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与优化: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bqn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处于深度调整之中,通过制造业创新升级铸就强国之基是国家的战略选择。首届工业与职业教育大会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工业转型、促进产教融合”主题,就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的政府、产业界、职教界等各界代表取得广泛共识,即中国制造在由大向强的迈进过程中需要职业教育的协同支撑,而职业教育要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这既是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要求,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职业教育;中国制造;协同;优化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1-0040-03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为服务“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 ”等国家重大战略,适应工业产业变革,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2016年7月9日至10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联合主办,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教育分会、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及西安培华学院承办的首届“工业与职业教育大会”在西安召开。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黄孟复专门为大会发来贺信。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位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管理者、教育界专家、行业协会负责人以及企业家代表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工业转型、促进产教融合”主题,就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全球再工业化趋势与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物质保障,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刘占山在大会主旨报告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重新审视发展战略,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凭借更低的人力和资源成本,加快对外开放和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转移。各国争相介入新一轮国际分工争夺战,将重塑全球制造业版图,在高端和中低端领域对我国形成“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制造业发展到了爬坡过坎、由大变强的新的历史起点上。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副主任周明、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王影博士在大会报告中对《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国际、国内两个背景进行了分析。从国际上看,移动互联网技术、工业物联网、3D打印技术、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与此相适应,各国也开始提出自己的行动纲领,如德国发布《工业4.0》、美国发布《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英国发布《英国制造2050》等。而在国内方面,2010年中国就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制造大国,但仍面临核心技术缺失、质量基础薄弱、品牌价值不高、资源利用效率低等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在工业转型升级中急需运用新技术实现突破,并由此带动制造业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对未来产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对此,刘占山会长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我国实践看,“互联网 双创 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创新,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从生产方式看,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变革的核心。从发展模式看,绿色化、服务化日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新趋势。从创新方式看,网络协同创新将重构传统制造业创新体系。从组织方式看,内部组织扁平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成为制造企业培育竞争优势的新途径。王影博士以及西安交通大学赵升吨教授,还特别就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进行了比较。与“德国工业4.0”最早由学术界和产业界建议和推动,后来上升为国家级战略不同,“中国制造2025”一开始便由政府主导制定,自始至终均为国家战略。两国的制造业基础不一样,德国是制造业强国,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在发展阶段上,德国已完成工业3.0,而中国工业化发展历史不长,大部分还没有自动化和数字化,尚处在工业2.0阶段,部分达到3.0水平。因此,中国发展工业要2.0、3.0和4.0齐头并进,但是两个战略的主攻方向都是智能制造。
  二、向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需要有职业教育的协同支撑
  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让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迫切需要一支庞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支撑,而这支队伍怎么培养?必须要发展职业教育。从国际范围来看,在制定“再工业化”战略中,尽管各国依据自身情况在发展侧重点上有很大不同,但是许多国家都把发展高质量、终身化、创新性的职业教育,建立世界一流的技能体系作为应对挑战最重要的策略。
  刘占山在报告中对一些国家和组织的技能政策进行了梳理:欧盟在《2011-2020年促进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合作的布鲁日公报》中提出,欧洲要在2020年建立具有更强吸引力,更具创新性,更加适切,更易获得,更高质量,更加灵活,更有利于实现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英国制定了《新挑战、新机会——继续教育和技能体系改革计划:建立世界一流的技能体系》,提出英国要在2020年实现世界一流技能和工作的目标;美国于2009、2012年分别发布了《技能战略:确保美国工人和行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技能》《投资美国的未来:生涯和技术改革蓝图》,提出对职业教育进行投资是对未来长期经济发展进行投资的重要部分,是增强美国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澳大利亚2011年发布了《为了繁荣的技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路线图》,提出把提高全社会的技能水平作为经济社会繁荣的重要驱动器,通过增强全体劳动者的素质,实现更具生产性、可持续性与和谐的未来。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九大战略任务、五项重点工程和十大重点领域,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归根结底要解决人的问题[2]。这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的职业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挑战就是职业教育能否适应未来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模和培养质量的要求。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以机械工业人才需求为例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机械工业技能人才目前可概括为“四多四少”:初级技工人数多,高级技工人数少;传统型技工人数多,现代型技工人数少;单一技工人数多,复合型技工人数少;短期速成的人数多,系统培养的人数少。人才培养供需失衡,结构不合理,培养质量不高,一线员工流失严重,制约着机械工业健康发展。同时在关键基础领域(铸造、锻压、热处理)、高端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3D打印)、现代制造服务业(工业工程、概预算管理)等方面人才培养严重不足。刘占山也指出,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很突出。我国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员的19%,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5%。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显示,相当一个时期以来,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劳动力,其求人倍率始终都在1以上,表明职业教育人才有效供给不足。因此,培养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进行人才准备,将是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课题。
  三、面向制造强国战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优化策略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实践证明,产教融合也是促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最有效方式[3]。目前来看,技能人才升级将是中国制造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产业升级需要技能人才具备高知识储备、高职业素质、高技能、高价值观、高服务意识的新特征。因此,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育高素质人才,也将是在中国制造背景下,包括行业企业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
  从产业变化看,“中国制造2025”将带来产业的全面升级,其对人才类型也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对此,周明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将成为未来技能人才必备的技术技能;二是简单重复性劳动低端人才大幅减少;三是要求从业者要有较强的工匠精神;四是要求技术技能人才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五是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复合性要求越来越高;六是生产服务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将容纳大量就业人员。应对上述变化和要求,周明指出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培养人才中要特别关注几个重点:一是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大国工匠”精神;二是教学内容要贴近生产实际,解决影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三是为适应两化深度融合,要加大信息技术的学习份量;四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五是警惕颠覆性技术带来的影响;六是把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作为重要工作抓好。从行业视角进行评价,陈晓明指出职业教育必须进一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而一个着力点就是要对应企业重点关切,优化产教对接机制。他指出,职业教育要在六个方面与企业深度对接,一是战略对接,二是供需对接,三是品值对接,四是资源对接,五是优势对接,六是文化对接。
  刘占山在大会总结时指出,本次会议既有有关部委领导对国家工业与职业教育政策的解读,也有大型企业、众多院校就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的深入探讨,充分凝聚起政府、产业界、职教界、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共识:对国家制造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十三五”时期工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体会更深刻,认识更明确;更加坚定职业教育一定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子,这既是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要求,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Z].国发[2015]28号,2015-05-08.
  [2]于志晶,刘海,岳金凤,等.中国制造2025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5(21):10-24.
  [3]程宇.职业教育如何助力中国制造由大变强[J].职业技术教育,2015(15):40-43.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西部12所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现状开展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对创业兴趣浓厚,但面临着创业能力和创业执行力双重不足的问题;大学生对创业教育需求强烈,但对高校创业课程的参与度较低;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不足,创业教育专任师资短缺、创业教育课程过于理论化以及创业教育形式单一化等问题突出。对此,西部地方工科院校必须加快创业教育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一
1前言  体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带来了学习方式根本的变革。主体性教育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不断出现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课堂中,而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三种新的体育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基础,是关键。它是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和练习方法,通过自我监控练习过程和及时评价练习结果的方式。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在教师必要的示范、精讲和帮助引导下,最终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以下节选是广州市培英中学06届学生吴同学
摘 要 近年来国家层面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特点主要表现为:强化目标导向,强化系统推进,强化制度保障,强化服务大局,强化质量核心。但在政策执行上的层级困境、合作困境仍未发生根本转变,问题也基本由此产生。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政策推动总的取向是:要更加突出职业教育战略位置,要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升级版,要更加明确职业教育办学方向,要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要切实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要汇聚更
摘要本研究于2005和2012年分别选取759和923位高职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自信问卷”,比较“80后”和“90后”高职生自信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两者的总体自信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维度上却出现了值得关注的变化:“90后”高职生“动手操作”、“综合确认”、“同学他人”水平比“80后”显著提高,但“90后”高职生有更多的“否定自我”倾向,“家人老师”、“健康素质”的信心显著不如“80后”高职生
摘 要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在承接教育部高职“室内设计与管理”企业顶岗实践培训项目过程中,搭建校企合作新平台,采取“项目 主题”的课程教学模式,“路径 研究”的培训教学运行模式和“对话 评价”的培训过程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学员的设计实务能力、专项操作技能以及教学课程开发能力。  关键词 高等职业学校;国家骨干师资培训;教学能力;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 我国农民职业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初具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并不能满足当前培训新型农民和职业化农民的需要,因此亟需创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理论。在杨凌示范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社区化教育的思想和虚拟培训组织理论以及成立农民职业教育非营利性组织的视角出发,构建出政府、学校、企业及民间非营利组织全面参与,以促进农民提升致富本领、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
概 况 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域。现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吴兴、南浔两区,面积5818平方公里。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6.0亿元,人均GDP为66916元,年末户籍人口263.78万人。2013年,有中等职业学校12所,招生1.17万人,在校生3.34万人。  入选理由 率先探索现代学徒制,以政策引领改革,实施多方联动,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标准化、规范化,形成企业点赞、学校叫好、家长认同的多方
概 况 位于四川省东南川渝黔滇结合部。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59.7亿元,城镇常住人口190.57万人,城镇化率44.84%。  入选理由 把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办好职业教育的突破口,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中高职衔接,打造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泸州路径”。  亮 点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衔接的治理结构。2011年,在泸州市教育局直接领导下,组建了由区域内3 所高职、20
摘 要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做好课程设计,把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引入“金工实习”教学过程之中,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论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过程中,根据自愿选择原则将参与金工实习课程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采用传统课堂模式和翻转课堂模式授课。通过问卷设计、调查、统计分析,论证翻转课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提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 翻转课
企业积极应对从学历教育转型至职工培训的转型关键期。一是更新培训师观念。公司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企业培训师资格考前培训,并组织培训师资格考试,以考促学,对培训项目开发工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使广大培训师熟悉了培训教学设计技巧,明晰了项目开发思路。二是做细培训需求调研。通过明确培训目的,选择调查对象,确定培训需求调研方式,拟定培训需求调研通知,实施培训需求调研,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培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