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帆的艺术之路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milk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欢迎你》的曲作者,著名音乐人小柯,中学时加入金帆艺术团,因为表现出色,被保送进入首都师范大学艺术系。像小柯这样从金帆艺术团走出来并取得非凡成就的专业艺术工作者有很多。在金帆艺术团执教近20年的廖代芬说:“文艺工作需要打基础,需要从小培养。金帆艺术团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金帆艺术团是北京的中小学生艺术团体,自1987年创办以来已逐步涵盖交响乐、民乐、管弦乐、话剧等多个艺术领域。目前有80所中小学校承办,共有94个分团,团员近万人。
  引领校园高雅艺术
  金帆艺术团走的是“高雅艺术”之路,并不是一般的校园社团孩子们凭着兴趣“随便玩玩”。在金帆团庆25周年的首场演出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舞蹈团演出的是原创剧目《天鹅湖》。这是根据俄罗斯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改编的校园童话舞剧,从创意到演出长达半年,堪比专业舞蹈团队水准。北京第二十二中学等金帆交响乐团在中山音乐堂举行团庆音乐会,演奏的都是《白毛女》《西施》《天空的豹》《西部人序曲》《森吉德玛》等世界著名曲目,赢得现场专业人士的赞誉。金帆建团25周年庆典晚会《点燃生命的太阳》,是一场仿若《东方红》的大型歌舞史诗,作为演职人员的2000余名中小学生们,分属合唱团、舞蹈团、交响乐团、民乐团、京昆团、行进管乐团。
  金帆的很多分团都有傲人的历史。如北京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金帆合唱团的前身是展览路第一小学与西城区月坛少年之家在1987年共同创建的“新月童声合唱团”,它的创建得到了原北京市教育局、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合唱协会的大力支持。在这样校内、校外联合培养之下,学生受到的声乐教育水平相当高。该分团早在1988年就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专场童声合唱音乐会;1991年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录制有声教材并向全国发行;1992年由中央电视台为联合国世界环境发展大会录制音乐专题片《给未来一片绿色》。合唱团多次接受团中央、文化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单位邀请演出并录制中外名曲100多首,向国内外发行、播放。
  填补艺术教育空白
  为何一个中小学生团体会发展得如此“高端”?金帆艺术团的定位在《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管理办法》中有明确的体现:“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承办单位应发挥金帆艺术团在艺术教育工作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办好其它艺术社团,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需要。”
  其实金帆从建团之初就定位很高。1987年,北京市要选拔一支学生艺术团参加国际演出艺术交流活动,却遍寻不着,当时的北京离高雅艺术虽然不算远,但要在学生中速成一支像样的团队很难。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时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的陶西平,引发他深刻反思学校的艺术教育。陶西平发现,当时学校的艺术教育团体基本上是空白。一些学校忽视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学科列为副科,甚至随意侵占艺术教育的课堂时间,学校艺术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高雅艺术,与学生几乎完全绝缘。
  也因于此,北京市政府及教育部门充分认识到发展学校艺术教育的必要性,认为通过校内艺术教育与校外艺术教育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
  金帆第一个管弦乐团的第一次演奏,请到的“音乐总监”竟是著名指挥家李德伦先生,他听了队员们演奏的《蓝色多瑙河》和《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颇觉意外,他称赞了这支不成熟的乐队,并予以非常的支持。
  在这样“高端”的背景下,金帆艺术团含金匙而生。
  音乐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承办单位各分团每年应在学校、社区等地举办各种专场演出,带动和吸引广大学生参与艺术教育活动,提高审美素质,增强审美能力。”
  当年,全国音乐工作者和各地中学校长在北京开会,陶西平请大家听了金帆艺术团专场音乐演出会。演出结束后,陶西平做了“音乐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的报告,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他省市的许多领导也开始讨论是否要成立艺术团的问题。
  但是,自1987年创建至今,受生源、师资等多种因素影响,金帆艺术团几乎被重点学校垄断,对很多普通學校的学生来说可望而不可及。大多数重点学校位于城区,所以金帆分团在远郊区县学校的目前只有门头沟区新桥路中学舞蹈团和昌平区二中民乐团。金帆对于高雅艺术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不但辐射不到全国,连北京郊县的孩子都难受惠。
  如此一来,金帆的作用就只能是“完成党和国家交予的重大庆典活动和外事接待任务”,或者说是一支专业向外界“展现首都中小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精神风貌”的团队,也可作为“北京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名片”,向全国炫耀。
  为改变这种现状,今年,北京市对金帆艺术团的布局、规模进行重新规划,普通校的数量开始增多。革新里小学、地坛小学、兴隆小学等普通校也进入金帆的行列,有的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名气很小。这些学校之所以能够入选,是因为其艺术教育非常有特色,有利于促进艺术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艺术资源。
  另外,金帆艺术分团将与远郊区的中小学进行“手拉手”联盟,实现师资、设备资源的共享,结盟后远郊区县的艺术提升水平将作为全市94个金帆艺术分团考评的重要标准。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金帆艺术团每3年申报复检一次,在2014年的复检中,无远郊区县联盟校的分团将被“摘牌”。
  据了解,参与评估金帆艺术团的成员来自社会、政府、学校等多个层面,他们评判的基本标准为:金帆艺术团不是一个学校的标签,不能只停留在单纯地参加艺术演出或是竞赛得奖上,而应承担起艺术教育的重任,带动整个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为此,今年评选金帆艺术团打破终身制,增加了学校文化建设比重,减少了对艺术团国内外获奖成绩等硬性指标的考核,旨在引导艺术团建设回归教育本质,淡化功利色彩。
  金帆艺术团大多集中在中学的格局也开始改变,今年,小学金帆艺术团明显增加。据统计,原有的69个金帆艺术团分布在全市65所中小学,其中小学金帆艺术团占41.5%。经过重新评定后,全市共有80所学校承办了94个团,小学37所,占46.3%。北京市教委有关人士解释,以前,把金帆艺术团集中安排在中学,是考虑到学生在中学阶段容易展现艺术教育成果。金帆艺术团既然作为一个育人的团队,在人才培养上应该形成一种阶梯式、循环性、有稳定结构的发展形式。所以,市教委对金帆艺术团的整体布局进行了调整,使之更为科学地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   政府拨款支持其发展
  《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管理办法》还规定,“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承办单位各分团不得参加商业性演出,严禁占用学生上课时间参加各种社会性演出。”
  不参加商演,经费何来?金帆艺术团的运营经费主要靠北京市教委每年数百万元的投入,今年仅在行进管乐上就投入了300多万元,而各区县对于金帆艺术团的投入也在逐年加大。
  金帆从建立至今,名誉团长都由北京市历届主管教育的市长担任。陶西平说:“北京市领导对金帆发展给予了长期关注,金帆团建立之初经费紧张,北京市政府拨款支持其发展,为金帆起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创始人、在国际指挥界享有盛誉的黄飞立先生曾在北京一零一中学金帆艺术团执教。他说,“金帆初建时,学生们使用的乐器质量太差,音调都没办法找准。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陆宇澄决定,给金帆7000美元资助。”还有一次,金帆艺术团师生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时任国家副总理李岚清的招待,并举办了专场演出。演完后,李岚清上台跟黄飞立握手时说,金帆艺术团演出得很好,可惜弦乐器的质量不好。很快,时任北京市副市长胡昭广就资助金帆50万元,将每个声部的弦乐器都更新了。
  金帆艺术团在北京,这为它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环境,同时也有利于邀请到许多优秀教师。除了黄飞立,国际著名女指挥家郑小瑛、解放军军乐团团长邹锐、北京市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任鸣、原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团长张大森、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潘志涛等都前后担任过金帆的艺术指导,在这样高层次、高水准的教师的辅导下,金帆艺术团稳稳站立在中国学生高雅艺术团体的顶端。
  金帆属于每个孩子
  承办金帆艺术团的学校可面向全北京市招收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北京九中舞蹈教师王忆农说,学校每年招生人数并不固定,大多十几人。招生时,学校不会单纯看学生的申报材料或等级证书,而更重视学生的现场能力。能进入到金帆团队,是北京孩子的骄傲。可是,金帆存在的价值不仅于此。
  张大森说,目前北京很多学校受金帆的影响,逐渐开始开展艺术教育。张大森是石景山区同文中学民乐团的艺术指导,同文中学90%的学生为外来务工子弟。张大森说:“同文中学没有正规的排练厅,学生们也买不起昂贵的乐器,但学生们学习民乐的热情却丝毫不减。金帆让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艺术教育,同时也让这些打工子弟有机会接触到民族音乐,真正做到了陶西平所说的,艺术教育以提高推到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任鸣認为金帆艺术团最重要的意义是为孩子打开了一扇了解艺术的窗口,“当你没唱歌时,你可能不知道自己会唱歌;当你没参加乐团时,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爱音乐;当你没参加话剧团时,你也不知道你自己会演戏。”在任鸣看来,无论是金帆合唱团、舞蹈团还是话剧团,都是通过艺术教育来进行素质教育,让孩子们不仅会学习,也会生活。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孩子全都成为音乐家、演员,而是要从小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通过感悟艺术来感悟生命。
其他文献
位于湖北武汉市武昌区的华一寄宿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在全国初中物理竞赛中,该校获奖人数历年来都居武昌区之首。多年来,该校50%的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优异,得以进入华中师大一附中等重点高中。为了孩子的前途,很多家长鼓励子女就读该校,虽然这意味着要让孩子离开父母去住校。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离开父母是一件难舍、甚至残酷的事情。但对2009年到2012年就读于该校的女生付小雪来说,这个障碍并不存在,因为她
碳纤维板在张拉及使用阶段的预应力损失分析是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分析总结现有预应力碳纤维加固工艺的基础上,借鉴GB 50010—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