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来源 :体育博览·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bo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出台,学校体育改革便进入了一个新的,实质性的阶段。以往在大学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科学性和文学性的人才,体育往往是被忽视的。近些年,为树立“以健康为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逐渐的被各大学重视。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体育教学的改革也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大学体育体育教学教学改革方式与实践
  
  大学体育在大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能侠义的理解成仅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或是放松紧张的心情。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须将其放在高校教育的大系统中去。本着“增强学生的体质”及“促进学生的健康”的教学思想,分析在校大学生身体的健康状况,确定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和方法并在学生体育课程中实践。
  
  1 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现状分析
  
  1.1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
  我国高校大学生大多都属于心理健康,但也约有18%的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在体育运动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应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
  
  1.2大学生运动量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2009年5月份,2010年5月份,分别对于07级,08级的在校大学生3000人,问卷的有效反馈量是2850份,自己主动进行体育运动的人有1580人,其中,男生占75%,女生占25%;1210人是只在体育课或是老师要求,而非自愿的情况下进行体育运动;剩下的60人,几乎不喜欢体育运动。
  
  1.3大学生的体育课程
  大学的体育课,除了基本的太极拳,篮球和排球之外,其他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08级的学生来说,每学期的学分有限,很多同学为了“凑学分”,而忽略体育课程。
  由此可见,大学体育教学方式在某些高校里,是有待改革的。
  
  2 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及方法
  
  2.1改革方向
  确立以“终身体育”与“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为大学高校的主导潮流。既要考虑人才的知识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完整性,同时,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留下能够自行思考的空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书本上知识的同时,又能通过自行的思考方式锻炼本身的发散性思维,这样对学到的知识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2改革方法
  2.2.1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大学体育课的形式,内容,方法的多样化。在过去,体育课的教学的形式主要是以体育竞技为主,用体育项目的测试成绩来评估学生掌握的体育运动技能和水平的高低。正确的改革方向应是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兴趣爱好为主,并用这一项目作为锻炼学生的手段,从而达到提高心理、身体素质,培养社会的适应能力。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增加体育课程的内容,并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互动,全体,个人,竞赛,社团或表演的形式,而非单一的以理论、测试成绩为目的的教学。
  


  2.2.2对体育教学过程的检查和控制的改革过去是单纯以体育单科项目的成绩来评价每个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优劣程度。这样片面的评价对于学生,尤其是体育方面占劣势的女学生来说,是适得其反。很多的学校在评学生奖励比如三好学生或是奖学金时,会有将体育单项竞技项目的成绩作为审核加分的条件之一,很多女学生,为了学生奖励而“不得不拼命”的通过体育测试,但心理却很是反感这样的教学途径。
  重新制订体育教学大纲和实施的计划,要建立健全的体育课堂规章制度及教学检查制度。每个教师应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来评价每个老师的教学过程,如表2
  
  3 结语
  
  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的阶段,面对如今的社会发展,大学体育教学也应与社会的发展的趋势做出相应的改革。通过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知识和价值,以便让学生有更充足的自身条件竞争未来。
  (责任编辑:何中军)
其他文献
摘要:从教育改革出发或是从现在倡导的快乐体育、终身体育而言,大学体育教学都应该突破单纯的运动技术教学,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重点,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途径    一、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意义    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这是当前各国学校体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如日本学校体育改革方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