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现有地震损伤模型的不足,从能量耗散角度认为损伤的形式和程度与结构理想弹性变形能和实际弹塑性变形能之间的差异相关,可以用该差值的变化率表征损伤演变。从静力和动力
【机 构】
: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500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802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现有地震损伤模型的不足,从能量耗散角度认为损伤的形式和程度与结构理想弹性变形能和实际弹塑性变形能之间的差异相关,可以用该差值的变化率表征损伤演变。从静力和动力耗能角度分别阐述地震损伤模型的力学机理和计算方法,提出了利用多次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计算理想弹性变形能、整体屈服初始时刻,进而获得结构损伤演变过程的方法。通过对比各种损伤模型特性和不足,论证该模型的优越性,并进而定义结构不同破坏等级的损伤性能目标。最后,通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框架结构静动力弹塑性分析验证了该能量损伤模型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实用性。
其他文献
介电弹性体球壳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发生瞬态振动,由于其具有较大柔性,将经历较长时间的持续衰减震荡。最优有界参数控制策略是通过实时地微调电压使球壳的震荡迅速衰减,从而达
摘要: 已建结构的动力测试是了解其实际动力性能、提升建模和计算分析精度、检测结构损伤情况的重要手段。提出了Human Shaker(HS)的方法,利用人的行走、跳跃和摆动等运动实现对结构的激振,由智能可穿戴设备得到激振荷载和结构响应,并由此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首先建立了由特征点加速度重构人致激振荷载的方法,以及利用可穿戴设备的HS应用步骤,进而以横向摆动为例通过实验确定了特征点位置及其对应的质量参
摘要:为了更加准确地对乘车舒适性进行评价,建立了乘客一车辆一桥梁系统耦合振动分析模型,通过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系统的动力微分方程,Newmark积分进行迭代计算,采用Fortran语言编程进行求解,分别计算了桥梁、车辆及乘客的振动响应,并与通常的车辆一桥梁耦合振动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是否考虑乘客模型对于桥梁的位移影响比较有限,但是对于车辆的振动状态会产生明显影响,且车辆与乘客的运动响应存
摘要:针对强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隔震层变形过大的现象提出了曲面隔震结构体系,该结构隔震层为曲面布置,在地震作用和结构重力作用下上部结构可绕曲率中心进行曲面运动。建立
摘要: 针对航天器挠性帆板的振动抑制问题开展研究,基于模态空间中状态方程形式的动力学模型,在离散时间系统中求解太阳帆板振动受控下模态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对振动模态坐标的状态转移进行预测,利用模型预测方法外推预测挠性各振动模态坐标状态的预计偏差;采用广义逆方法,反演得到抑制挠性振动所需的控制序列; 通过逐步逼近的方法,设计了在给定的振动抑制时间约束下,太阳帆板挠性振动抑制的模型预测与反演控制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