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当前地方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高校人才供给与企业人才需求不匹配,造成高校毕业学生难以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企业招聘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探索以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为基础,以社会实际工作知识能力需求为导向,系统构建“1 2 X”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监控体系,保证“1 2 X”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职业岗位 经济管理类专业 “1 2 X”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战略主题明确提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学校提出办教学应用型大学,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属于应用型学科专业,但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动手能力强的经管人才呢?根据经管院目前人才培养情况,我们认为必须改革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1 2 X”培养模式,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不仅有利于实施差异化教育,而且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经管类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构建经管类“1 2 X”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从影响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和因素入手,着力破解制约人才培养的主要难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工作机制,提高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改革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在深入研究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定位、基本规格与质量标准,分析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要求的基础上,深化学校“1 2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1 2 X”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确保人才培养基准规格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职业能力发展。进一步优化“厚基础、宽方向、重实践、强能力”特色鲜明的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建设,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突出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通过3年—5年建设,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
4.创新体制机制,消除校内外之间、校内条块之间、育人行为主体之间的割裂,按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客观需要配置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跟踪→发现→响应→提升”的长效工作机制,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改革。
二、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1 2 X”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路径
(一)改革经管类人才培养方案。
“1 2 X”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学校原来“1 2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在大三后打破专业界线,根据个性特长和职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职业能力发展。学院为大四学生提供“专业拓展”、“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教师教育”、“企业实践”、“创新创业”、“出国留学”等“X”个发展项目平台,培养拔尖人才。(1)“专业拓展”项目:学院打破专业界线,深化专业发展方向,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设置若干专业方向课程,学生在专业方向课程群中选择6个学分,3门—5门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根据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课程学习和考试成绩计算学分;(2)“研究生考试”项目:学院根据学生考研专业开设课程,根据学生课程学习和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计算学分;(3)“公务员考试”项目:学院根据公务员考试要求开设课程,根据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公务员考试成绩计算学分;(4)“教师教育”项目:学院为立志于教育事业的学生,提供教师职业技能需要的教师教育课程,根据学生教师教育课程成绩计算学分;(5)“企业实践”:学院为学生就业需求和职业发展需要,提供企业顶岗实习机会,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计算学分;(6)“创新创业”项目:学院为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平台,根据学生参加创业培训学习和创业实践情况计算学分;(7)“出国留学”项目:学院通过国际联合办学,为有出国留学意愿的学生实施“3.5 1.5”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语言课程学习和出国留学考试成绩计算学分。
(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嵌入式人才培养方式。整体推进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开放式办学,推进校校、校地、校企等全方位深度合作,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嵌入地方行业、产业和社会发展之中,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过程和学生个性发展、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有效的紧密契合。构建“专业拓展”、“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教师教育”、“企业实践”、“创新创业”、“出国留学”等“X”个发展项目平台。以项目驱动人才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和职业发展。
(三)提升人才培养平台。
进一步深化“一二三课堂一体化”改革,构建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综合育人平台。准确定位三大课堂的素质教育功能,突破三大课堂深度整合的体制机制瓶颈,真正实现三大课堂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共振;充分挖掘、有机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和课外教学内容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知识的集约度;搭建科学完整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和学生课外活动平台体系,改革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评制度和学生学业考评制度,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为素质、素质外显为能力。搭建学生个性发展、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项目平台。建设“专业拓展”、“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教师教育”、“企业实践”、“創新创业”、“出国留学”等“X”教育项目平台。通过项目实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和职业发展,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和专业发展、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有效契合。 (四)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
应用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和保证,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建设一支应用型教师队伍。一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尽管“双师”不仅是“双证”,但无“双证”的教师,也难以胜任“双师”的岗位,“双师型”教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力量。二是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增长才干。有计划选派专业教师利用半年或一年时间到生产一线参加锻炼和学习,让他们在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三是利用社会资源,选聘优秀的兼职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从企业或社会上的其他部门中选聘优秀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举办讲座、指导实习或毕业设计。
(五)改革课程考核制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式。
改革课程考核制度,严格考试管理。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等理论性课程应积极推行教考分离,公开题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应注重形成性考核,将形成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构建涵盖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全过程、多主体参与、多维度考量的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改进本科毕业生“出口”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学生一次就业率、平均起薪、考研率(含出国深造率)、自主创业率、用人单位评价等指标测度每个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与毕业生联系的长效工作机制,开发毕业生发展情况数据库。制定实施《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南》,准确掌握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指引考评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全程活动。
三、实施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1 2 X”培养模式的基本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原则,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要求,完善检查、评估、奖惩机制,成立人才培养咨询工作委员会。由学院领导挂帅,校内外教育管理专家、有关政府部门人员、主要用人单位代表等组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咨询工作委员会,对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咨询,成立分类培养平台项目指导小组。由专家组成“专业拓展”、“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教师教育”、“企业实践”、“创新创业”、“出国留学”等7个平台项目工作小组,分别负责该类项目的方案拟定、实施和考核评价。
(二)制度政策保障。
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工作纳入学校和二级学院党政工作要点;建立健全支持开放式办学的制度和政策;建立健全支持实践教学师资培养、创业教育师资培养和双语教学师资培养的制度和政策;建立健全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以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建立健全质量工程项目资源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聚的制度和政策。学校要根据本科應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建设需要出台相应的制度、政策,配置相应的资源,并把项目建设情况作为考核相关单位及其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三)项目建设及经费保障。
对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实行严格的项目化管理。立项资助经管类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立项资助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立项资助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教师挂职锻炼计划。二级学院要进行项目科学设计,制订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经过学校专家组评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以教改立项形式开展项目建设,学校每年配置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申报国家和重庆市的有关教学项目,积极落实重庆市及以上教学项目经费配套;争取企业资助和开展社会服务,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增加经费投入。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http://www.chsi.com.cn/jyzx/201007/20100730/112529685.html,2015.
[2]隋志纯,谷岩.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05).
[3]张士献,李永平.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10(10).
[4]张兄武,徐宗宁,付保川.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策略探究[J].教育评论,2011(02).
[5]李艳.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7(2).
关键词: 职业岗位 经济管理类专业 “1 2 X”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战略主题明确提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学校提出办教学应用型大学,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属于应用型学科专业,但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动手能力强的经管人才呢?根据经管院目前人才培养情况,我们认为必须改革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1 2 X”培养模式,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不仅有利于实施差异化教育,而且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经管类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构建经管类“1 2 X”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从影响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和因素入手,着力破解制约人才培养的主要难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工作机制,提高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改革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在深入研究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定位、基本规格与质量标准,分析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要求的基础上,深化学校“1 2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1 2 X”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确保人才培养基准规格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职业能力发展。进一步优化“厚基础、宽方向、重实践、强能力”特色鲜明的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建设,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突出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通过3年—5年建设,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
4.创新体制机制,消除校内外之间、校内条块之间、育人行为主体之间的割裂,按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客观需要配置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跟踪→发现→响应→提升”的长效工作机制,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改革。
二、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1 2 X”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路径
(一)改革经管类人才培养方案。
“1 2 X”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学校原来“1 2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在大三后打破专业界线,根据个性特长和职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职业能力发展。学院为大四学生提供“专业拓展”、“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教师教育”、“企业实践”、“创新创业”、“出国留学”等“X”个发展项目平台,培养拔尖人才。(1)“专业拓展”项目:学院打破专业界线,深化专业发展方向,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设置若干专业方向课程,学生在专业方向课程群中选择6个学分,3门—5门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根据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课程学习和考试成绩计算学分;(2)“研究生考试”项目:学院根据学生考研专业开设课程,根据学生课程学习和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计算学分;(3)“公务员考试”项目:学院根据公务员考试要求开设课程,根据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公务员考试成绩计算学分;(4)“教师教育”项目:学院为立志于教育事业的学生,提供教师职业技能需要的教师教育课程,根据学生教师教育课程成绩计算学分;(5)“企业实践”:学院为学生就业需求和职业发展需要,提供企业顶岗实习机会,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计算学分;(6)“创新创业”项目:学院为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平台,根据学生参加创业培训学习和创业实践情况计算学分;(7)“出国留学”项目:学院通过国际联合办学,为有出国留学意愿的学生实施“3.5 1.5”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语言课程学习和出国留学考试成绩计算学分。
(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嵌入式人才培养方式。整体推进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开放式办学,推进校校、校地、校企等全方位深度合作,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嵌入地方行业、产业和社会发展之中,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过程和学生个性发展、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有效的紧密契合。构建“专业拓展”、“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教师教育”、“企业实践”、“创新创业”、“出国留学”等“X”个发展项目平台。以项目驱动人才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和职业发展。
(三)提升人才培养平台。
进一步深化“一二三课堂一体化”改革,构建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综合育人平台。准确定位三大课堂的素质教育功能,突破三大课堂深度整合的体制机制瓶颈,真正实现三大课堂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共振;充分挖掘、有机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和课外教学内容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知识的集约度;搭建科学完整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和学生课外活动平台体系,改革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评制度和学生学业考评制度,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为素质、素质外显为能力。搭建学生个性发展、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项目平台。建设“专业拓展”、“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教师教育”、“企业实践”、“創新创业”、“出国留学”等“X”教育项目平台。通过项目实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和职业发展,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和专业发展、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有效契合。 (四)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
应用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和保证,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建设一支应用型教师队伍。一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尽管“双师”不仅是“双证”,但无“双证”的教师,也难以胜任“双师”的岗位,“双师型”教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力量。二是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增长才干。有计划选派专业教师利用半年或一年时间到生产一线参加锻炼和学习,让他们在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三是利用社会资源,选聘优秀的兼职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从企业或社会上的其他部门中选聘优秀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举办讲座、指导实习或毕业设计。
(五)改革课程考核制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式。
改革课程考核制度,严格考试管理。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等理论性课程应积极推行教考分离,公开题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应注重形成性考核,将形成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构建涵盖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全过程、多主体参与、多维度考量的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改进本科毕业生“出口”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学生一次就业率、平均起薪、考研率(含出国深造率)、自主创业率、用人单位评价等指标测度每个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与毕业生联系的长效工作机制,开发毕业生发展情况数据库。制定实施《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南》,准确掌握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指引考评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全程活动。
三、实施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1 2 X”培养模式的基本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原则,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要求,完善检查、评估、奖惩机制,成立人才培养咨询工作委员会。由学院领导挂帅,校内外教育管理专家、有关政府部门人员、主要用人单位代表等组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咨询工作委员会,对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咨询,成立分类培养平台项目指导小组。由专家组成“专业拓展”、“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教师教育”、“企业实践”、“创新创业”、“出国留学”等7个平台项目工作小组,分别负责该类项目的方案拟定、实施和考核评价。
(二)制度政策保障。
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工作纳入学校和二级学院党政工作要点;建立健全支持开放式办学的制度和政策;建立健全支持实践教学师资培养、创业教育师资培养和双语教学师资培养的制度和政策;建立健全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以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建立健全质量工程项目资源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聚的制度和政策。学校要根据本科應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建设需要出台相应的制度、政策,配置相应的资源,并把项目建设情况作为考核相关单位及其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三)项目建设及经费保障。
对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实行严格的项目化管理。立项资助经管类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立项资助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立项资助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教师挂职锻炼计划。二级学院要进行项目科学设计,制订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经过学校专家组评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以教改立项形式开展项目建设,学校每年配置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申报国家和重庆市的有关教学项目,积极落实重庆市及以上教学项目经费配套;争取企业资助和开展社会服务,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增加经费投入。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http://www.chsi.com.cn/jyzx/201007/20100730/112529685.html,2015.
[2]隋志纯,谷岩.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05).
[3]张士献,李永平.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10(10).
[4]张兄武,徐宗宁,付保川.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策略探究[J].教育评论,2011(02).
[5]李艳.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