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视链的产生反映了什么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8577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普遍更自信,“鄙视链”也悄然产生,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层层加深的轻蔑与恶意几乎压得人抬不起头。有人说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人们有精力去攀比、去追求,但究其实质,“鄙视链”又不仅仅是这样。我认为,“鄙视链”的产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造成恶劣的影响,应当拒绝。
  不可否认,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对事物高低优劣的判断自然千差万别,产生分歧是难免的。时代的发展的确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却也为攀比求异推波助澜。因为差异而鄙视他人,是不论哪个社会都不能完全避免的,但说因为“鄙视链”是自然产生的而听之任之,则未免有些轻率与武断了。
  “鄙视链”是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瞧不起他人的现象。但从真实心理的角度来看,这并非纯粹是自负的体现,而是混杂着自卑、好强等复杂感情。真正自信的人,是不会随意轻视别人、自视甚高的,他们不需要依靠这种方式来彰显自己的优越。在他们眼中,这已是既成事实。就像比尔·盖茨衣着总是简洁、一家人出行低调,英国皇室总是谦和有礼一般,自信的人不炫耀,只有内心不坚定,害怕别人否认自己的优越,才会急着摆正关系,把优越写在脸上。这其实折射出这一代人心理的脆弱。
  那么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儿童又是怎么回事呢?凭什么说心理脆弱呢?这就是另一个方面的原因。从大的角度,即社会时代的角度来看,这是浮躁的社会风气、急剧变化的时代潮流在作怪。产生“鄙视链”的前提是选择多样化,无数新产品、新风尚的出现,变相地为某些人提供了鄙视的“依据”。千变万化的时代风尚让爱跟风的人们尽情地展现自己的优越,也让人们更加浮躁。人们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用消费来证明自己,倾向于用简平快的鄙视来表达自己对不同意见的看法,大人影响孩子,孩子又影响下一代孩子,鄙视就此生根。
  究其实质,“鄙视链”反映了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人与人之间尊重的缺失。如果真的尊重别人,体谅他人的选择,就不会用鄙视的“大棒”打压不同的选项。如果真的尊重时代,就不会把各种无实际差别的选择排队、分堆,去干扰舆论乃至生产的导向。多一点尊重,心里隐藏的浮躁和自卑也不会以这样极端的方式爆发出来、殃及无辜。
  不良影响自然无须赘言。鄙视伤害他人的同时,也刺伤了自己。我们不希望被鄙视,希望站在顶层,当然情有可原,但转身又去鄙视别人、维护“鄙视链”又怎么说呢?希望人们平心静气,自尊自重,让这样的鄙视与敌意少一些吧!
  点评
  此文最大的优点在于论述能追根到底、探究实质,因而显得分析深刻、看法独到。全文在逻辑上呈现三个梯度,论述逐层深入。首先,作者从文题入手,指出“‘鄙视链’是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瞧不起他人的现象”,紧接着用“但”字转折,揭示鄙视链的真正内涵是“混杂着自卑、好强等复杂感情”“折射出这一代人心理的脆弱”。接着,作者论证儿童不存在“心理脆弱”的因素,因而“浮躁的社會风气、急剧变化的时代潮流”才是“鄙视链”的社会因素,此部分使论证更为深入。而文章并未就此止步,作者用“究其实质”一词将全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鄙视链’反映了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人与人之间尊重的缺失。”
  文章在语言上应更简洁些,开篇的两段稍显冗长,影响了行文的节奏。
其他文献
在上海滩,有一位百岁老裁缝,坚持用纯手工的传统技法做旗袍,一做就是80年。他就是被称为“上海最后的裁缝”的褚宏生。  16岁那年,褚宏生从老家苏州吴江来到上海滩赫赫有名的“朱顺兴裁缝店”学艺。从最基础的量尺寸开始,褚宏生把缝纫、盘扣、打样,统统学习了一遍。  两年后,初出茅庐的褚宏生为当时红极一时的女星胡蝶定做旗袍。他不拘一格,决定选用蕾丝这种在他师父看来难登大雅之堂的进口材料,并与中国旗袍进行了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明清时期科举题名文献数量众多,除了乡试录、会试录、登科录、题名碑等原始文献外,还有不少私家撰著的贡举志,如《皇明进士登科考》、《皇明贡举考》、《皇明三元考》、《类
本期“专论”栏目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的文章《2009-2010年度电视剧创作概观》以近两年来电视剧的创作语境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近两年来电视剧创作的走向和存在的问题,
当作文题已经给出了一些观点, 写作时往往只要选择自己所支持的观点, 展开有理有据的论述即可.但是,很多同学在提出观点后,论述东拉西扯、糊里糊涂,这是由于没有理清自己的写
期刊
建党9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推出了30集电视连续剧《开天辟地》。该剧一经播出,就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它使观众从荧屏上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们如何投身救
安徽省有一个凤阳县,凤阳县有一个小岗村,小岗村流传着一个红手印的故事:1978年的漫漫冬夜,18位农民在一份关于分田到户的字据上坚定地按下了一串鲜红的手印,由此拉开了中 国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一“小红帽”的故事告诉我们狼是凶残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我们蛇是恶毒的;“狐狸与乌鸦”的故事告诉我们狐狸是奸诈的……道德评价、情感认同、价值判断与年龄相伴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