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广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为了优质达成教学目标做出了大量努力,探索出了众多科学教学措施,而活动教学法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因此,实际进行学科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们就可以选择恰当时机,组织学生参与到针对性教学活动中,改善学生学习环境与条件,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应用探究
活动教学法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而设计、组织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性知识传授活动的教学手段。运用活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通常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充分利用学生主体作用更加高效迅速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学科能力提升。鉴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活动教学法展开学生培养活动。
一、组织经典朗读活动,调动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兴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配合学习相关知识内容非常重要,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平时工作当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可以适时在课堂上组织一定的经典朗读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顺利教学助力。
例如,带领学生学习《中华一家亲》这一课内容之前,我预先为学生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即每一个学生都需要通过网络搜索、书籍阅读等方式选定一些经典的诗词与故事内容等,并在了解相关深刻内涵的基础上进行诵读研究。等到正式教学课堂上,一开始阶段,我就组织学生们进行了经典朗读活动,具体而言,学生们先自由结组一一在同组同学面前朗读,并共同推选出朗读较好的学生,然后各小组代表再轮流上台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朗读,而具体朗读内容包括《出塞》《春望》等诗词,以及岳飞精忠报国故事内容等等。在此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会被此经典朗读活动所营造的爱国、护国、团结等精神氛围所感染,从而对即将学习的本课知识产生强烈兴趣,优化学习效果。
二、组织课堂辩论活动,拓展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理解思维
在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时候,学生不能只单纯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记忆下来,还要基于综合研究深挖理论知识所蕴含的深刻原理,以切实提高学科能力,而这显然需要良好思维能力加以支撑。因此,实际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可以时常组织学生参与一定的课堂辩论活动,有效启发、锻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理解思维大幅度拓展,助益其具体理解学习活动。
例如,为学生讲解《建设法治中国》这一课内容的课堂上,我先按照预先设计的教案完成了主要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知识,接着就将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鼓励他们进行了一次课堂辩论活动。具体而言,我将班级学生划分成了两个小组,同时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些辩论议题,如,“依法治国是司法机关的事情,与中学阶段学生没有关系。”“依法治国,意味着要对所有违法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等等,接着就要求各小组同学自行针对议题进行交流商讨,并联系实际进行深入探析。经过一定时间,我就开始组织两组同学积极阐述本组意见,互相进行辩论。在此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局限都慢慢被打破,并在多种观点的刺激下实现了思维拓展,因此他们自然也就可以更加迅速地捕捉到道德与法治知识背后隐藏的优秀思想,提高综合素质。
三、组织生活表演活动,加速学生认可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习惯于在教师引导下理解记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但很多時候他们内心并不认同相关知识内容,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平时开展教学工作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融合学科知识的生活表演活动,以加速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认可,优化教学效果。
例如,带领学生学习《社会生活讲道德》这一课知识的课堂上,我就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定的生活表演活动。具体而言,我先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系列生活主题情境,如,在城市街道上,一个环卫工人忙碌地清扫着街道,同学甲从其旁边经过,顺便就将手里的垃圾扔在了地上,而环卫工人则只能无奈地再次进行清扫,与此同时,同学乙看到马路上散落的易拉罐的时候,主动上前将它们捡起来扔到了垃圾桶里,减轻了环卫工人的负担等等,接着就鼓励班级学生自由结组,并选择其中一个情境,以分角色进行表演实践。在此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践行相关思想道德理念的同时深化相关认知,同时还可以自然而然地产生生活联想,进而快速认可学科知识,实现学习目标。
四、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推动学生践行道德与法治优秀理念
大多情况下,初中阶段学生只将道德与法治当作一般学科进行学习,其主要学习目的也是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然而这样的做法并不符合本学科最终教学目标要求,不利于学生素质提升。因此,实际工作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有必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相应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给予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有效推动学生践行道德与法治优秀理念。
例如,带领学生完成《积极奉献社会》这一课所有课堂教学任务之后,考虑到大多学生都积累了一定量的学科知识,但是在实际行为表现方面还有所欠缺,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参与了相关的实践活动。星期天的时候,在上午时间,我带领班级学生走向街道,鼓励学生们利用手中的袋子、夹子、铲子等工具捡拾道路两旁绿化带中的各种垃圾,清除街上乱贴的小广告等;下午的时候,我带领他们去看望了当地的孤寡老人,帮助他们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衣服、整理屋子等。在此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对课上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一步的理解,且在实际践行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因而自身实际行为自然也得以明显优化。
总之,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活动教学法逐渐推广开来,因而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都开始借此方法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教师们就需要针对性加强活动教学法应用研究活动,优化具体教学措施,最终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推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达到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1]兰秋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教学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105-106.
[2]董甜甜.活动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8.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应用探究
活动教学法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而设计、组织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性知识传授活动的教学手段。运用活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通常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充分利用学生主体作用更加高效迅速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学科能力提升。鉴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活动教学法展开学生培养活动。
一、组织经典朗读活动,调动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兴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配合学习相关知识内容非常重要,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平时工作当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可以适时在课堂上组织一定的经典朗读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顺利教学助力。
例如,带领学生学习《中华一家亲》这一课内容之前,我预先为学生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即每一个学生都需要通过网络搜索、书籍阅读等方式选定一些经典的诗词与故事内容等,并在了解相关深刻内涵的基础上进行诵读研究。等到正式教学课堂上,一开始阶段,我就组织学生们进行了经典朗读活动,具体而言,学生们先自由结组一一在同组同学面前朗读,并共同推选出朗读较好的学生,然后各小组代表再轮流上台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朗读,而具体朗读内容包括《出塞》《春望》等诗词,以及岳飞精忠报国故事内容等等。在此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会被此经典朗读活动所营造的爱国、护国、团结等精神氛围所感染,从而对即将学习的本课知识产生强烈兴趣,优化学习效果。
二、组织课堂辩论活动,拓展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理解思维
在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时候,学生不能只单纯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记忆下来,还要基于综合研究深挖理论知识所蕴含的深刻原理,以切实提高学科能力,而这显然需要良好思维能力加以支撑。因此,实际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可以时常组织学生参与一定的课堂辩论活动,有效启发、锻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理解思维大幅度拓展,助益其具体理解学习活动。
例如,为学生讲解《建设法治中国》这一课内容的课堂上,我先按照预先设计的教案完成了主要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知识,接着就将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鼓励他们进行了一次课堂辩论活动。具体而言,我将班级学生划分成了两个小组,同时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些辩论议题,如,“依法治国是司法机关的事情,与中学阶段学生没有关系。”“依法治国,意味着要对所有违法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等等,接着就要求各小组同学自行针对议题进行交流商讨,并联系实际进行深入探析。经过一定时间,我就开始组织两组同学积极阐述本组意见,互相进行辩论。在此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局限都慢慢被打破,并在多种观点的刺激下实现了思维拓展,因此他们自然也就可以更加迅速地捕捉到道德与法治知识背后隐藏的优秀思想,提高综合素质。
三、组织生活表演活动,加速学生认可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习惯于在教师引导下理解记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但很多時候他们内心并不认同相关知识内容,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平时开展教学工作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融合学科知识的生活表演活动,以加速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认可,优化教学效果。
例如,带领学生学习《社会生活讲道德》这一课知识的课堂上,我就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定的生活表演活动。具体而言,我先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系列生活主题情境,如,在城市街道上,一个环卫工人忙碌地清扫着街道,同学甲从其旁边经过,顺便就将手里的垃圾扔在了地上,而环卫工人则只能无奈地再次进行清扫,与此同时,同学乙看到马路上散落的易拉罐的时候,主动上前将它们捡起来扔到了垃圾桶里,减轻了环卫工人的负担等等,接着就鼓励班级学生自由结组,并选择其中一个情境,以分角色进行表演实践。在此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践行相关思想道德理念的同时深化相关认知,同时还可以自然而然地产生生活联想,进而快速认可学科知识,实现学习目标。
四、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推动学生践行道德与法治优秀理念
大多情况下,初中阶段学生只将道德与法治当作一般学科进行学习,其主要学习目的也是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然而这样的做法并不符合本学科最终教学目标要求,不利于学生素质提升。因此,实际工作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有必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相应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给予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有效推动学生践行道德与法治优秀理念。
例如,带领学生完成《积极奉献社会》这一课所有课堂教学任务之后,考虑到大多学生都积累了一定量的学科知识,但是在实际行为表现方面还有所欠缺,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参与了相关的实践活动。星期天的时候,在上午时间,我带领班级学生走向街道,鼓励学生们利用手中的袋子、夹子、铲子等工具捡拾道路两旁绿化带中的各种垃圾,清除街上乱贴的小广告等;下午的时候,我带领他们去看望了当地的孤寡老人,帮助他们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衣服、整理屋子等。在此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对课上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一步的理解,且在实际践行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因而自身实际行为自然也得以明显优化。
总之,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活动教学法逐渐推广开来,因而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都开始借此方法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教师们就需要针对性加强活动教学法应用研究活动,优化具体教学措施,最终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推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达到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1]兰秋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教学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105-106.
[2]董甜甜.活动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