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板不简单 6载背母去上班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q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巡防员揭开面包车秘密
  
  2010年3月2日上午10点,郑州市金水区巡防队队员毛广川来到顺河路上的金苑小区巡逻,他看到那辆银灰色面包车仍静静地停在物业公司办公楼前,一位面容消瘦、身体蜷缩在一起的老太太仍躺在车里闭目养神,车载电台里放着豫剧……
  眼前这一幕在毛广川的心里始终是个谜。半年前,他第一次看到老太太在面包车里静静躺着,以为老人在等人。没想到,半年来,他几乎每天都看到这一幕。
  他决心解开谜团,就走进物业公司办公楼去打听。
  他看到一个身材壮实的中年男子迎面走来,他就上前问道:“先生,我是片区的巡防队员,我想问一下,楼下那辆面包车是不是咱公司的?车上经常躺着一位老人家,我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
  中年男子听后,憨憨地笑着说车上的老人是俺的老母亲,接着,他说出了一段让毛广川没想到的故事。
  这位长相憨厚的中年男子叫李平恒,是一家物业公司的总经理,手下有一百多名员工。李平恒是郑州郊区中牟县韩寺镇郭辛庄人,兄妹五人中他排行老三。母亲李秀真今年75岁,8年前,操劳一生的母亲不幸患了帕金森症,逐渐失去了活动能力,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顾。
  李平恒兄妹5人都很孝顺,起初,老母亲由他们轮流照顾,每个人家里住段时间。轮到李平恒时,他把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母亲在他这里气色最好。渐渐地,老母亲对三儿子非常依恋,来到他这里就不想回去,李平恒便把照顾母亲的担子全揽了过来。
  李平恒当时刚注册成立了一家物业公司,事情很多,他就给母亲雇了个保姆,可保姆照顾了母亲没有几天,就嫌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太脏了,对老人有些嫌弃,于是,李平恒打发走了保姆,他觉得自己的母亲还是自己照顾最放心。
  从那以后,李平恒亲自承担起照看母亲的重任。早上,他给母亲炖香软可口的鸡蛋羹,煮稀饭,然后一口口喂给母亲,用完早餐后,他背母亲下楼放到车上,开车带着母亲到公司;中午忙回不了家时,就给母亲买来吃的在车上喂她;晚上,他把母亲背上楼,再给母亲做晚饭。
  刚开始,李平恒开的是一辆广州本田轿车,他觉得母亲在里面不舒服,就换成了现在的面包车,他拆掉了靠车门的一个座位,里边宽敞了许多,面包车后排座上放着被子、毛巾和纸巾等生活用品,俨然一个“房车”。
  上班时,担心母亲长时间躺在车上无聊,李平恒打开广播让她听评书、豫剧。冬天,车里开着暖风,怕她冻着,下车办事时,李平恒最多不超过20分钟,母亲一个人在车里,他不放心。
  从2004年春节后上班开始,李平恒背母亲上班已整整6载了。
  
  去哪儿都要带着娘
  
  毛广川被李平恒的孝心深深感动了。李平恒却淡淡地说,儿子孝敬娘天经地义,他这样对待母亲,也是从母亲身上学来的,母亲当年的孝顺在村里可是出了名的。
  李平恒回忆说,打他记事起,母亲就是那种勤劳、善良又很有孝心的农村媳妇儿。小时候,他们家里兄妹多,父亲又在外地工作,一个月45元的工资要养活一家老小,根本不够用。母亲为减轻家里负担,跟着男劳力一起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回到家还得操持家务,里里外外仅她一个人张罗,十分辛劳。李平恒的二弟生下来不到一个月,母亲便下地干活,打那以后落下了病根。
  李平恒说,母亲娘家没有男丁,姥姥上年纪后,一直跟着母亲生活。除姥姥外,母亲还要照顾奶奶。母亲照顾两位老人非常用心,一天忙下来,经常累得腰酸背疼。有邻居问她,照顾两位老人烦不烦,母亲乐呵呵地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现在家里有两个宝贝,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烦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母亲的孝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李平恒兄妹五人。
  母亲患了帕金森症后,医生给他建议,老人这种病是脑神经出了问题,经常出来转转对她身体有好处。李平恒牢牢记住了医生的话,6年来,他到哪儿都要带着母亲。有一次,李平恒的朋友聚会,通知李平恒参加,李平恒不好推脱,为难地说:“老母亲离不开我,如果我参加的话,得带着老人家去,可能不太方便!”哪知,朋友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呀!你的老娘也是咱大家的老娘,你把老人带过来,也给我们一个孝敬老人家的机会!”
  那天傍晚,李平恒的面包车刚到饭店楼下,一帮朋友呼拉围了上来,争相蹲下来背老人。饭桌上,老人坐在中间,朋友们争着喂她吃饭,老人虽然话说不清楚,但看着儿子和朋友亲密无间,热热闹闹,非常开心,脸上漾出了笑意。
  2009年国庆节前,李平恒的公司组织去石人山游玩,李平恒也带着母亲前往。公司员工很饮佩总经理的孝心,爬山时,他们帮着背老人,抬着老人爬山。和年轻人在一起,老人精神也出奇地好。后来,李平恒又带着母亲和公司里的员工去了趟少林寺,母亲回来后对他说,咱家离少林寺这么近,几十年后才看到,真高兴啊!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李平恒六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料母亲,妻子也深受感染,平时丈夫忙不过来或太累时,她主动承担起给婆婆擦身子、清理大小便的任务,从来没有嫌弃和抱怨过。
  
  要求“孝心、爱心、责任心”的老板
  
  身为总经理,李平恒对员工的要求就是“三心”:即孝心、爱心、责任心。之所以把孝心放到首位,是因为李平恒觉得一个对养育自己长大的父母都不好的人,对公司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2009年5月的一天,李平恒在下面分公司巡查时,发现一个男员工快下班时接了一个电话,刚说了不到几句,便在电话里吼道:“老妈,你别来烦我好不好?我一个月千把块钱够干啥的,你也不替我想想!”
  李平恒一听那员工在电话里对母亲不耐烦的口气,就有些生气。后来,他了解到那位男员工在家是老小,是被父母宠着长大的。干工作有些娇气不说,工资到手后,不到半个月就花个净光。他的母亲身体不好,又没有固定收入,跟他要钱买点药,他很少给过。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李平恒很快把那个员工辞退了,那个员工不清楚被辞退的原因,李平恒对他说:“什么时候你懂得孝敬父母了,我还收留你!”
  而李平恒对母亲的孝心,使得公司员工对他们的总经理也多了一份特别的认识。乔晓韩是李平恒公司的一个主管,他在公司工作已经4年多了。乔晓韩说,李总刚带着母亲来上班时,同事们都很吃惊,以为李总家里出了什么事,知道了原委后大家都很理解他。员工们看到李平恒经常帮母亲活动腿脚,如果出去吃饭,他总是先一勺一勺地喂母亲吃完。那份细心劲儿,感动得人眼眶发潮。大家都说,跟着这样孝顺的老总打工,心里特别踏实。
  省城媒体报道了李平恒六载背母上班的感人故事后,在600万郑州市民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很多市民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对李平恒的敬佩,也有不少市民专门到李平恒工作的地方去看望他的母亲。
  随后,李平恒和母亲的感人故事也被各大网站争相转载,成千上万名网友跟帖留言,不少网友称赞李平恒是“所有做儿女的榜样”。
  “打工在外,每年春节回一趟家,父母就认为我很孝顺了。其实,我自己心里一直很惭愧,我要能做到您十分之一就心满意足了!真的佩服您!大哥!”新浪杭州一位网友说。
  “多幸福的儿子和妈妈呀。如果我妈妈还在,我也愿意背着她,天天背……”北京一位网友说。
  “请什么样的保姆都不如儿子亲自照顾好,非常敬佩这样的儿子,祝孝子一生平安。”新浪辽宁营口一位网友说。
  对于这些反响,李平恒反应很平淡。他说,自己做这些事情只是尽了为人子的本分而已,不值得大书特书,他只想回到以前的平静生活中去。由于市民来访的太多,母亲的身体状况有些不好。过段时间等母亲身体状况好些后,李平恒打算带老人到北京看看,圆老母亲人生最后一个愿望。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湖南省南华大学离退休科技人员自发组建的老科协成立已7年了,这个学术性群众组织就像一只载满幸福的小舟,让作为会员的我尽情享受退休生活的甜蜜,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7年来,老科协请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17场,特别是关于肿瘤病、心血管病等保健知识讲座,让我们130余名会员受益颇深。老科协组织外出参观考察15次,在欣赏祖国美好河山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  老科技工作者也充分发挥一技之长,热心奉献于学校
期刊
《红楼梦》里有一句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讲的是一个人在社会上与人相处、洞察人情,这是一门学问。人到老年,这门学问还需要继续研究吗?当然需要。不过,老年人的“世事洞明”与中年、青年时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内容形式上不一样,人的心态也不一样,遇到的具体问题不一样,对待、处理方法也不应当一样。  老年人要做到“世事洞明”,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社会的中坚层,许多事情不需要我们再去参与了。从大的方
期刊
在菜市场门口,一群人围着一个卖枣摊位挑选,摊主是个小伙子,见一下来了这么多的顾客,有点手忙脚乱。一位老伯挑好了一袋枣,那小伙儿接过称了:“5斤。”“5斤?”那大爷狐疑地掂了掂袋子问一句:“年轻人没看错秤?”小伙儿不耐烦地说:“你不信我,去那边的公平秤上称去。”那老伯便提上兜子去那边称,一会儿回来,仍是柔声叫那小伙儿:“刚才你可能是看错了。”小伙儿皱着眉头一把夺过兜子放在秤盘上,有好事者伸过脑袋看秤
期刊
南宋词人辛弃疾说:“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载屋行。”老鹤翱翔于长空,不为今夜投宿操心;蜗牛多虑,载屋行走,活得太累。然而,人毕竟不是老鹤,没有翅膀,想“高飞”就要借助于多学习、多见世面。  退休后,我成了时间的富翁,便时常独步郊外,晨练半小时,晚上疾走一万步,闲看蓝天白云,坐听泉水丁冬。闲时手不释卷,读书使我遇事想得开,忘掉了功名利禄。时下有个口头禅,说“不会电脑就是新文盲”。我学会电脑后,
期刊
与朋友聊天,常听到有人在叹息:做人难,做老年人更难。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各种新潮思想层出不穷,年轻人特立独行成为时尚。老年人定有难言之惑,难受之感,这也难怪。其实,解决这些困惑,有一秘诀:老年人也要会做人。  一要换位思考,多些理解,少些指责。多些宽容,少些埋怨,做个明事知理的老年人。刘女士与儿子、媳妇同住,每天帮着照看孙子。儿媳妇每天下班回来躺在沙发上,刘女士看见了,觉得让她这个婆婆除了照顾孙
期刊
在人民日报宿舍区,只要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人们总会看到年届85岁的林钢在顽强地迈动双腿,慢慢地步行。这是他在生活道路上应对的又一次挑战——与帕金森症进行的抗争。  林钢的一生经历过无数挑战,都走过来了。他在抗战胜利前夕投身新四军,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一位活跃的记者,奔走于大江两岸,中原大地。他奋飞的翅膀曾在1957年的风暴中摧折;改革开放之初,他曾任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离休后,他深入汽车行业作专题报道,
期刊
5年前,我在国内提前办理了内退手续,随在美国工作的先生到美居住。去年老母亲来我这里小住,一天,她在附近散步回来兴奋地告诉我,在外面遇到了一个美国老太太,热情地和她打招呼,两个人站在那里,比比划划“交谈”甚欢。自此我才知道我家对面房子里住着个热情的美国老太,名叫薇姬,后来我终于在到路边的信箱取信时和她不期而遇,算正式认识。薇姬盛情邀我去她家里坐坐。  第一次登薇姬的门,她喜出望外,张开双臂拥着我,左
期刊
去年国庆六十周年,著名演员谢芳非常想做些特殊的事情来表示纪念。于是她灵机一动,挥毫泼墨,亲手将自己的简历书写成了几十幅书法作品。本来是“自娱自乐”的个人消遣,可没想到,许多人闻讯后纷纷向谢芳讨要这难得的作品,这种标新立异的书法尝试,为谢芳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快乐。  谢芳与张目合作录制了一张专辑取名为《高唱青春之歌》,里面共收录了20首经典歌曲,谢芳说:“我很喜欢张目唱歌,他现在80岁了,高音从
期刊
1965年秋,我们响应“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上山下乡到湖南零陵县一个国营农场。我们在那里奋斗了三年多,把数十里荒山改造成农田,自力更生建起了房屋,可“文革”中我们农场被改成五七干校,本已锻炼成黑皮肤、铁肩膀的知青,又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中,再次插队落户到一个贫困的小山村。  我的战友王资生孤零零一个人被分到了浏阳金江公社,没料到他受到的关心和照顾最多。
期刊
老年人在处世做人上,不妨多引入一点“加减乘除”的法则,使晚年生活增加更多的欢乐与喜悦。  爱心用加法,凡友情、恩泽应用“加法”显示德行与情感程度,感受温暖付出爱心。  凡忧怨、愤懑,以“减法”去其重荷,淡化无谓的负面心理,胸怀自会开阔三分。有两位年龄相近的老太太,其中过得很富裕的那位老太太终日躺在病床上,对每个去探望的人抱怨,抱怨疾病伤痛、丈夫早死。而一生操劳的老太太却说:“我真好命!丈夫早死,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