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故事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数学故事和数学体验,善于利用数学故事和体验,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并将数学故事和体验相结合,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研究的乐趣与意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故事;体验
一、数学故事,何以促进小学数学学习
小学生喜欢故事胜于喜欢数学学习,因此数学学习可以借助于故事的作用。但一般我们看到的数学故事与数学知识之间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这种距离的缩短并不是简单地将故事引入数学课堂就能解决的,因此数学故事在数学课堂上如何运用,也就成了数学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譬如小学一年级“认数”的教学,便是值得研究的一个内容。一是因为知识简单,教师往往有一种无从教起的感觉,因此实际教学中虽有所谓教,其实多是蜻蜓点水之类;二是由于学生有生活和幼儿园中的数学知识积累,如果数学课堂上没有一点新意,学生也会觉得没有再学的必要。而根据笔者的实践,这时是可以借助一个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还没有发明数字,于是计数就出现了许多麻烦(可以顺便问一个问题:会有哪些麻烦呢?),可在生活中又确实有了计数的需要,怎么办呢?人们就想了一个比较原始的办法:在绳子上打结。比如说打到一个猎物就打一个结,又比如说日子过去一天就打一个结……可后来人们发现打结也挺麻烦的(提问:有什么麻烦呢?)。
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喜欢“识数”,但却不知为何要识数。所以笔者认为对于这些小家伙而言,也许可以渗透点知其然且要知其所以然的教育,于是就有了上面的引用。
二、数学体验,何以促进小学数学学习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要高度重视体验,因为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学科。数是数字与符号以及运算规则;数学上的形并非生活中的原型,而是原型的抽象。因此,抽象是数学的本质特征之一。而抽象对小学生意味着什么?思考了这个问题,就能理解小学数学要加强学生体验的重要性了。我们不妨通过一个例子来比较一下有体验与无体验的差别: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本知识重在让学生对“圆”有“认识”,那么,这个认识的过程应当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圆,然后教给学生圆心、直径、半径等概念,这样从结果上来看,达到了认识圆的教学要求。但这样的教学方式现在基本上不被我们数学教学同行所采纳,由于过于抽象和生硬。那圆的认识怎样才能形象呢?笔者采取的策略就是体验,让学生体验圆的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圆的认识。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能画出一个圆吗?学生们说找个原来就是圆的东西沿着边缘去画,也有的说用圆规等。其次,笔者提出不用这些工具,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圆是怎么“出生”(借用这个词,让学生理解我们下面要进行的工作就是产生一个圆)的。步骤包括这样几步:让学生用三根牙签或火柴(提前准备)摆出一个图形,学生可以摆出三角形;然后增加一根,学生可以摆出正方形;然后再增加一根,学生又可以摆出一个正五边形。此时停顿一下,让学生回顾刚才的三个图形的逐渐变化情况,这个时候学生头脑中出现的就依次是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情形;再次,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牙签摆出圆形呢?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有一处自主体验的冲动,带着这个问题,他们会用手中的牙签继续去摆(有意思的是,有学生会发现原来嫌短的牙签现在嫌长了,于是会从中截成两半继续进行)。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头脑中就会生成一种认识:圆可以看成是无数个边组成的图形。这一认识对于后面的知识学习是非常有益的,甚至我们还可以猜想这对学生将来学习微积分知识都能起到一种种子的作用。
三、故事加体验,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尝试
在笔者的教学尝试中,有时故事和体验也是可以融合到一起的,这种融合包括两种思路:一是在教学设计中,将数学故事改造成学生体验;二是通过数学故事作为知识引入,将数学体验作为学习的重要过程。这种故事加体验的过程,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首先,要寻找到相应的数学故事并非易事,虽然说如今网络发达,但我们改造故事有一个标准,就是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基础,让他们听得懂,能体验、会体验;其次,体验作为促进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需要的是精炼,这就意味着要对设计的体验内容进行精加工。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就是:目标要有针对性——教什么知识就体验哪方面的内容;过程要有简洁性——要防止学生有“体”无“验”,只顾玩;结果要有明确性——体验完后要让学生进行总结,这样的体验结果才能为数学教学所用。
责任编辑 晴 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故事;体验
一、数学故事,何以促进小学数学学习
小学生喜欢故事胜于喜欢数学学习,因此数学学习可以借助于故事的作用。但一般我们看到的数学故事与数学知识之间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这种距离的缩短并不是简单地将故事引入数学课堂就能解决的,因此数学故事在数学课堂上如何运用,也就成了数学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譬如小学一年级“认数”的教学,便是值得研究的一个内容。一是因为知识简单,教师往往有一种无从教起的感觉,因此实际教学中虽有所谓教,其实多是蜻蜓点水之类;二是由于学生有生活和幼儿园中的数学知识积累,如果数学课堂上没有一点新意,学生也会觉得没有再学的必要。而根据笔者的实践,这时是可以借助一个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还没有发明数字,于是计数就出现了许多麻烦(可以顺便问一个问题:会有哪些麻烦呢?),可在生活中又确实有了计数的需要,怎么办呢?人们就想了一个比较原始的办法:在绳子上打结。比如说打到一个猎物就打一个结,又比如说日子过去一天就打一个结……可后来人们发现打结也挺麻烦的(提问:有什么麻烦呢?)。
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喜欢“识数”,但却不知为何要识数。所以笔者认为对于这些小家伙而言,也许可以渗透点知其然且要知其所以然的教育,于是就有了上面的引用。
二、数学体验,何以促进小学数学学习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要高度重视体验,因为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学科。数是数字与符号以及运算规则;数学上的形并非生活中的原型,而是原型的抽象。因此,抽象是数学的本质特征之一。而抽象对小学生意味着什么?思考了这个问题,就能理解小学数学要加强学生体验的重要性了。我们不妨通过一个例子来比较一下有体验与无体验的差别: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本知识重在让学生对“圆”有“认识”,那么,这个认识的过程应当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圆,然后教给学生圆心、直径、半径等概念,这样从结果上来看,达到了认识圆的教学要求。但这样的教学方式现在基本上不被我们数学教学同行所采纳,由于过于抽象和生硬。那圆的认识怎样才能形象呢?笔者采取的策略就是体验,让学生体验圆的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圆的认识。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能画出一个圆吗?学生们说找个原来就是圆的东西沿着边缘去画,也有的说用圆规等。其次,笔者提出不用这些工具,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圆是怎么“出生”(借用这个词,让学生理解我们下面要进行的工作就是产生一个圆)的。步骤包括这样几步:让学生用三根牙签或火柴(提前准备)摆出一个图形,学生可以摆出三角形;然后增加一根,学生可以摆出正方形;然后再增加一根,学生又可以摆出一个正五边形。此时停顿一下,让学生回顾刚才的三个图形的逐渐变化情况,这个时候学生头脑中出现的就依次是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情形;再次,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牙签摆出圆形呢?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有一处自主体验的冲动,带着这个问题,他们会用手中的牙签继续去摆(有意思的是,有学生会发现原来嫌短的牙签现在嫌长了,于是会从中截成两半继续进行)。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头脑中就会生成一种认识:圆可以看成是无数个边组成的图形。这一认识对于后面的知识学习是非常有益的,甚至我们还可以猜想这对学生将来学习微积分知识都能起到一种种子的作用。
三、故事加体验,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尝试
在笔者的教学尝试中,有时故事和体验也是可以融合到一起的,这种融合包括两种思路:一是在教学设计中,将数学故事改造成学生体验;二是通过数学故事作为知识引入,将数学体验作为学习的重要过程。这种故事加体验的过程,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首先,要寻找到相应的数学故事并非易事,虽然说如今网络发达,但我们改造故事有一个标准,就是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基础,让他们听得懂,能体验、会体验;其次,体验作为促进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需要的是精炼,这就意味着要对设计的体验内容进行精加工。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就是:目标要有针对性——教什么知识就体验哪方面的内容;过程要有简洁性——要防止学生有“体”无“验”,只顾玩;结果要有明确性——体验完后要让学生进行总结,这样的体验结果才能为数学教学所用。
责任编辑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