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小学要想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安身立命,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寻找自己在教育市场中的优势。因此,学校能否生存与发展最终取决于自身能否适应激烈的竞争现实,是否拥有能发挥关键性作用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中小学 核心竞争力 团队精神
一、学校竞争的必然性
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普及,就学机会不断增加,家长对学校教育期望也越来越高,选择优秀学校的愿望更趋强烈,学校与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关系进一步发生变化,学生及家长更是掌握了主动权,将学校推向“商品”的地位,接受他们的挑选,经受生存考验。事实上,学校之间的合理竞争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竞争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法则同样适用于学校,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按竞争规律办事,提高竞争应对能力。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与哈默等人在发表的著作《企业核心能力》中,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学校引进这个概念的时候,就必须结合学校的性质和特点,并合理吸收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的有关成果,构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认为,学校核心竞争力是指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可以为学校赢得相对优势的一系列能力的整合,使各种能力的能量形成1 1>2的效应,赢得持续的相对优势。我们以一些传统的、公认的学校能力因素为基础,致力于精神层面的团队精神作为学校竞争的核心,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新颖的分析视角。
1.团队精神在学校竞争力中的核心地位
团队精神的培养是核心竞争力构建的灵魂,优秀的团队精神不仅可以提高成员的忠诚度,而且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及成员对团队任务全心全意的服务,从而使团队成员充分发挥潜能,使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最大化。因此,重视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团队精神是为完成共同目标而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团结协作的意愿和作风。它是共同理想、愿望、信念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团队长期积淀、凝聚和升华而成的集体魂魄和文化内核。①
2.团队精神的作用
(1)目标导向功能。
目标对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培养团队精神,就是使团队中的成员树立共同的工作目标,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调动其积极性。但是对于目标的设定应注意:首先,目标要恰当合理,要难易适中,并且要具有现实意义,让教师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其次,既要考虑组织目标、个人目标的协调一致,又要考虑教师个人目标的差异性。在确保学校目标能够达到统一的前提下,根据教师个人性别、思想观念、成熟度、需要、人生观、价值观、能力、性格等方面的不同而对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目标。最后,目标的反馈也同样重要。及时的反馈不仅有助于教职工了解其工作的进展,而且有助于他们发现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薄弱环节,以便及时制定对策,予以纠正。
(2)凝聚功能。
团队精神本身就是一种群体凝聚力的狭义体现。群体凝聚力是指成员在群体内团结活动和拒绝离开群体的一种吸引力,也是团队成员对群体的一种向心力。群体凝聚力越强,成员对团队越忠诚,就越能遵守群体规范。②教师团队的凝聚力是以共同的目标为基础的,如果目标明确且具有现实意义并广泛为群体成员所自愿接受,那么这个群体就有较高的凝聚力。反之,如果一个群体的目标不明确、不现实,甚至不为群体成员所认同,这样的团体则难有较高的凝聚力。当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保持一致,教师就容易对学校产生更多的信任,工作士气自然会提高,凝聚力就能更深刻地体现出来。
(3)激励功能。
激励是激发、鼓励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教师团队中的激励则是学校的管理者针对员工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有计划地采取措施对员工施加刺激,保持员工持续努力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员工的工作状态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在教师团体中,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有:激励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团体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激励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的一致;有效的教师激励可以使教师对团体任务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并主动调整自己的目标,使之与团队目标相一致,自觉维护团队的利益,主动为团队的组织发展献计出力;激励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教师在团队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良性竞争的友好氛围。
(4)控制功能。
教师团体中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同样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教师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教师的行为,转向控制职工的意识;由控制职工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二、中小学教师团队精神的塑造
重视构建教师团队,加强教师的合作意识,是中小学校重塑教师团队精神的一条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师团队协同作战的优势,把学校、教师团队和教师个人的发展融为一体,这样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既能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又能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最终可以促进学校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
1.树立共同教育理想
理想就是奋斗目标。教师需要教育理想。教育理想是指导教师教育行为的精神追求,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有效的团队具有共同的、积极的且有意义的目标,它能够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提供动力,让团队成员心甘情愿为它贡献力量。因此了解团队成员的期望和追求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还要通过设立共同目标有意识引导大家的共同意识。这就需要用共同的教育理想来引领教师队伍的团队精神。
2.改革中学教师的激励机制
构建教师团队的目的在于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要求教师做好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激发其投身教学的热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对教师实施团队激励,必须达到以下几个要求:团队中的每个教师都应该被激励到,处于被高度激励的状态;鼓励团队合作;具有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具有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③
(1)提高教师自我激励水平。
自我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自己。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对自己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进行适当的自我激励,维持工作的热情和活力。如何更好地自我激励呢?首先,要敢于肯定自己,学会“自我欣赏”,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对于工作中的收获,无论他人是否给予认可和鼓励,自己也要敢于肯定自己。其次,对于工作中的失误,要学会正确归因。适当归因可以减少挫败感,同时也会使教师对今后的工作拥有更强的动力,激发教师努力改善自身的工作行为。不适当的归因会使教师陷入自卑情绪,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这都可能对教师未来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最后,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成就,避免以一种嫉贤妒能的心态去看待别人,阻碍自己的进步和发展,看到他人的成就,学习他们的优点,努力改善和提高自己。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工作,才能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成就。
(2)鼓励协同合作,努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合作是团队的核心,没有合作,团体精神的长久性是没有保障的。教师合作是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基础,而开展的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互助合作活动。营造良好的团队协作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团队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团队能量的最大限度发挥,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团队中的教师应当对学生和工作充满高度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对教育事业无怨无悔地付出。这样工作积极性的提高直接带来团队整体激励水平的增强,提高团队的工作绩效,同时也留住优秀教师,并且提高成为优秀团队的可能性。
(3)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
工作群体的绩效并不是群体成员个人绩效的简单相加。如果群体成员齐心协力、互相配合、协同行动,群体的工作绩效就会大大超过个人绩效的总和。这就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反之,如果群体成员之间钩心斗角、相互猜忌、相互拆台,则群体的工作绩效会大大低于群体中个人绩效的总和。绩效考核是用科学的、系统理论的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个体和团队的行为和结果进行评估。对工作群体进行适当的绩效考核可以促进群体到团队的转化,同时成功的、高绩效的工作团队需要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绩效考核。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使收益分配体现出公平,多劳多得。对团队中表现优秀的教师要多给予奖励,这样才会激励优秀者在下一次团队工作中更加努力工作。
(4)构建良好的团队文化。
良好的团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激励,这种作用不是浅表层次的,而是深层次的影响。文化是一种软环境,所营造的团结、向上、诚信的价值评价体系,有利于团队激励水平的增强。在一个团队中,文化和激励是两种性质不同、相互交叉的组织力量,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从不同的方面推动团队目标的实现。在一个团队中,每个教师都会不由自主地把个体价值观逐渐融会到团队文化中。团队文化没有严格的契约形式来规定每个教师成员的动作,但对团队所有成员能够构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使大家在工作中达到默契,协调一致。文化通过构筑共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来激励团队成员努力合作,充分体现它的激励作用。
一个学校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硬件与软件的实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教师更应该精诚合作,竭尽全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奉献力量,因此,教师团队内部的精神面貌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相互尊重、相互友爱、互助互利的氛围中,才能打造出更为出色的教师团队,为广大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注释:
①梁东荣.论中小学教师团队精神的重塑[J].当代教育科学,2005,(3):44.
②于瑮,宋凤宁,宋书文著.教育组织行为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第1版):219.
③夏侃,周静珍.高校教师的团队激励研究.高校园地,2006.11.
参考文献:
[1]王继华.文化战略是学校科学发展的核心力[J].哈尔滨:教育文化论坛,2010.6.
[2]胡永新.中小学核心竞争力初论[J].江西教育科研,2005.11.
[3]陈建新.中小学教师团队合作精神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
[4]赵湘萍.论教师的团队精神在教育中的地位[J].科技信息.
[5]于瑮,宋凤宁,宋书文著.教育组织行为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第1版).
[6]梁东荣.论中小学教师团队精神的重塑[J].当代教育科学,2005,(3):44.
[7]夏侃,周静珍.高校教师的团队激励研究.[J]高校园地,2006.11.
关键词: 中小学 核心竞争力 团队精神
一、学校竞争的必然性
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普及,就学机会不断增加,家长对学校教育期望也越来越高,选择优秀学校的愿望更趋强烈,学校与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关系进一步发生变化,学生及家长更是掌握了主动权,将学校推向“商品”的地位,接受他们的挑选,经受生存考验。事实上,学校之间的合理竞争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竞争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法则同样适用于学校,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按竞争规律办事,提高竞争应对能力。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与哈默等人在发表的著作《企业核心能力》中,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学校引进这个概念的时候,就必须结合学校的性质和特点,并合理吸收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的有关成果,构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认为,学校核心竞争力是指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可以为学校赢得相对优势的一系列能力的整合,使各种能力的能量形成1 1>2的效应,赢得持续的相对优势。我们以一些传统的、公认的学校能力因素为基础,致力于精神层面的团队精神作为学校竞争的核心,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新颖的分析视角。
1.团队精神在学校竞争力中的核心地位
团队精神的培养是核心竞争力构建的灵魂,优秀的团队精神不仅可以提高成员的忠诚度,而且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及成员对团队任务全心全意的服务,从而使团队成员充分发挥潜能,使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最大化。因此,重视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团队精神是为完成共同目标而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团结协作的意愿和作风。它是共同理想、愿望、信念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团队长期积淀、凝聚和升华而成的集体魂魄和文化内核。①
2.团队精神的作用
(1)目标导向功能。
目标对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培养团队精神,就是使团队中的成员树立共同的工作目标,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调动其积极性。但是对于目标的设定应注意:首先,目标要恰当合理,要难易适中,并且要具有现实意义,让教师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其次,既要考虑组织目标、个人目标的协调一致,又要考虑教师个人目标的差异性。在确保学校目标能够达到统一的前提下,根据教师个人性别、思想观念、成熟度、需要、人生观、价值观、能力、性格等方面的不同而对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目标。最后,目标的反馈也同样重要。及时的反馈不仅有助于教职工了解其工作的进展,而且有助于他们发现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薄弱环节,以便及时制定对策,予以纠正。
(2)凝聚功能。
团队精神本身就是一种群体凝聚力的狭义体现。群体凝聚力是指成员在群体内团结活动和拒绝离开群体的一种吸引力,也是团队成员对群体的一种向心力。群体凝聚力越强,成员对团队越忠诚,就越能遵守群体规范。②教师团队的凝聚力是以共同的目标为基础的,如果目标明确且具有现实意义并广泛为群体成员所自愿接受,那么这个群体就有较高的凝聚力。反之,如果一个群体的目标不明确、不现实,甚至不为群体成员所认同,这样的团体则难有较高的凝聚力。当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保持一致,教师就容易对学校产生更多的信任,工作士气自然会提高,凝聚力就能更深刻地体现出来。
(3)激励功能。
激励是激发、鼓励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教师团队中的激励则是学校的管理者针对员工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有计划地采取措施对员工施加刺激,保持员工持续努力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员工的工作状态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在教师团体中,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有:激励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团体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激励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的一致;有效的教师激励可以使教师对团体任务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并主动调整自己的目标,使之与团队目标相一致,自觉维护团队的利益,主动为团队的组织发展献计出力;激励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教师在团队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良性竞争的友好氛围。
(4)控制功能。
教师团体中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同样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教师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教师的行为,转向控制职工的意识;由控制职工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二、中小学教师团队精神的塑造
重视构建教师团队,加强教师的合作意识,是中小学校重塑教师团队精神的一条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师团队协同作战的优势,把学校、教师团队和教师个人的发展融为一体,这样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既能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又能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最终可以促进学校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
1.树立共同教育理想
理想就是奋斗目标。教师需要教育理想。教育理想是指导教师教育行为的精神追求,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有效的团队具有共同的、积极的且有意义的目标,它能够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提供动力,让团队成员心甘情愿为它贡献力量。因此了解团队成员的期望和追求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还要通过设立共同目标有意识引导大家的共同意识。这就需要用共同的教育理想来引领教师队伍的团队精神。
2.改革中学教师的激励机制
构建教师团队的目的在于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要求教师做好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激发其投身教学的热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对教师实施团队激励,必须达到以下几个要求:团队中的每个教师都应该被激励到,处于被高度激励的状态;鼓励团队合作;具有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具有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③
(1)提高教师自我激励水平。
自我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自己。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对自己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进行适当的自我激励,维持工作的热情和活力。如何更好地自我激励呢?首先,要敢于肯定自己,学会“自我欣赏”,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对于工作中的收获,无论他人是否给予认可和鼓励,自己也要敢于肯定自己。其次,对于工作中的失误,要学会正确归因。适当归因可以减少挫败感,同时也会使教师对今后的工作拥有更强的动力,激发教师努力改善自身的工作行为。不适当的归因会使教师陷入自卑情绪,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这都可能对教师未来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最后,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成就,避免以一种嫉贤妒能的心态去看待别人,阻碍自己的进步和发展,看到他人的成就,学习他们的优点,努力改善和提高自己。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工作,才能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成就。
(2)鼓励协同合作,努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合作是团队的核心,没有合作,团体精神的长久性是没有保障的。教师合作是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基础,而开展的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互助合作活动。营造良好的团队协作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团队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团队能量的最大限度发挥,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团队中的教师应当对学生和工作充满高度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对教育事业无怨无悔地付出。这样工作积极性的提高直接带来团队整体激励水平的增强,提高团队的工作绩效,同时也留住优秀教师,并且提高成为优秀团队的可能性。
(3)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
工作群体的绩效并不是群体成员个人绩效的简单相加。如果群体成员齐心协力、互相配合、协同行动,群体的工作绩效就会大大超过个人绩效的总和。这就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反之,如果群体成员之间钩心斗角、相互猜忌、相互拆台,则群体的工作绩效会大大低于群体中个人绩效的总和。绩效考核是用科学的、系统理论的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个体和团队的行为和结果进行评估。对工作群体进行适当的绩效考核可以促进群体到团队的转化,同时成功的、高绩效的工作团队需要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绩效考核。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使收益分配体现出公平,多劳多得。对团队中表现优秀的教师要多给予奖励,这样才会激励优秀者在下一次团队工作中更加努力工作。
(4)构建良好的团队文化。
良好的团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激励,这种作用不是浅表层次的,而是深层次的影响。文化是一种软环境,所营造的团结、向上、诚信的价值评价体系,有利于团队激励水平的增强。在一个团队中,文化和激励是两种性质不同、相互交叉的组织力量,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从不同的方面推动团队目标的实现。在一个团队中,每个教师都会不由自主地把个体价值观逐渐融会到团队文化中。团队文化没有严格的契约形式来规定每个教师成员的动作,但对团队所有成员能够构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使大家在工作中达到默契,协调一致。文化通过构筑共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来激励团队成员努力合作,充分体现它的激励作用。
一个学校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硬件与软件的实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教师更应该精诚合作,竭尽全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奉献力量,因此,教师团队内部的精神面貌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相互尊重、相互友爱、互助互利的氛围中,才能打造出更为出色的教师团队,为广大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注释:
①梁东荣.论中小学教师团队精神的重塑[J].当代教育科学,2005,(3):44.
②于瑮,宋凤宁,宋书文著.教育组织行为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第1版):219.
③夏侃,周静珍.高校教师的团队激励研究.高校园地,2006.11.
参考文献:
[1]王继华.文化战略是学校科学发展的核心力[J].哈尔滨:教育文化论坛,2010.6.
[2]胡永新.中小学核心竞争力初论[J].江西教育科研,2005.11.
[3]陈建新.中小学教师团队合作精神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
[4]赵湘萍.论教师的团队精神在教育中的地位[J].科技信息.
[5]于瑮,宋凤宁,宋书文著.教育组织行为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第1版).
[6]梁东荣.论中小学教师团队精神的重塑[J].当代教育科学,2005,(3):44.
[7]夏侃,周静珍.高校教师的团队激励研究.[J]高校园地,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