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电力教育》:回顾我国电力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历程,您能谈谈在促进行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及员工职业素质方面,电力技能鉴定工作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薛静:自1998年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成立以来,电力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可以说在促进电力工业安全、持续、快速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及员工职业素质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应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一蹴而就的,得益于全行业对技能鉴定工作所达成的共识以及支持与配合:
首先从整个电力行业来说,要实现职业鉴定工作从无到有的规范化发展,鉴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起到了关键作用。电力行业特有工种的职业鉴定标准包括几十个职业及其100多个工种,历时5-6年的时间,组织了行业庞大的专业技术技能专家队伍,完成了鉴定标准的制定及其文字教材的出版、电子题库建设等系列工作,并成为国家题库的组成部分,树立了行业鉴定标准的权威性,起到了鉴定工作的引领作用,也成为广大电力员工专业技术技能学习提高和各级电力技能培训机构实施培训的重要依据;二是通过鉴定工作队伍建设、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基本覆盖电力行业大型电力企业的鉴定工作体系、制度办法和管理措施,完善了鉴定工作程序;第三,实现了全行业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鉴定人数、鉴定规模以及鉴定范围逐步扩大。截止到2012年底,全行业电力特有工种各级技能人员参加并通过鉴定已超过了150万人次。通过培训、鉴定和升级培训、鉴定过程,生产运行与建设人员的职业技术技能得到了普遍提高,企业也真正认识到鉴定工作的重要性,并将鉴定作为企业员工入职、晋升相应岗级的准入制度,从而衍生发展出了反映各企业生产技术与组织体系特性需求的岗位标准和相应的激励机制,职工自觉学习技术、参加培训和鉴定的积极性大幅提升,从而建立起一批与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相适应甚至超前的企业培训基地,这些优质基地也是行业职业鉴定的技术与工作支撑以及专家资源库,实现了行业社会化鉴定与企业岗位培训的有机结合。十几年来电力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坚守为行业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责任意识,通过大力实行国家职业资格准入标准,牵头做好行业有关的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质量评价与督导、考评员培训认证、鉴定考评手段建设、职业技能大赛、工作交流协作、高级技师评审、国家和行业技术能手评选表彰等工作,积极促进了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职业资格证书等有关制度的建立,营造了良好的行业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
再从企业和员工自身的发展来看,通过贯彻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企业对员工的技能水平有所了解,为技能型员工岗位培训提供了导向,职工培训工作得到了很大发展,与此同时,员工通过参加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企业、员工个人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从而也推动了整个电力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中国电力教育》: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电力工业正处于转型、变革发展阶段,请您剖析一下转型发展时期对我们的人才将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薛静:美国著名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最新出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预言,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即将到来。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正如杰里米·里夫金所说,“经济和社会变革总是来自新能源与新通信方式的交汇。”每一次的人类发展过程都是一次能源利用的突破过程,以珍妮纺织机和瓦特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传统的集中经营活动必将被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分散经营方式所取代。目前的能源分配模式不能完全满足人类不断发展对能源采集、转换、消费的需要,新的工业革命中,能源使用方式将呈现出细胞网络式的利用方式,即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我生产、消费并通过网络进行调剂互补。每座大楼都将变成能源生产的来源和消费终端,一方面能源将随处可取随时可用,同时这些分散的能源还可通过信息化的平台进行分配调剂,这种能源利用方式将使人类的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中国乃至人类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节点上,抓住这次历史性的机遇,就可能在未来的世界经济甚至国家实力的竞争中抢占制高点,若失之交臂,则可能离建设世界一流强国的目标渐行渐远。那么究竟什么是转型发展?其内涵又是什么?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那么所谓转型发展就是经济运行模式、人类生产内容、技术、方式要进行深刻转变。
第三次工业革命标志着合作、社会网络和行业专家、技术劳动力为特征的新时代开始,对于我们电力行业来说,带来的深远影响则是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知识和技能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电力行业的人员可分为管理人员、创新型技术人员和生产运行人员三大类。其中,管理人员包括经营决策与营销服务人员,这类人员以企业效益和安全生产为根本,优化管理流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有战略发展视野,擅长资本运作,深谙经济运行规律。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开拓性,具有跨学科知识和把握能力,能通过新型材料、电力控制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结合,不断创新人类对能源电力的利用、生产、转换、运输、消费新模式。生产运行人员,是指掌握成熟的生产工艺与控制流程并保证正常生产秩序的人员。电力工业的技术密集型特征,决定了我们的生产技能人员需要具有较为宽泛的知识、高技能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单一的技能、知识已不能适应岗位需要。现阶段的生产技能运行人员已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工人,而是高级生产技术运用人员,一人多技、一岗多职、复合知识与技能将成为无法回避的趋势。随着,电力生产技术的不断转型发展,生产技能人员也将面临着不断的转型发展。总而言之,电力工业的转型发展,对各类人员的岗位素质要求不再像过去那样单一,而是需要围绕整个生产链,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中国电力教育》:适应这种人才需求的新要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方向和内容上需做出哪些调整?
薛静:前两次工业革命中国由于闭关守旧,未能作为第一阵营国家参与,错失了领先发展机会,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是继续做一名追赶者还是一跃成为引领者,或者说至少与发达国家齐头并进,就看我们能否抓住新技术革命的这一“战略机遇期”了。在即将跨入的这个以数字化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崭新时代,将呈现出两种趋势:第一,随着生产技术的高度自动化、集成化、信息网络化,直接从事生产与制造的劳动力比重会逐步下降,生产技能岗位的数量将逐步缩减;第二,与过去的大规模生产线所不同,对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将大幅上升,这就必然会带动大批设计、技术、信息、市场、金融服务领域岗位的快速增加。针对这两种趋势,毋庸置疑要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关键靠人才的超前培养。
从院校的角度,高等教育作为产业后备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首先从创新思维上加以培养,而非单纯技术、专业教育。在教材的建设、学生的思维培养上迫切需要体现前瞻性。研究生(硕士、博士)阶段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跨学科的人才培养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人才培养工作必须着重加以规划和设计的。大学工科本科教育特别是高技术专业领域的本科教育实际上就是广义职业教育。
职业资格证书是一种行业职业就业准入制度,也为行业不同企业技能人才流动提供了最基本的技能能力第三方凭证,所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行业职前、职后从业人员在不同阶段、不同企业、不同地区的就职、晋升、转岗终身有效的衔接途径。目前电力工业正处在大规模发展时期,生产技能人员依然是一支蓬勃发展并不断扩大的生产队伍,但是对其知识与技能的需求却在不断变化。因此,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我们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内容和方向上也要及时进行调整,为我国能源电力新时期的到来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职业标准的修订。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进步,国家职业标准、题库、培训教材基础工作难以满足和适应今后鉴定工作的需要。职业标准作为一种全行业的国家标准,具有普适性。鉴定作为一种标准化考试,是职业所需达到的最低合格标准,作为一种行业标准,它低于企业标准,更低于岗位标准。每一个企业都有着自身的发展模式与需求,因此就造成了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距。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企业在参照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要求再进行遴选和职业培训,如上岗培训、晋级培训,技术等级的晋级最低标准则是依据行业的各级基本标准。目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需要在维持原有标准的基础上,提高质量,同时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不断更新行业的职业标准,通过修订国家职业大典(电力行业),调整电力职业和工种分类,新增一批新型职业工种,调整重新划分各职业工种工作内容。
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现有的模式,无法满足人才的个性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建立终身学习的机制。倡导模块化学习,即根据自身的特点、能力、潜力、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个人根据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实现各技术等级、相关专业和岗位的不断晋升与跨越。
作为鉴定标准——行业鉴定题库的设计要更加灵活。全行业由于地域不同、企业生产规模与技术差异,不同企业生产组织体系不同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不能也不应该实行全行业统一的考试标准。在题库的设计上要考虑采取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开发标准,进行开放式设计,即在保证一定比例面向全行业的基本知识技能要求的前提下,各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情况补充符合自身需要的相应的试题,在不降低行业基本标准条件下,真正体现企业特性化的鉴定考核。
加快信息网络手段建设。近年来,信息网络的发展已经深入到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为保证行业职业鉴定考试工作的公正公平及提升鉴定工作质量,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加快鉴定手段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必须抓紧的首要工作之一。
《中国电力教育》: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目前我们所开展的技能鉴定工作还存哪些问题?
薛静:刚才谈到目前我国经济与电力工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随着电力生产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电力改革的渐进式推进以及企业投融资并购的实施,电力行业的企业生产关系、组织关系等较电力技能鉴定工作初创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电力行业人力资源发展总体情况及发展现状来看,现有的技能鉴定工作组织体系、工作机制和行业标准等已不能适应当前以及今后行业企业的变化发展,仍有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加以完善或优化:
一是,受制于国家农电管理体系现状,目前仍有一些地方电力企业包括农村电网还未纳入现有的行业职业鉴定工作体系;发电企业投资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导致发电侧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全覆盖还未到位,这也将是今后我们鉴定工作需不断完善重要内容,而这项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要与各地政府主管部门的简政放权、行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行业社会化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进一步落实到位等形势相适应。
二是,鉴定考评手段还比较落后。诸如鉴定考核的网络试点工作刚刚起步,鉴定考试标准化执行以及考试过程中完全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还有一定距离;对鉴定结果的网络查询没有实现历史性全覆盖,人才流动提供资格证明的机制还未畅通等等。
三是,考评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目前的技能鉴定考核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应试教育倾向,这明显有违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初衷,鉴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鉴定为企业生产技能培训工作提供方向,为技能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成长通道。另一方面,还存在着部分企业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力度不够,政策、措施不尽得力,考核不严的情况。
此外,部分鉴定机构与地方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的鉴定中心的关系尚需协调,地方对行业鉴定工作的指导方面应该有具体明确,防止利益驱动造成鉴定工作的交叉,造成不良影响。鉴定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以创新的思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为广大企业服务的理念,完善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标准规范。 《中国电力教育》:作为一名现从事技能鉴定工作的行业管理机构负责人,您认为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技能鉴定质量?
薛静: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历来对电力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有关工作非常重视,在每年的工作安排中都进行了详细部署和有效推动。每年度要召开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及时传达贯彻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根据全年工作任务合理布置有效推进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使各级电力鉴定机构能够及时配合。为进一步加强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树立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还需继续强化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行业工作体系的建设。目前已建立起了原则上可以覆盖全行业的三级工作体系,各鉴定机构可以在各自的工作层级、企业和地域上,相互配合、资源共享。在行业层面,电力行业职业鉴定指导中心要牵头做好行业有关的标准规范、质量督导、师资培训、基地认证、信息手段建设、高级技师评审、技术技能优秀人才的评选表彰、职业技能大赛、推动交流协作等工作,积极促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职业资格证书等有关制度的建立,营造良好的行业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省电网公司作为地区性行业鉴定机构与各电力集团公司层面要做好组织协调、统筹规划、资源共享、信息互动、质量监控等工作。目前,省电网公司和大型电力集团公司层面的工作体系及其相应的管理办法已经建立。作为三级体系中的最关键、最基础的一级——鉴定站层面,要突出鉴定具体工作技术、管理质量和规范实施,技能实操鉴定考核的设备手段要体现专业先进性,对鉴定考评人员要加大培训认证力度和专家资源库管理,各鉴定站要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择优选点,宁缺毋滥”的原则,形成综合与专业性相结合的鉴定站布局。对鉴定站要实施优进劣汰的准入机制。今年力争完成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管理办法的制定,并依据管理办法,对各鉴定站进行合格与布局梳理,同时将对近两年新增设的鉴定站组织进行合格评估、对高级技师评审进行质量督导活动。总之,要使电力行业鉴定工作广泛覆盖并落脚到各类所有制的电力企业及其基层单位,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信息畅通、标准统一开放的行业工作平台。
二是鉴定标准修订和制度建设。由于电力企业生产的特殊性,电力行业的鉴定工作必须要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紧密配合,发挥电力行业职业技能指导中心在工作标准、技术标准、评价标准上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更新行业职业分类标准,不断调整、充实其工作内涵要求,重建信息化网络考试行业题库标准,开发各职业工种题库,进一步强化鉴定考评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加大鉴定考评质量督导,以促进各鉴定中心和鉴定站在鉴定标准、考核试卷、考务质量管理、证书核发管理、鉴定档案管理、考评工作人员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实施,以鉴定为抓手,推动电力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理念、内容、手段、方式、基地、师资建设工作。从理论上讲,技能培训中心各方面的建设是一种企业行为,从行业角度来说,主要是推动行业共性、共享方面,特别是培训理念、手段、方式及其创新和开发工作。
三是建立鉴定考评信息网络平台。目前,先期推动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信息网络考试工作,通过三年的努力,逐步健全信息网络各职业工种的考试题库、行业考务系统和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延伸到技能理论知识培训和实操仿真培训环节,联合行业资源开发相应的培训模块,将技能晋级鉴定作为员工终身培训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结点,而不是目标、终点,与企业培训工作互动。
2013年,电力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将继续围绕2012年已经确立的几大工作主线,重点围绕鉴定工作体系建设完善、鉴定标准与规范的修订、鉴定质量管理与督导、鉴定考评信息网络化建设、职业技能竞赛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和落实,确保电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序、健康、可持续地向前推进。为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参与世界竞争的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任重道远,势迫情急,时不待我”,还需要全行业一如既往地共同携手前行,再续辉煌!
薛静:自1998年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成立以来,电力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可以说在促进电力工业安全、持续、快速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及员工职业素质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应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一蹴而就的,得益于全行业对技能鉴定工作所达成的共识以及支持与配合:
首先从整个电力行业来说,要实现职业鉴定工作从无到有的规范化发展,鉴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起到了关键作用。电力行业特有工种的职业鉴定标准包括几十个职业及其100多个工种,历时5-6年的时间,组织了行业庞大的专业技术技能专家队伍,完成了鉴定标准的制定及其文字教材的出版、电子题库建设等系列工作,并成为国家题库的组成部分,树立了行业鉴定标准的权威性,起到了鉴定工作的引领作用,也成为广大电力员工专业技术技能学习提高和各级电力技能培训机构实施培训的重要依据;二是通过鉴定工作队伍建设、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基本覆盖电力行业大型电力企业的鉴定工作体系、制度办法和管理措施,完善了鉴定工作程序;第三,实现了全行业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鉴定人数、鉴定规模以及鉴定范围逐步扩大。截止到2012年底,全行业电力特有工种各级技能人员参加并通过鉴定已超过了150万人次。通过培训、鉴定和升级培训、鉴定过程,生产运行与建设人员的职业技术技能得到了普遍提高,企业也真正认识到鉴定工作的重要性,并将鉴定作为企业员工入职、晋升相应岗级的准入制度,从而衍生发展出了反映各企业生产技术与组织体系特性需求的岗位标准和相应的激励机制,职工自觉学习技术、参加培训和鉴定的积极性大幅提升,从而建立起一批与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相适应甚至超前的企业培训基地,这些优质基地也是行业职业鉴定的技术与工作支撑以及专家资源库,实现了行业社会化鉴定与企业岗位培训的有机结合。十几年来电力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坚守为行业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责任意识,通过大力实行国家职业资格准入标准,牵头做好行业有关的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质量评价与督导、考评员培训认证、鉴定考评手段建设、职业技能大赛、工作交流协作、高级技师评审、国家和行业技术能手评选表彰等工作,积极促进了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职业资格证书等有关制度的建立,营造了良好的行业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
再从企业和员工自身的发展来看,通过贯彻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企业对员工的技能水平有所了解,为技能型员工岗位培训提供了导向,职工培训工作得到了很大发展,与此同时,员工通过参加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企业、员工个人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从而也推动了整个电力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中国电力教育》: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电力工业正处于转型、变革发展阶段,请您剖析一下转型发展时期对我们的人才将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薛静:美国著名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最新出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预言,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即将到来。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正如杰里米·里夫金所说,“经济和社会变革总是来自新能源与新通信方式的交汇。”每一次的人类发展过程都是一次能源利用的突破过程,以珍妮纺织机和瓦特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传统的集中经营活动必将被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分散经营方式所取代。目前的能源分配模式不能完全满足人类不断发展对能源采集、转换、消费的需要,新的工业革命中,能源使用方式将呈现出细胞网络式的利用方式,即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我生产、消费并通过网络进行调剂互补。每座大楼都将变成能源生产的来源和消费终端,一方面能源将随处可取随时可用,同时这些分散的能源还可通过信息化的平台进行分配调剂,这种能源利用方式将使人类的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中国乃至人类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节点上,抓住这次历史性的机遇,就可能在未来的世界经济甚至国家实力的竞争中抢占制高点,若失之交臂,则可能离建设世界一流强国的目标渐行渐远。那么究竟什么是转型发展?其内涵又是什么?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那么所谓转型发展就是经济运行模式、人类生产内容、技术、方式要进行深刻转变。
第三次工业革命标志着合作、社会网络和行业专家、技术劳动力为特征的新时代开始,对于我们电力行业来说,带来的深远影响则是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知识和技能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电力行业的人员可分为管理人员、创新型技术人员和生产运行人员三大类。其中,管理人员包括经营决策与营销服务人员,这类人员以企业效益和安全生产为根本,优化管理流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有战略发展视野,擅长资本运作,深谙经济运行规律。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开拓性,具有跨学科知识和把握能力,能通过新型材料、电力控制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结合,不断创新人类对能源电力的利用、生产、转换、运输、消费新模式。生产运行人员,是指掌握成熟的生产工艺与控制流程并保证正常生产秩序的人员。电力工业的技术密集型特征,决定了我们的生产技能人员需要具有较为宽泛的知识、高技能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单一的技能、知识已不能适应岗位需要。现阶段的生产技能运行人员已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工人,而是高级生产技术运用人员,一人多技、一岗多职、复合知识与技能将成为无法回避的趋势。随着,电力生产技术的不断转型发展,生产技能人员也将面临着不断的转型发展。总而言之,电力工业的转型发展,对各类人员的岗位素质要求不再像过去那样单一,而是需要围绕整个生产链,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中国电力教育》:适应这种人才需求的新要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方向和内容上需做出哪些调整?
薛静:前两次工业革命中国由于闭关守旧,未能作为第一阵营国家参与,错失了领先发展机会,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是继续做一名追赶者还是一跃成为引领者,或者说至少与发达国家齐头并进,就看我们能否抓住新技术革命的这一“战略机遇期”了。在即将跨入的这个以数字化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崭新时代,将呈现出两种趋势:第一,随着生产技术的高度自动化、集成化、信息网络化,直接从事生产与制造的劳动力比重会逐步下降,生产技能岗位的数量将逐步缩减;第二,与过去的大规模生产线所不同,对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将大幅上升,这就必然会带动大批设计、技术、信息、市场、金融服务领域岗位的快速增加。针对这两种趋势,毋庸置疑要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关键靠人才的超前培养。
从院校的角度,高等教育作为产业后备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首先从创新思维上加以培养,而非单纯技术、专业教育。在教材的建设、学生的思维培养上迫切需要体现前瞻性。研究生(硕士、博士)阶段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跨学科的人才培养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人才培养工作必须着重加以规划和设计的。大学工科本科教育特别是高技术专业领域的本科教育实际上就是广义职业教育。
职业资格证书是一种行业职业就业准入制度,也为行业不同企业技能人才流动提供了最基本的技能能力第三方凭证,所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行业职前、职后从业人员在不同阶段、不同企业、不同地区的就职、晋升、转岗终身有效的衔接途径。目前电力工业正处在大规模发展时期,生产技能人员依然是一支蓬勃发展并不断扩大的生产队伍,但是对其知识与技能的需求却在不断变化。因此,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我们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内容和方向上也要及时进行调整,为我国能源电力新时期的到来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职业标准的修订。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进步,国家职业标准、题库、培训教材基础工作难以满足和适应今后鉴定工作的需要。职业标准作为一种全行业的国家标准,具有普适性。鉴定作为一种标准化考试,是职业所需达到的最低合格标准,作为一种行业标准,它低于企业标准,更低于岗位标准。每一个企业都有着自身的发展模式与需求,因此就造成了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距。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企业在参照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要求再进行遴选和职业培训,如上岗培训、晋级培训,技术等级的晋级最低标准则是依据行业的各级基本标准。目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需要在维持原有标准的基础上,提高质量,同时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不断更新行业的职业标准,通过修订国家职业大典(电力行业),调整电力职业和工种分类,新增一批新型职业工种,调整重新划分各职业工种工作内容。
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现有的模式,无法满足人才的个性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建立终身学习的机制。倡导模块化学习,即根据自身的特点、能力、潜力、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个人根据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实现各技术等级、相关专业和岗位的不断晋升与跨越。
作为鉴定标准——行业鉴定题库的设计要更加灵活。全行业由于地域不同、企业生产规模与技术差异,不同企业生产组织体系不同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不能也不应该实行全行业统一的考试标准。在题库的设计上要考虑采取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开发标准,进行开放式设计,即在保证一定比例面向全行业的基本知识技能要求的前提下,各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情况补充符合自身需要的相应的试题,在不降低行业基本标准条件下,真正体现企业特性化的鉴定考核。
加快信息网络手段建设。近年来,信息网络的发展已经深入到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为保证行业职业鉴定考试工作的公正公平及提升鉴定工作质量,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加快鉴定手段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必须抓紧的首要工作之一。
《中国电力教育》: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目前我们所开展的技能鉴定工作还存哪些问题?
薛静:刚才谈到目前我国经济与电力工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随着电力生产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电力改革的渐进式推进以及企业投融资并购的实施,电力行业的企业生产关系、组织关系等较电力技能鉴定工作初创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电力行业人力资源发展总体情况及发展现状来看,现有的技能鉴定工作组织体系、工作机制和行业标准等已不能适应当前以及今后行业企业的变化发展,仍有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加以完善或优化:
一是,受制于国家农电管理体系现状,目前仍有一些地方电力企业包括农村电网还未纳入现有的行业职业鉴定工作体系;发电企业投资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导致发电侧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全覆盖还未到位,这也将是今后我们鉴定工作需不断完善重要内容,而这项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要与各地政府主管部门的简政放权、行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行业社会化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进一步落实到位等形势相适应。
二是,鉴定考评手段还比较落后。诸如鉴定考核的网络试点工作刚刚起步,鉴定考试标准化执行以及考试过程中完全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还有一定距离;对鉴定结果的网络查询没有实现历史性全覆盖,人才流动提供资格证明的机制还未畅通等等。
三是,考评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目前的技能鉴定考核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应试教育倾向,这明显有违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初衷,鉴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鉴定为企业生产技能培训工作提供方向,为技能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成长通道。另一方面,还存在着部分企业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力度不够,政策、措施不尽得力,考核不严的情况。
此外,部分鉴定机构与地方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的鉴定中心的关系尚需协调,地方对行业鉴定工作的指导方面应该有具体明确,防止利益驱动造成鉴定工作的交叉,造成不良影响。鉴定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以创新的思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为广大企业服务的理念,完善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标准规范。 《中国电力教育》:作为一名现从事技能鉴定工作的行业管理机构负责人,您认为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技能鉴定质量?
薛静: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历来对电力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有关工作非常重视,在每年的工作安排中都进行了详细部署和有效推动。每年度要召开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及时传达贯彻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根据全年工作任务合理布置有效推进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使各级电力鉴定机构能够及时配合。为进一步加强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树立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还需继续强化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行业工作体系的建设。目前已建立起了原则上可以覆盖全行业的三级工作体系,各鉴定机构可以在各自的工作层级、企业和地域上,相互配合、资源共享。在行业层面,电力行业职业鉴定指导中心要牵头做好行业有关的标准规范、质量督导、师资培训、基地认证、信息手段建设、高级技师评审、技术技能优秀人才的评选表彰、职业技能大赛、推动交流协作等工作,积极促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职业资格证书等有关制度的建立,营造良好的行业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省电网公司作为地区性行业鉴定机构与各电力集团公司层面要做好组织协调、统筹规划、资源共享、信息互动、质量监控等工作。目前,省电网公司和大型电力集团公司层面的工作体系及其相应的管理办法已经建立。作为三级体系中的最关键、最基础的一级——鉴定站层面,要突出鉴定具体工作技术、管理质量和规范实施,技能实操鉴定考核的设备手段要体现专业先进性,对鉴定考评人员要加大培训认证力度和专家资源库管理,各鉴定站要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择优选点,宁缺毋滥”的原则,形成综合与专业性相结合的鉴定站布局。对鉴定站要实施优进劣汰的准入机制。今年力争完成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管理办法的制定,并依据管理办法,对各鉴定站进行合格与布局梳理,同时将对近两年新增设的鉴定站组织进行合格评估、对高级技师评审进行质量督导活动。总之,要使电力行业鉴定工作广泛覆盖并落脚到各类所有制的电力企业及其基层单位,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信息畅通、标准统一开放的行业工作平台。
二是鉴定标准修订和制度建设。由于电力企业生产的特殊性,电力行业的鉴定工作必须要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紧密配合,发挥电力行业职业技能指导中心在工作标准、技术标准、评价标准上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更新行业职业分类标准,不断调整、充实其工作内涵要求,重建信息化网络考试行业题库标准,开发各职业工种题库,进一步强化鉴定考评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加大鉴定考评质量督导,以促进各鉴定中心和鉴定站在鉴定标准、考核试卷、考务质量管理、证书核发管理、鉴定档案管理、考评工作人员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实施,以鉴定为抓手,推动电力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理念、内容、手段、方式、基地、师资建设工作。从理论上讲,技能培训中心各方面的建设是一种企业行为,从行业角度来说,主要是推动行业共性、共享方面,特别是培训理念、手段、方式及其创新和开发工作。
三是建立鉴定考评信息网络平台。目前,先期推动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信息网络考试工作,通过三年的努力,逐步健全信息网络各职业工种的考试题库、行业考务系统和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延伸到技能理论知识培训和实操仿真培训环节,联合行业资源开发相应的培训模块,将技能晋级鉴定作为员工终身培训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结点,而不是目标、终点,与企业培训工作互动。
2013年,电力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将继续围绕2012年已经确立的几大工作主线,重点围绕鉴定工作体系建设完善、鉴定标准与规范的修订、鉴定质量管理与督导、鉴定考评信息网络化建设、职业技能竞赛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和落实,确保电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序、健康、可持续地向前推进。为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参与世界竞争的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任重道远,势迫情急,时不待我”,还需要全行业一如既往地共同携手前行,再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