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浙江省台州市2012届高三一模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衡量生活质量好坏有两个标准: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和自然相处的时间。
——西雅图的雪
我始终不放过两个最重要的标准,一是看有无健康的身体,二是看有无高尚的精神追求。
——网友微博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以“生活的质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延续了2011年浙江卷“材料+命题”的形式,既有新材料作文的丰富内涵,又有标题作文的直观表述,是真正意义上的“标题+炼意”的新标题作文。它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顺应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潮流。这道作文题直接而鲜明地介入生活、指向生活,引导考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每一个人都真实地生活着,面对生活,应该人人都有话可说。
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认清什么是“生活的质量”。生活的质量是指人们对社会需要满足程度的评价,这里包括劳动与休闲生活的满足程度,劳动与日常生活的舒适程度,饮食质量与获取食品的条件,服装质量与时髦程度,住房与环境质量,交往需求的满足程度,受教育的满足程度,社会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自身的创造性、社会参与积极性的发挥程度等等。生活的质量集中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不同人之间生活质量的差距正是体现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上。拥有高质量物质生活的人,并不代表其精神生活质量也高;反之,物质生活贫乏的人也会有极其富裕的精神生活。其次,要领会所供材料的含意。材料虽然只有两句话,却代表了对“生活质量”的两种理解:一是家庭与自然,二是健康与精神。为此,提升生活质量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此外,写作时不能仅仅停留于描述曾经或想象中的生活状态,而应该表现进行时的思考和感悟。如果写议论文,写作的重点应该是“感悟和联想”,但最好也应当落脚现实,回归自我心灵;如果写记叙文,也不能单纯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叙写旁人的生活,而必须将生动形象地演绎自己的“感悟和联想”。
【考场佳作】
生活的质量 吴佳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作为一个有灵性的人,就会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生活。生活,对于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每一个人对生活的质量也有不同的追求。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有妻儿相伴是小农社会最完美的生活。没有每天鱼肉锦衣,但求吃饱穿暖,那一份不受外人干扰不担心祸乱灾害的淡泊宁静就是最理想的生活。然而,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工业革命打破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喧嚣却带来了繁华,忙碌却带来了富裕,紧张却带来了充实,人类的生活质量因此提升,人类的生活水平因此提高。
何为质量?是物质的满足?抑或精神的享受?灯红酒绿中,物质丰富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却也空虚了人们的内心。因为物欲在心中膨胀,它让人们不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让人无日无夜地拼命工作,让人陷入赚钱与花钱的单调循环中不可自拔。房子越来越奢华,名牌将人包装得光鲜亮丽,然而这就是所谓的生活质量吗?在攀比财富,装裱外在的同时,人们付出了多少沉痛的代价。精神的空虚让人在这个繁忙世界中无所适从,张皇失措。
于是,有人放下了汲汲利禄的心,隐身于山林之中,徜徉于山水之间,徘徊于花草之间,那一种宁静让他们不再惊惧,不再为寻觅不到人生的真谛而不知所措。就像弘一法师,放下物欲,回归宁静,让心在自我精神追寻中得到满足,得到安定。享受自然的真切美好,徜徉在书中的博大世界,让心安定,让自己得到安定的满足,这就是最高的生活质量。
生活,在于让自己的心得到一种舒适的满足,这不是贪婪的满足,而是追寻到自己所能寄寓情感的处所的一种自得。就如漂泊在外的旅人终于回到家乡的欣慰,就如漂泊的心终于找到了归宿。
有一名贫穷但志向高远的普通工人张五一,自小双亲去世,学历浅,生活在最低微最平凡的世界中。然而他心怀梦想,他梦想成为全国首富。梦想让他不再平凡,他执著地投入于研制潜艇,这在周围的人看来简直就是做梦。然而他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在一次次失败后,他成功了,卖出了自制的第一艘潜艇,他还梦想着建成中国第一家民用潜艇公司。他目前的生活并不宽裕,然而他执著地追求梦想,他的生活质量就在他高尚的人生追求中得到提升,他的心在追梦与圆梦中得到满足。
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一种奋发努力的人生追求。自豪而满足,这就是生活的质量。
【点评】
这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开头提出问题,“每一个人对生活的质量也有不同的追求”,接着概述不同时代对不同生活质量的追求。文章的中间主体部分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重点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生活质量”,为使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作者还举了普通工人张五一的事例,论证真正的“生活质量”应该是“在高尚的人生追求中得到提升”,“在追梦与圆梦中得到满足”。结尾部分照应开头,同时回扣标题,点明主旨,简洁而精炼。全文思路开阔,谈古论今,叙议结合,恰到好处,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
生活的质量 王昕瑜
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海德格尔
自东晋陶渊明作《桃花源记》以来,中国人便将桃花源当做一个最理想的栖居之地,那里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而在物欲横流、喧嚣而浮躁的现代,除了想象这样的世外桃源外,我们是否还应赋予生活一些更高的追求,来增加生活的质量?
拿破仑曾说,他一生拥有过无上的权力、荣耀和金钱,却从未过过一天快乐的日子。尘世中,芸芸众生为了功名利禄而奔波,以为通过财富便能使生活变得美好,却忽视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散步郊野的闲适,以及强身健体的重要。物质的充裕最多不过是生活的表层,它像一个包装精美的纸盒,外表华丽,而用手指轻轻一戳便破。我们只有在盒子里装上爱与希望,装上高尚的精神追求,才能增加它的重量和质量,才使它成为一份人生中真正的大礼。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刘禹锡的《陋室铭》能够成为千古绝唱,不是因为他所居住的房屋简陋,而是因为他在清贫的环境中仍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安贫乐道,不随波逐流;洁身自好,不阿谀媚俗。这样一个心灵纯净的人,才能在陋室中看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美好景致,才能享受到生活的无穷乐趣。他用他芬芳似花的美好品德与精神追求,提高了他的生活质量,也成了千百年来人们竞相效仿的榜样。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沈从文的《边城》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在那个湘西的小城中,人们过着田园牧歌般的生活。风景如画,人性自然淳朴。在功利当头的今天,我们不禁向往那边城中的生活。与自然亲近,拥有健康的身体,有着善良质朴的精神。富贵如浮云,只有内心充满美好的精神追求,生活才会变得有质量,也才能使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在卧龙冈上仍心系天下,袁隆平数十年来一直在田间默默无闻地劳作,还有那边远地区的支教老师,他们不计报酬,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爱与汗水……他们以行动,诠释着生活的真谛;他们以高尚的精神追求,提升着生活的质量。
生活的质量,在于寻找,不在于坐享;生活的质量,在于发现,不在于给予;生活的质量,在于自然,不在于矫饰。当你用心拥抱这个世界,当你用心对待这个世界里的每一个人,当你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那你就拥有了真正的生活的质量。
【点评】
这是一篇非常成功的议论性散文,写得纯粹而富有美感。作者从海德格尔的名句切入,并把它作为题记,既拎起全文,又鲜明地突出主旨。开篇以《桃花源记》,提出论题,接着以拿破仑的事例阐述高尚的精神追求对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性,然后从刘禹锡的《陋室铭》和沈从文的《边城》引出对美好生活境界的追求,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而诸葛亮和袁隆平两个例子,则从古今两个视角论证了提升生活质量的价值。最后,以排比句的形式结尾,不但气势磅礴,对比强烈,更是表明坚定的信念,生动有力地彰显了文章的主题。
作文素材
痴呆老人:被遗忘在时光里?
早上8点左右,合肥包河苑老年公寓痴呆老人中心,81岁的吴家英像往常一样站在窗户跟前,隔着栅栏向外眺望,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将老人佝偻的身影投在地上,拉得很长。
每天天一放亮,吴家英老人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的被子和所有生活用品打包,放在门口,之后就不断朝窗户外张望,看看儿子有没有来。每次护工想将她的行李放回去,她都会出来阻拦,用模糊的口音说:“儿子就来了,开车子接我回去。”直到天黑也不见儿子的身影,她才会生气地说:“肯定又喝酒去了。”每天如此。
与吴家英老人不同,88岁的冯贤兰老人早晨起来则喜欢将自己的床铺乱翻一遍,然后在走廊上转悠,并用模糊的语言嘟哝着。偶尔也会跑到别的老人房间,将别人的床铺弄乱,还常常用自己的围裙将别人的东西拿到自己房间。生气的时候,她还会用拐杖敲门,或者举起拐杖吓唬别人。几天前,一条拐杖刚被她“折腾”断裂。
在吴家英老人朝窗户外张望的同时,另外几个老人则安静地坐在走廊凳子上,几乎没有表情。他们彼此之间绝少交流,偶尔讲几句话,旁人也听不懂。
66岁的张义兰是痴呆老人中心年纪较轻的老人,她很安静,偶尔会突然站起来,帮助其他老人扣上没有扣好的扣子,偶有年轻人去,她也会帮忙拉上人家没有拉好的拉链,然后突然瘪起嘴伏在地上哭泣起来。直到护工将她拉起来,从房间里拿来零食给她吃,她才止住眼泪。护工说,她可能又在想儿子了。
素材解读:在老年痴呆中心看到的老人,有时会哭,有时会笑,有时会发呆,有时会尿床,他们形若孩童。我们常常期望自己返老还童,而当这一天真到来时,却是那么凄凉。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速,老年痴呆症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加强对老年痴呆症的研究及治疗、唤醒更多人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关注,显得极为迫切。
适用话题:孝心;养老;老人化社会;疾病;天伦之乐……
(供稿人:刘京平)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衡量生活质量好坏有两个标准: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和自然相处的时间。
——西雅图的雪
我始终不放过两个最重要的标准,一是看有无健康的身体,二是看有无高尚的精神追求。
——网友微博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以“生活的质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延续了2011年浙江卷“材料+命题”的形式,既有新材料作文的丰富内涵,又有标题作文的直观表述,是真正意义上的“标题+炼意”的新标题作文。它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顺应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潮流。这道作文题直接而鲜明地介入生活、指向生活,引导考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每一个人都真实地生活着,面对生活,应该人人都有话可说。
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认清什么是“生活的质量”。生活的质量是指人们对社会需要满足程度的评价,这里包括劳动与休闲生活的满足程度,劳动与日常生活的舒适程度,饮食质量与获取食品的条件,服装质量与时髦程度,住房与环境质量,交往需求的满足程度,受教育的满足程度,社会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自身的创造性、社会参与积极性的发挥程度等等。生活的质量集中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不同人之间生活质量的差距正是体现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上。拥有高质量物质生活的人,并不代表其精神生活质量也高;反之,物质生活贫乏的人也会有极其富裕的精神生活。其次,要领会所供材料的含意。材料虽然只有两句话,却代表了对“生活质量”的两种理解:一是家庭与自然,二是健康与精神。为此,提升生活质量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此外,写作时不能仅仅停留于描述曾经或想象中的生活状态,而应该表现进行时的思考和感悟。如果写议论文,写作的重点应该是“感悟和联想”,但最好也应当落脚现实,回归自我心灵;如果写记叙文,也不能单纯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叙写旁人的生活,而必须将生动形象地演绎自己的“感悟和联想”。
【考场佳作】
生活的质量 吴佳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作为一个有灵性的人,就会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生活。生活,对于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每一个人对生活的质量也有不同的追求。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有妻儿相伴是小农社会最完美的生活。没有每天鱼肉锦衣,但求吃饱穿暖,那一份不受外人干扰不担心祸乱灾害的淡泊宁静就是最理想的生活。然而,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工业革命打破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喧嚣却带来了繁华,忙碌却带来了富裕,紧张却带来了充实,人类的生活质量因此提升,人类的生活水平因此提高。
何为质量?是物质的满足?抑或精神的享受?灯红酒绿中,物质丰富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却也空虚了人们的内心。因为物欲在心中膨胀,它让人们不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让人无日无夜地拼命工作,让人陷入赚钱与花钱的单调循环中不可自拔。房子越来越奢华,名牌将人包装得光鲜亮丽,然而这就是所谓的生活质量吗?在攀比财富,装裱外在的同时,人们付出了多少沉痛的代价。精神的空虚让人在这个繁忙世界中无所适从,张皇失措。
于是,有人放下了汲汲利禄的心,隐身于山林之中,徜徉于山水之间,徘徊于花草之间,那一种宁静让他们不再惊惧,不再为寻觅不到人生的真谛而不知所措。就像弘一法师,放下物欲,回归宁静,让心在自我精神追寻中得到满足,得到安定。享受自然的真切美好,徜徉在书中的博大世界,让心安定,让自己得到安定的满足,这就是最高的生活质量。
生活,在于让自己的心得到一种舒适的满足,这不是贪婪的满足,而是追寻到自己所能寄寓情感的处所的一种自得。就如漂泊在外的旅人终于回到家乡的欣慰,就如漂泊的心终于找到了归宿。
有一名贫穷但志向高远的普通工人张五一,自小双亲去世,学历浅,生活在最低微最平凡的世界中。然而他心怀梦想,他梦想成为全国首富。梦想让他不再平凡,他执著地投入于研制潜艇,这在周围的人看来简直就是做梦。然而他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在一次次失败后,他成功了,卖出了自制的第一艘潜艇,他还梦想着建成中国第一家民用潜艇公司。他目前的生活并不宽裕,然而他执著地追求梦想,他的生活质量就在他高尚的人生追求中得到提升,他的心在追梦与圆梦中得到满足。
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一种奋发努力的人生追求。自豪而满足,这就是生活的质量。
【点评】
这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开头提出问题,“每一个人对生活的质量也有不同的追求”,接着概述不同时代对不同生活质量的追求。文章的中间主体部分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重点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生活质量”,为使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作者还举了普通工人张五一的事例,论证真正的“生活质量”应该是“在高尚的人生追求中得到提升”,“在追梦与圆梦中得到满足”。结尾部分照应开头,同时回扣标题,点明主旨,简洁而精炼。全文思路开阔,谈古论今,叙议结合,恰到好处,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
生活的质量 王昕瑜
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海德格尔
自东晋陶渊明作《桃花源记》以来,中国人便将桃花源当做一个最理想的栖居之地,那里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而在物欲横流、喧嚣而浮躁的现代,除了想象这样的世外桃源外,我们是否还应赋予生活一些更高的追求,来增加生活的质量?
拿破仑曾说,他一生拥有过无上的权力、荣耀和金钱,却从未过过一天快乐的日子。尘世中,芸芸众生为了功名利禄而奔波,以为通过财富便能使生活变得美好,却忽视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散步郊野的闲适,以及强身健体的重要。物质的充裕最多不过是生活的表层,它像一个包装精美的纸盒,外表华丽,而用手指轻轻一戳便破。我们只有在盒子里装上爱与希望,装上高尚的精神追求,才能增加它的重量和质量,才使它成为一份人生中真正的大礼。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刘禹锡的《陋室铭》能够成为千古绝唱,不是因为他所居住的房屋简陋,而是因为他在清贫的环境中仍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安贫乐道,不随波逐流;洁身自好,不阿谀媚俗。这样一个心灵纯净的人,才能在陋室中看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美好景致,才能享受到生活的无穷乐趣。他用他芬芳似花的美好品德与精神追求,提高了他的生活质量,也成了千百年来人们竞相效仿的榜样。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沈从文的《边城》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在那个湘西的小城中,人们过着田园牧歌般的生活。风景如画,人性自然淳朴。在功利当头的今天,我们不禁向往那边城中的生活。与自然亲近,拥有健康的身体,有着善良质朴的精神。富贵如浮云,只有内心充满美好的精神追求,生活才会变得有质量,也才能使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在卧龙冈上仍心系天下,袁隆平数十年来一直在田间默默无闻地劳作,还有那边远地区的支教老师,他们不计报酬,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爱与汗水……他们以行动,诠释着生活的真谛;他们以高尚的精神追求,提升着生活的质量。
生活的质量,在于寻找,不在于坐享;生活的质量,在于发现,不在于给予;生活的质量,在于自然,不在于矫饰。当你用心拥抱这个世界,当你用心对待这个世界里的每一个人,当你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那你就拥有了真正的生活的质量。
【点评】
这是一篇非常成功的议论性散文,写得纯粹而富有美感。作者从海德格尔的名句切入,并把它作为题记,既拎起全文,又鲜明地突出主旨。开篇以《桃花源记》,提出论题,接着以拿破仑的事例阐述高尚的精神追求对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性,然后从刘禹锡的《陋室铭》和沈从文的《边城》引出对美好生活境界的追求,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而诸葛亮和袁隆平两个例子,则从古今两个视角论证了提升生活质量的价值。最后,以排比句的形式结尾,不但气势磅礴,对比强烈,更是表明坚定的信念,生动有力地彰显了文章的主题。
作文素材
痴呆老人:被遗忘在时光里?
早上8点左右,合肥包河苑老年公寓痴呆老人中心,81岁的吴家英像往常一样站在窗户跟前,隔着栅栏向外眺望,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将老人佝偻的身影投在地上,拉得很长。
每天天一放亮,吴家英老人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的被子和所有生活用品打包,放在门口,之后就不断朝窗户外张望,看看儿子有没有来。每次护工想将她的行李放回去,她都会出来阻拦,用模糊的口音说:“儿子就来了,开车子接我回去。”直到天黑也不见儿子的身影,她才会生气地说:“肯定又喝酒去了。”每天如此。
与吴家英老人不同,88岁的冯贤兰老人早晨起来则喜欢将自己的床铺乱翻一遍,然后在走廊上转悠,并用模糊的语言嘟哝着。偶尔也会跑到别的老人房间,将别人的床铺弄乱,还常常用自己的围裙将别人的东西拿到自己房间。生气的时候,她还会用拐杖敲门,或者举起拐杖吓唬别人。几天前,一条拐杖刚被她“折腾”断裂。
在吴家英老人朝窗户外张望的同时,另外几个老人则安静地坐在走廊凳子上,几乎没有表情。他们彼此之间绝少交流,偶尔讲几句话,旁人也听不懂。
66岁的张义兰是痴呆老人中心年纪较轻的老人,她很安静,偶尔会突然站起来,帮助其他老人扣上没有扣好的扣子,偶有年轻人去,她也会帮忙拉上人家没有拉好的拉链,然后突然瘪起嘴伏在地上哭泣起来。直到护工将她拉起来,从房间里拿来零食给她吃,她才止住眼泪。护工说,她可能又在想儿子了。
素材解读:在老年痴呆中心看到的老人,有时会哭,有时会笑,有时会发呆,有时会尿床,他们形若孩童。我们常常期望自己返老还童,而当这一天真到来时,却是那么凄凉。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速,老年痴呆症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加强对老年痴呆症的研究及治疗、唤醒更多人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关注,显得极为迫切。
适用话题:孝心;养老;老人化社会;疾病;天伦之乐……
(供稿人:刘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