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真实的黄鸣,一个备受争议的理想主义者。他的个人风格强烈影响了整个皇明集团,使得这里更像是一个存在于理想中的国度。
在中国太阳谷的主题公园里,有一处景点,叫“桃花岛”。这里遍种桃树。春日里周遭桃花齐发,簇拥着一个巨大的太阳能桃花雕塑。游人走到这里,前面是小桥流水,后面是绿树如茵,不由流连徜徉,恨不能做一回“桃花岛主”。
然而,此岛已经有了主人,他自称“黄老邪”,莫说这个岛,就连整座太阳谷都归他所有。不过在旁人眼里看来,由这个性格有点“古怪”的人做岛主,当真是实至名归。
这个人叫黄鸣。在他的名片上,印着很多头衔,比方说国际太阳能学会副主席,比方说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但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
他掌管的企业依靠太阳生存,他踏入这个领域是因为自己的女儿,他瞒着老父亲创业多年。现在有人说他野心很大,正在涉足房地产。
见记者的时候,黄鸣穿着工装,一件绿色的上衣,衣服左上角印着“皇明太阳能”五个字。为配合拍照,员工特意准备了一套西装,挂在门口的衣架上,但没有派上用场。
第八个家
穿过理想门,正对面的巨大“光碟”是皇明太阳谷的核心建筑,叫日月坛·微排大厦。这里是皇明太阳能的第八个家。
说到这个家,从选址到搬迁,都是故事。太阳谷运营中心总监陈玉鑫告诉记者,选址时,黄鸣问大家,皇明是德州的还是世界的?如果是德州的,就选在京福高速内侧,靠近市区,否则就选在外侧,向“外”发展,最终大家一致认为皇明应该“往外跑”。2008年,新家竣工,8月底,趁着黄鸣出差的几天时间,员工们迅速完成了搬家工作,让黄鸣回“家”以后着实大吃一惊。
目前,日月坛·微排大厦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建筑,也是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主会场。外头炎炎烈日,走进日月坛却感觉非常清凉。迎面四个巨大雕塑,雕塑中间是日月坛的沙盘。
皇明的员工告诉记者,太阳能高效遮阳系统夏季实现高效遮阳,冬季实现阳光采暖。整个建筑采用了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制冷、光伏发电等技术,整体节能88%,远高于国家公共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仅采暖一项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640吨、节电660万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近8700吨。
目前太阳谷正继续向“外”扩展,以后“家门”就挨着高铁车站,“出了高铁就是太阳谷,非常方便。”
事实上,黄鸣从没想到自己的企业能有这么好的一个“家”。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黄鸣考取了华东石油学院。第一堂课,教授说:“世界石油只够用50年,中国是一个贫油国,石油能用的时间更短。”20岁的黄鸣还没来得及对石油有太多的了解,就已经开始了担忧。分配到石油勘探研究所之后的十多年里,他一直在找油。然而找到的油越多,黄鸣觉得这个行业“死”得越快,而留给子孙的欠帐也更多。
1987年,一个偶然机会,黄鸣接触到太阳能技术,不久女儿出生。在女儿一岁多时,他骑自行车带女儿出门,沿途看到乌黑的河水,灰蒙蒙的天,他又开始琢磨:现在污染就这么严重,等女儿长大了,还能再看到蓝天白云吗?石油、煤炭在自己有生之年也许就会枯竭,未来她们这一代怎么生存?不久,黄鸣创办了太阳能研究所,成为研究所的“光杆司令”。
创业前几年,黄鸣租过民房、建材仓库,甚至还租过看守所。看守所房屋结构异常坚固,空间面积狭小,室内光线昏暗,即使是大白天开工,也需要打开大瓦数的日光灯才行。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黄鸣将下海一事瞒了好几年,直到1999年,公司已经搬到了第五个“家”时,黄鸣才敢邀请父母来“视察”。当时他背着瘫痪的父亲从一楼到三楼,里里外外地走,详详细细地讲,终于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2010年9月,黄鸣在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期间首次提出了“微排地球”战略。为推广这个概念,黄鸣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的人辩论,最终其想法得到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200多个城市市长及专家的一致认同。
2011年9月29日,黄鸣获2011诺贝尔替代奖“正确生活方式奖”。这是30年来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这一奖项。
“终结”传统建筑
在黄鸣的名片上,印着Me Pad几个英文,这是“微排智慧集成及解决方案”。在黄鸣的设想中,家居、大厦、工厂、校园、酒店、机场,都可以成为微排放的绿色建筑。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黄鸣遭遇了挫折。
“12年前,万科旗下一位项目经理找到我们时,我们很高兴,能与万科合作,太阳能的推广也会顺风顺水。可最终的结果是美梦一场,没有合作成功的原因是,万科的要求让我感觉到:万科对不成熟的太阳能要求太苛刻,直白地讲,万科并不愿意为太阳能不成熟所带来的风险买单,当时以万科的强大和皇明刚起步的弱小,与万科合作犹如让我们爬喜马拉雅山,太吃力并且胜算希望渺茫,于是我放弃了与万科甚至房地产商合作(与其它房地产商谈合作也遇到类似和万科同样的问题),开始自已摸索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结合”。
这是黄鸣写在博客中的一段话。然而,这一举动也为黄鸣本人带来了更大的争议,因为有人认为,皇明太阳能开始涉足房地产了。
2009年,皇明首个节能示范小区蔚来城项目一期竣工。从设计到施工,黄鸣领着员工从一帮门外汉变成了房地产领域的半个专家。然而,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项目开盘,陈玉鑫问黄鸣,每平米该卖多少钱,当时因为成本核算还没出来,黄鸣想了想,说卖6000吧,这与当时德州3000多一平米的房价比起来,已算天价。不久,成本核算出来了,黄鸣的定价亏了。不说小区所采用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和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单说窗子,采用的是“温屏超强低辐射镀膜节能玻璃”,不仅阻隔紫外线,还防尘防沙,虽然项目一期紧邻马路,但关上窗子,安静得如同身处田园。
此外,屋内还有自然通风系统,小区里有光电雕塑、雨洪收集、同层排水、人车分流和湿地景观,住在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住在未来”。前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曾在与黄鸣探讨时认为,蔚来城“终结”了传统建筑,而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科尼斯·布劳克对蔚来城的评价则是,“20年后,蔚来城必将成为世界建筑的主流。”
让员工“崩溃”
事实上,在把蔚来城呈现出来之前,黄鸣已经令自己的员工们“崩溃”了无数次。陈玉鑫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当时,水系旁都建有亲水的台子,可有一天黄鸣忽然说,建这种台子的意义不大。人们下班回到家,站在窗前向外眺望,看到的是整个小区的美景,而此时,亲水的台子就变得非常碍眼了。为让水系更好地融入自然,他做了个决定,要将所有的台子都砸掉。这个决定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最后黄鸣发了很大的脾气,他拖着一根钢条,走到台子前面,把钢条往地上一横,告诉工人,就从这个地方开始砸!谁拦我跟谁急!
蔚来城一期的兰亭墅公馆建成后,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每一栋兰亭墅都分上下三家,下面两家都有四百平米的花园。黄鸣认为,最上面一家也应该有花园,这个花园要建在楼顶,这意味着要在楼顶上额外加出半层,这在当时塔吊已经撤掉,小区基本竣工的情况下,无疑是一个疯狂的决定。最终,塔吊和工人被调回来,泥土和原材料一点一点向上搬运,所有兰亭墅公馆顶楼都被多加出半层,而集团为此付出的代价则是,整个项目工期被延误了四个月。
类似的事情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数不胜数。在黄鸣的设想中,蔚来城应该最大限度发挥生态和景观的功能,园中要遍种植物,绿植要与水系、园林相呼应。为了让业主融入自然,不受干扰地欣赏园林景观,保持小区清幽雅静的状态,黄鸣将已建好的小广场砸掉,以防止人群停留和聚集。
就这样,在让蔚来城达到“理想状态”的过程中,黄鸣不断否决、不断砸掉、不断推翻,员工们也在不断“崩溃”之后,又彼此安慰着、鼓励着重新站起来。
2011年10月,陈玉鑫在一次彻底“崩溃”后开始跟黄鸣“耍赖”,他说我理解不了你的想法,我就是俗人,我没能力,我不干了。当晚,黄鸣与他在太阳谷里溜达到深夜,最后对陈玉鑫说了一段话,陈至今印象深刻。黄鸣说,我们都会软弱,会退缩,但是事情做了就比不做强,如果蔚来城我没能最终做完,总有别人接手,继续来做,最终蔚来城一定能够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次谈话之后,陈玉鑫对自己的老板有了新的认识,他觉得黄鸣不再是以前那个高高在上的神,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会犯错,会软弱,但是他有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
跪地痛哭的老总
走在太阳谷,路边青草正在生长,池塘蛙声此起彼伏。皇明太阳谷传播主管崔黄婷指着一簇绿油油的植物说,这是面条菜,洗一洗,洒点面粉,搅拌均匀上锅蒸,配点蘸料就可以吃了。
草坪上到处都插着小木板,上面写着“车前子”、“鸢尾”、“拉拉秧”……小崔说,我们不能随意在草坪上走,黄总看见了会骂的。
转过弯,她指着前边一片林子:“那边都是原生态,自从搬过来以后就没动过”。她对记者说,黄总曾在这个地方跪地痛哭,当时把工人都吓坏了。在黄鸣的博客中,我找到了这段记忆。
“太阳谷在未开发前,自然生长了非常多的野菜野草……在太阳谷里看到儿时的记忆,那真是一种亲切。有些草也真是奇了怪了,印象中它们长得很矮,但现在却一人多高,也没经过什么培育,在太阳谷里长得一片茂盛,都修炼成精了。这些生灵,是大自然留给太阳谷的礼物。”
“有次我出差回来,看到心目中设想着做池塘的原生态沟壑已被工人用堆土机挖成不规则的坑,当时一阵冰凉从头穿透到脚跟,我脑中一片空白,扑在那片坑上眼泪横流。”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黄鸣,一个备受争议的理想主义者。他的个人风格强烈影响了整个皇明集团,使得这里更像是一个理想中的国度。
面对外界的误解,这个有点古怪的理想主义者依然我行我素。2011年,黄鸣荣获2010“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创新奖”,成为新能源行业唯一获此奖项的企业家。
在中国太阳谷的主题公园里,有一处景点,叫“桃花岛”。这里遍种桃树。春日里周遭桃花齐发,簇拥着一个巨大的太阳能桃花雕塑。游人走到这里,前面是小桥流水,后面是绿树如茵,不由流连徜徉,恨不能做一回“桃花岛主”。
然而,此岛已经有了主人,他自称“黄老邪”,莫说这个岛,就连整座太阳谷都归他所有。不过在旁人眼里看来,由这个性格有点“古怪”的人做岛主,当真是实至名归。
这个人叫黄鸣。在他的名片上,印着很多头衔,比方说国际太阳能学会副主席,比方说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但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
他掌管的企业依靠太阳生存,他踏入这个领域是因为自己的女儿,他瞒着老父亲创业多年。现在有人说他野心很大,正在涉足房地产。
见记者的时候,黄鸣穿着工装,一件绿色的上衣,衣服左上角印着“皇明太阳能”五个字。为配合拍照,员工特意准备了一套西装,挂在门口的衣架上,但没有派上用场。
第八个家
穿过理想门,正对面的巨大“光碟”是皇明太阳谷的核心建筑,叫日月坛·微排大厦。这里是皇明太阳能的第八个家。
说到这个家,从选址到搬迁,都是故事。太阳谷运营中心总监陈玉鑫告诉记者,选址时,黄鸣问大家,皇明是德州的还是世界的?如果是德州的,就选在京福高速内侧,靠近市区,否则就选在外侧,向“外”发展,最终大家一致认为皇明应该“往外跑”。2008年,新家竣工,8月底,趁着黄鸣出差的几天时间,员工们迅速完成了搬家工作,让黄鸣回“家”以后着实大吃一惊。
目前,日月坛·微排大厦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建筑,也是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主会场。外头炎炎烈日,走进日月坛却感觉非常清凉。迎面四个巨大雕塑,雕塑中间是日月坛的沙盘。
皇明的员工告诉记者,太阳能高效遮阳系统夏季实现高效遮阳,冬季实现阳光采暖。整个建筑采用了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制冷、光伏发电等技术,整体节能88%,远高于国家公共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仅采暖一项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640吨、节电660万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近8700吨。
目前太阳谷正继续向“外”扩展,以后“家门”就挨着高铁车站,“出了高铁就是太阳谷,非常方便。”
事实上,黄鸣从没想到自己的企业能有这么好的一个“家”。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黄鸣考取了华东石油学院。第一堂课,教授说:“世界石油只够用50年,中国是一个贫油国,石油能用的时间更短。”20岁的黄鸣还没来得及对石油有太多的了解,就已经开始了担忧。分配到石油勘探研究所之后的十多年里,他一直在找油。然而找到的油越多,黄鸣觉得这个行业“死”得越快,而留给子孙的欠帐也更多。
1987年,一个偶然机会,黄鸣接触到太阳能技术,不久女儿出生。在女儿一岁多时,他骑自行车带女儿出门,沿途看到乌黑的河水,灰蒙蒙的天,他又开始琢磨:现在污染就这么严重,等女儿长大了,还能再看到蓝天白云吗?石油、煤炭在自己有生之年也许就会枯竭,未来她们这一代怎么生存?不久,黄鸣创办了太阳能研究所,成为研究所的“光杆司令”。
创业前几年,黄鸣租过民房、建材仓库,甚至还租过看守所。看守所房屋结构异常坚固,空间面积狭小,室内光线昏暗,即使是大白天开工,也需要打开大瓦数的日光灯才行。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黄鸣将下海一事瞒了好几年,直到1999年,公司已经搬到了第五个“家”时,黄鸣才敢邀请父母来“视察”。当时他背着瘫痪的父亲从一楼到三楼,里里外外地走,详详细细地讲,终于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2010年9月,黄鸣在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期间首次提出了“微排地球”战略。为推广这个概念,黄鸣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的人辩论,最终其想法得到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200多个城市市长及专家的一致认同。
2011年9月29日,黄鸣获2011诺贝尔替代奖“正确生活方式奖”。这是30年来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这一奖项。
“终结”传统建筑
在黄鸣的名片上,印着Me Pad几个英文,这是“微排智慧集成及解决方案”。在黄鸣的设想中,家居、大厦、工厂、校园、酒店、机场,都可以成为微排放的绿色建筑。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黄鸣遭遇了挫折。
“12年前,万科旗下一位项目经理找到我们时,我们很高兴,能与万科合作,太阳能的推广也会顺风顺水。可最终的结果是美梦一场,没有合作成功的原因是,万科的要求让我感觉到:万科对不成熟的太阳能要求太苛刻,直白地讲,万科并不愿意为太阳能不成熟所带来的风险买单,当时以万科的强大和皇明刚起步的弱小,与万科合作犹如让我们爬喜马拉雅山,太吃力并且胜算希望渺茫,于是我放弃了与万科甚至房地产商合作(与其它房地产商谈合作也遇到类似和万科同样的问题),开始自已摸索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结合”。
这是黄鸣写在博客中的一段话。然而,这一举动也为黄鸣本人带来了更大的争议,因为有人认为,皇明太阳能开始涉足房地产了。
2009年,皇明首个节能示范小区蔚来城项目一期竣工。从设计到施工,黄鸣领着员工从一帮门外汉变成了房地产领域的半个专家。然而,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项目开盘,陈玉鑫问黄鸣,每平米该卖多少钱,当时因为成本核算还没出来,黄鸣想了想,说卖6000吧,这与当时德州3000多一平米的房价比起来,已算天价。不久,成本核算出来了,黄鸣的定价亏了。不说小区所采用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和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单说窗子,采用的是“温屏超强低辐射镀膜节能玻璃”,不仅阻隔紫外线,还防尘防沙,虽然项目一期紧邻马路,但关上窗子,安静得如同身处田园。
此外,屋内还有自然通风系统,小区里有光电雕塑、雨洪收集、同层排水、人车分流和湿地景观,住在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住在未来”。前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曾在与黄鸣探讨时认为,蔚来城“终结”了传统建筑,而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科尼斯·布劳克对蔚来城的评价则是,“20年后,蔚来城必将成为世界建筑的主流。”
让员工“崩溃”
事实上,在把蔚来城呈现出来之前,黄鸣已经令自己的员工们“崩溃”了无数次。陈玉鑫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当时,水系旁都建有亲水的台子,可有一天黄鸣忽然说,建这种台子的意义不大。人们下班回到家,站在窗前向外眺望,看到的是整个小区的美景,而此时,亲水的台子就变得非常碍眼了。为让水系更好地融入自然,他做了个决定,要将所有的台子都砸掉。这个决定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最后黄鸣发了很大的脾气,他拖着一根钢条,走到台子前面,把钢条往地上一横,告诉工人,就从这个地方开始砸!谁拦我跟谁急!
蔚来城一期的兰亭墅公馆建成后,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每一栋兰亭墅都分上下三家,下面两家都有四百平米的花园。黄鸣认为,最上面一家也应该有花园,这个花园要建在楼顶,这意味着要在楼顶上额外加出半层,这在当时塔吊已经撤掉,小区基本竣工的情况下,无疑是一个疯狂的决定。最终,塔吊和工人被调回来,泥土和原材料一点一点向上搬运,所有兰亭墅公馆顶楼都被多加出半层,而集团为此付出的代价则是,整个项目工期被延误了四个月。
类似的事情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数不胜数。在黄鸣的设想中,蔚来城应该最大限度发挥生态和景观的功能,园中要遍种植物,绿植要与水系、园林相呼应。为了让业主融入自然,不受干扰地欣赏园林景观,保持小区清幽雅静的状态,黄鸣将已建好的小广场砸掉,以防止人群停留和聚集。
就这样,在让蔚来城达到“理想状态”的过程中,黄鸣不断否决、不断砸掉、不断推翻,员工们也在不断“崩溃”之后,又彼此安慰着、鼓励着重新站起来。
2011年10月,陈玉鑫在一次彻底“崩溃”后开始跟黄鸣“耍赖”,他说我理解不了你的想法,我就是俗人,我没能力,我不干了。当晚,黄鸣与他在太阳谷里溜达到深夜,最后对陈玉鑫说了一段话,陈至今印象深刻。黄鸣说,我们都会软弱,会退缩,但是事情做了就比不做强,如果蔚来城我没能最终做完,总有别人接手,继续来做,最终蔚来城一定能够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次谈话之后,陈玉鑫对自己的老板有了新的认识,他觉得黄鸣不再是以前那个高高在上的神,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会犯错,会软弱,但是他有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
跪地痛哭的老总
走在太阳谷,路边青草正在生长,池塘蛙声此起彼伏。皇明太阳谷传播主管崔黄婷指着一簇绿油油的植物说,这是面条菜,洗一洗,洒点面粉,搅拌均匀上锅蒸,配点蘸料就可以吃了。
草坪上到处都插着小木板,上面写着“车前子”、“鸢尾”、“拉拉秧”……小崔说,我们不能随意在草坪上走,黄总看见了会骂的。
转过弯,她指着前边一片林子:“那边都是原生态,自从搬过来以后就没动过”。她对记者说,黄总曾在这个地方跪地痛哭,当时把工人都吓坏了。在黄鸣的博客中,我找到了这段记忆。
“太阳谷在未开发前,自然生长了非常多的野菜野草……在太阳谷里看到儿时的记忆,那真是一种亲切。有些草也真是奇了怪了,印象中它们长得很矮,但现在却一人多高,也没经过什么培育,在太阳谷里长得一片茂盛,都修炼成精了。这些生灵,是大自然留给太阳谷的礼物。”
“有次我出差回来,看到心目中设想着做池塘的原生态沟壑已被工人用堆土机挖成不规则的坑,当时一阵冰凉从头穿透到脚跟,我脑中一片空白,扑在那片坑上眼泪横流。”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黄鸣,一个备受争议的理想主义者。他的个人风格强烈影响了整个皇明集团,使得这里更像是一个理想中的国度。
面对外界的误解,这个有点古怪的理想主义者依然我行我素。2011年,黄鸣荣获2010“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创新奖”,成为新能源行业唯一获此奖项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