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威尔克斯:一张照片中的日与夜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088392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蒂芬·威尔克斯(Stephen Wilkes)的“夜以继日”项目源自1996年他接拍《生活》杂志的一项任务,为导演Baz Luhrmann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电影拍摄演职人员。他被要求制作一张折叠插页式照片,但当他抵达位于墨西哥的片场时,他面对的却是一个方形画幅场景。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拍摄多张照片,并制作一张蒙太奇拼贴照片,正如艺术家David Hockney自20世纪80年代初延续至今的做法。
  数码成像技术发展了13年的时间才追赶上Stephen想象力的步伐。Stephen用一张最终图像来呈现从白天到黑夜的这些影像变幻,为此,他要在一段时间内拍摄1200-2000张独立的照片。2009年,他为《纽约》杂志拍摄的纽约高线公园单幅作品如今已扩展为一个全球项目,并延伸至野生动物和动物保护领域。他最近出版了自己的新书,里面收录了近50张关于昼夜变幻的照片,同时也展示了他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流程。
  夜以继日项目源自什么?
  1996年,《生活》杂志邀请我创作一幅名为“大画面”的作品,向曾经的那些伟大摄影致敬。他们请我为Baz Luhrmann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电影拍照,两位主角Leonardo DiCaprio和Claire Danes也有参与。我是去墨西哥城进行拍摄,《生活》杂志要求我为全体演职人员制作占比3-4页的全景折叠插页照。当我抵达墨西哥城,却发现布景是方形构图,所以我需要想办法把方形构图变成全景。
  那时,David Hockney正在钻研他的照片拼贴系列。而我深受启发,因为我喜欢他移动相机记录下稍有不同的時刻,然后将它们拼贴在一起制造出一张照片的创意。我想我可以用这种技巧拍摄方形构图,并将它延展为水平全景式构图。
  我拍摄了250张全体演职人员的照片,在照片正中间,我让两位主角LeonardoDiCaprio和Claire Danes扮演成罗密欧与朱丽叶,让他们相拥在一起。
  经过一周的拼接,在完成这张作品时,我端详着它,照片中时间的变化第一次震撼了我,就是这种震撼让我萌生了此种想法。但直到13年后,当科技终于追赶上我的梦想时,我才能以一种无缝衔接的方式实现它。
  2009年,《纽约》杂志打电话跟我说:“我们想让你为纽约市新建的高线公园拍摄一张照片。”
  高线公园规模巨大,但你也能看到城市街道上流淌着人们的故事。我需要在吊架上拍摄,因为我想要拍得有人情味儿,但又想捕捉下场景的广度。
  白天,当人们在第十大道上闲逛吃饭的时候,这段午餐时光真的很迷人。但到了晚上,这里变得完全不同,而且还有点瘆人。昼夜的变化给人截然不同的能量。
  我和《纽约》杂志的图片总监JodyQuon通了电话。我说:“我有个疯狂的主意。如果我在一张照片里从南到北地表现一个场景的昼夜变幻,这怎么样?”她说:“那太棒了,你能做到吗?”我说:“我不知道,但我要试试看。”一切就是从这张照片开始的。拼接的灵感在1996年就已埋下,而拍摄昼夜变化是这次的灵感,我让两种创意交汇在一张照片中。
  自那以后,我花了10年时间来探索并扩展这一概念。本质上,我是在用静态照片探索时空的连续体。

  10多年来,你的设备和工作方式有变化吗?
  我的工作体系已经全面升级了,但相机系统和我开始拍照时相比变化不大,改变的只有数码后背。我早期的昼夜变幻照片是用5000万像素数码后背拍摄的。当时,那可是一笔3万美元的巨额购置。
  在早期,你无法使用5000万像素后背进行长时间曝光,能实现2秒钟的曝光都已经非常不错了。现在则有了很大改变,图像质量也有了巨大提升。最近一张昼夜变幻照片中,我试用了一个新款的1.5亿像素后背,我的图像质量也有了越来越大的提升。
  你现在用什么照相器材?
  我用的是专为数码相机设计的4×5(大画幅)全景相机。我使用高分辨率PhaseOne数码后背和镜头。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一直用最为传统的方式工作,做的一切都不是自动化的。对我来说,并不是架好一个5000万像素的相机,间歇性抓取图像,拍摄延时摄影就完事了。我每天手动调焦1200-2000次,在不移动相机的情况下对一个点进行高度聚焦。我基本上要见证整个过程,有时甚至长达36个小时。这是关于观看、捕捉以及标记你所看到的一切,这就是我的影像。这种拍摄方式和后期工作的结合,才得以实现昼夜交替的效果。其核心是最传统的摄影方式,但后期拼接是它不传统的地方。

  你是如何选择拍摄地点的?
  选址是循序渐进的。我们从纽约起步,然后去了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华盛顿等地,慢慢地,项目变成了整个美国。当世界各国的人们开始看到这些影像时,我们开始收到这样的来信,“来巴西拍摄昼夜的变幻吧!”或者“来英国伦敦拍摄昼与夜吧!”突然间,每个人都想让我在他们的城市进行拍摄。这时我意识到,这可能会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项目。
  经历了这些工作和事情之后,一切都变得不可思议起来。当你踏上旅程,这种奇特的视角将你与世界上的各种事物联系起来,当你见证世界各个地域发生着的不同事物,它留给了你一份伟大的赠礼,我真的深深为之触动。
  我相信,这些照片记录历史的方式是传统摄影无法做到的,因为我将这个地方完整的一天浓缩进一张照片。这个地方是怎样一幅光景,光线如何游走,人流如何辗转。
  在项目中,你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最大的挑战就是工作重点转移到野生动物时。当你拍摄城市的时候,会有人流和交通的起伏,这种特定的节奏是你几乎可以预料的,什么时间会很繁忙,什么时候能平息下来。
  当拍摄野生动物时,我得待在一个大约9米的掩体里,36个小时站着不动。或是我和助手在一个3平方米的房间里,不能点灯,也没有厕所。而且,也不能保证野生动物一定会出现。
  你如何知道照片收集得足够多了,能合成最终作品了呢?
  这都是基于我的直觉和本能。
  能说说你们的后期工作流程吗?
  在拍攝结束后,我会花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图片编辑工作。我在拍摄时会标记画面,我的眼睛还会随着时间变化关注具体时刻,但有些时刻还是会错过了,因为我根本就没看到。所以我可以通过后期编辑重新发现我的作品。
  然后,我和我的修图师一起进行编辑和后期工作,构建画面的主构图。主构图本质上就是时间如何平滑地流逝于其中的主要场景,我试着在照片中纳入尽可能少的元素。平均来讲,我会选择大约50个昼夜变幻的时刻,这些时刻被无缝衔接在一起,并分层放入主构图中。构建过程可能需要2-4个月的时间。
  一旦我们有了最终的文件,就用爱普生打印机把它打印出来。如果看得出人工痕迹,我就会重新编辑,直到看上去像一张无缝衔接的照片。这需要大量的工作。我有一个很棒的摄影助理团队,我和他们一起工作,多年来我一直锻炼他们帮我审核作品。我有很多双眼睛在看着这幅作品,这使我能够实现基本无拼接感的平滑效果。

  最终的作品会有多少动物个体?
  平均50个,但有时可能更多。在一些鸟的作品中,会有超过200只。这取决于我们有多少微观细节。观看我的作品,你会看到光线在画面中流转,阴影随之移动,会体验到巨大的层次感和纵深感。
  我发现一件事,光的颜色和人对时间的感知有直接的联系,这是我在这项工作中探索到的东西。实际上,在照片中我会通过光线颜色的变化让你感受到某些事物影响你对时间的感知。这是一个异常强大的利器。
  读者能在《夜以继日》摄影集里收获什么?
  这本书集结了我10年的作品,我非常自豪,尤其在印制方面。我觉得印刷好坏会直接影响观看的乐趣。我经历过36个小时只盯着一个地方看,就为了拍出一张照片,那时候我感受到一种极乐。大多数人看5个小时电视就会受不了,更别说盯着一个地方看18个小时或36个小时了。但我发现,观看和拍摄能带来一种乐趣。花些时间观看这本书,它会以你想象不到的方式回报你。
  希望这本摄影集能在潜意识层面影响读者,让读者开始更深入地观察每件事物。不仅在于昼夜的变化,而是读者开始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洞见。
  下一步你打算拍摄什么呢?
  我刚刚得到了一笔拨款,可以继续我的濒危物种研究工作。接下来的拍摄重点是加拿大的濒危物种和栖息地。
其他文献
01  夏初时,我参加过一场同学聚会。  倡议者是多年未见的中学同学,地点也选得很好,在市内一家高档酒店,聚会颇为豪华,最后二十个人吃了一万多块,全部由他一个人承担。  席间这些多年未见的中年人相谈甚欢,聊起那些年少轻狂的岁月个个眉飞色舞。  聚会快要结束的时侯,有同学提议说,下次我们再聚吧,到时我们大家轮流或AA,不能让老蒋一个人买单。  老蒋就是这次的筹划者,他是同学里面混得最好的一个,一家房
Makina 67摄于日本·京都·岚山,F22,1/2秒,富士160ns胶片扫描  主要规格 快门:Copal No. 0机械式镜间快门,1~1/500秒,F2.8~22 镜头:尼克尔80mm F2.8,4组6片,口径58毫米 胶片规格:120胶卷,6×7,10张 最近对焦距离:1米 对焦:黄斑对焦 测光:GPD,中央部重点测光, 联动范围EV3-18,SR44电池2个 尺寸:115×162×56
1  我第一次注意到墙上的那个斑点,大概是在今年的一月中旬。如果想要知道具体的时间,那就要回想一下当时我看见的东西。我还能够回忆起,炉子里明亮的、黄色的火光不停地映在我的书上;有三枝菊花插在壁炉上圆形的玻璃瓶里。哦,那时应该是冬天吧,因为我回忆起那时我们喝过了茶,我正在吸烟,无意中抬起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墙上的那个斑点。香烟的烟雾在面前飘动,我看了一眼那烧得红通通的炭块,脑子里又一次幻想着一面鲜红
外形设计思路不同  哈苏、富士两款中画幅相机的工业设计采取了完全相反的设计语言,无论是哈苏的北欧极简还是富士的日式实用主义,究竟各有怎样的特点?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就让我们互相伤害吧!  机身尺寸相差不大  哈苏X1D  从机身尺寸上看,哈苏X1D在正面尺寸上是要稍微略大一些,但也仅仅是略大一些,150×98mm的长和高要比富士GFX稍大一点点,但是两者的体积都小得让人吃惊,中画幅无反相机首次亮相
50mm焦段一直都是人像拍摄的一个重要焦段,而在众多的50mmF1.4光圈的产品中,蔡司Milvus 1.4/50绝对是其中画质最为出色的产品,我们也特邀摄影师对其进行体验试用。清晰度色彩均属上乘  平时拍摄人像比较多,50mm镜头也是必备的镜头之一。而这次试用的蔡司Milvus 1.4/50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支镜头采用手动合焦操作,但是由于阻尼相当顺畅,因此其手动合焦也非常迅速。给我留下印
年度图片拍卖排行榜摄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在拍卖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这两年,除了传统拍卖行,线上拍卖市场的优秀成绩也不容忽视。在此次拍卖盘点中,我们分别介绍了在世界顶级拍卖行和artnet线上拍卖两个不同平台销售排名靠前的摄影作品。  PART 1  老牌拍卖行图片价格TOP10  数据来源:佳上得、苏富比拍卖官网  NO.1/吉尔伯特和乔治  红色的早晨(地狱)  去年在摄影拍卖中拔得头筹
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  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迟到,这样的人长大了之后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祖逖闻鸡起舞,那才是志士奋励的榜样。  我们
2017年日本广告摄影大师上田羲彦来到中国新疆,用镜头记录了戈壁之上人与棉的奇迹,我们也有幸与他聊了聊他关于广告摄影的见解。  “照片中没有广告摄影中必要的明快感和美的要素。”对于年仅二十几岁,刚刚准备踏上广告摄影道路的上田羲彦来说,从广告制作人嘴里说出的这句话无疑是一盆冷水。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拍摄的决定,正如多年后他所说的:“我只会在自己心动的那一刻按下快门,如果这个瞬间感动了我
近期我们和JOBY一起发起的Vlog挑战赛中,很荣幸地邀请到几位短视频领域的达人导师担任评委。他們是谁?同样是拍视频,为何他们能赢得百万粉丝的热切追捧?
我们都知道,相机镜头的焦距与相机传感器尺寸对于拍摄视角的影响——换句话说,这两个因素会影响单次拍摄时能够“装下”的场景。  视角并不以长度进行测量,而是以角度为单位进行表示。以广角镜头为例,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广角镜头的视角非常广,而长焦镜头的视角则相对更窄。如果使用的是变焦镜头,拍摄的视角会随着镜头焦段的改变而改变。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移动自己位置的方法来达到类似变焦的效果,改变画面所容纳的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