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是上海外经贸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取得可喜成绩的一年。上海市外经贸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市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围绕年初提出的外经贸工作目标,组织全市各级外经贸部门和企业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奋力拼搏,全市外经贸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
对外贸易实现高速增长。2003年,上海口岸和本市对外贸易都保持了快速增长。1-11月,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1818亿美元,同比增长41.8%,其中出口1022亿美元,同比增长38.6%。1-11月本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021.71亿美元,同比增长56%,其中出口448.69亿美元,同比增长54.4%,出口增速在全国出口额前十位的省市中处于第一位。2003年,上海市进出口额、出口额分别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400亿美元,提前两年实现了本市“十五”期末2005年进出口850亿美元、出口400亿美元的工作目标。各类企业出口全面增长,1-11月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同比增长63.3%,占全市出口额的63.33%;国有集体企业出口增速明显回升,同比增长28.8%;民营企业成为出口增长亮点,同比增长5.4倍。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科技含量提高,1-11月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26倍,占全市出口额比重上升到3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0.8个百分点。
吸引外资保持快速增长。2003年,上海吸引外资呈现出外商投资大项目多,吸收外资领域拓宽,外资企业经营效益良好,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采购机构等功能性项目加快集聚上海的好势头。1-11月,全市批准外商投资项目4050个,吸收合同外资104.32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实到外资53.97亿美元,同比增长32.9%。全市合同外资中,第二产业占67.55%,第三产业占32.01%。预计到年底,全市吸收合同外资、实到外资都可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全年吸收合同外资105亿美元、实到外资55亿美元的工作目标。目前,上海共批准外商投资性公司92家,认定并颁证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3家。
海外经济取得平稳增长。2003年全市对外投资中方投资约1.4亿美元,增长23%;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额近16.5亿美元,增长7.1%;完成营业额近13.5亿美元,增长7.1%。
2003年,上海市外经贸委在市委、市府领导下,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制定、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外贸出口、吸引外资。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前提下,制定、出台了本市促进外贸出口的11条政策措施,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取得了明显的政策效应。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外资工作会议,会后推出了促进吸引外资的7个配套文件和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一系列创新的政策措施,对本市外贸出口、吸引外资的快速稳定增长产生了重要作用。本市财政、国税、海关、外汇管理和银行等各部门,进一步增强合力,对外经贸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
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克服各类突发事件和不确定因素对外经贸发展的负面影响。防治“非典”期间,市外经贸委、外资委采取积极措施,尽量减轻“非典”对外经贸工作的影响。召开多次外商座谈会、区县座谈会、外资企业情况通报会,大力宣传上海防治“非典”的措施和成效,增强外商投资上海的信心。在保证参展人员健康安全的同时,抓好春季广交会参展工作。在人员出入境受阻的情况下,利用本市在海外的企业和市外国投资促进中心海外办事处等境外机构,协助上海企业推进项目、洽谈贸易。5月下旬起本市率先派出20多个经贸团组“走出去”,开展招商引资、洽谈贸易。市委书记陈良宇、市长韩正亲自为出境经贸团组动员、送行。提前在7月底举办“2003跨国采购洽谈会(中国上海)”,76家跨国采购商、4500家供应商到会。这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使本市外经贸发展基本未受伊拉克战争、“非典”等突发事件的明显影响。市外经贸委、外资委强化对外资企业的服务,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实施政策聚焦、重点服务,进一步调动了区县、开发区和各类外经贸企业的积极性。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定单转移,大力推动招商引资和加工贸易出口。“二产、三产并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营造“亲商、重商、便商、利商”的环境。市外经贸委、外资委进一步下放外资项目审批权限,建立大项目专人跟踪、协调制度,大力吸引、推进大项目,1-11月全市新批准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344个,合同外资占全市的70.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了区县、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扩大出口的积极性,形成全市出口的重要增长源。松江出口加工区1-11月出口额49.93亿美元,同比增长5.93倍,在全国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中名列前茅。推进国家新批准的闵行、漕河泾、青浦出口加工区和松江出口加工区B区的建设,11月通过验收、封关运行。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开外贸经营权。2001年7月起,市外经贸委组织了外贸经营权改革试点,率先放宽生产型、流通型内资企业申请外贸经营权的资质条件。2003年,本市进一步放开外贸经营权,1-11月新增出口企业3658家,其中民营企业占91.6%,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5.4倍,成为重要的出口增长点。下半年起,又在外高桥保税区开展了赋予内资企业外贸经营权试点工作。
深入推进“大通关”工程,试行“5+2天” 通关工作制。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市外经贸委、发改委、海关、财政等部门2003年联合开展了新一轮“大通关”调研,形成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市“大通关”工作的若干意见》。10月1日起,率先在上海口岸试行“5+2天”工作制。口岸单证电子化取得新进展,58种通关单证中有37种已实现电子化。上海口岸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环境更加完善。本市还积极推进加工贸易电子账册联网管理试点工作。
及时恢复各种会展,成功举办一系列重要国际会展。6月中旬,市外经贸委及时发出通知,落实“非典”防范措施,全面恢复各种国际会展。下半年,本市各类会展十分活跃,全年举办国际展览数、展览规模都高于去年。“福布斯”论坛年会、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海软件国际峰会、WTO法律问题国际研讨会等成功举行。华交会、工博会和“2003跨国采购洽谈会(中国上海)”办出了新水平。
2004年,是上海外经贸发展的重要的一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上海市外经贸“十五规划”的关键的一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四个中心"和提高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的目标,坚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形成上海外贸、外资、外经互相促进、联动发展的新格局。要着眼于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大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招商引资的力度;着眼于调整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积极推动地方外贸与口岸外贸、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协调发展;着眼于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步伐;着眼于完善投资贸易环境,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努力化解影响外经贸发展的制约因素。努力实现上海外经贸持续稳定增长,为推动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新的一年中,上海外经贸要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要拓展吸引外资的领域和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 坚持“三、二、一”产业方针和“二产、三产并举”利用外资原则,突出重点,创新方式,吸引外资聚焦于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吸引跨国公司到上海设立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研发机构。提高开发区规划、管理水平。
大力培育外贸新增长点。要坚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为龙头,发挥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优势和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优势,大力培育对外贸易新增长点,调整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推动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5+1”地区)扩大出口,加快建设一批新的出口商品基地,大力发展高层次加工贸易。积极推进跨国采购中心建设。合理引导和适当增加进口贸易。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步伐。要进一步完善促进上海企业“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加快培育一批本市的跨国企业,大力创新“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 “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力争“走出去”的方式、规模实现新突破。
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要发挥上海在服务贸易领域先试先行的先发优势,利用上海城市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的综合优势,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实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举发展。
不断优化投资贸易环境。要进一步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落实外贸、外资促进政策,制定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配套措施。深化“大通关”工程,增强口岸服务功能,加强对长三角和全国企业的服务,优化投资贸易环境,推动吸引外资与对外贸易同步增长、本市外贸与口岸外贸并举发展。
对上海外经贸来说,2004年是具有挑战性的一年,需要奋力拼搏的一年,也是大有希望的一年。我们将积极适应对外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的新情况,迎难而进,开拓创新,全面提高外经贸战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涉外经济管理水平,以振奋昂扬的斗志,求真务实的作风,争创新的佳绩,再作新的贡献!
对外贸易实现高速增长。2003年,上海口岸和本市对外贸易都保持了快速增长。1-11月,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1818亿美元,同比增长41.8%,其中出口1022亿美元,同比增长38.6%。1-11月本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021.71亿美元,同比增长56%,其中出口448.69亿美元,同比增长54.4%,出口增速在全国出口额前十位的省市中处于第一位。2003年,上海市进出口额、出口额分别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400亿美元,提前两年实现了本市“十五”期末2005年进出口850亿美元、出口400亿美元的工作目标。各类企业出口全面增长,1-11月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同比增长63.3%,占全市出口额的63.33%;国有集体企业出口增速明显回升,同比增长28.8%;民营企业成为出口增长亮点,同比增长5.4倍。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科技含量提高,1-11月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26倍,占全市出口额比重上升到3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0.8个百分点。
吸引外资保持快速增长。2003年,上海吸引外资呈现出外商投资大项目多,吸收外资领域拓宽,外资企业经营效益良好,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采购机构等功能性项目加快集聚上海的好势头。1-11月,全市批准外商投资项目4050个,吸收合同外资104.32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实到外资53.97亿美元,同比增长32.9%。全市合同外资中,第二产业占67.55%,第三产业占32.01%。预计到年底,全市吸收合同外资、实到外资都可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全年吸收合同外资105亿美元、实到外资55亿美元的工作目标。目前,上海共批准外商投资性公司92家,认定并颁证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3家。
海外经济取得平稳增长。2003年全市对外投资中方投资约1.4亿美元,增长23%;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额近16.5亿美元,增长7.1%;完成营业额近13.5亿美元,增长7.1%。
2003年,上海市外经贸委在市委、市府领导下,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制定、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外贸出口、吸引外资。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前提下,制定、出台了本市促进外贸出口的11条政策措施,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取得了明显的政策效应。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外资工作会议,会后推出了促进吸引外资的7个配套文件和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一系列创新的政策措施,对本市外贸出口、吸引外资的快速稳定增长产生了重要作用。本市财政、国税、海关、外汇管理和银行等各部门,进一步增强合力,对外经贸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
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克服各类突发事件和不确定因素对外经贸发展的负面影响。防治“非典”期间,市外经贸委、外资委采取积极措施,尽量减轻“非典”对外经贸工作的影响。召开多次外商座谈会、区县座谈会、外资企业情况通报会,大力宣传上海防治“非典”的措施和成效,增强外商投资上海的信心。在保证参展人员健康安全的同时,抓好春季广交会参展工作。在人员出入境受阻的情况下,利用本市在海外的企业和市外国投资促进中心海外办事处等境外机构,协助上海企业推进项目、洽谈贸易。5月下旬起本市率先派出20多个经贸团组“走出去”,开展招商引资、洽谈贸易。市委书记陈良宇、市长韩正亲自为出境经贸团组动员、送行。提前在7月底举办“2003跨国采购洽谈会(中国上海)”,76家跨国采购商、4500家供应商到会。这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使本市外经贸发展基本未受伊拉克战争、“非典”等突发事件的明显影响。市外经贸委、外资委强化对外资企业的服务,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实施政策聚焦、重点服务,进一步调动了区县、开发区和各类外经贸企业的积极性。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定单转移,大力推动招商引资和加工贸易出口。“二产、三产并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营造“亲商、重商、便商、利商”的环境。市外经贸委、外资委进一步下放外资项目审批权限,建立大项目专人跟踪、协调制度,大力吸引、推进大项目,1-11月全市新批准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344个,合同外资占全市的70.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了区县、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扩大出口的积极性,形成全市出口的重要增长源。松江出口加工区1-11月出口额49.93亿美元,同比增长5.93倍,在全国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中名列前茅。推进国家新批准的闵行、漕河泾、青浦出口加工区和松江出口加工区B区的建设,11月通过验收、封关运行。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开外贸经营权。2001年7月起,市外经贸委组织了外贸经营权改革试点,率先放宽生产型、流通型内资企业申请外贸经营权的资质条件。2003年,本市进一步放开外贸经营权,1-11月新增出口企业3658家,其中民营企业占91.6%,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5.4倍,成为重要的出口增长点。下半年起,又在外高桥保税区开展了赋予内资企业外贸经营权试点工作。
深入推进“大通关”工程,试行“5+2天” 通关工作制。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市外经贸委、发改委、海关、财政等部门2003年联合开展了新一轮“大通关”调研,形成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市“大通关”工作的若干意见》。10月1日起,率先在上海口岸试行“5+2天”工作制。口岸单证电子化取得新进展,58种通关单证中有37种已实现电子化。上海口岸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环境更加完善。本市还积极推进加工贸易电子账册联网管理试点工作。
及时恢复各种会展,成功举办一系列重要国际会展。6月中旬,市外经贸委及时发出通知,落实“非典”防范措施,全面恢复各种国际会展。下半年,本市各类会展十分活跃,全年举办国际展览数、展览规模都高于去年。“福布斯”论坛年会、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海软件国际峰会、WTO法律问题国际研讨会等成功举行。华交会、工博会和“2003跨国采购洽谈会(中国上海)”办出了新水平。
2004年,是上海外经贸发展的重要的一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上海市外经贸“十五规划”的关键的一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四个中心"和提高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的目标,坚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形成上海外贸、外资、外经互相促进、联动发展的新格局。要着眼于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大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招商引资的力度;着眼于调整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积极推动地方外贸与口岸外贸、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协调发展;着眼于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步伐;着眼于完善投资贸易环境,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努力化解影响外经贸发展的制约因素。努力实现上海外经贸持续稳定增长,为推动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新的一年中,上海外经贸要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要拓展吸引外资的领域和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 坚持“三、二、一”产业方针和“二产、三产并举”利用外资原则,突出重点,创新方式,吸引外资聚焦于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吸引跨国公司到上海设立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研发机构。提高开发区规划、管理水平。
大力培育外贸新增长点。要坚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为龙头,发挥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优势和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优势,大力培育对外贸易新增长点,调整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推动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5+1”地区)扩大出口,加快建设一批新的出口商品基地,大力发展高层次加工贸易。积极推进跨国采购中心建设。合理引导和适当增加进口贸易。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步伐。要进一步完善促进上海企业“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加快培育一批本市的跨国企业,大力创新“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 “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力争“走出去”的方式、规模实现新突破。
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要发挥上海在服务贸易领域先试先行的先发优势,利用上海城市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的综合优势,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实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举发展。
不断优化投资贸易环境。要进一步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落实外贸、外资促进政策,制定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配套措施。深化“大通关”工程,增强口岸服务功能,加强对长三角和全国企业的服务,优化投资贸易环境,推动吸引外资与对外贸易同步增长、本市外贸与口岸外贸并举发展。
对上海外经贸来说,2004年是具有挑战性的一年,需要奋力拼搏的一年,也是大有希望的一年。我们将积极适应对外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的新情况,迎难而进,开拓创新,全面提高外经贸战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涉外经济管理水平,以振奋昂扬的斗志,求真务实的作风,争创新的佳绩,再作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