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中,初中政治教学应当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兴趣,创造有效情境,鼓励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转变角色,实现优良的教学效果。本文立足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提出了若干关于教学改革的见解和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政治 课堂教学 探究性学习 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初中政治课堂一改应试教育的沉闷、单调,如何进一步搞好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依然是一线政治教师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倡导创新思维,鼓励自主学习。初中政治作为教育主流科目,对思维的锻炼和培养更胜一筹。教师要把握改革时机,树立新型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理性思考与发散想象中取得合理平衡,为学生角色转变过程提供更加科学而稳定的推动力,打造符合时代要求和发展目标的创新型人才。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政治新课程要求
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从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引导者,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参与课程的决策和开发的重要成员,从经验型走向研究型,积极调整知识形态,深化对教育学科、实践、心理、科研等结构的了解,走向知识、能力的专业化道路。同时提倡自主学习,推动学生自身素质提高,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二、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1.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唯一动力。学生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不断前进的动力。从教学手段上来说,在政治课堂上,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对时事、历史、文学等较为贴合学生兴趣的相关知识结合,利用学科魅力的感染和熏陶,建立浓厚的教学氛围,形成普遍性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选择可读性较强的政治家著作和传记、政治事件评论、时事新闻,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密切关注。比如,讲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时,可以联系学生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假酒、劣质大米、有毒奶粉、地溝油等等,教师的讲解介绍,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率明显提高。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展开社会实践,组织辩论赛和思想汇报交流等活动达到共同分享思想动态及收获的目的,进一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2.创设情境,有效提问。
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的创造力培植土壤,创设自由宽松的情境,建立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设置问题应尽量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启发性,能够在诱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紧贴知识点,创建基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的自组织知识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对教师讲学内容,还是同学之间的问题探究,都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保持旺盛的探索欲望。
3.更新观念,以生为本。
新课程中,一线政治教师已经认同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并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了一些改变,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考试成绩仍然对教育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家长、社会“用成绩衡量学生”的观念仍然存在,导致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的学习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仍然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思维没有得到启迪,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所以,针对这种现实,初中政治教师必须彻底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理念,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学习需求出发来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环节,重在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4.引导实践,回归生活。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堂,让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欢 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王立范 初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目标的建构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政治 课堂教学 探究性学习 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初中政治课堂一改应试教育的沉闷、单调,如何进一步搞好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依然是一线政治教师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倡导创新思维,鼓励自主学习。初中政治作为教育主流科目,对思维的锻炼和培养更胜一筹。教师要把握改革时机,树立新型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理性思考与发散想象中取得合理平衡,为学生角色转变过程提供更加科学而稳定的推动力,打造符合时代要求和发展目标的创新型人才。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政治新课程要求
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从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引导者,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参与课程的决策和开发的重要成员,从经验型走向研究型,积极调整知识形态,深化对教育学科、实践、心理、科研等结构的了解,走向知识、能力的专业化道路。同时提倡自主学习,推动学生自身素质提高,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二、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1.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唯一动力。学生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不断前进的动力。从教学手段上来说,在政治课堂上,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对时事、历史、文学等较为贴合学生兴趣的相关知识结合,利用学科魅力的感染和熏陶,建立浓厚的教学氛围,形成普遍性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选择可读性较强的政治家著作和传记、政治事件评论、时事新闻,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密切关注。比如,讲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时,可以联系学生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假酒、劣质大米、有毒奶粉、地溝油等等,教师的讲解介绍,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率明显提高。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展开社会实践,组织辩论赛和思想汇报交流等活动达到共同分享思想动态及收获的目的,进一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2.创设情境,有效提问。
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的创造力培植土壤,创设自由宽松的情境,建立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设置问题应尽量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启发性,能够在诱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紧贴知识点,创建基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的自组织知识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对教师讲学内容,还是同学之间的问题探究,都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保持旺盛的探索欲望。
3.更新观念,以生为本。
新课程中,一线政治教师已经认同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并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了一些改变,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考试成绩仍然对教育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家长、社会“用成绩衡量学生”的观念仍然存在,导致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的学习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仍然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思维没有得到启迪,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所以,针对这种现实,初中政治教师必须彻底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理念,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学习需求出发来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环节,重在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4.引导实践,回归生活。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堂,让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欢 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王立范 初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目标的建构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