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深度学习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尝试:一要关注学生的前理解;二要重视主问题的设计;三要教给学生立体解读文本的方法。此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深度学习;前理解;主问题;立体解读;自主探究;批判性思维
  深度学习是一个专业概念。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概括出深度学习的本质,即“个体(变得)能够将其在一个情境中的所学运用于新情境的过程(即迁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把认知领域教学目标从低到高分成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一层和二层为“浅层学习”,四至六层为“深度学习”。中学阶段,深度学习是从以达成三维目标为目的的学习,走向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学习;是对学习力培养的学习,是转知成智的学习。传统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传承者、消费者,而在深度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创新者和贡献者。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特别关注学生的前理解
  前理解学说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理解,是奠基于一种先行掌握之中。在这里,先行掌握就是前理解。前理解是理解一切文本的必要条件,没有前理解就没有对文本的理解。
  教师要关注并尊重学生的阅读前理解。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经验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甚至是鸿沟,这就需要教师担起摆渡工的使命,把学生渡到文本理解的对岸。方法上,比如做到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人品文风等,虽是文本教学前的“陈词滥调”,却是文本教学的前奏曲,在此基础上,方可深刻感受作者的人生经验、情感态度和价值理念。再者,所谓“阅读能力”的考查,也可理解为“考查学生前理解素养的高下优劣”,由此,作为教师,要“建立起学生合法性前理解的基本素养”,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去把握教材,考虑课堂细节,努力丰富学生的合法性前理解。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主问题的设计
  钱梦龙老师说:“问题提得好,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一個设计到位的“主问题”,能够对教学内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表现在教学中,具有“一问抵多问”的艺术效果——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
  一个教学文本,主问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三个。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以有三个主问题:一是从第11段入手,猜测“一个”是什么人物。为了完成这个问题,学生需回头阅读前文,细找伏笔,从而明白人物的语言须符合人物身份。二是由第12段引出问题:我们现在看到的林冲是一个富有反抗精神的人,那么,这之前他也这样吗?由此须研讨林冲的性格转变是怎样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完成的,从而突出“官逼民反”的主题。三是欣赏精彩的景物描写。三个主问题的设计,真正引领了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研读、分析、理解,达成深度学习的效果,即明白了人物语言和人物身份的关系,人物性格和情节设置的关系,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的作用。训练的力度和深度可见一斑。
  三、在文本学习上,要教给学生立体解读的方法
  文本解读的质量决定着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度和厚度。文本解读平面化、浅表化、低位化,课堂就没有厚度,教学当然就不可能有高度,学生的学习自然也很难有深度。
  立体解读文本,一要有宽度,即多角度、多视面解读;二要有高度,即要有从低到高多个层面的递升式理解,特别是高层面的认识;三要有厚度,就是既关注文本的“表”(可见可视的人事及结果),又关注文本的“里”(不可见但可感可思可悟的情感和道理)。
  立体解读文本,可以从文体自身的行文思路特点入手。如咏史怀古诗作的行文思路,一是写眼前之景,二是思历史人事,三是抒一己之情。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这类文本根据行文思路解读就可达到梯度解读的效果。
  其次,还可以从作品的情感变化曲线入手。以《兰亭集序》为例,作者的情感是立体而多元的,先是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之“乐”,再是抒发人生苦短之“痛”,最后是“悲”,流露出感伤情绪,也暗含有生之年应珍惜时间,做些实事不空谈玄理之意,由此表达出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体现出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这样的立体解读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传达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再次,还可采用由实到虚的方法。如《囚绿记》,若只着眼于作者的“寻绿”“观绿”“囚绿”“释绿”“怀绿”,未免浮浅。结合时代背景和字里行间的流露,可读出作品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的追求、向往和精神,从而生成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高考语文试卷在考查阅读时,都要求分点作答,分点作答就是立体作答,无论是古诗词鉴赏,还是现代文阅读概莫能免。因此,要做到立体解答,就要求学生具备文本立体解读的能力。如果平时重视培养学生立体解读文本的习惯和立体作答的能力,就既培养了深度学习的素养,也提高了应试的能力,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此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主动学习方式,如“讨论”“亲自实践”“学了之后亲自演示给别人”,两周后的巩固率分别达到50%、75%和90%。由此可以看出,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学生的主动学习,也就是要求学生具备自主探究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实现深度学习。
  实际上,学生对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自主构建的过程。自己悟出来的东西才能真正理解,才能刻骨铭心。从教师的“讲清楚”到学生的“懂”须以学生主动地学为桥梁,从“懂”到“会”须以学生科学地习为桥梁(即用的过程),从“会”到“通”须以学生独立地悟为桥梁。所以说,教学是学习主体的活动构建,主体不参与,学习就不会发生。生命的本质属性也决定了任何成长都是生命体自己完成的。基于此,教育者的使命,便是对学习主体的唤醒,提供生命成长的环境,成为生命成长的助推手。
  批判性思维研究专家理查德·保罗提出,一个人可以听一千场讲座,读一千本书,就好像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知识。但是,未知的过程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让知识进入自己的头脑,“思维必须行动起来,主动出击,迎接迎面而来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心智,让自己从无到有。”呼唤批判性思维,就意味着告别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推理、判断、评估、表达,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批判性解读可以是对作品重点字词的置换比较,也可以是对关键句的解剖分辨;可以是对作品表达的思想观点局限性的批评和否定,也可以是对长期形成的作品权威性解读的质疑和批判。
  以《归去来兮辞》为例,有人认为,面对污浊不堪的现实,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逃避,含有悲观消极的思想。通过解读课文,发现并非如此,诗人是过得充实、惬意而诗意的,有“园日涉以成趣”“乐琴书以消忧”等为证,虽然物质匮乏,精神却是富足的。看一个人生活得是否积极,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理想。陶渊明辞官归田,是与官场决裂的行动体现。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真我”,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所以不能说他意志消沉,消极处世。相反,辞官归田,是他执着地追求自己理想的表现。通过批判性解读,学生对文本和作者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深度学习是让学生有获得感的学习。深度学习,不仅在于学科思想的获得,在于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的获得,还能在人生关键性的考试中有更好的收获。当深度学习成为教与学双方的自觉意识,学习将会变成一种生活,一种享受,学生也将从而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严寅贤.《把前理解学说引入语文读写教育》出自《语文教学通讯·高中》,2016.1
  [2](美)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批判性思维工具》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科素养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学生在这一方面较为欠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通过强化地图教学、史实教学、精题训练、课堂阅读等方式来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史料教学;史观史法;课堂阅读;精题练讲  “老师教的都没考,考的老师都没教!”面临高难度的全国卷,考生走出考场后,吐出这样的“真言”,虽不全面,但确有道理。面对这样的质疑,作为一线的老师无比尴尬、无奈,但重要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成为必然。据此,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性,梳理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关系,指出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要求,可以成为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党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是提高高中生素质的关键环节。随着时代的进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出现一些问题。本文阐述了五个角度,有内涵的活动,有质量的问题,有水平的练习,有意义的情境,有能量的情感。提出在最新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下如何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学科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
期刊
【摘 要】情境创设是教学中的一部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不仅要积极创设与英语教材文本内容相关的情境,而且要积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以最大化促进课堂教学。本文主要阐述从视频激趣情境、平等对话情境、自由互动情境、生活应用情境的创设展开和谐情境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和谐情境创设;有效途径  境中有意,要求教师不能仅仅简单进行情境创设,还要求情境有意义、价值,值得学生融入情境中思考学习。传
期刊
【摘 要】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推崇的一种学习形式,现代网络环境的资源越来越多,怎样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自主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例探讨了这个问题,以期为今后有效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网络环境;自主高效;互动教学  一、网络环境的特征  1.网络环境有丰富的资源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每天有许多的信息
期刊
基于发展心理学创设适合初中生的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信息素养成为了考核中学生的一项标准。因此,如何让初中生对信息技术引起重视并且感兴趣,是信息技术老师亟待思索的问题。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时段,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很容易受到心理发展的影响,例如,他们的情感、兴趣、性格和性别。因此,本文拟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对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剖析,深刻的了解初中生的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调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使学生的学习能够达到“高效减负”,是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考摸索的课题。本文拟从课前,教师要“立足学情,潜心备课”来做好有效阅读的准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深入文本,会心体验”,即通过“随心阅读,感受文本”,“用心交流,分享心得”,“细心引导,促进表达”等环节来引导学生领会阅读的方法精要;再由阅读课和课外阅读的“拓展阅读,开心评文”来锻炼学
期刊
【摘 要】“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国学之于人的意义,就在于助人修其身。修身当有三层修行——一曰修为人,二曰修接物,三曰修处世。国学于人,首先是使人修心性,升华自身人格,深明法度真义,谨依法度行事。国学于人,教人如何待人接物,处理自己周边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增加自身的人格魅力。国学于人,引导人们立足于社会,从人性出发,以人为本地追求个人发展与自然发展“天人合一”的境界,共同构
期刊
【摘 要】高效的课堂是每位教师的追求,也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下功夫。备课环节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阐述历史备课要突破传统的备课模式,在备课的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情境认知环境与拓展课程资源等手段,为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奠定基石。  【关键词】历史备课;高效课堂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需要教师寻觅高效的途径,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但反思历史
期刊
【摘 要】作为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历史时序的教学处理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单纯的记忆历史时间已不能满足当前历史教学的需要,只有先模糊化,再重组吸收,才能变成真正的知识,也才能使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水到渠成。  【关键词】历史时序;模糊化;核心价值观;考查方向  先贤有云:“读史可以明智”。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记住过去,更能让人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明晰道理、锤炼理性,以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那么将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