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建筑已经不再局限于地面,开发地下空间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在建筑纵向发展的同时,地下建筑物的防水工程质量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核心内容。地下建筑物的防水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地表建筑功能转换的使用功能,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对改善人居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在国内的城市基础建设项目中,地下工程的数量和面积正在不断扩大,在民用建筑的工程项目中尤为突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土地价格不断攀升,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方面适当地提高建筑物的层数,另一方面地下空間充分利用起来。修建地下室、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甚至地下商场等都已成为一种建筑业内的发展趋势。而地下工程建筑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防水工程,它不仅关系到地表建筑物内居民的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
一、高层建筑地下室渗漏水的原因
1、设计不足引发的质量问题
现阶段的工程设计对防水工程仅仅是简单地规定防水等级、用什么材料等,并没有具体到细部构造大样、节点做法等,这就是没有从根源上去规范防水工程的施工技术,再加上一些建设单位对地下建筑的防水工程不够重视,对设计变更的审核不严谨。
2、施工方面
总包单位将防水工程分包给专业的防水施工单位,并且对防水施工中的重要技术环节不够重视,对防水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管理不重视,找平层和防水层操作马虎,未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进行分工序、分层次进行验收,尤其是对节点部位缺乏跟踪检查验收,施工单位盲目追求进度,这样就会导致一些细部问题处理不当,在最后的验收时就很容易出现质最问题。当前,在防水工程施工中,专业的施工队伍的缺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施工操作、质量管理、常规检查等难以依据标准合理地开展,特别是在对待节点位置的处理上,因粗心等原因使建筑渗漏埋下了隐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节点构造施工粗糙或者不合理是导致节点渗漏的常见原因。在节点部分应当采取“刚柔并济”的做法,使用密封材料进行填充密封,这一点对刚性防水层而言尤为重要。刚性防水层与檐沟、天沟的交接处应预留凹槽,然后用密封膏进行封严。变形缝与刚性防水层的两侧墙体交接处应当预留 30cm 的接口,然后用密封材料填充这些缝隙。在泛水处应当涂刷防水层或者辅设卷材,防水层与伸出屋面的管道交接处也要预留缝隙再用密封材料进行填充。
3、防水材料
目前国内的防水材料的品种、规格较多,产品质量各异,而目前国内的防水材料市场又比较混乱,不少劣质防水材料充斥市场,如将不合格的防水材料使用到防水工程上,必将严重降低防水工程质量。柔性防水卷材接头密封不严、接头长、数量多,这是柔性防水关键部位,有些操作者检查验收不到位,没有仔细地逐缝检查,造成渗漏。
4、回填土作业存在问题
操作人员对地下室外墙周围的回填土工作不够重视,回填或没有分层务实,造成外墙处不能形成防水帷幕,导致工程周围汇水区在工程结构稍有问题时就出现渗水。工人施工时对卷材防水层保护不够,破坏后未及时修复或未修复好,也会造成渗漏。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没有连续进行,在浇筑过程中形成施工缝,若没有以施工缝的标准去处理,在加上混凝土震捣不实,墙、板相接处就容易出问题。
二、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1、控制原材料质量
防水混凝土结构从材料和施工两方面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抑制和减少混凝土内部孔隙生成改变孔隙的特性,堵塞渗水的通路,达到防水的目的。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来配置防水混凝土,在试验合格后,根据正确的配合比,选用粗细骨料搭配来配制混凝土,以增强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能。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小于 P6,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等级(0.2MPa),水泥用量不得少于 320kg/m3,掺有活性掺台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 280kg/m3,砂率宜为 35~45%,灰砂比宜为 1:2~1:2.5,水灰比不得大于 0.55。
2、细部构造的防水处理
防水混凝土应连接浇筑,要尽量避免留置施工缝。施工缝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若施工缝采用的是遇水易膨胀的橡胶腻子止水条,则应确保止水条已固定在缝表面的预留槽内。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选到 42d 后再施工,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则的混凝土等级。
3、穿墙管(盒)的预埋
预埋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与内墙角、凹凸部位的距离应大干 250mm。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小时,穿墙管可采用主管直接埋人混凝土内的固定式防水法,并应预留凹槽,槽内用嵌缝材料嵌填密实。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大或有更换要求时,应采用套管式防水法,管应加焊止水环。采削套管式穿墙管防水构造时,翼环套管应满焊密实;管与管的间距应大于 300mm,采用遇水膨胀止水圈的穿墙管,管径宜小于 50mm,止水圈应用胶粘剂满粘固定于管上,并应涂缓胀剂。穿墙管线较多时,宜采用穿墙盒方法,且封口钢板应与墙上的预埋角钢焊严。
4、合理设计和施工
合理的设计对施工质量有关键的保证作用, 它是施工的基准。在对地下室工程进行设计时应该以防排并举、刚柔结合的设计标准为科学依据。同时也要考虑地下室以后的用途, 做出一些有特殊要求的设计方案, 以确保设计方案的优化合理。施工方面, 应该选择业绩优良, 施工技术达要求, 施工工序优化的施工队伍, 确保施工时制定优化合理的施工工序, 按照预期的交工时间完成施工作业。
三、地下建筑物防水工程的施工技术完善措施
1、地下室的外墙通常是混凝土墙,浇筑完成后的支模板定位时需要使用对拉螺栓,若螺栓的止水片处理不当也会导致地下室的外墙渗水。此工程的施工工序为:配制符合要求的混凝土,连续浇筑防水混凝土底板,严格检查防水套管和对拉螺桂上的防水圈的焊接质量,井进行渗油试验,正确设置止水带的位置,并固定到位,模板拆除后,混凝土根部割除对拉螺栓,然后用 1:2 的水泥砂装填平,外刷一遍防水沥青,抹一道水泥砂浆。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混凝土振捣措施,对钢筋分布密集的结构应考虑采用细骨料棍凝土,保证工程质量。地下室底板的柔性防水层的做法是将防水涂料刷或防水卷材粘贴在底板的垫层上,底板结构的防水混凝土则直接浇筑在防水层上面。由于防水层与混凝土层之间为采取粘连处理,当底板发生变形时就很容易与防水层脱离,而影响防水效果。
2、地下结构施工完后出现渗水治理措施
2.1 地下结构墙体出现麻面、蜂窝渗水现象,由于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密实,就会使结构内部有孔洞,以及石子间形成蜂窝。治理措施:首先查明漏水的部位,根据漏水量, 以及水压,然后制定出治理措施。如使用促凝灰浆均匀涂抹于有裂缝部位, 或者采用集水井等。
2.2 地下结构墙面混凝土松散,有明显裂缝。由于结构在地下,自然硬化比较慢, 混凝土表面容易积水,影响结构强度,容易出现墙面松散,有裂缝。治理措施:根据水压大小,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部位。不渗漏的施工缝,可沿缝剔成八字型凹槽,将松散石子剔除,用水泥素浆打底, 抹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结束语
地下室的防水工程与地面、屋面的做法不同,而且在完工后无检测是否渗漏,因此,加强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尤为关键。我们应该在保法证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防水设计和施工方案,才能有效的控制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陆炜.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J]. 科技传播. 2012(14) 102-103
[2] 黄智.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30) 78-79
[3] 刘宝艳.论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 科技资讯. 2009(13) 110-111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在国内的城市基础建设项目中,地下工程的数量和面积正在不断扩大,在民用建筑的工程项目中尤为突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土地价格不断攀升,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方面适当地提高建筑物的层数,另一方面地下空間充分利用起来。修建地下室、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甚至地下商场等都已成为一种建筑业内的发展趋势。而地下工程建筑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防水工程,它不仅关系到地表建筑物内居民的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
一、高层建筑地下室渗漏水的原因
1、设计不足引发的质量问题
现阶段的工程设计对防水工程仅仅是简单地规定防水等级、用什么材料等,并没有具体到细部构造大样、节点做法等,这就是没有从根源上去规范防水工程的施工技术,再加上一些建设单位对地下建筑的防水工程不够重视,对设计变更的审核不严谨。
2、施工方面
总包单位将防水工程分包给专业的防水施工单位,并且对防水施工中的重要技术环节不够重视,对防水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管理不重视,找平层和防水层操作马虎,未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进行分工序、分层次进行验收,尤其是对节点部位缺乏跟踪检查验收,施工单位盲目追求进度,这样就会导致一些细部问题处理不当,在最后的验收时就很容易出现质最问题。当前,在防水工程施工中,专业的施工队伍的缺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施工操作、质量管理、常规检查等难以依据标准合理地开展,特别是在对待节点位置的处理上,因粗心等原因使建筑渗漏埋下了隐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节点构造施工粗糙或者不合理是导致节点渗漏的常见原因。在节点部分应当采取“刚柔并济”的做法,使用密封材料进行填充密封,这一点对刚性防水层而言尤为重要。刚性防水层与檐沟、天沟的交接处应预留凹槽,然后用密封膏进行封严。变形缝与刚性防水层的两侧墙体交接处应当预留 30cm 的接口,然后用密封材料填充这些缝隙。在泛水处应当涂刷防水层或者辅设卷材,防水层与伸出屋面的管道交接处也要预留缝隙再用密封材料进行填充。
3、防水材料
目前国内的防水材料的品种、规格较多,产品质量各异,而目前国内的防水材料市场又比较混乱,不少劣质防水材料充斥市场,如将不合格的防水材料使用到防水工程上,必将严重降低防水工程质量。柔性防水卷材接头密封不严、接头长、数量多,这是柔性防水关键部位,有些操作者检查验收不到位,没有仔细地逐缝检查,造成渗漏。
4、回填土作业存在问题
操作人员对地下室外墙周围的回填土工作不够重视,回填或没有分层务实,造成外墙处不能形成防水帷幕,导致工程周围汇水区在工程结构稍有问题时就出现渗水。工人施工时对卷材防水层保护不够,破坏后未及时修复或未修复好,也会造成渗漏。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没有连续进行,在浇筑过程中形成施工缝,若没有以施工缝的标准去处理,在加上混凝土震捣不实,墙、板相接处就容易出问题。
二、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1、控制原材料质量
防水混凝土结构从材料和施工两方面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抑制和减少混凝土内部孔隙生成改变孔隙的特性,堵塞渗水的通路,达到防水的目的。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来配置防水混凝土,在试验合格后,根据正确的配合比,选用粗细骨料搭配来配制混凝土,以增强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能。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小于 P6,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等级(0.2MPa),水泥用量不得少于 320kg/m3,掺有活性掺台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 280kg/m3,砂率宜为 35~45%,灰砂比宜为 1:2~1:2.5,水灰比不得大于 0.55。
2、细部构造的防水处理
防水混凝土应连接浇筑,要尽量避免留置施工缝。施工缝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若施工缝采用的是遇水易膨胀的橡胶腻子止水条,则应确保止水条已固定在缝表面的预留槽内。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选到 42d 后再施工,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则的混凝土等级。
3、穿墙管(盒)的预埋
预埋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与内墙角、凹凸部位的距离应大干 250mm。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小时,穿墙管可采用主管直接埋人混凝土内的固定式防水法,并应预留凹槽,槽内用嵌缝材料嵌填密实。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大或有更换要求时,应采用套管式防水法,管应加焊止水环。采削套管式穿墙管防水构造时,翼环套管应满焊密实;管与管的间距应大于 300mm,采用遇水膨胀止水圈的穿墙管,管径宜小于 50mm,止水圈应用胶粘剂满粘固定于管上,并应涂缓胀剂。穿墙管线较多时,宜采用穿墙盒方法,且封口钢板应与墙上的预埋角钢焊严。
4、合理设计和施工
合理的设计对施工质量有关键的保证作用, 它是施工的基准。在对地下室工程进行设计时应该以防排并举、刚柔结合的设计标准为科学依据。同时也要考虑地下室以后的用途, 做出一些有特殊要求的设计方案, 以确保设计方案的优化合理。施工方面, 应该选择业绩优良, 施工技术达要求, 施工工序优化的施工队伍, 确保施工时制定优化合理的施工工序, 按照预期的交工时间完成施工作业。
三、地下建筑物防水工程的施工技术完善措施
1、地下室的外墙通常是混凝土墙,浇筑完成后的支模板定位时需要使用对拉螺栓,若螺栓的止水片处理不当也会导致地下室的外墙渗水。此工程的施工工序为:配制符合要求的混凝土,连续浇筑防水混凝土底板,严格检查防水套管和对拉螺桂上的防水圈的焊接质量,井进行渗油试验,正确设置止水带的位置,并固定到位,模板拆除后,混凝土根部割除对拉螺栓,然后用 1:2 的水泥砂装填平,外刷一遍防水沥青,抹一道水泥砂浆。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混凝土振捣措施,对钢筋分布密集的结构应考虑采用细骨料棍凝土,保证工程质量。地下室底板的柔性防水层的做法是将防水涂料刷或防水卷材粘贴在底板的垫层上,底板结构的防水混凝土则直接浇筑在防水层上面。由于防水层与混凝土层之间为采取粘连处理,当底板发生变形时就很容易与防水层脱离,而影响防水效果。
2、地下结构施工完后出现渗水治理措施
2.1 地下结构墙体出现麻面、蜂窝渗水现象,由于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密实,就会使结构内部有孔洞,以及石子间形成蜂窝。治理措施:首先查明漏水的部位,根据漏水量, 以及水压,然后制定出治理措施。如使用促凝灰浆均匀涂抹于有裂缝部位, 或者采用集水井等。
2.2 地下结构墙面混凝土松散,有明显裂缝。由于结构在地下,自然硬化比较慢, 混凝土表面容易积水,影响结构强度,容易出现墙面松散,有裂缝。治理措施:根据水压大小,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部位。不渗漏的施工缝,可沿缝剔成八字型凹槽,将松散石子剔除,用水泥素浆打底, 抹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结束语
地下室的防水工程与地面、屋面的做法不同,而且在完工后无检测是否渗漏,因此,加强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尤为关键。我们应该在保法证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防水设计和施工方案,才能有效的控制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陆炜.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J]. 科技传播. 2012(14) 102-103
[2] 黄智.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30) 78-79
[3] 刘宝艳.论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 科技资讯. 2009(13) 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