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视觉影像信息泛滥的今天,重谈阅读的人文价值,希望带领学生回归英语阅读。这既是对国家英语课程标准(2001)和教学要求(2007)提出的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回应,也是对英语教育中阅读部分的反思和重建。教师和学生应携起手来,在校园里共同营造一个英语阅读的永久空间,一起来重塑师生的英语人文素质。
【关键词】英语阅读 人文价值 师生 人文素质教育
一、引言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地识字了,但识字并不表示会阅读,更不表示爱阅读。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家长只关心升学。许多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专注于培养孩子那些利于考试的能力。在学校里的阅读往往是要用考试来衡量的,而且压力很大;即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也往往背着沉重的思想负担。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不存在的。学生经过小学毕业会考、中考、高考,一步步走到大学,长期的应试性阅读不仅造成学生几近机械式的应试技能,更重要的是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遗失和自主阅读的终结。进入大学后,学生多年里被考试、学校、家庭和社会抑制的求知自主性得以解放,面对图书和影视、网络以及街市的文化快餐,大多学生沉迷于后者,却不再捧起书本,在阅读中追问生命意义、人生价值、梦想与追求等。这便加速了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文化的瓦解。
二、阅读的人文价值
当今普遍缺乏阅读的中国社会中,对深度思考缺乏要求的影视、网络等就会占据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英语教学中,面对学生文化知识的缺乏,我想起英语界专家许国璋、吴古华、胡文仲、熊德鞔、何其莘、李赋宁、李观仪、黄源深、董亚芬、陶洁、虞建华等关于阅读的谆谆教导,如何其莘教授的“用英语思维是许多英语学习者都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从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中,我体会到坚持大量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想起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的真知灼见,“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还有古代所谓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古今先贤都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在视觉影像信息泛滥的今天,重谈阅读的人文价值,希望带领学生回归英语阅读,回归到暗藏在白纸黑字中的缤纷英语世界。
学生无论是围绕某个题目谈话还是作文都离不开大量的信息,而相关知识信息的获得主要靠平时阅读的积累。中国人历来将读书视为修身之术。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兵到战时方知穷,书到用时方嫌少”、“家有万金,不如藏书万卷”,文人学者、政治领袖重视读书,普通家庭也把孩子读书当做出人头地的资本。今天的领袖们温家宝、奥巴马等对读书都情有独钟。温总理每次讲话时都引经据典、文采斐然,这自然离不开他的勤奋阅读。不仅如此,他还提倡青年人“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强调读书的作用、方法、策略等,强调读书与实践相结合。一张奥巴马手中拿书走向空军一号的照片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爱好读书的总统形象。事实上,奥巴马即使在圣诞节休息期间也不忘阅读;他的演讲口才有目共睹,也从侧面反映了他的广泛阅读和坚实的语言功底。在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浪潮中,有智慧的学生总能够抵挡校园外的各种干扰和影像的诱惑,在图书馆安静地阅读好书,思考人生和社会,借助古往先贤的智慧来解答生活中的困顿与疑虑、探索人类精神的丰富宝藏,从而提升自我人生价值。
三、英语阅读与英语人文素质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2001)明确指出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必修课的英语课程学习,不仅是语言学习过程,还是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大学阶段的必修课——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高校在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这些规定不仅进—步明确了英语学科在基本贯通中国小学至大学各个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性质,而且明确了英语教育的语言教育目标和人文素质教育目标。
有目标、有选择地开展英语阅读是实施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带动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而且还能够陶冶其情操、开发其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在校园文化大的环境里,需要教师和学生携起手来,共同营造一个英语阅读的永久空间,一起来重塑师生的英语人文素质。
1.营造英语书境。一位美国教育家曾说过,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的房子。同样,一个没有书的校园就像一片荒漠。塑造一个亲切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不仅快乐阅读在图书馆、教室里,而且在宿舍、餐厅、花园等随处可拿到英语类图书,随处可读英语,让学生习惯与英语书为伴,让英语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2.培养爱阅读英语的习惯。兴趣是心态的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父母来“诱发”,要想办法让孩子爱上英语阅读。只要诱发了学生的兴趣就能创造出很多英语阅读教学的情境来。
3.师生一起读英语。英语教师把自己的阅读与学生分享,其意义不仅在于交流知识、思想和情感,还在于传递一种体验、一种共同阅读的情怀。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的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教师与学生交流阅读经验,能够促进学生英语阅读,加强师生关系,改善校园文化氛围。相信师生共同阅读英语、共同学习英语的体验会在双方人生中留下珍贵的记忆。
4.培养英语语言审美观。英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英语语言文字的美,引导学生去体会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的意境,让其真正融入英语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并学会用适当的语言文字来描绘和表达情感,这才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现在学生大多在电视的陪伴下成长起来,五彩纷呈的电视图像会抑制他们的想象力,无法使他们专心感受英语语言的美。
5.辅助以读书报告等反馈形式。英语教师对部分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写出简单的分析或是读书报告,也就是说,读书不光要读懂故事,还要有所发挥,体现出创造性。当学生把所有的书都读完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选出最喜欢的书和最不喜欢的书。这样的反馈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检验其英语阅读效果。
学习任何语言都离不开阅读,回归英语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并帮助学生检验阅读效果。在长期、大量的英语阅读基础上,学生的知识自然得到扩充,英语语言理解能力自然得到提高,也必然会改善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英语表达能力。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里,让我们记住温总理在200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里鼓励青年学子“通过读书温暖人心、提振信心、寄托希望,通过读书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勇于创新”的话语,安静地坐下来,在英语的海洋里获得语言的浸润和智慧的滋养。
【关键词】英语阅读 人文价值 师生 人文素质教育
一、引言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地识字了,但识字并不表示会阅读,更不表示爱阅读。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家长只关心升学。许多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专注于培养孩子那些利于考试的能力。在学校里的阅读往往是要用考试来衡量的,而且压力很大;即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也往往背着沉重的思想负担。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不存在的。学生经过小学毕业会考、中考、高考,一步步走到大学,长期的应试性阅读不仅造成学生几近机械式的应试技能,更重要的是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遗失和自主阅读的终结。进入大学后,学生多年里被考试、学校、家庭和社会抑制的求知自主性得以解放,面对图书和影视、网络以及街市的文化快餐,大多学生沉迷于后者,却不再捧起书本,在阅读中追问生命意义、人生价值、梦想与追求等。这便加速了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文化的瓦解。
二、阅读的人文价值
当今普遍缺乏阅读的中国社会中,对深度思考缺乏要求的影视、网络等就会占据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英语教学中,面对学生文化知识的缺乏,我想起英语界专家许国璋、吴古华、胡文仲、熊德鞔、何其莘、李赋宁、李观仪、黄源深、董亚芬、陶洁、虞建华等关于阅读的谆谆教导,如何其莘教授的“用英语思维是许多英语学习者都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从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中,我体会到坚持大量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想起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的真知灼见,“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还有古代所谓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古今先贤都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在视觉影像信息泛滥的今天,重谈阅读的人文价值,希望带领学生回归英语阅读,回归到暗藏在白纸黑字中的缤纷英语世界。
学生无论是围绕某个题目谈话还是作文都离不开大量的信息,而相关知识信息的获得主要靠平时阅读的积累。中国人历来将读书视为修身之术。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兵到战时方知穷,书到用时方嫌少”、“家有万金,不如藏书万卷”,文人学者、政治领袖重视读书,普通家庭也把孩子读书当做出人头地的资本。今天的领袖们温家宝、奥巴马等对读书都情有独钟。温总理每次讲话时都引经据典、文采斐然,这自然离不开他的勤奋阅读。不仅如此,他还提倡青年人“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强调读书的作用、方法、策略等,强调读书与实践相结合。一张奥巴马手中拿书走向空军一号的照片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爱好读书的总统形象。事实上,奥巴马即使在圣诞节休息期间也不忘阅读;他的演讲口才有目共睹,也从侧面反映了他的广泛阅读和坚实的语言功底。在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浪潮中,有智慧的学生总能够抵挡校园外的各种干扰和影像的诱惑,在图书馆安静地阅读好书,思考人生和社会,借助古往先贤的智慧来解答生活中的困顿与疑虑、探索人类精神的丰富宝藏,从而提升自我人生价值。
三、英语阅读与英语人文素质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2001)明确指出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必修课的英语课程学习,不仅是语言学习过程,还是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大学阶段的必修课——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高校在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这些规定不仅进—步明确了英语学科在基本贯通中国小学至大学各个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性质,而且明确了英语教育的语言教育目标和人文素质教育目标。
有目标、有选择地开展英语阅读是实施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带动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而且还能够陶冶其情操、开发其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在校园文化大的环境里,需要教师和学生携起手来,共同营造一个英语阅读的永久空间,一起来重塑师生的英语人文素质。
1.营造英语书境。一位美国教育家曾说过,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的房子。同样,一个没有书的校园就像一片荒漠。塑造一个亲切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不仅快乐阅读在图书馆、教室里,而且在宿舍、餐厅、花园等随处可拿到英语类图书,随处可读英语,让学生习惯与英语书为伴,让英语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2.培养爱阅读英语的习惯。兴趣是心态的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父母来“诱发”,要想办法让孩子爱上英语阅读。只要诱发了学生的兴趣就能创造出很多英语阅读教学的情境来。
3.师生一起读英语。英语教师把自己的阅读与学生分享,其意义不仅在于交流知识、思想和情感,还在于传递一种体验、一种共同阅读的情怀。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的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教师与学生交流阅读经验,能够促进学生英语阅读,加强师生关系,改善校园文化氛围。相信师生共同阅读英语、共同学习英语的体验会在双方人生中留下珍贵的记忆。
4.培养英语语言审美观。英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英语语言文字的美,引导学生去体会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的意境,让其真正融入英语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并学会用适当的语言文字来描绘和表达情感,这才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现在学生大多在电视的陪伴下成长起来,五彩纷呈的电视图像会抑制他们的想象力,无法使他们专心感受英语语言的美。
5.辅助以读书报告等反馈形式。英语教师对部分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写出简单的分析或是读书报告,也就是说,读书不光要读懂故事,还要有所发挥,体现出创造性。当学生把所有的书都读完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选出最喜欢的书和最不喜欢的书。这样的反馈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检验其英语阅读效果。
学习任何语言都离不开阅读,回归英语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并帮助学生检验阅读效果。在长期、大量的英语阅读基础上,学生的知识自然得到扩充,英语语言理解能力自然得到提高,也必然会改善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英语表达能力。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里,让我们记住温总理在200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里鼓励青年学子“通过读书温暖人心、提振信心、寄托希望,通过读书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勇于创新”的话语,安静地坐下来,在英语的海洋里获得语言的浸润和智慧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