事处建立起来”的指示电。指示电中关于军事问题的电文,实际就包含有“解放石家庄”之意。
其实,早在全面内战爆发前,毛泽东就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下达了相机夺取“三路四城”的作战任务。“三路”是:正太路(河北正定至山西太原),同蒲路(山西大同至蒲州镇),平汉路北段(北平至石家庄段);“四城”是:大同、太原、保定和石门(今石家庄)。
那时,尽管我军已经有了大规模运动战的实战经验,但要进攻大城市,心理准备却并不充分。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发言人邓文仪断言:“石门可保无虞”“解放军攻不下任何重要城市”。国民党军驻石门城防司令刘英更是扬言:“共产党没有飞机、坦克,休想拿下石家庄”。党内不少同志对此也顾虑重重。
然而,随着1947年春我军先后取得“保南战役”“正太战役”的胜利,彻底切断了石家庄与保定、太原等城市间的联系,石家庄实际已成为一座“孤城”。尤其是10月11日“清风店战役”(位于河北定州),我军消灭了国民党军近两万人,并俘虏了包括驻守石门的国民党军第3军军长罗历戎等在内的10余名高级军官,我军军心为之大振!此时的人民解放军,在政治素质与官兵士气上,已经强于石家庄守敌,具备了强攻这座坚固设防城市的条件。
因此,当10月22日清风店上空的硝烟尚未散尽之时,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便向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发电,表示将“乘胜夺取石家庄”,以完成一年多前毛泽东交给晋察冀军区的作战任务。
10月23日,朱德、刘少奇连续从西柏坡发出了两封电报。一封发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建议批准晋察冀野战军攻打石家庄的计划,指出:“我们意见亦以打石门为有利。”并称:“石门无城墙,守兵仅三团,周围四十里长的战线,其主官被俘,内部动摇,情况亦易了解。”另一封电报则直接发给晋察冀野战军,指出:“请你们预为准备各种补充。待军委批准后,用全力来进行此战役。”
23日当天,毛泽东亲拟回电,代表中央军委批准了晋察冀野战军的作战计划,同时明确指出:“如北面敌南下,则歼灭其一部。北面敌停顿,则我军应于现地休息十天左右,整顿队势,恢复疲劳,侦察石门,完成打石门之一切准备。然后,不但集中主力九个旅,而且要集中几个地方旅,以攻石门打援兵姿态实行打石门,将重点放在打援上面。”
毛泽东的批复指示下达后,石家庄便成了“一颗成熟的果子”(聂荣臻语),就等我军去“采摘”了!
朱总司令亲自参与制订作战计划,毛主席的作战指导原则得到完全体现
在收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批复后,晋察冀野战军即刻进入到攻打石家庄的战前准备工作中。10月24日,我晋察冀野战军在河北安国召开会议,研究和制定解放石家庄的作战计划。在朱德的指示指导下,野战军初步确定了“勇敢加技术”的作战指导思想。
此时的石家庄,尽管已经完全陷于孤立,但它仍像一个楔子,横插于晋察冀与晉冀鲁豫之间。并且城防坚固,周围有长30余公里、深宽各7米左右的“外市沟”和15余公里长的“内市沟”以及市内名目繁多的6000余个明碉暗堡组成的“三道防线”。在内外市沟之外,布有铁丝网、地雷区,市沟内则有电网和暗堡。外市沟的内沿,布有一条50余里长的环城铁路,平时由装甲车巡逻,战时为活动堡垒。尽管石门未设城墙,但却沟壑环连,暗堡林立,犹如“地下城墙”。因此,朱德总司令对我军攻克石家庄的作战行动极为重视,决定亲自出马,深入前线进行具体指导。
27日下午,朱德在秘书和卫士的陪同下,从西柏坡驱车赶往安国,来到晋察冀野战军的驻地。在安国,朱总司令视察了我晋察冀军区炮兵旅的各个战斗分队,一连转了5、6个村庄,并重点检查了我军榴弹炮、山炮和迫击炮的准备部署情况。他不辞辛劳,不仅参加了我炮兵、工兵的战前协同会议,而且专门接见了炮兵旅第一团的排以上干部。朱德在会上说:“毛主席提出‘阵地攻坚战’战术,我们炮兵就要研究为步兵打开突破口,打掉敌人碉堡,支援步兵向纵深发展。”又说:“我们强攻石家庄,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意义都很大。这是一次最实际的练兵,部队要在实践中学会依靠手中武器战胜固守城市之敌。如果这一招成功了,蒋介石的最后一张王牌就没有了。”因此,“前途就只能是我军必胜,蒋介石必败!”
1947年11月6日,按照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我军发起“石家庄战役”,仅用六个多昼夜时间,便一举攻克了这座防守坚固的华北重镇,开创了我军攻克坚固设防城市的先例,成为由人民解放军独立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
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城市,毛泽东主席复电同意进攻石门
我党我军创建初期,随着著名“三大起义”的失败或失利,证明我军攻打大城市的计划“此路不通”。毛泽东审时度势,及时将部队拉上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我党选择、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经过20余年的艰苦奋战,随着我军力量的积蓄、民众的觉醒及军事战略思想的成熟,到二十世纪40年代中后期,我军即已具备了攻克大城市的实力。于是,解放石家庄的战役便成为我军“夺取大城市的首创”(朱德语)。
1946年6月,国民党军在美国支持援助下,开始向中原、华东、晋冀鲁豫、晋绥等解放区发动大举进攻,挑起了中国的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次年3月,胡宗南又大举进犯我党中央首脑机关所在地延安。面对十倍于己的强大敌人,党中央被迫决定“一分为三”、主动“撤离延安”: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中央前敌委员会,“转战陕北”,在马背上主持中央和军委日常工作,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率部分中直机关干部前往华北,从事党中央委托的工作;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进驻晋西北临县地区,统筹后方工作。
转战陕北中的毛泽东,一直惦记着中央工作委员会到达晋察冀后的工作。当刘少奇、朱德等刚刚进驻西柏坡,便收到了毛泽东于6月14日发出的关于“将晋察冀军事问题解决好”“将土地会议开好”“将财经办事处建立起来”的指示电。指示电中关于军事问题的电文,实际就包含有“解放石家庄”之意。
其实,早在全面内战爆发前,毛泽东就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下达了相机夺取“三路四城”的作战任务。“三路”是:正太路(河北正定至山西太原),同蒲路(山西大同至蒲州镇),平汉路北段(北平至石家庄段);“四城”是:大同、太原、保定和石门(今石家庄)。
那时,尽管我军已经有了大规模运动战的实战经验,但要进攻大城市,心理准备却并不充分。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发言人邓文仪断言:“石门可保无虞”“解放军攻不下任何重要城市”。国民党军驻石门城防司令刘英更是扬言:“共产党没有飞机、坦克,休想拿下石家庄”。党内不少同志对此也顾虑重重。
然而,随着1947年春我军先后取得“保南战役”“正太战役”的胜利,彻底切断了石家庄与保定、太原等城市间的联系,石家庄实际已成为一座“孤城”。尤其是10月11日“清风店战役”(位于河北定州),我军消灭了国民党军近两万人,并俘虏了包括驻守石门的国民党军第3军军长罗历戎等在内的10余名高级军官,我军军心为之大振!此时的人民解放军,在政治素质与官兵士气上,已经强于石家庄守敌,具备了强攻这座坚固设防城市的条件。
因此,当10月22日清风店上空的硝烟尚未散尽之时,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便向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发电,表示将“乘胜夺取石家庄”,以完成一年多前毛泽东交给晋察冀军区的作战任务。
10月23日,朱德、刘少奇连续从西柏坡发出了两封电报。一封发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建议批准晋察冀野战军攻打石家庄的计划,指出:“我们意见亦以打石门为有利。”并称:“石门无城墙,守兵仅三团,周围四十里长的战线,其主官被俘,内部动摇,情况亦易了解。”另一封电报则直接发给晋察冀野战军,指出:“请你们预为准备各种补充。待军委批准后,用全力来进行此战役。”
23日当天,毛泽东亲拟回电,代表中央军委批准了晋察冀野战军的作战计划,同时明确指出:“如北面敌南下,则歼灭其一部。北面敌停顿,则我军应于现地休息十天左右,整顿队势,恢复疲劳,侦察石门,完成打石门之一切准备。然后,不但集中主力九个旅,而且要集中几个地方旅,以攻石门打援兵姿态实行打石门,将重点放在打援上面。”
毛泽东的批复指示下达后,石家庄便成了“一颗成熟的果子”(聂荣臻语),就等我军去“采摘”了!
朱总司令亲自参与制订作战计划,毛主席的作战指导原则得到完全体现
在收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批复后,晋察冀野战军即刻进入到攻打石家庄的战前准备工作中。10月24日,我晋察冀野战军在河北安国召开会议,研究和制定解放石家庄的作战计划。在朱德的指示指导下,野战军初步确定了“勇敢加技术”的作战指导思想。
此时的石家庄,尽管已经完全陷于孤立,但它仍像一个楔子,横插于晋察冀与晉冀鲁豫之间。并且城防坚固,周围有长30余公里、深宽各7米左右的“外市沟”和15余公里长的“内市沟”以及市内名目繁多的6000余个明碉暗堡组成的“三道防线”。在内外市沟之外,布有铁丝网、地雷区,市沟内则有电网和暗堡。外市沟的内沿,布有一条50余里长的环城铁路,平时由装甲车巡逻,战时为活动堡垒。尽管石门未设城墙,但却沟壑环连,暗堡林立,犹如“地下城墙”。因此,朱德总司令对我军攻克石家庄的作战行动极为重视,决定亲自出马,深入前线进行具体指导。
27日下午,朱德在秘书和卫士的陪同下,从西柏坡驱车赶往安国,来到晋察冀野战军的驻地。在安国,朱总司令视察了我晋察冀军区炮兵旅的各个战斗分队,一连转了5、6个村庄,并重点检查了我军榴弹炮、山炮和迫击炮的准备部署情况。他不辞辛劳,不仅参加了我炮兵、工兵的战前协同会议,而且专门接见了炮兵旅第一团的排以上干部。朱德在会上说:“毛主席提出‘阵地攻坚战’战术,我们炮兵就要研究为步兵打开突破口,打掉敌人碉堡,支援步兵向纵深发展。”又说:“我们强攻石家庄,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意义都很大。这是一次最实际的练兵,部队要在实践中学会依靠手中武器战胜固守城市之敌。如果这一招成功了,蒋介石的最后一张王牌就没有了。”因此,“前途就只能是我军必胜,蒋介石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