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们靠什么控制全球

来源 :中国民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ng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者靠解读央行的思路和行动来开展投资,这种事情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但现在这种依赖性已达到了空前荒谬的程度。大量文献证明人们倾向于听从权威,特别是在危机时刻。这或许从心理学角度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最近,有一件事情令人惊奇不已。并不是市场的不断波动,而是央行官员们对于促成这种波动所做出的贡献。央行的每一场记者会、每一份声明和每一条媒体吹风,都会被外界抢先加以解读和再解读,而且一切都是即刻进行的,经常在短短几秒钟之内。投资者靠解读央行的思路和行动来开展投资,这种事情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但现在这种依赖性已达到了空前荒谬的程度。
  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答案显而易见,中央银行通过量化宽松和零利率等政策手段操控金融市场走势。可是我怀疑这其中还有更深层的问题,或许从心理学角度可以发现一些端倪。比如,大量文献证明人们倾向于听从权威,特别是在危机时刻,这至少可以解释投资者对中央银行的某些行为。
  占卜美联储
  美联储会减缓刺激政策吗?这是在过去几个月里,投资者们一直关切的一大问题。首先,《华
  尔街日报》放出消息称,美联储已经为放缓新一轮的量化宽松制定好战略。紧接着第二天,该报又发文证实这一消息。消息一出,美联储的各个官员纷纷表态,有一些表示要停止量化宽松,有些则呼吁要继续实施。而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会议记录,是否能告诉我们更多的线索?
  我们首先来看看记录中的一些重要段落:
  “许多与会者表示愿意最早在6 月份会议时下调资产购买力的想法,如果在六月会议期间市场收到该经济信息,将表现出持续强劲的增长态势。可是,对于需要什么样的证据,以及可能的结果,与会者的看法并不一致。一位与会者提议立即减少资产购买强度,而另一位则认为要增加货币宽松政策,而大多数人认为公开市场委员会应准备好调节资产购买力上升或下降的速度。
  整体而言, 与会者仍然预计通胀率将在中期内向2% 的目标水平靠近。然而,一些与会者表达了对通胀率低于委员会设定目标的担忧,并强调需要密切关注未来的物价变化情况,少数几位与会者认为,当通胀率进一步下滑的话,可能需要另外的货币政策予以帮助。还有人指出,即使没有进一步的通货紧缩政策,持续的低通胀也可能会对经济复苏构成威胁,比如增加债务负担。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一头雾水?这是肯定的,因为市场正是如此。首先,标普500 指数在这份纪要公布后一开始先是上扬,然后又掉头向下。投资者们逐渐清楚,这份声明几乎没有什么新消息。从本质上来说,美联储的工作就是见机行事。当经济形势得到改善,它就会缩减刺激的规模;如果经济状况依旧低迷,就会持续目前的刺激政策。
  但这并不妨碍那些有倾向性的评论人士用这份会议纪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看涨派强调,美国经济正在逐步好转,尽管可能会缩减量化宽松,但这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看跌派则表示,美国经济正表现出减速的迹象,所以美联储没理由削减刺激政策。换言之,这份会议记录适合各方的观点,但也不支持任何观点,因为可以对它做各种解读。
  说到对会议纪要的反应,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首先,这反映出美联储对金融市场有超乎寻常的巨大影响力。美联储能有这种影响力令人难以置信,伯南克的前任——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就因为在任期间造成信贷泡沫而名誉扫地。即使在伯南克掌权后,央行对于即将发生的信贷泡沫还毫不知情,但伯南克和美联储的声誉,反而有增无减。
  其次,投资者对美联储的迷恋是否干扰了他们对于更重要事务的关注?我们来看看美国利率正常化的潜在影响。目前美国政府债务的利息大约占GDP 的1.5%。按照15.7 万亿美元的GDP 计算,所支付的利息大约是2,350 亿美元。
  如果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目前将近2% 的水平向长期平均水平6.6% 靠拢的话,政府债务的利息负担就会成倍增加。美国为此可能要在现有基础上额外再承担5,000 亿美元甚至更多的国债利息,这巨大的利息将抵消2% 的GDP 增长,或许如果经济形势得以改善,美国经济增速有可能上升至3%。
  如果你不太理解这些潜在的利息负担意味着什么,那么可以将不久前美国宣布的所谓850 亿美元“自动减支”计划拿来比较一下。两者相比,这850 亿美元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如果美国政府要承担更多债务利息支出的话,那么便很有可能会加大削减政府开支的力度。而且这一切还只是以国债收益率不会大幅超过长期平均水平为前提。
  难道伯南克真的让这种情况发生吗?或许不会,特别是通过量化宽松形成通胀,就可以更轻松地减少债务和利息的方式。
  疯狂的日本社会
  如果说美联储是超级英雄的话,那么日本央行就刚好相反。如果投资者会追踪美联储的一举一动,那么他们对日本央行也是如此,甚至到了可笑的程度。
  事情的背景是这样的,日本新政府今年3 月在央行安插了一位行长,黑田东彦。他的任务就是印制大把的钞票来购买债券和股票,以提振日本经济并结束长达15 年的通货紧缩。
  日本政府的这一做法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日本股市因此上涨了近40%,而今年的日元累计贬值了18%。日本的刺激政策才刚刚开始,成功与否大家都未可知。
  然而,市场的良好表现在上一周却发生了大逆转。5 月22日,黑田东彦针对日本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表示,收益率上升应被视作一种经济状况的改善。可问题是,他之前曾表示,日本央行的目标是要将利率降至更低水平。于是,他的这番发言导致东证指数当日重挫6.9%,创下两年来的最大跌幅。而国债收益率当天盘中的振幅多达17.5 个基点,并一度上探一年的高点1%。
  第二天,日本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上扬。于是黑田东彦讲话说,政府已经宣布已实施足够的刺激政策,但他承认需要与市场增强沟通。股市在他讲话期间发生剧烈震荡,讲话结束后,上涨了6%,但收盘时只剩下一点点涨幅。   其中的问题在于,投资者一直完全地相信黑田有能力扭转经济,然而这种信任现在遭到了质疑。而疑点就是,为何投资者从一开始就这样信赖他?
  另外,投资者紧盯着日本央行的一举一动,这或许就意味着那些更相干的问题被忽视了。例如,如果日本央行成功实现了将通胀率推升至2% 的目标,那么就意味着利率也将上升。由于日本政府目前担负的国债利息已经占到其财政收入的25%,因此利率上升会成为一场灾难。如果日本央行没能实现通胀目标,那么巨大的政府债务就会越滚越多,最终可能会引起市场的烦感。这看上去就像是个“双输”的局面,如果真发生这种情况,日本央行无论做什么都不重要了。
  投资者央行痴迷心态的五大心理倾向
  那么,投资者对央行迷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目前,中央银行对债市和股市的直接干预,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超过了近年来的任何时候。毫无疑问,这给投资者出了不小难题。正常的市场运行不再正常。为了预期市场动向,投资者还要扮演政治家的角色。
  但是,还有其他原因吗?我前面说过可能是有的。投资者可能会借助那些古老的心理倾向来试图应对新的环境。
  当然,心理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即广为人知的行为金融学(behavioural finance),其实并非新事物。虽然这是一个还在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但它承认这样一条,即大多数投资者在市场中都是很不理性的。
  总之,以下是可能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投资者最近这种央行痴迷心态的五大心理倾向:1. 服从权威。有多项研究显示,人们会服从权威,尤其是在极端危机下。1963 年,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Milgram)组织了这一现象最著名的实验。当时实验的背景是在刚刚二战结束后,许多人想知道,普通人在怎样的情况下才会犯下严重的罪行。于是,米尔格拉姆设法在一个实验室进行了这场实验,以观察人们在权威的命令下去伤害另一个人时,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从结果看,这种服从性是令人震惊的。虽然这是个极端例子,但投资者可以从中懂得,许多人常常会按照权威的命令去行动,无论是公然还是暗地里地去做。
  2. 从众性,又叫做羊群原理。这个领域最有名的研究是上世纪50 年代由所罗门·阿希Solomon Asch)进行的,它展示了人们会否认自己亲眼所见的证据而附和他人的想法。这项研究说明,集体对于个人决定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3. 合群性。根据从众原理可以推断出,人们会更强烈地想要顺应跟自己身处相同集体中的人。如果你是个经济学家,那么更有可能认同其他经济学家的思想和行为。
  4. 文化顺从性。在集体主义的文化下长大的人,尤其在亚洲,他们的行为更有从众性。因为这里的地域文化,不顺从的人就会被视为异类。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平均从众率达到25% 至58%。相比之下,在个人主义文化中,这个数字是14% 至39%。
  5. 遵守社会规范。即便其他人不在我们周围,也会影响到我们。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Cialdini)的研究显示,“其他人在相同情况下会怎么做?”这个想法对大部分人都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在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例如,我们在决定是否该买股票时,就经常受到社会观点的影响。糟糕的投资就是这么带来的。
  上述这五种心里,在可能造成金融市场对央行人士言行高度依赖的心理倾向中只是占一部分。
  认识到倾向的存在意味着更好地投资,如果你认为心理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投资者近期的行为,那么了解这些倾向就非常重要。意识到心理倾向的存在,就意味着如果它们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你自己的决策过程,就能够将这种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将心理倾向最小化,也就意味做投资决定的时候能够更理性、客观地做出准确的投资。
  编译自《福布斯网》
其他文献
我的生活周而复始,散漫无聊,感觉愈来迟钝麻木,就连上网聊天,也是淡而无味.已经再没有人能指责我的生活--我的丈夫也不能,我独立而纯粹地安排自己所做的每件事,你会的我也会,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必须
期刊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职业道德——难道不是吗?毕竟我们将自己看做组织中“职业道德的灯塔”.如果连内部审计人员都不能信任,还能信任谁呢?然而,内部审计人员毕竟也是普通人,
一张桌子,8张床,8位兄弟,就这样简陋地开始了生活.如今回首,一点一滴的往事都会在心海不经意地溅起浪花,溅湿你的眼睛,拨动你的心弦,让所有的日子在梦中作续.
在上营镇,听说只要村民给农商银行信贷员打个电话,他们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上门提供金融服务.新聘为舒兰农商银行行风监督员的老吴觉得这事儿有点玄乎,他决定放弃周末休息,亲
期刊
与阿茹一个寝室住了好久,我都没找着感觉,她来无影,去无踪,风风火火外加神秘,这样的女生与我们这群叽叽喳喳燕子一般的女生格格不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体育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面对国际品牌的大量进入,民族体育品牌已经进入成长与竞争期.但由于中国的体育品牌起步晚,底子薄,运营现状不甚乐观.
随着年纪的增加,对家乡的眷恋愈加强烈,眷恋那片富饶黝黑的土地和那纯净瓦蓝的天空,眷恋那甘甜清冽的井水和鲜美爆汁的野果,眷恋那些淳朴温润的面孔和土坡草丛中我最爱的蒲公
期刊
最早把历史发展规律作为研究的课题,并由此发展出一种新的形态的“哲学”,从而唤醒人们的历史意识的人,是18世纪意大利的思想家坚巴蒂斯塔维柯。此前,在很长时期内,人们并不承认历史领域也存在着像自然规律一样起作用的历史规律。在哲学史上,黑格尔第一次在唯心主义体系内系统地论证了世界历史是一个合理的必然的过程,并试图探讨这种历史必然性赖以存在的本质根源。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社会历史的发源地即物质生活资料的生
对台湾的记忆是从小学课本开始的,台湾是一座宝岛,那里的人们很热情,那里的美食很丰富.再长大一点,读了余光中的《乡愁》,在余先生眼里,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船票、是坟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