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面向新世纪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具体实施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全体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现实课题和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而要组织实施好素质教育,就必须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一、思想品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思想品德素质,在人才素质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是根本性素质。但现在一谈素质教育,一些人往往喜欢强调知识素质、技能素质以及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基础学科素质,而把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置于从形式上讲很重要,但具体操作上并不重要的位置。产生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在教育观念中长期存在着一种“泛政治化”倾向,从而导致无法在摆正德、智、体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素质在整个人才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实际上,我们所要培养的素质,显然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素质,而是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而“思想品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常常有一个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与国外先进的教育相比,我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为什么在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我们的人才水平总是不高,创造能力总是不强,世界上50%的发明创造源自于美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半数以上是美国人,而我国至今没有一人。在我国输往国外的留学生中,与外国学生相比,也公认在基础知识上是一流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如果认为原因是思想品德素质不强,可能有人会不服气,但仔细想一想,我们就会发现,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多是流于形式,起码从小学到中学学生所受到的全部教育就是为考大学,又有谁去注意他们实际的理论水平呢?这说明我们要在世界人才培养的竞争中要占有一席之地,除了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外,还要重视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二、学校素质教育中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
由此可见,在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而且它与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共同构成素质教育的有机整体。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其根本就是帮助学生形成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提倡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品德。
在素质教育中,从总体上说,应该确立如下观念:素质教育应该是变学生的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变学生的片面性发展为全面性发展,变专门性发展为基础性发展,变显性发展为隐性发展,变被动性发展为主动性发展。
所谓变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就是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而是要通过科学稍神的培养,树立勇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的观点,承担起创造性推动社会发展的贲任和精神。21世纪是知识化的时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谁拥奋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没有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无从谈起。学校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摇篮,人的创新能力源于创新精神,这不仅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更重要的是通过思想道徳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探索精神,开发创新思维,形成崇尚真知、热爱事业、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
所谓变片面性、专门性发展为全面性、基础性发展,就是在教育中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播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学科知识这种专门性、片面性的培养模式,而是要积极探索出推动树立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这种基础性发展的新途径,克服重智育、轻徳育的片面倾向。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们的素质教育必须是全面的,其中的基本素质应包括如下内容: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劳动,具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和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创造,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学会生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自尊、自信、自主、自立:学会适应社会,积极主动、乐观向上,有能力迎接挑战、抗挫折、追求人生的不断超越与完善;学会合作,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在团队中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所谓变显性发展为隐性发展,就是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等显性发展形式,而且更要关心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社会感悟力、健全人格形成等隐性发展形式,因为正是这些隐性发展的基础内容对人的发展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从我国未来的发展看,人才问题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问题。没有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开拓创新能力和从事生产实践的本领,固然算不上合格人才,但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追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尤其是没有解决好人生应该追求什么,怎样追求的问题,光有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能干什么呢?因此,为了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更应该注重学生培养中对人才发展起主导作用的那些隐性发展的因素。
所谓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就是不能仅注重培养学生被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是要通过塑造学生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努力探索积极进取的主动发展观念。在这个方面,思想品德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责任。因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从深层次看,首先是要有一种积极探索、主動发展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但其背后所昭示的思想源泉则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使其具有探索、发现和初步创造的能力。这些主动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用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他们加以熏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来说不仅要注重人的专业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教育,更要注重思想道徳素质的培养。因为我们学校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根本宗旨的教角,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稍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要全面发展,就不能片面发展,要有创新能力。首先就要有创新精神,这一切都离不开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崇髙的理想和对社会的感悟力以及雄深浩博的哲学气质和健全人格的导引。
一、思想品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思想品德素质,在人才素质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是根本性素质。但现在一谈素质教育,一些人往往喜欢强调知识素质、技能素质以及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基础学科素质,而把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置于从形式上讲很重要,但具体操作上并不重要的位置。产生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在教育观念中长期存在着一种“泛政治化”倾向,从而导致无法在摆正德、智、体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素质在整个人才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实际上,我们所要培养的素质,显然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素质,而是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而“思想品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常常有一个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与国外先进的教育相比,我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为什么在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我们的人才水平总是不高,创造能力总是不强,世界上50%的发明创造源自于美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半数以上是美国人,而我国至今没有一人。在我国输往国外的留学生中,与外国学生相比,也公认在基础知识上是一流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如果认为原因是思想品德素质不强,可能有人会不服气,但仔细想一想,我们就会发现,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多是流于形式,起码从小学到中学学生所受到的全部教育就是为考大学,又有谁去注意他们实际的理论水平呢?这说明我们要在世界人才培养的竞争中要占有一席之地,除了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外,还要重视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二、学校素质教育中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
由此可见,在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而且它与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共同构成素质教育的有机整体。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其根本就是帮助学生形成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提倡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品德。
在素质教育中,从总体上说,应该确立如下观念:素质教育应该是变学生的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变学生的片面性发展为全面性发展,变专门性发展为基础性发展,变显性发展为隐性发展,变被动性发展为主动性发展。
所谓变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就是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而是要通过科学稍神的培养,树立勇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的观点,承担起创造性推动社会发展的贲任和精神。21世纪是知识化的时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谁拥奋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没有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无从谈起。学校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摇篮,人的创新能力源于创新精神,这不仅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更重要的是通过思想道徳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探索精神,开发创新思维,形成崇尚真知、热爱事业、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
所谓变片面性、专门性发展为全面性、基础性发展,就是在教育中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播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学科知识这种专门性、片面性的培养模式,而是要积极探索出推动树立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这种基础性发展的新途径,克服重智育、轻徳育的片面倾向。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们的素质教育必须是全面的,其中的基本素质应包括如下内容: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劳动,具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和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创造,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学会生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自尊、自信、自主、自立:学会适应社会,积极主动、乐观向上,有能力迎接挑战、抗挫折、追求人生的不断超越与完善;学会合作,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在团队中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所谓变显性发展为隐性发展,就是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等显性发展形式,而且更要关心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社会感悟力、健全人格形成等隐性发展形式,因为正是这些隐性发展的基础内容对人的发展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从我国未来的发展看,人才问题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问题。没有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开拓创新能力和从事生产实践的本领,固然算不上合格人才,但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追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尤其是没有解决好人生应该追求什么,怎样追求的问题,光有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能干什么呢?因此,为了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更应该注重学生培养中对人才发展起主导作用的那些隐性发展的因素。
所谓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就是不能仅注重培养学生被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是要通过塑造学生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努力探索积极进取的主动发展观念。在这个方面,思想品德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责任。因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从深层次看,首先是要有一种积极探索、主動发展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但其背后所昭示的思想源泉则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使其具有探索、发现和初步创造的能力。这些主动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用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他们加以熏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来说不仅要注重人的专业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教育,更要注重思想道徳素质的培养。因为我们学校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根本宗旨的教角,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稍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要全面发展,就不能片面发展,要有创新能力。首先就要有创新精神,这一切都离不开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崇髙的理想和对社会的感悟力以及雄深浩博的哲学气质和健全人格的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