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稻米品质是决定其市场价值和商品价值的重要属性.本文简述了我国稻米品质标准的现状;探讨了稻米品质评价包括的五个方面: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食味品质及营养品质;介绍了稻米品质检测技术的创新进展.
【机 构】
:
中国水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31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米品质是决定其市场价值和商品价值的重要属性.本文简述了我国稻米品质标准的现状;探讨了稻米品质评价包括的五个方面: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食味品质及营养品质;介绍了稻米品质检测技术的创新进展.
其他文献
为探究连翘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该属物种的系统进化发育关系,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连翘长花柱与短花柱植株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功能注释,利用PCR对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显示:连翘长花柱与短花柱植株叶绿体基因组全长均为156386 bp,为典型的四段式结构.连翘叶绿体基因组注释到114个基因,包括80个蛋白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4个rRNA基因.基因组56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分析显示其SSR序列主要由A和T碱基组成.连翘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区偏向使用A、T碱基,但整体密码子偏好性较弱,主要表
尊敬的各位水稻专家和业内同仁,你们好!rn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此时此刻,《中国稻米》编辑部全体同仁心怀感恩,感恩过去一年特别是长久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国稻米》发展的各位领导、编委、专家、作者、读者,及朋友,并在此向辛勤工作在水稻领域的众多专家和同仁们,致以新年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祝大家新年幸福安康!
研究记录了311份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种质资源的萼片、花瓣、唇瓣颜色以及叶艺、瓣型和唇瓣斑点等质量性状的表型特征,并对其进行赋值和统计分析;利用22对SSR荧光引物对311份建兰种质资源进行PCR扩增,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利用Structure软件分析建兰种质资源的群体结构,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验证;运用Core Finder软件和t检验分析并筛选核心种质.结果 表明:311份建兰种质资源的6个质量性状的表型遗传多样性均大于0.5,表明建兰种质资源的表型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蜜黄李\'为中晚熟李新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43.0 g,果皮黄色,果肉深黄色,肉质硬脆,汁多,味浓.含可溶性固形物15.0%,可溶性糖6.84%,维生素C 21.5 μtg·g-1.5年后进入盛果期,产量可达31.7 thm2,抗逆性强,适宜在桂西北种植.
缓控释肥是一种能够减缓或控制养分释放的新型肥料,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本文介绍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类型,综述了缓控释肥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缓控释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淹水灌溉和湿润灌溉条件下蚓粪施用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积累镉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润灌溉下土壤pH值高于淹水灌溉,蚓粪加速了淹水灌溉下土壤Eh值的下降;淹水灌溉下土壤Fe2+含量显著高于湿润灌溉,蚓粪的施用进一步提高了土壤Fe2+含量;与不施蚓粪相比,淹水灌溉下施用蚓粪显著降低了土壤DTPA-Cd含量,但总体上仍高于同期湿润灌溉.当灌溉方式相同时,糙米中镉的含量随蚓粪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同等蚓粪施用量下,淹水灌溉较湿润灌溉更能有效降低镉在糙米中的积累.
在农业生产中,腐植酸具有促进生长、提高肥效、增强抗逆性、改善品质及改良土壤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腐植酸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稻米品质以及土壤特性的影响,展望了腐植酸今后的应用研究,如与化肥适宜的配施比例、施用浓度等,以期为水稻优质、高产、稳产及高效栽培提供依据.
为解决传统机插秧技术秧龄适应期短、栽插后秧苗植伤大等技术问题,突破双季稻区、稻麦轮作区和东北寒地稻区水稻发展的瓶颈,本项目开发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该技术充分发挥了水稻钵体苗栽培高产优质的农艺技术优势和机插秧高效精准机械化作业优势,集成创新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精准对位播种、秧期综合管理和高速机械栽插等关键技术.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突出了水稻钵苗的技术特点,创新了育秧盘结构,在低播量条件下所育秧苗上毯下钵,素质高,有效延长了秧苗适宜机插时间,减少了栽插时秧苗的根系损伤,栽插后几乎无缓苗
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人体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稻米是世界上50%以上人口的主食,水稻可有效从土壤中吸收铁元素供人类食用,改善人类铁缺乏的现状.本文综述了水稻中铁的生理功能和水稻对铁的吸收及转运调控机制,重点阐述了缺铁和铁过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稻铁生物强化和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水稻是最重要的主粮之一,也是禾谷类作物基因组研究的模式作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科学家在水稻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就,特别是在水稻理想株型、育性、广谱抗病、耐冷耐热、耐盐和养分高效利用方面的分子遗传机理解析,以及分子设计育种理论方面,开创了以水稻为模式作物研究复杂性状基因调控网络的新领域.展望了我国未来水稻分子生物学发展的趋势.