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形势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父母离异、破损家庭的增多,社会环境某些消极影响的存在,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忽视,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健康欠佳的状况,有的反映在学习心理上,有的反映在青春期心理上,有的反映在审美心理上,有的反映在现代生活心理上,有的同学数种心理健康问题兼而有之……这些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时时刻刻笼罩着当代中学生,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由此可见,中学生的健康不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社会适应方面的。
解决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下列为几条:(一)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二)设立心理热线信箱;(三)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四)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等等。
但是,就学校而言,仅仅依靠专职的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室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
高中政治课程高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系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从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要想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
助人自助是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助人自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个人必须与社会、与他人相互作用,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满足被别人尊重的心理。它既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又反映了人类和谐发展的基础。助人自助是一种人际关系,是他人与自己心灵相互关照的体现。心理互助教育方式从学生心理问题的相似性及其自发助人的愿望出发,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借助一些心理个案,引导学生分析、帮助当事人,其实质也是分析、帮助自己。在此基础上,创设真实的情境,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学生积极参与的互助活动中,达到认知水平的提高、情感的体验及态度行为转变的目的。我们应以学生群体心理发展阶段及问题为中心,以参与式为基础,知行并重,强调体验与心理调适,调动学生助人的愿望,增强求助意识,在团体氛围中促进学生心理的成长。
“助人自助式教学”就是遵循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多边活动、互相帮助、共同学习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操作过程主要环节如下: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全班导学学案—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找出知识点,提出问题,也可提前预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所得,并尝试解决读书中提出的问题)—小组检查,各抒己见(谈谈自己读书有了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其方法主要采用小组互答式、抢答式)—评价激励,查漏补缺(师生共同学习,帮助学生感悟社会,体验人生)—开拓创新,精神升华(这是建构学生良好品质,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的互动过程)。
这种教育方式的提出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以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及问题为中心
中学阶段正处于人生从“动荡不安”走向成熟的时期,生理上显著变化,心理急剧发展,加之家庭教育及社会竞争的影响,给中学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和困惑,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是了解把握学生心理的过程,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按照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中学生主要面临同一性形成与角色混乱的矛盾冲突,同一性的问题是学生阶段特点。此外,学生的人生观问题及价值取向,还有人际交往与学习问题,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
二、互助是目的也是手段
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及生理发育的相似,其心理发展也有共同之处,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独立感增强,渴望别人理解,很想了解异性。同时,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呈现相似性,由于这种相似性的存在,引导学生分析别人,实质上也是在分析自己。
助人是学生自发的一种愿望,在助人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并提高他们帮助人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同伴氛围。在助人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体验当事人的情感,分析其问题的原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出一些正确的判断。这不仅是对情感的培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矫正自身的行为。
三、强调知行并重,发展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我们注重学生认知的转变,但又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体验与调适,而这种体验与调适需要一个真实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发认知冲突,在体验中促进行为的转变。行为改变是“知识—态度—兴趣—尝试—评估—巩固”的过程。
四、关注群体发展,在团体氛围中成长
心理互助教育是一种群体的教育方式,在互动的过程中能促进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如在分析个案时,学生以帮助者的身份参与进去,与当事人一同感悟,在体验时能看到别人的内心世界。一位学生说:“看到某当事人那么‘帅’,还为自己的相貌自卑,我这点问题算不了什么,问题不在于外表,而在于我们的观念、态度。”这种教育方式是建立在助人的前提下,是为了更好地助人与自助,因而是一种德性的熏陶,是认知的教育,理解的教育,体验的教育,知行并重的教育,它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加,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需求。
五、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促进生生共同进步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的核心是问题,智慧难以直接教授。在“助人自助式”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做中学,在问中学。这样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大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在互相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在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难题的同时,会意识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和别人一起工作、学会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合作、主动地合作、创造性地合作,从而使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因此,在教学中,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政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信的健康人格的关键。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用爱心赢得爱心,用真诚换得真诚,用人格塑造人格,要给全体学生深情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解决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下列为几条:(一)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二)设立心理热线信箱;(三)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四)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等等。
但是,就学校而言,仅仅依靠专职的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室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
高中政治课程高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系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从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要想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
助人自助是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助人自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个人必须与社会、与他人相互作用,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满足被别人尊重的心理。它既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又反映了人类和谐发展的基础。助人自助是一种人际关系,是他人与自己心灵相互关照的体现。心理互助教育方式从学生心理问题的相似性及其自发助人的愿望出发,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借助一些心理个案,引导学生分析、帮助当事人,其实质也是分析、帮助自己。在此基础上,创设真实的情境,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学生积极参与的互助活动中,达到认知水平的提高、情感的体验及态度行为转变的目的。我们应以学生群体心理发展阶段及问题为中心,以参与式为基础,知行并重,强调体验与心理调适,调动学生助人的愿望,增强求助意识,在团体氛围中促进学生心理的成长。
“助人自助式教学”就是遵循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多边活动、互相帮助、共同学习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操作过程主要环节如下: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全班导学学案—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找出知识点,提出问题,也可提前预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所得,并尝试解决读书中提出的问题)—小组检查,各抒己见(谈谈自己读书有了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其方法主要采用小组互答式、抢答式)—评价激励,查漏补缺(师生共同学习,帮助学生感悟社会,体验人生)—开拓创新,精神升华(这是建构学生良好品质,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的互动过程)。
这种教育方式的提出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以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及问题为中心
中学阶段正处于人生从“动荡不安”走向成熟的时期,生理上显著变化,心理急剧发展,加之家庭教育及社会竞争的影响,给中学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和困惑,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是了解把握学生心理的过程,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按照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中学生主要面临同一性形成与角色混乱的矛盾冲突,同一性的问题是学生阶段特点。此外,学生的人生观问题及价值取向,还有人际交往与学习问题,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
二、互助是目的也是手段
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及生理发育的相似,其心理发展也有共同之处,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独立感增强,渴望别人理解,很想了解异性。同时,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呈现相似性,由于这种相似性的存在,引导学生分析别人,实质上也是在分析自己。
助人是学生自发的一种愿望,在助人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并提高他们帮助人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同伴氛围。在助人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体验当事人的情感,分析其问题的原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出一些正确的判断。这不仅是对情感的培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矫正自身的行为。
三、强调知行并重,发展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我们注重学生认知的转变,但又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体验与调适,而这种体验与调适需要一个真实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发认知冲突,在体验中促进行为的转变。行为改变是“知识—态度—兴趣—尝试—评估—巩固”的过程。
四、关注群体发展,在团体氛围中成长
心理互助教育是一种群体的教育方式,在互动的过程中能促进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如在分析个案时,学生以帮助者的身份参与进去,与当事人一同感悟,在体验时能看到别人的内心世界。一位学生说:“看到某当事人那么‘帅’,还为自己的相貌自卑,我这点问题算不了什么,问题不在于外表,而在于我们的观念、态度。”这种教育方式是建立在助人的前提下,是为了更好地助人与自助,因而是一种德性的熏陶,是认知的教育,理解的教育,体验的教育,知行并重的教育,它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加,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需求。
五、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促进生生共同进步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的核心是问题,智慧难以直接教授。在“助人自助式”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做中学,在问中学。这样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大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在互相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在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难题的同时,会意识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和别人一起工作、学会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合作、主动地合作、创造性地合作,从而使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因此,在教学中,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政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信的健康人格的关键。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用爱心赢得爱心,用真诚换得真诚,用人格塑造人格,要给全体学生深情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