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化学史是指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加强化学史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可以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 化学史教学 高效课堂 非智力因素 创新思维
化学史是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学科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化学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被忽视。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引用化学史配合教学,不但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同时,化学史揭示了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体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对化学家的功过进行了评析,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运用化学史进行教学,将超越化学知识本身,揭示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体现化学发展的科学精髓。化学史中不但隐藏着化学家的天才智慧,更重要的是蕴含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真理不懈追求的执著精神。通过化学史的教学,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一、运用化学史进行教学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化学课应该丰富多彩、五颜六色、色彩绚丽,即使没有化学实验,也应该借助化学史及一些著名案例活跃课堂气氛。在化学教学中,由于许多化学物质和现象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很远,学生缺乏感官印象,无从联想,许多物质的性质又必须掌握,于是只能死记硬背,因此除了偶尔的化学实验能给化学课堂增添色彩之外,化学课显得机械、呆板,缺乏生气,学生由最初的兴趣盎然逐渐变得兴趣索然。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恰当地穿插化学史,如化学原理发现的曲折过程、物质组成的测定实验、化学家们艰苦卓绝的工作和平易近人的性格、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等,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意兴阑珊,即将神游于课堂之外时将其重新引导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上,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二、化学史教学能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智力因素的比拼,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高中生都是“90后”,他们的体力和智力比起父辈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却较为滞后,具体表现为顽强的毅力、耐心和韧劲,经不起打击,心理非常脆弱,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讲述、图片展示、视频、文字等多种途径进行化学史教学,能够再现自然科学发展的坎坷过程,重现化学家艰苦卓绝的工作历程,用鲜活的事实教育学生:科学的道路从来没有坦途,只有不畏艰险、勇于登攀的人才能到达科学的顶峰。用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避免了单纯说教的空洞。例如我在讲“元素周期表”这一节时,让学生记住7个主族的元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给学生介绍这些陌生又拗口的元素呢?我事先查了很多资料,找到一些典型元素的发现者和发现过程,并将其展示给学生,在学习第ⅥA族元素钋时我做了重点介绍,它是居里夫人发现的,并且以她的祖国波兰的前两个字母命名。学生都知道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不知道她还发现了钋,因此注意力一下就集中起来。我又给学生讲解了钋的发现过程:由于钋元素含量极低,大约三十吨沥青中才有1克,想提炼出纯净的钋,难度可想而知,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在一个非常简陋的工棚中,在没有任何助手、没有任何机械助力的情况下,自己动手,花了四年时间,终于提炼出0.6克纯净的钋。由于她杰出的贡献,她又一次被授予了诺贝尔奖。有一个富商想以100万法郎收购这0.6克钋,被居里夫人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不是我个人的,这是全人类的财富。”最后她将这0.6克钋无偿捐献给了法兰西博物院。通过居里夫人发现钋事迹的介绍,许多同学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以其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学习。
三、化学史教学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人类社会进步离不开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需要不断打破旧观念、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只有敢于质疑才能有突破和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有未来。化学发展史上这样的经典事例很多,化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思维的活教材。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没有永恒的真理,要相信自己,要有敢于质疑的勇气和精神,要有所创新,就一定要反复论证,认真研究,敢于提出新观点和看法。例如:在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发现物质燃烧的原理之前,人们一直都信奉燃素学说,认为可以燃烧的物质中都有一种特殊的元素——燃素。拉瓦锡却不这样认为,他通过实验指出,燃烧应该有氧气参与,物质中并没有什么燃素。他的观点一经发表,立刻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指责只有25岁的拉瓦锡是神经病、疯子。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气馁,下定决心要将燃烧的秘密弄清楚。他投身化学实验室,夜以继日,勤奋工作,做了大量的相关实验,最终用著名的拉瓦锡实验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尽管还有一些著名的化学家反对他的说法,如普利斯特,但在铁一样的事实面前,拉瓦锡关于物质燃烧本质的理论逐渐被人们接受。通过拉瓦锡的故事告诉学生,在学习中要善于逆向思维,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要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会有所创新和突破。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化学史的教学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而且能够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化学史的教学能使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化学史教学 高效课堂 非智力因素 创新思维
化学史是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学科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化学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被忽视。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引用化学史配合教学,不但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同时,化学史揭示了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体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对化学家的功过进行了评析,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运用化学史进行教学,将超越化学知识本身,揭示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体现化学发展的科学精髓。化学史中不但隐藏着化学家的天才智慧,更重要的是蕴含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真理不懈追求的执著精神。通过化学史的教学,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一、运用化学史进行教学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化学课应该丰富多彩、五颜六色、色彩绚丽,即使没有化学实验,也应该借助化学史及一些著名案例活跃课堂气氛。在化学教学中,由于许多化学物质和现象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很远,学生缺乏感官印象,无从联想,许多物质的性质又必须掌握,于是只能死记硬背,因此除了偶尔的化学实验能给化学课堂增添色彩之外,化学课显得机械、呆板,缺乏生气,学生由最初的兴趣盎然逐渐变得兴趣索然。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恰当地穿插化学史,如化学原理发现的曲折过程、物质组成的测定实验、化学家们艰苦卓绝的工作和平易近人的性格、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等,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意兴阑珊,即将神游于课堂之外时将其重新引导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上,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二、化学史教学能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智力因素的比拼,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高中生都是“90后”,他们的体力和智力比起父辈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却较为滞后,具体表现为顽强的毅力、耐心和韧劲,经不起打击,心理非常脆弱,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讲述、图片展示、视频、文字等多种途径进行化学史教学,能够再现自然科学发展的坎坷过程,重现化学家艰苦卓绝的工作历程,用鲜活的事实教育学生:科学的道路从来没有坦途,只有不畏艰险、勇于登攀的人才能到达科学的顶峰。用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避免了单纯说教的空洞。例如我在讲“元素周期表”这一节时,让学生记住7个主族的元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给学生介绍这些陌生又拗口的元素呢?我事先查了很多资料,找到一些典型元素的发现者和发现过程,并将其展示给学生,在学习第ⅥA族元素钋时我做了重点介绍,它是居里夫人发现的,并且以她的祖国波兰的前两个字母命名。学生都知道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不知道她还发现了钋,因此注意力一下就集中起来。我又给学生讲解了钋的发现过程:由于钋元素含量极低,大约三十吨沥青中才有1克,想提炼出纯净的钋,难度可想而知,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在一个非常简陋的工棚中,在没有任何助手、没有任何机械助力的情况下,自己动手,花了四年时间,终于提炼出0.6克纯净的钋。由于她杰出的贡献,她又一次被授予了诺贝尔奖。有一个富商想以100万法郎收购这0.6克钋,被居里夫人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不是我个人的,这是全人类的财富。”最后她将这0.6克钋无偿捐献给了法兰西博物院。通过居里夫人发现钋事迹的介绍,许多同学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以其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学习。
三、化学史教学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人类社会进步离不开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需要不断打破旧观念、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只有敢于质疑才能有突破和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有未来。化学发展史上这样的经典事例很多,化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思维的活教材。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没有永恒的真理,要相信自己,要有敢于质疑的勇气和精神,要有所创新,就一定要反复论证,认真研究,敢于提出新观点和看法。例如:在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发现物质燃烧的原理之前,人们一直都信奉燃素学说,认为可以燃烧的物质中都有一种特殊的元素——燃素。拉瓦锡却不这样认为,他通过实验指出,燃烧应该有氧气参与,物质中并没有什么燃素。他的观点一经发表,立刻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指责只有25岁的拉瓦锡是神经病、疯子。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气馁,下定决心要将燃烧的秘密弄清楚。他投身化学实验室,夜以继日,勤奋工作,做了大量的相关实验,最终用著名的拉瓦锡实验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尽管还有一些著名的化学家反对他的说法,如普利斯特,但在铁一样的事实面前,拉瓦锡关于物质燃烧本质的理论逐渐被人们接受。通过拉瓦锡的故事告诉学生,在学习中要善于逆向思维,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要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会有所创新和突破。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化学史的教学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而且能够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化学史的教学能使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