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多年批发市场检测室管理经验,就如何开展提高检测室质量管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控制
批发市场是蔬菜流通领域的重要集散地。如何将不合格蔬菜拒之门外,逐步实现市场准入制是当前批发市场工作的难点。这就需要检测提供高效、准确的检测结果,为不合格蔬菜的处置提供有力依据。作为批发市场这点显得尤为突出。实验室管理的核心是质量控制,即将分析测试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之内。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检测室检测工作的经验,针对批发市场检测室如何提高检测质量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1 检测室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情况
国际上,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提出了实验室质量管理需要控制的10个技术要素和15个管理要素,给出了全面、严格的要求。国内,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1:2006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GB/T 1548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 号)等也给出了详细的要求。总体来说,检测室必须结合上述文件的具体要求,围绕开展的检测项目配备齐全、适用、相应的检测设备、人力资源、硬件设施。如采用哪种标准开展检测工作,如何配备人员结构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管理者结合自己批发市场检测室的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研究确定,不可好高骛远,为日后的实验室认可、认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前,国内不少检测实验室都按CNAL/AC01:20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有的实验室成立了质量管理部门,配备了专职质量管理人员,但这些部门和人员大多数精力放在了体系文件的修修改改上,那些实质性的质量问题仍然存在。质量管理流于形式,实验室运作呈现“两张皮”,“一张皮”是质量管理体系,另“一张皮”是不符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实际管理运作。每当内审时,内审员的审核记录旺旺是一些不管痛痒的小问题。年度监督评审前,相关质量管理人员忙于修改文件、补记录、重审检测报告等一些应付工作。评审一结束,质量管理体系有搁置一旁。
因此,要使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不流于形式,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其目的就是监视检测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测试技术和活动,并排除质量环各个阶段产生不满的因素,预防质量问题的产生。其作用是要在测试技术和活动当中去发现、掌握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检测实验室的质量保证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内外部一种对于检测质量的信任,对外是对客户提供信任,对内是向管理者提供信任。
2 检测室人员的要求与管理
检测室所聘人员应具备其岗位相适用的能力,包括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这些人员应受过相应的教育和培训,最好有相应的技术经验和经历。如实验室认可、认证需要单位技术负责人具备工程师以上职称,各检测人员必须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并且检测室应有相应的适时培训,使检测技术不断更新、提高。
2.1 岗前培训
检测室新进人员包括分配、调入及转岗人员必需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关国家质量技术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规范,实验室管理章程等。批发市场往往存在人员素质差、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岗前培训显得尤为突出。
2.2 岗位培训
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所有检测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必须不断进行更新、提高。及时了解、掌握所从事岗位的检测动态,先进的检测技术,积极参加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座谈会及标准和规程应用研讨会,交流技术经验。
3 仪器设备的管理与控制
仪器设备是开展检测工作的关键,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状态和准确度是进行检测活动的基本条件。仪器设备的管理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校准鉴定以及计量器具的管理。凡是对国家规定强制性计量检定的试验仪器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的检定周期/校准间隔进行检定/校准。对无要求的设备,必须自己制定相应的校准细则进行校准,并填写相应的记录存档。对于检定/校准后的设备要明显的标识。并且还要自己有计划的开展期间核查。设备的日常维护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但却往往被忽视。设备应存放在与其相适应的环境中使用,包括规定的温度、湿度、清洁度等。一旦发现检测、测量和实验设备偏离标准状态时,应评定已检测的结果有效性,对数据进行修正。
4 抽样和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4.1 抽样
抽样是检测工作的基础,所有的检测结果都是以样品的物理、化学形状为依据。抽取的样品必须做到真实、完整、具有代表性。如批发市场蔬菜抽样需抽取能够代表绝大多数蔬菜性状的样品,且尽量做到少量、多点位随机取样,尽量保证样品的均一性。在制定抽样方案时,可参考相应的标准进行。如GB/ T 8855《新鲜水果和蔬菜取样方法》规定了蔬菜、水果的抽样方法。抽样过程中,要填写抽样记录包括样品的性状、来源、抽样时间等基本信息以备作为检测和溯源的依据。
4.2 样品管理
样品进入检测室后,应有人员负责相应的样品检查、登记和管理工作。主要负责检查样品是否符合抽样记录的记载,并应签字确认。之后,标识样品的检测状态“待检”、“在检”、“已检”防止混淆误用。并且要保存好复验用的备用样品。特殊样品应存放于相应的环境中,以防发生危险。样品应规定保存期限,以及保存期满后应及时处理,填写相应记录。
4.3 检测过程质量控制
检测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认真填写相应的记录。如设备使用记录、环境记录等。检测前,应检查样品状态是否完好;检测仪器的功能和准确性是否符合要求;环境技术条件是否满足等。检测过程中要认真读取数值,临近合格界限边缘的数据必须进行重新检测,以验证检测的准确性。检测结束后,应对检测设备核查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并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如发现异常情况必须追究其原因,决定是否进行重新检测。
5 环境条件的质量控制
检测室检测区域能源、采光、取暖、通风等必须符合标准规定要求,这样才能保障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检测室标准温度为20℃,一般温度应在20±5℃,相对湿度一般应保持在50~70%。检测室的噪音、防震、防尘、防腐蚀、防磁与屏蔽等方面的环境条件应符合在室内开展的检测项目和所用检测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室内采光应利于检测的进行。
6 原始记录及档案文件的管理
原始记录和档案文件是检测室工作开展的纪实。原始记录包含了从抽样到检测过程和结果的各个环节是检测工作的再现。检测人员必须客观、真实、规范、准确及时填写,并且严禁随意涂改。档案文件包括现行使用的标准、质量管理手册、培训记录、人员档案等要有专人规定保存,并及时填写入档、使用记录。
7 试验结果误差的控制
检测室内质量控制图是监测常规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误差,控制分析数据在一定的精密度范围内,保证常规分析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也可采取重复实验、对比试验、能力验证的等方法来抵消实验误差对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高检测质量。实验室内重复性试验和比对试验可以有效地提高试验人员的检测能力水平。而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则可消除实验室的系统误差,找出偏差的原因及时纠正和改进技术水平。当实验室水平上升到应当水平时,可参加认证、认可机构等组织的能力验证试验。只有通过能力验证,才能真实了解自己在该项项目中的真实水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8 总结
做好检测室的质量控制,除需要注意以上几点以外,还需要积极不断提高人员的质量管理控制意识,建立完整有效地管理体系,不断改进,逐步调高,一切围绕如何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而努力。
关键词: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控制
批发市场是蔬菜流通领域的重要集散地。如何将不合格蔬菜拒之门外,逐步实现市场准入制是当前批发市场工作的难点。这就需要检测提供高效、准确的检测结果,为不合格蔬菜的处置提供有力依据。作为批发市场这点显得尤为突出。实验室管理的核心是质量控制,即将分析测试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之内。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检测室检测工作的经验,针对批发市场检测室如何提高检测质量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1 检测室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情况
国际上,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提出了实验室质量管理需要控制的10个技术要素和15个管理要素,给出了全面、严格的要求。国内,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1:2006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GB/T 1548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 号)等也给出了详细的要求。总体来说,检测室必须结合上述文件的具体要求,围绕开展的检测项目配备齐全、适用、相应的检测设备、人力资源、硬件设施。如采用哪种标准开展检测工作,如何配备人员结构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管理者结合自己批发市场检测室的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研究确定,不可好高骛远,为日后的实验室认可、认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前,国内不少检测实验室都按CNAL/AC01:20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有的实验室成立了质量管理部门,配备了专职质量管理人员,但这些部门和人员大多数精力放在了体系文件的修修改改上,那些实质性的质量问题仍然存在。质量管理流于形式,实验室运作呈现“两张皮”,“一张皮”是质量管理体系,另“一张皮”是不符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实际管理运作。每当内审时,内审员的审核记录旺旺是一些不管痛痒的小问题。年度监督评审前,相关质量管理人员忙于修改文件、补记录、重审检测报告等一些应付工作。评审一结束,质量管理体系有搁置一旁。
因此,要使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不流于形式,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其目的就是监视检测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测试技术和活动,并排除质量环各个阶段产生不满的因素,预防质量问题的产生。其作用是要在测试技术和活动当中去发现、掌握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检测实验室的质量保证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内外部一种对于检测质量的信任,对外是对客户提供信任,对内是向管理者提供信任。
2 检测室人员的要求与管理
检测室所聘人员应具备其岗位相适用的能力,包括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这些人员应受过相应的教育和培训,最好有相应的技术经验和经历。如实验室认可、认证需要单位技术负责人具备工程师以上职称,各检测人员必须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并且检测室应有相应的适时培训,使检测技术不断更新、提高。
2.1 岗前培训
检测室新进人员包括分配、调入及转岗人员必需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关国家质量技术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规范,实验室管理章程等。批发市场往往存在人员素质差、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岗前培训显得尤为突出。
2.2 岗位培训
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所有检测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必须不断进行更新、提高。及时了解、掌握所从事岗位的检测动态,先进的检测技术,积极参加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座谈会及标准和规程应用研讨会,交流技术经验。
3 仪器设备的管理与控制
仪器设备是开展检测工作的关键,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状态和准确度是进行检测活动的基本条件。仪器设备的管理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校准鉴定以及计量器具的管理。凡是对国家规定强制性计量检定的试验仪器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的检定周期/校准间隔进行检定/校准。对无要求的设备,必须自己制定相应的校准细则进行校准,并填写相应的记录存档。对于检定/校准后的设备要明显的标识。并且还要自己有计划的开展期间核查。设备的日常维护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但却往往被忽视。设备应存放在与其相适应的环境中使用,包括规定的温度、湿度、清洁度等。一旦发现检测、测量和实验设备偏离标准状态时,应评定已检测的结果有效性,对数据进行修正。
4 抽样和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4.1 抽样
抽样是检测工作的基础,所有的检测结果都是以样品的物理、化学形状为依据。抽取的样品必须做到真实、完整、具有代表性。如批发市场蔬菜抽样需抽取能够代表绝大多数蔬菜性状的样品,且尽量做到少量、多点位随机取样,尽量保证样品的均一性。在制定抽样方案时,可参考相应的标准进行。如GB/ T 8855《新鲜水果和蔬菜取样方法》规定了蔬菜、水果的抽样方法。抽样过程中,要填写抽样记录包括样品的性状、来源、抽样时间等基本信息以备作为检测和溯源的依据。
4.2 样品管理
样品进入检测室后,应有人员负责相应的样品检查、登记和管理工作。主要负责检查样品是否符合抽样记录的记载,并应签字确认。之后,标识样品的检测状态“待检”、“在检”、“已检”防止混淆误用。并且要保存好复验用的备用样品。特殊样品应存放于相应的环境中,以防发生危险。样品应规定保存期限,以及保存期满后应及时处理,填写相应记录。
4.3 检测过程质量控制
检测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认真填写相应的记录。如设备使用记录、环境记录等。检测前,应检查样品状态是否完好;检测仪器的功能和准确性是否符合要求;环境技术条件是否满足等。检测过程中要认真读取数值,临近合格界限边缘的数据必须进行重新检测,以验证检测的准确性。检测结束后,应对检测设备核查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并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如发现异常情况必须追究其原因,决定是否进行重新检测。
5 环境条件的质量控制
检测室检测区域能源、采光、取暖、通风等必须符合标准规定要求,这样才能保障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检测室标准温度为20℃,一般温度应在20±5℃,相对湿度一般应保持在50~70%。检测室的噪音、防震、防尘、防腐蚀、防磁与屏蔽等方面的环境条件应符合在室内开展的检测项目和所用检测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室内采光应利于检测的进行。
6 原始记录及档案文件的管理
原始记录和档案文件是检测室工作开展的纪实。原始记录包含了从抽样到检测过程和结果的各个环节是检测工作的再现。检测人员必须客观、真实、规范、准确及时填写,并且严禁随意涂改。档案文件包括现行使用的标准、质量管理手册、培训记录、人员档案等要有专人规定保存,并及时填写入档、使用记录。
7 试验结果误差的控制
检测室内质量控制图是监测常规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误差,控制分析数据在一定的精密度范围内,保证常规分析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也可采取重复实验、对比试验、能力验证的等方法来抵消实验误差对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高检测质量。实验室内重复性试验和比对试验可以有效地提高试验人员的检测能力水平。而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则可消除实验室的系统误差,找出偏差的原因及时纠正和改进技术水平。当实验室水平上升到应当水平时,可参加认证、认可机构等组织的能力验证试验。只有通过能力验证,才能真实了解自己在该项项目中的真实水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8 总结
做好检测室的质量控制,除需要注意以上几点以外,还需要积极不断提高人员的质量管理控制意识,建立完整有效地管理体系,不断改进,逐步调高,一切围绕如何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